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一节课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2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一节课

 

  今天继续学习《大圆满前行》。

  上一节课已经是第一百堂课了,大多数的内容已经讲完了。原来我讲《入菩萨行论》,用了201堂课,这次的《大圆满前行》,不知道还要讲多少堂课?但我希望:你们也努力,我也努力!

  讲一两堂课,其实并不困难。我有时候到一些团体或学校里讲课,讲完了以后,他们都说:“您很累吧?”我说:“讲一两堂课,对我来讲不是什么压力……”但要长期讲的话,一是每个人的意乐和想法各不相同,一个公案、一个教证经常引用,老生常谈的话,大家就没有兴趣了。对我而言,也不可能每天都讲新的内容,所以,让每个人满意是一个困难。而对你们来说,一直不断地听课也是一种压力。

  现在末法时代的很多人,都不愿意授课,不愿意学习,有些人对佛教的简单教理都特别陌生,更不要说去深入修学了。所以,大家既然有缘遇到这样的佛法,就应该要共同努力,不断地加油——加油的话,现在油价越来越高了,可能快加不起了。(众笑)

  不共加行中,菩提心的修法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菩提心的学处,即发了菩提心以后,应当守持的菩提心戒律。首先讲愿菩提心。

  愿菩提心,在座各位都已经发了,如果举手的话,这里所有的人都在上师三宝前发过誓,说要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但光是发誓还不行,发了誓以后该怎么做?它有一定的要求。

  对此,必须要闻思才能了解。闻思并不是非要听一位上师的课,但总的来讲,佛教的意义那么甚深,如果没有系统化、整体化、次第化地学习,只是断章取义地片面了解,那修什么都不会成功。同样,对大乘菩提心也是如此,一定要懂得其中的究竟实义。

  现在有些人,前世福报比较大,对大乘法门,不管是菩提心方面,还是行持十善方面,一听之后就非常欢喜,甚至汗毛竖立、热泪盈眶。而有些人,对轮回过患、菩提心的功德,听起来没有什么感觉,别人怎么样劝他发心,他也不愿意发。诚如《大宝积经》所言:“少福诸众生,于此无欣乐,不观生死过,不乐菩提心。”缺少福德的人,对行善断恶不会有兴趣,而且从来不观轮回的过患和痛苦,也从不希求菩提心的利益。可见,每个人的种种好恶,都与自己的前世福报有关。

  我们如今能长期学习、修行,也是源于前世的福报。否则,就算刚开始你很想学习佛法,到了中间遇到各种违缘时,修学也容易半途而废。而福报比较大的人,不管是在社会上干一番事业,还是出家修行,见解始终都特别端正,做事、修行也会善始善终。

  鉴于此,大家在修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经常忏悔,多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同时,对诸佛菩萨祈祷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佛堂等寂静的地方,或者跟大众一起念诵时,要发起对诸佛菩萨的恭敬心,心里想:“通过我这样猛厉的祈请,诸佛菩萨无比的加持和智慧,一定要融入我的心,升华我的心态,洗净我原有的不良习气,让我心里的解脱种子尽快开花结果。”自己独处也好,跟集体共住也罢,经常都要这样祈祷。

  其实,人的心态是可以慢慢改变的。比如,你对莲花生大士有非常大的信心,时时都观想他,然后一直祈祷。依靠莲花生大士的加持,自己的业障就会逐渐清净,福报也会日趋圆满。

  我们现在修菩提心,也是以莲师作为祈祷对境的,观想根本上师与他的本体无二无别。有些人一边祈祷一边念发心偈,内心的虔诚达到极点,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若能如此,三宝的加持自会融入你的心海,解脱的月光也可以出现。所以,作为佛教徒,常常祈祷非常重要!

