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圆瑛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十一卷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9日
来源:   作者:圆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圆瑛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十一卷

 

  圆瑛大师著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义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

  辛四 诸人趣 分三 壬初 蹑前警起 二 详列十类 三 结叹可怜 壬初分二 癸初 负债反复征偿 二 负命杀食不已 今初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反征其剩。

  《宝镜疏》云:人者忍也,谓于世间,违顺情境,能安忍故。若论人趣,亦有多种,约而言之,有三差别:一是五戒,及中品为因,直克其果。二是从胜类中来,如圣贤示现,天仙谪降之类。三是恶道中来,如地狱、鬼畜及阿修罗。今且单约从畜复形者,以详明之。 《正脉》云:以人趣为修进通途,诸趣皆愿为之,求转身之速也。故诸佛但于人中成佛,裴公序《圆觉》云:整心虑,趣菩提,唯人道为能耳!且胜劣无量差别,富贵慈善者似天,聪明者似仙,刚暴者似修罗,愚痴者似畜,贫贱者似鬼,囚系者似狱。夫相似既多,则知来处必多。今亦顺序而谈,故偏取从畜来者。 夫此文颇似畜生趣余文,再四研求,前趣之文已结,当是蹑前警起之文,故以复次阿难起之。观文中征剩索命二意,乃诸畜所以润生为人也。言警起者,是我佛欲人警悟,于诸畜生,不可鞭策,过用其力,嗔怒枉杀其身也。负债应分两种:一负物债,反复征偿。二负命债,杀食不已。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者:此负物债也;酬偿先世物债,债毕即停,两不相干矣。 若彼酬者,分越所酬:越超过也,超过所应偿之分。此等众生,还复为人,反征其剩者:即乘此因缘,反复为人,索还其前生余剩之债矣。 《正脉》问:酬满寿终,或转别生,则无可越。若酬满,而彼不死不转,则凡心何以知其当止乎?答:喂养不到,非礼苦役,鞭策过度,则必越分,于此切宜存心,至于死转,必有冥冥主宰,不足虑也。

  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余直。

  此偿物债,而分胜劣。胜者:人中偿还;劣者:为畜偿还。如彼有力,兼有福德者:彼指被征之人;有力指有善业之力,兼有福而仁,有德而贤,不必舍命,则于人趣之中,不舍人身,酬还彼索债者,前世过用之力也。如被盗贼劫夺,亲友负欠等皆是。此约胜者说。若无福者下:此约劣者说。若无善业之力,及无福德者,则难保人身,还为畜生,或被驱役,或被售卖,偿彼前世余剩之债,故曰余值。 《指掌疏》云:则现前过用得意,即当来反偿之不得意,普愿举世仁人君子,当其得意时,须防有不得意时耳。初负债反复征偿竟。

  癸二 负命杀食不已

  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

  此重明剩债易偿,言反征可停。阿难当知者:借阿难以警世人也。若用钱物者:言被征之人,若有善业之力,不舍人身,而反征者,不过用其钱物而已。若无福者,则为畜生,而反征之人,或应役其身力,故曰或役其力。是皆可以偿足,自然停止,但不至分越所酬而已。

  如其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

  此正明负命难解。设或为其中间,杀彼身命,食其血肉,如是生生世世,经微尘劫数,怨习难忘。以肉还肉,故互来相食;以命还命,故互来相诛。递相报复,无有已时;犹旋转车轮一般,互为人畜,循环高下,无有休息。

  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此唯许佛法能止。奢摩他,为自性本定,法也;佛出世,为照世明灯,佛也;除此佛法之外,不可停寝。奢摩他开解照了,此自性天然本定,返妄契真,能止生死业苦,明自力得解也。遇佛出世,为众生说法,能解历劫冤愆,明他力得解也。佛意警诫,不宜恣意杀生食肉也。初蹑前警起竟。

  壬二 详列十类 分十 癸初 顽类 二 异类 三 庸类 四 狠类 五 微类 六 柔类 七 劳类 八 文类 九 明类 十 达类 今初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