  丁三(愿行菩提心学处)分二:一、愿菩提心学处;二、行菩提心学处。

  戊一(愿菩提心学处)分三: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二、修自他相换菩提心;三、修自轻他重菩提心。

  己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

  ◎ 自己与众生平等的原因

  我们无始以来,漂泊于轮回大苦海的因,就是无有“我”而执著“我”、无有自己而执著自己,始终将自己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倍加珍爱。

  《入楞伽经》也说:“五阴中无我,及无人众生。”本来,就像《中观根本慧论》中所言,我也不存在,你也不存在,整个世界的显现就像一场虚无缥缈的梦,但凡夫却把这没有的东西耽著为有,特别牢固地执著眼前的一切,这就是众生流转轮回的唯一因。

  而佛教,通过各种方式抉择,把无我的见解开发出来,让无数修行人懂得了无我。此时再看这个世界,就会觉得非常稀有。为什么呢?因为众生本来就没有“我”,这并不是强迫性的规定,而是你用中观的离一多因、有无生因、金刚屑因等进行观察后,的的确确找不到“我”的本体。然而,无数的可怜众生不了知这一点,反而一直耽著“我”和我所,以此漂泊在无边轮回中,确实非常可怜!

  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大家需要这样来观察:现在我不管在何时何地,唯一希求的就是自我安乐,不希望感受一分痛苦。甚至身上扎了一个小刺,或者落了一颗火星,也会感到疼痛难忍,情不自禁地发出“痛啊、痛啊”的叫声。

  那天,我看到一个穿黄衣服的居士——他今天还在那儿,他的脚被一个小钉子刺了,就一直在那儿大叫。我以为出了什么大事,结果看那个钉子非常非常小,下课的时候,他走路还是很正常。当然,他是这样,我也是如此,甚至比他还厉害。当一个小针刺入我的身体,比如输液或打针时,有些医生的手特别重,这时候就觉得非常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我”十分执著。

  以此原因,有些人背上有虱子叮咬,也会勃然大怒,伸手抓搔着捉住它,放在一个指甲上,另一个指甲用力挤压。甚至虱子已经死了,自己还余怒未消,两个指甲不停地蹭来蹭去。汉地人可能没有这种情况,但有些人被蚊子咬了,也是使劲捏死它,一直把它捏得粉身碎骨。这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但对其它众生的生命却一点都不在乎。

  当前大多数人认为,杀虱子、杀蚊子、杀蟑螂、杀老鼠、杀害虫等没有罪。甚至有些佛教徒,也在不同的场合中说,对害虫可以喷些毒药。但实际上,这种行为完全是嗔心引起的,因此,绝对是堕入地狱的正因。

  在佛教中,从来不提倡杀害众生。虱子不管在身上怎么肆虐,按照戒律的要求,也不能用药去毒死它。以前有些其他宗教,对虱子也非常爱护。比如,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在《虱子》一文中,就引用罗素《结婚与道德》的一段话说:“那时(基督教)教会攻击洗浴的习惯,以为凡使肉体清洁可爱好者,皆有发生罪恶之倾向。肮脏不洁是被赞美,于是圣贤的气味变成更为强烈了。圣保拉说,身体与衣服的洁净,就是灵魂的不净。虱子被称为神的明珠,爬满这些东西,是一个圣人的必不可少的记号。”

  威廉在《欧洲道德史》中也说,中世纪的欧洲,对身上的虱子格外保护。那时基督教禁欲主义盛行,洗澡近乎罪过。他们认为:“肉体的清洁就是对灵魂的亵渎,最受人崇拜的圣贤之人,就是那些衣服结成巴块的秽身。”虱子被视为“上帝的珍珠”,满身虱子不仅不是耻辱,反而是圣人不可或缺的标志。这种道德观念,曾统治欧洲长达一千多年之久。

  包括过去藏地的个别修行人,对身体卫生也不太在乎。这些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戒律中非常强调身体清洁,密宗的事部和行部中也说,不管是你居住的屋子,还是自己的身体,都需要经常“打扫”,这个道理讲得非常清楚。所以,在名言中,保护身体是有必要的。

  但这种保护,并不是对自身点点滴滴都特别维护,别人稍微危害自己,就实在忍无可忍;虱子、蚊子叮你一口,你就要把它打死;狗咬你一下,你也用枪把它杀掉,这种态度与大乘菩提心的教义完全相违。对我们自己来说,一般的微小痛苦尚且无法忍受,却反过来让众生感受那么巨大的痛苦,这种行为实在令人汗颜。

  要知道,三界的所有众生,都渴求获得一切安乐,不希望遭受丝毫痛苦,这一点与自己完全相同。(佛教的慈悲心,涉及到所有众生。令人欢喜的是,现在不少人有机会接受这样的教育,尽管他们不一定能完全听懂、做到,但至少已了知佛教确实非常伟大。)他们虽希求安乐、不愿受苦,却不知道奉行安乐之因——十善业,反而一味地将精力放在痛苦之因——十不善业上,所想与所行完全背道而驰,这就是众生的一种愚痴。

  《大方便佛报恩经》也说:“五道生死海,譬如堕污泥,爱欲所缠故,无智为世迷。”轮回的六道众生,犹如深陷在淤泥中一样,沉没在生死的大海里。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被爱欲所缠缚,缺乏智慧,以至于被各种迷乱现象所惑。

  我有时候看到大城市很多人的所作所为,有种说不出的悲哀,觉得他们真的很可怜。这么多的人,对胜义中“我”不存在也不知道,成天为了这个“我”而奔波;在世俗中,我的生命价值和其他众生完全平等,可他们却维护自己而伤害他众,这种做法非常不合理。但也没办法,现在社会已经变成这样了。

  其实,受苦受难的一切众生,无始以来在漫长的时日中,没有一个未曾做过自己的父母。我们如今有幸遇到具法相的上师,迈入正法之门,通过闻思多多少少懂得利害的差别,知道造恶业的危害、行持善法的功德,这个时候,不能一点都不管旁边的苦难众生,只希求自己修行解脱。对于被无明愚痴所缚的一切老母有情,我们理当与自己无有区别地慈爱救护,忍耐他们的邪行与偏执,修持亲怨平等,想尽一切办法解除他们的痛苦。

  现在有些其他宗教,每年在一个城市里增加几百个会所、几百个教堂,几千甚至上万的教徒。他们依靠自身的努力,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推广,致使队伍越来越庞大。而我们佛教徒,据统计,在有些城市里,一年比一年少,不少人慢慢就融入其他宗教的团体了;有些城市里的人数虽有增加,但道场的数量基本没变,原来有多少,现在也是这样。通过各方面的途径了解,佛教徒一年只增加几百个。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很多大乘佛教徒,只喜欢自己拿着念珠,闭着眼念“嗡嘛呢巴美吽”、“南无阿弥陀佛”,成天只管自己,却很少想到众生。

  假如你什么都不管,依靠三宝的加持,自己有吃有穿肯定没问题,不会像那些苦难的人,天天都在琢磨:“我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但你的发心若只想着自己,连身边的众生都置之不理,那很多空间就被别人给占领了。

  当然,我们也不是要与其他宗教抢阵地。可是,你看看别人弘扬宗教的精神,再对照一下自己,难道不感到惭愧吗?本来,大乘佛教的教义,在智慧和慈悲等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宗教。我经常跟知识分子、异教徒这样讲,在讲的过程中,也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但现在很多佛教徒,十年前的心态是怎么样,十年后仍是如此。很多人学佛的目标,仅仅是消除自己的烦恼,连小乘阿罗汉解脱轮回的发心都没有,他们只想暂时远离贪嗔痴,让自己快乐就可以,坐禅、念佛都是这个目标,但这样学佛是远远不够的。

  要知道,我们身边的众生很可怜。诚如《经庄严论》所言:“众生不自在,常作诸恶业,忍彼增悲故,无恼亦无违。”众生被烦恼所左右,整天造杀盗淫妄等恶业,心没有一时的自在。作为发了菩提心的大乘行人,理应以悲心忍受他们的邪行,以方便随顺世间,并且不被他们的邪知邪见所同化。

  明白以上道理之后,无论是何时何地,我们希望自己拥有利乐,也要希望其他众生同样拥有;为自己安乐付出怎样的精勤努力,为毫不相干的众生也应付出同等代价;自己连细微的痛苦也努力舍弃,同样也要尽可能地解除他众的微苦;自己因享受幸福安乐、丰厚受用等而喜悦,对他众拥有这些也要同样发自内心地欢喜。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也说:“自与他双方,恶苦既相同,自他何差殊,何故唯自护?”我和众生在不愿接受痛苦方面,完全是相同的,我害怕痛、害怕死、害怕别人打我,众生也是同样。既然如此,我和众生又有什么区别呢?为何不爱护别人,偏偏只爱护自己呢?