  汝今应知者:此警告阿难,以及世人,应当以智而知,今畜报既尽,幸得为人,须及早省悟,不可仍依余习,旋得旋失;直贯诸科,寄居于此。彼枭伦者:昔因惑习,为怪为枭者,今虽酬债已足,恢复本形;可见原从人道,堕落三途,现三途罪毕,生于人道之中;犹带余习,参杂混合于顽类。顽谓恶而且愚,不可化为一毫之善者也。参合顽类者:非彼一类,皆枭所化也。余准此可知。

  癸二 异类

  彼咎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异类。

  汝今应知,彼咎征者:昔因淫习,为风魃为咎征者。今虽酬债已足,恢复本形;可见原从人道,堕落三途,现三途罪毕,生于人道之中;犹带余习,参杂混合于异类。异类者,谓妖异之类,如身具二形,六根反常者是也。

  癸三 庸类

  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庸类。

  汝今应知,彼狐伦者:昔因诳习,为魅为狐者。今虽酬债已足,恢复本形;可见原从人道,堕落三途,现三途罪毕,生于人道之中;犹带余习,参杂混合于庸类。庸类者:无超拔之气,媚世求荣,甘为庸鄙之类。

  癸四 狠类

  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狠类。

  汝今应知,彼毒伦者:昔因嗔习,为蛊鬼为毒物者,今虽酬债已足,复形人道;犹带余习,参杂混合于狠类。狠类者,刚暴自用,毫无仁慈之行也。

  癸五 微类

  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

  汝今应知,彼蛔伦者:昔因冤习,为疠为蛔者。今虽酬债已足,复形人道;犹带余习,参合微类。微类者:卑微下贱,倡优婢仆,虽亲附人,人不介意是也。

  癸六 柔类

  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

  汝今应知,彼食伦者:昔因慢习,为饿鬼为食类者。今虽酬债已足,复形人道;犹带余习,参合柔类。柔类者:柔弱懦性,被世欺凌,不能卓立之类也。

  癸七 劳类

  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

  汝今应知,彼服伦者:昔因枉习,为魇为服者。今虽酬债已足,复形人道;犹带余习,参合劳类。劳类者:劳苦不息,碌碌营生者是也。

  癸八 文类

  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

  汝今应知,彼应伦者:昔因见习,为魍魉为应类者。今虽酬债已足,复形人道;犹带余习,参于文类。文类者:合辙云:小有才能,通文合礼,与人应接,不失其序,非经天纬地之大文也。

  癸九 明类

  彼休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

  汝今应知,彼休征者:昔因诈习,为役使鬼,为休征者。今虽酬债已足,复形人道;犹带余习,参合明类。明类者:乃世智辩聪,堪为世用,非仰观俯察之大明也。

  癸十 达类

  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达类。

  汝今应知,彼诸循伦者:昔因讼习,为传送鬼,为循类者。今虽酬债已足,复形人道,犹带余习,参于达类。达类者:《灌顶》云:谙练世故,了达人情,非博古穷今之大达也。二详列十类竟。

  壬三 结叹可怜

  阿难!是等皆以宿债酬毕,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此警示,既得为人,当念人身,难得而易失,切宜珍重爱惜!是等皆以宿债酬毕,复形人道者:是等,指上十类人伦,皆以宿生之债,酬偿已毕,恢复人道本形。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者:此指多生,皆从无始以来,恶业妄计,种种颠倒,不忘债与命也。为征债而相生,如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也。为索命而相杀,如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也。

  不遇如来出世,不闻诸佛正法,悔过自新,无缘解脱。于尘劳之中,法尔轮转者:然尘属惑,有惑必有业,有业必有苦,如恶叉聚,自然不离,故云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悯者:此辈幸得为人,凶多吉少,苦多乐少,若乃一念不慎,转眼便成堕落;仙天无路可升,佛道从兹永隔,故名为可怜悯者。四诸人趣竟。