  我们天天口里念:“诸佛菩萨怎么样发心,我也怎么样发心。”说起来倒很好听,但实际上连想都不想,那绝对是在欺骗诸佛菩萨。有时候我们反观自心,真的觉得非常惭愧。所以,对于三界一切众生,大家必须要毫无差别地看待,视他们如自己一样,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地成办他们眼前与长远的利益。

  ◎ 修心需要持之以恒

  这种菩提心,并不是只用一两天,或只听一两堂课,马上就能生起来的。不过,对大乘佛法信心特别强烈的人,依靠自己的不断努力,迟早会达到这种境界。

  我非常佩服很多老修行人,他们把长期修行当作最重要的事情。不像现在一些年轻的修行人,两三天还比较精进,比如听了一个上师的开示、看了一本书,或者遇到开心的事,几天内就闭关修行,早上起得早,晚上睡得晚,看起来似乎还可以。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像突然生病了一样,马上就倒下去了。

  听一位堪布说,他接触过一位国外的活佛。有一次,他发现活佛的脸肿了,脸色特别不好,就问他是不是生病了。活佛一般都不讲自己的功德,但这次透露了一点点,说:“这几天因为刚刚到这里,去了很多地方,白天晚上应酬特别多,很长时间一直忙着,晚上12点之前都在开会,商量很多事情。晚上回去之后,我每天的功课特别多,念完就凌晨4点左右了,然后开始禅修,第二天的事情又开始了……这样我已经两天都没有睡觉了,可能再过两天,就会恢复过来。”

  我想了一下,现在很多人忙的时候,常会把工作放在主要位置,而念诵、禅修因为太累,往往就放弃了。但这位老修行人,不仅仅是现在,就算在“文革”期间,功课也一直从不间断,每天念十几遍《真实名经》,不管再怎么危险,至少三遍也没有断过。

  汉地也有位一百多岁的高僧,前不久他的弟子到我这里,我问了一下他老人家的近况,说他现在仍坚持早上三四点起床。我家乡那边也有一位老修行人,平时修行也是这样。

  我每次见到一些老修行人的弟子,都会跟他们打听:“这位老修行人早上什么时候起来?晚上什么时候睡觉?平时把佛法、修行放在什么位置上?”有时候听了他们的行为,觉得自己特别差劲。虽然我没有把所有时间投入世间八法或非法上面,但跟他们比起来,自己所造的善业真的特别渺小。

  《正法念处经》中有个教证很好:“若勤不休息,如是作善业,彼则常受乐,后时得涅槃。”如果我们不休息而常行善,以此功德,今生来世都会感受快乐,不久的将来也定将获得涅槃。这样的修行人,未来前途必定是光明的。

  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尽管表面上跟他们一样,都是血肉组成的,他每天吃三顿饭,你也吃三顿饭;他要穿衣服,你也要穿衣服,但在无形的心力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别。就如同最好的一个人和最坏的一个人,站在一起的话,单从长相和表面行为看,陌生人很难分出好坏,根本不知道哪个人自私自利、无恶不作,哪个人终生行善、必定解脱。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对众生的利益,确实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我们应当像那些老修行人一样,修行务必要全力以赴。当然,这也需要量力而行,没必要去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菩提资粮论》中也说:“菩萨于众生,不应得舍弃,当随力所堪,一切时摄受。”本来是一辆小拖拉机,只能装一吨的东西,就肯定不能载大卡车上三十吨的货物。同样,作为初发心的小菩萨,让你度化无量众生,把身上的肉一块块地布施众生,一天24小时都不能睡觉,天天观修众生的痛苦,这也是根本做不到的。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尽心尽力、全力以赴,这一点非常重要!

  ◎ 以公案说明自他平等的重要性

  从前,仲巴思那坚格西祈请单巴桑吉尊者:“请您开示一句可概括所有法要的教言。”

  (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人,一见面就说:“我实在太懒惰、太忙了,您可否给我传个一生修持的窍诀?一定要能断除我执、让我很快成就的,您开示短短一句话,可不可以?”)