  辛五 诸仙趣 分三 壬初 结前标后 二 正列诸仙 三 判同轮回 今初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梵语茂泥,此翻为仙,仙者迁也。故佛告阿难:复有从于人趣,非上之十类人伦,初得人身,犹带十习余习。《正脉》云:惟此仙趣以上,方与十习无干矣!欲求仙道,厌惧无常,想身常住,迁入山林。不依正觉,修三摩地者:不依本觉真心,发起始觉正智,而修楞严大定,以证究竟坚固之理;而反别修,虚妄之念,拨弄精魂,存想固形,以求长生不死。殊不知欲求长生则可,欲求不死,实是空言,纵使寿千万岁,亦不过后死而已。

  《宝镜疏》云:但凡存想,便是妄认缘影;但曰固形,便是妄认色身;即佛所谓,错乱修习者此也。不依正觉,修三摩地者:此不依真本也。别修妄念,存想固形者:此别修妄本也。《正脉》云:山林人不及处者,即名山洞府,神仙隐迹之处。经中谓:七金山中有一山,乃神仙所居。道家所谓:昆仑倒景,以此山非须弥山也。夫人既不及,彼独能游,则神仙具五通矣。有十种仙者:但以其所修别之。初结前标后竟。

  壬二 正列诸仙 分十 癸初 地行仙 二 飞行仙 三 游行仙 四 空行仙 五 天行仙 六 通行仙 七 道行仙 八 照行仙 九 精行仙 十 绝行仙 今初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彼诸众生者:指别修妄本也。总冠十科,步居于此。前五科行字,作平声读之,约步履行走而言。后五科行字,作去声读之,约功行浅深而论。坚固服饵者:谓存想坚固形骸,由于服食药饵,以诸药物,炮炼修治,为丸作饼;服食不休,而得功效,谓食道圆成。不惟百体康壮,寿年延永,必至身轻行疾,名地行仙,不能升空。故此与下四科,为以步履轻重,远近高下,而分胜劣耳。

  癸二 飞行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坚固草木者:谓存想坚固形骸,由于服食草木。此与上科药饵,不过生熟之分,惟不餐烟火食,但服紫芝黄精、松枝柏叶;服食不休,而得功效,谓药道圆成。行步如飞,升高越壑,身轻胜前,故名飞行仙。

  癸三 游行仙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坚固金石者:谓存想坚固形骸,由于烹煎铅汞,炼养丹沙,而不休息。故能化形易骨,点石成金,各获其效,谓化道圆成。为超脱而游世外,因利济而游寰中,故名游行仙。

  癸四 空行仙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坚固动止者:谓存想坚固形骸,由于动止;动以运气调身,止以养精安神;动止以时,起居必慎。由是运养不息,初则练精还气,继则练气还神,终则练神还虚,故得气精两化,形神俱妙,谓气精圆成。乘云御龙,游于虚空,故名空行仙。

  癸五 天行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坚固津液者:谓存想坚固形骸,由于津液;上出为津,下咽为液;即所谓鼓天池,咽玉液,能令水升火降,久而不息,水火既济,而结内丹;内外融通,与物无累,谓润德圆成。乘正御气,游乎天上,故名天行仙。 《指掌》云:此上五仙,前二似属彼之小乘,以只知存想圆形,全无利济之心,但以有烟火无烟火;分之为二。后三似属彼之大乘,以兼有利济之心,但游行未能忘身,不能远达高举。而空行,则形神俱妙,虽能高举远达,而犹有分齐。至于天行,则与天地合其德,与六气合其用,利万物而不宰,处寰中而无迹矣。

  癸六 通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坚固精色者:谓坚固其心,以求精色。采日月之精华,食云霞之彩色,久行不息,粹气潜通,粹即日月云霞之精粹,谓吸粹圆成。形与气化,神与物通,穿金石,蹈水火,任运无碍,而与造化交通,故名通行仙。 汉武内传,东方朔遇黄眉翁曰:吾却食服精气,三千年一转,反骨洗髓,三千年一转,剥皮伐毛;吾生已三洗髓,三伐毛矣!所以视天地若蜉蝣,等古今犹旦暮也。