  尊者教诫道:“您自己希望怎样,其他众生也希望那样,就这样修推己及人吧!”

  推己及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子贡曾问孔子:“有没有一个教言可以终身奉行?”孔子回答:“这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3]

  不过,有些讲《论语》的教授,对这句话理解得不太到位,以至于很多知识分子说她、骂她。其实,不管是讲古文化,还是讲佛教的教义,都要尽量贴近它的本意,否则,就可能遭到别人的呵斥。

  孔子的这句话,实际上也是大乘佛教的精髓。所以,我们务必要根除珍爱自己、嗔恨他众的恶心,平等地对待自己与他众。对此,大家一定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己二、修自他相换菩提心:

  ◎ 自他相换菩提心的修法、标准

  对亲眼目睹遭受痛苦的众生,或者没有这种对境的话,也可以观想一个正在遭受痛苦的众生,把他作为所缘境。当自己向外呼气时,观想自己的安乐、善妙、身体、受用、善根等,犹如脱下衣服给他穿上一样,完全施给他;当向内吸气时,再观想他所有的一切痛苦一并吸入体内,由自己来承担,由此他已经离苦得乐。

  《修心七要》的讲义中,也讲过这种特别甚深的修法。这种施受法,要从一个众生开始观想,再到两个、三个……直至一切众生,这样次第来观修。

  同样,在实际生活中,当自己遇到痛苦时,也要观想:“轮回中有许多感受这种痛苦的众生,他们是多么可怜,愿他们的一切苦难都成熟于我身,他们都能离苦得乐。”当自己享有幸福快乐时,就观想:“以我的这分安乐,愿所有众生都获得安乐。”从内心深处,反反复复这样观修。

  关于自他平等的标准,华智仁波切曾以比喻进行了说明:一场大雪过后,我和某人走在路上。此时我穿着一双鞋,那人却光着脚,我就脱下一只鞋给他。于是,我和他一只脚都没有鞋穿,同样感受寒冷之苦;而我和他的另一只脚都有鞋穿,同样避免了寒冷之苦。若在一切实际行动中,能够这样做,就是真正的自他平等。

  而修自他相换时,则应该是把两只鞋都送给别人,丝毫不考虑自己,他的一切痛苦由我承担,我的一切快乐都给他。这从层次上已经提高了。

  关于自他相换的标准,华智仁波切也有一个比喻是:有五个放牧的人,其中一个人有件够四人使用的雨衣。当他们遇到一场大雨时,雨衣的主人就把雨衣让给其他四个人,而甘愿自己挨淋。在一切实际行动中,若都能这样做,就是真正的自他相换。

  如今世间上助人为乐的精神,应该与这个比较接近,但完全一样也很困难。最近新闻上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称:为了全世界的安宁和人民的繁荣,美国宁愿牺牲自己。但今天他却公布,美国的头号敌人本·拉登已被击毙。这事发生在一个多星期前的巴基斯坦,事后美国通过各方面观察,以及DNA检验,证实死者正是本·拉登本人。美国对此感到非常欢喜。

  其实,本·拉登也很可怜,生前杀害了那么多众生,死后不知会堕到哪里去。而且就眼前来说,按照穆斯林的传统,尸体在24小时之内必须处理,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接受,后来只好葬入大海——大海实际上范围更广,遍及了全球所有国家。

  美国为什么那么生气呢?因为这几百年来,除了“二战”的珍珠港事件,就是9·11事件让美国感到奇耻大辱,而且随时面临着威胁,内心忐忑不安。美国一直重金悬赏捉拿本·拉登,结果十年过去了,现在才找到他。

  世间上人与人之间的仇恨,跟大乘佛教的理念还是差别很大。有些人说得很好听:“为了全世界的安全、和平、民主,我们愿意自我牺牲!”但归根结底,所做的事情不一定是为了他众,而是为了自己。