  癸七 道行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坚固咒禁者:谓坚固其心,以持咒禁。持咒,则延年益寿,护国佑民;禁戒,则止嗜戒欲,降妖袪魔;久行不息,而得功效,谓术法圆成。咒是咒术,法是禁法,咒枣书符,以愈疾病,禁毒驱魔,以利群生。将此道以养身,推此道以济世,故名道行仙。

  癸八 照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坚固思念者:谓坚固其心,沉思静念,存想顶门而出神,系心脐轮而练气;即系心脐轮下,透尾闾关,上升夹脊双关,以至直透泥洹宫,冲顶出神;久行不息,而得功效,谓思忆圆成。神出入而自在,气上下以交通,形神照应,故名照行仙。

  癸九 精行仙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坚固交遘者:谓坚固其心,以成交遘。易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遘精,万物化生。《灌顶》云:此以肾水为坎男,心火为离女,取坎填离,降火提水,令其交遘,以成仙胎;久行不息,而得功效,谓感应圆成。感应者,即交遘义,此以坎离,遘精成行,故名精行仙。 《正脉》云:至于用女子为鼎器,而采助淫秽;内教固辟为魔论,而仙道亦鄙为下品。此为投人之欲,狂迷者多惑之,正人君子,绝口远之可也。

  癸十 绝行仙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坚固变化者:谓坚固其心,以穷变化,推求其术,深研化理,久行不息,而得功效。心存化理,久则觉悟,而与造化相通,谓觉悟圆成。移山倒海,翻易四时,故名绝行仙。二正列诸仙竟。

  壬三 判同轮回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练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此结示妄想,极劝真修。是等,指上十类仙人,皆于人中,怖惧生死无常 ,以求长生不死。《正脉》云:岂觉言长仅以胜短,说生终以待灭,讵识无生之至理,本常之妙体哉! 练心者:即别修妄念,不修正觉真心也。别得生理者:即存想固形,别得延生,妄理相应,故能寿千万岁;但是后死,非真不死,如松柏后凋,非真不凋耳。休心依止,深山海岛,绝于人烟之境:即所谓蓬莱弱水,惟飞仙可度。七金山之外,其水甚弱,舟楫不能至,而羽毛皆沈,为神仙所居之处;并非不死之国,斯亦是轮回。以所依既未超乎三界,而能依岂能脱于生死?夫法身真常,形骸虚幻,怖速死而求长生,即属妄想,依妄想而堕生灭,正是流转。

  不修三昧者:乃极劝真修;言欲免轮回,须断妄想,欲断妄想,须凭三昧。三昧者:即首楞严大定也。因中,依不生不灭,为本修因,然后圆成,果地修证;若因中,依生灭为因,欲求不生不灭,无有是处。设若不亟早修习楞严三昧,仙报一尽,依旧还要改头换面,而来散入于诸趣之中,可不痛哉!

  《正脉》问:修仙者,妄谓释教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惑此言者甚多,请此附辩,以觉深迷。答:彼所说性命,二俱非真,盖指身中,神魂为性,身中气结,命根为命。故说单修性者,但得阴魂鬼仙,无长生身形;兼修命者,方得轻妙长生之身,而夸形神俱妙。安知佛所说性,是人人本有,真如性海,乃无量天地,无量万物之本体。证此性者,岂但能现无量妙身,兼能现无量天地万物。其所现者,岂惟但能令住百千万岁、虽尘沙浩劫,亦可令住。且欲收即收,一尘不立,欲现即现,万法全彰,得大自在,得大受用,方谓真如佛性。斯言信不及者,请细阅前文显性处,自然悟彼无知而妄谤矣。

  昔吕严,三次晋京,求名不遂,乃郁郁而返。韩钟离欲度吕洞宾即吕严,在于中途,旅馆候之。时吕严至,长吁短叹!韩曰:相公何为如是,莫非功名不遂乎?夫功名犹如梦境,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何为怏怏于怀?吕严闻之不语。韩又出枕子一个,语曰:子今路上辛苦,少憩一卧可也。吕严受之即睡,梦至一家投胎,既生,聪明俊秀,母爱如掌上之珠,少读书,有过人之才,年既长成,所试皆捷,出仕为官,运途顺利,连升吏部尚书,为人忠直,竟遭奸臣奏害,令杀其身。一生所处皆顺境,忽罹杀身之祸,绑至刑场,利刀一砍,头落惊醒,出一身大汗。韩语之曰:功名富贵事如何?莫若及早从吾修道。吕严一想,人世总是无常,遂从之,别修异道,易名洞宾。炼一双雌雄剑,斩妖袪魔,志在利生。一日路经黄龙山下,见有紫云盖顶,知有高人,于是入山参访。适黄龙禅师,上堂说法,洞宾旁听。说毕,黄龙禅师云:今日有人盗法。洞宾即出众云:囊有长生不死药,何用盗法?黄龙禅师斥云:汝这个守尸鬼。洞宾即飞出宝剑,要斩黄龙禅师之首。剑至项,鸣一声即坠地,插在地中,并不飞回。洞宾用尽心力,亦不飞回,黄首如故。于是相信道高,方向忏悔,请求开示,礼拜为师,有偈为证:蹙碎浮囊弃却琴,从今不弄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方悔从前错用心。是可见仙道不如佛道也。五诸仙趣竟。

  辛六 诸天趣 分二 壬初 正列诸天 二 通前总结 壬初分三 癸初 六欲 二 四禅 三 四空 癸初分三 子初 标示生因 二 欲分轻重 三 判属欲界 今初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

  此标示生天之因。诸世间人,有欲离苦得乐,不求常住,不生不灭,圆湛之心,但依有为事相,而求有漏果报。是依妄本,而不依真本而修,为三界总因也。未能舍诸妻妾恩爱者:别为六欲天之因,以欲界未离三欲,皆有淫欲,饮食睡眠,今称欲界。以淫为诸贪之首,故未能舍诸妻妾,深恩重爱,以修出世,戒定之业,而证无漏之果也。 梵语提婆,此翻为天。灌顶引论云:天者,清净光洁,最胜最尊;或谓天者,天然自在,首出庶物。以上品十善,及世间禅定为因。 《正脉》云:天趣与仙趣不同,世人仙天不分,而学仙者,滥附于天,且谓诸天,皆彼祖仙。今略辩之:仙以人身,而恋长生,最怕舍身受身;诸天皆舍前身,而受天身。岂其类哉?又仙处海山,如蓬莱昆仑,皆非天上。四王忉利,曾无卜居,况上界乎?是知天趣,最为界内尊胜之流,迥非仙与鬼神之类也。

  子二 欲分轻重 分六 丑初 四王天 二 忉利天 三 夜摩天 四 兜率天 五 化乐天 六 他化天 今初

  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王天。

  己色为正淫,他色为邪淫。此人遵守五戒,于邪淫中,不唯身无有犯,即心中亦无一念思想;是正淫虽有,邪淫已无,故不奔流纵逸,而得爱水,澄净莹洁,心地光明也。今独约淫欲一事,以是生死根本,故约之而分胜劣耳。此人命终之后,舍人身而受天身,生须弥山腰,邻于日月宫。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为帝释外臣:东持国天王,居黄金埵;南增长天王,居琉璃埵;西广目天王,居白银埵;北多闻天王,居水晶埵。此四天离人间地,四万二千由旬,身长拘卢舍四分之一,当此间周尺,七十五丈,寿五百岁。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昼夜,合计九百万年也。