  从因果的角度来看,受果报的人固然可怜,但造业的人也很可怜。在世间的“游戏”中,众生扮演的角色都不相同,但作为发了大乘菩提心的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以众生利益为主,永远不能退失这颗心。正如《大集经》所言:“虽受三恶无量苦,亦不退失菩提心。”《经庄严论》也说:“极勤利众生,大悲为性故。”

  ◎ 自他相换菩提心可迅速积资净障

  这种自他相换菩提心,是大乘行人必修的无倒精要,不说要长期,哪怕仅仅生起一次这样的心,也能清净多生累劫的罪障,圆满广大的福慧资粮,从恶趣、邪见中获得解脱。

  佛经记载: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转生于拉马车的地狱里。当时,他与同伴嘎玛热巴,一同拉地狱的马车。他们因身单力薄拉不动,遭到狱卒们[104]用炽燃的兵器锤打、猛击,极其痛苦。

  这时他想:“我俩拉马车也无法拉动,与其共同感受痛苦,还不如我独自承担,让同伴获得安乐。”于是便告诉狱卒:“请将同伴的绳子拴在我脖子上,让我单独来拉马车。”

  狱卒愤怒地说:“众生感受各自的业力,谁有办法改变?”说完用铁锤击打他的头。结果他以自己的善心力,顿时从地狱死去,生到天界。这就是佛陀利他的开端。

  《大方便佛报恩经》中也有这个公案。当时喜王菩萨问佛:“您最初因为何事而发心?”佛陀就讲了这段经历,说他在火车地狱拉马车时,对同伴生起这样的善心,当下消尽了火车地狱要感受的百劫罪业,转生于天界。记得这在《贤愚经》里也有,当时阿难问佛陀:“您刚开始发心是什么样的?”佛陀就讲了这个故事,情节与此基本上相同。

  关于释迦牟尼佛的最初发心,各大经典的说法均有不同。比如《毗奈耶·药事》中说,胜光王曾问佛陀:“您初发心是怎样的情况?”佛陀回答:久远劫前有一位光明王,他特别喜欢一头大象,就命令驯象师好好调教。经过很长时间以后,驯象师说大象已经驯服了,就把它交给国王。

  有一天,国王骑着大象,到森林里打猎。大象寻到了母象气味,一路开始狂奔。国王坐在大象身上特别害怕,驯象师让国王攀住一个树枝,然后慢慢下来,这才化险为夷。

  国王责骂驯象师:“你怎能将没有驯服的大象交给我?”驯象师说:“我确实已将其驯服了,但它闻到母象气息就无法自制,我也无可奈何。不过,因它已被驯养过,不久即会自行返回。”

  七天之后,大象果然回来了。驯象师把它带到国王面前,给它一个燃烧的大铁球,让它卷起来,大象被烧得嗤嗤作响,但也依言行之。这时驯象师问国王:“您是否还要继续?如果让它把铁球吞下去,它也会吞的,但它肯定活不成了。”国王有点舍不得,就叫他停止。

  国王问:“既然它被驯服得这么好,当时为什么会发狂?”驯象师说:“我只能调伏其身,不能调伏其心。”

  国王问:“谁能调伏其心?”驯象师言:“佛陀才有这个能力。”然后描述了佛陀的威德和智慧。

  国王听了很起信心,自己也开始发菩提心,并以偈颂说:“修无量福求佛果,得成善逝自在尊,若未能度彼岸者,我当誓度令至岸。闻佛离欲发菩提,复行惠施正法化,愿我当来得成佛,利益有情贪欲灭。”意思是,我也要修无量福德,成就自在的佛果,以前未得度的众生,我发愿都把他们度尽,令其到达解脱彼岸。我今天听了佛陀的离欲功德,也发起希求成佛的菩提心,并要把这么殊胜的法广布世间,发愿将来获得佛果,利益无边众生,令自他都灭除贪欲。当时的光明王,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释尊广传》中也有这个公案,以前文殊小学的学生在讲考时也讲过。

  总的来讲,生起利益众生的这颗心,是我们真正发心的开始。对每个佛教徒来说,皈依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发心。你们听了大乘佛法以后,若能默默地想:“我要有一个成佛的开端,从现在开始,我发誓要利益众生!”心里这样发愿,在日记本上也这样写。那最终的话,你定可渐渐成就无上菩提!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