  丑二 忉利天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此比前更进一步,不但无有邪淫,即于自己正妻,房帏之间,淫欲爱念,尚且微少淡薄,所谓有时有节也。然于清净独居之时,间有淫念生起,不得全其净味。命终之后,超日月之光明,生须弥之极顶即人间顶。再上,即空居天,与人间不接矣。如是一类,名忉利天。梵语利忉,此云三十三,在须弥山顶,四方各八天,中有一天,为善见城,乃帝释所居。此天离地,八万四千由旬。身长半卢舍,当周尺,一百五十丈;帝释身长,一拘卢舍;由其过去,遍修敬恭业故。以人间百年为一昼夜,寿命一千岁,合人间数,乃三十六万年也。以上二天,名地居天,以未离地故也。然此二天,形交成淫,与人间同;但风气一泄,欲漏便除,非有不净流溢也。《智论》云:昔有婆罗门,姓憍尸迦,与知友三十二人,发心修塔,以此功德,命终皆生须弥山顶。侨尸迦为天主,三十二人为辅臣。《净明疏》云:昔迦叶佛灭后,有一女人,发心起塔,报为天主;三十二人助修,报为辅臣。二缘不同者,以既在轮回,前后更易,各引一缘耳。

  丑三 夜摩天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

  逢欲境现前,暂时相交,过去之后,竟无追思回忆;于人间世,非有深染,故曰动少静多。此于净居,而得全味,渐近清虚;故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 《正脉》问:空居诸天,宫殿池树,皆何所踞?答:七宝琉璃,与大地无异,但欲下之时,即虚豁无碍,例如人间大地,贤圣天仙鬼神,皆能出入自在。当知万法本空,由业力转,虚实并现,而昧者未达也。

  日月光明,上照不及者:前天虽超日月,光犹可及;此天复高,故云光明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者:依正二报,身殿光明互照,故不须日月。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此云善时分,以日月光明不及,无分昼夜。而此天,以莲华开合,善知时分,随时受乐,各得相应。诸经多称夜摩,故科名依之。惟执手成淫,无交遘事矣。此天离地,十六万由旬,有地如云,朗然安住。身长,周尺二百二十五丈。以人间二百年为一昼夜,寿二千岁也。

  丑四 兜率天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天。

  此人于一切时,皆能静而不动,设有应行之触,来相逼迫,未能违拒,犹顺从之,此较胜于前也。命终之后,上升精细微妙,不接下界诸人天境。然此天,有内院外院。外院,属凡夫天,有小摩尼殿。内院,是菩萨所居,弥勒菩萨为天主,有大摩尼殿,常在其中,说法教化。菩萨有时至外院小摩尼殿,说法教化凡夫,倘若机熟领悟,则接引而入内院。且内院,尚非外院所能知处,故不接下界,诸人天境,故精;乃至劫坏三禅,而菩萨住处,水、火、风,三灾之所不及,故微。即《法华》所谓:我此土不毁,众见劫烧尽之意。细察文义,初四句,外院之因,而缺其果:上升精微下,内院之果,而缺其因;当时译者,过于省文也。如是一类,名兜率天,此云知足天,能于欲境,生知足故,但以一笑为淫,更不必执手矣。此天离地,三十二万由旬,有地如云,于上安住,身长周尺三百丈,以人间四百年,为一昼夜,寿四千岁。

  丑五 化乐天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我本无欲心,应汝而行房事,盖深拒之也。拒之不已,迫以大事,谓继承家业,故于是勉从其意。但遇欲境,横陈之时,味如嚼蜡相似,淡然无味。横陈者,司马相如赋云:花容自献,玉体横陈,谓横放其身,陈献于前也。命终之后,生越化地者:越,是超越下天;化,谓变化五欲乐具,自所受用。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余经但称化乐,谓自化五尘,还自受乐也。今科名依之。但以熟视为淫,不必笑矣。此天离地,六十四万由旬,有地如云,于上安住。身长周尺三百七十五丈。以人间八百年,为一昼夜,寿八千岁。

  丑六 他化天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者:厌离世间,淫欲不净,全无乐著,心希上界,权同世间。行夫妇事,于行事相交之际,不但无味,而且了然超越,神游境外,毫无欲想。命终之后,超出化无化境:化,即第五;无化,即下四天。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凡五尘欲境,不劳自化,皆他天之所变化,自己得自在受用也。但此天,以眼暂视,便为淫事。《正脉》引偈云:‘四王忉利欲交抱,夜摩执手兜率笑,化乐熟视他暂视,此是六天真快乐’。离地一百二十八万由旬,有地如云,安住其上。身长周尺四百五十丈。以人间一千六百年为一昼夜,寿一万六千岁。

  问:欲界顶天,为魔王天是否?答:《瑜伽论》云:第六天上,别有魔罗,所居天宫,即他化自在摄。是知魔天,别是一类,说摄或可;说即,则不可也。二欲分轻重竟。

  子三 判属欲界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此结成欲界之名。欲性躁动,世人无有节制;其动也,若瀑流,若野火,莫能镇压。如是六天,渐能节制,而向于静,因中欲心渐渐轻,生天层层高。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者:如初天,且止外动;二天,内动亦微;三天,遇境方动;四天,境迫不违;五天,交中无味;六天,形合心超。然此等形虽合,而心超出,似离于动,但其心迹,尚然犹交。如前四天,不唯迹交,尚兼心交,以有味故。后二天,虽无心交,犹有迹交,以应事故。此虽欲有重轻,总未离于男女爱情。自此已还,直至阿鼻地狱,皆欲界摄。以诸趣虽异,而欲是同,故名五趣杂居地也。

  问:天台云:六天果报,十善为本。兼护法生四王;兼慈化生忉利;兼不恼众生,善巧纯熟,生夜摩;兼修禅定粗细,生兜率;兼欲界定,生化乐;兼未到地定,生他化。是知六天,通以十善为因。前三天,各兼功行;后三天,各兼禅定。今何惟约欲事轻重,分六天耶?答:功行禅定为缘,通修十善为因,但十善之中,断欲为要,设不断欲,十善何成?如来为人从要故,惟约欲轻欲重,而分胜劣。 本经修楞严大定,以淫欲为生死冤家,故此中惟约欲。六天以寡欲而上升,四禅以绝欲而高蹈。故知,不断淫欲,上界犹不可望,况欲证无上菩提耶?所以欲修三摩地,而出生死海者,必须先斩此一关也。初六欲天竟。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文卷第八终

  癸二 四禅天 分二 子初 正分四禅 二 结属色界 子初分四 丑初 初禅天 二 二禅天 三 三禅天 四 四禅天 丑初分二 寅初 示三天别相 二 结离漏伏 寅初分三 卯初 梵众天 二 梵辅天 三 大梵天 今初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前明六天,虽求离欲,未能绝无,以形虽出动,心迹尚交,故名欲界。而此上十八天,虽离欲染,尚有色质,貌如童子,身白银色,衣黄金衣,惟男无女,纯是化生,色身胜故,故名色界。又名梵世,梵者净也,已离欲染,而得清净,通号四禅,已离欲界散动也。非但离欲,并离食睡,三欲俱亡,稍涉饥倦,即入禅定,而出定时,则精神饱满,但以禅悦为食、为息,稍离粗重身心矣。略分四重,详分十八重,但疑有同处,而区分胜劣为类者,未必十八,皆上下为次也。此明色界,初禅三天;首言世间者,显非出世;而言一切,所修心人者:谓不知本有寂常心性,而错乱修习也。禅那,此云静虑;不假禅那,无有智慧者:谓不修首楞严大定,无漏之静虑,即无有出世间,真正之智慧。显彼惟有漏静虑,六事行耳!六行者:厌欲界是苦、是粗、是障;欣色界是净、是妙、是离。此则凡夫伏惑,超欲界道也;非无漏真三摩地,妙圆通矣!此是总论,应通下文。 但能执身,不行淫欲,方入本天;此天独显戒德,未彰定慧。先言执身者:表异六欲,不免身犯。而此天非但执身不犯;若行若坐,想念之心,亦复俱无。由是身心,俱得清净,爱染不生,故欲界无可卜居,临终之时。应念化生上之色界,身为梵世伴侣。如是一类,乃是梵天之民,故名梵众天。寿二十小劫,身长半由旬。

  卯二 梵辅天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欲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