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从印度禅法到中国禅宗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从印度禅法到中国禅宗
  禅宗的历史即使不算释迦牟尼和摩诃迦叶的“拈花微笑”的公案,也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520年代达摩东来。后人或将其宗旨归纳为四句话:
  “教外别传;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不立文字”可谓独树一帜,但也使得中国禅宗初传情况的史料记载过略,矛盾丛生;加上后来惠能与神秀南北宗之争,更使得学术界在禅宗创立者问题上众说纷纭。
  日本著名禅学大师铃木大拙在《禅的历史》中就只谈达摩和惠能,而对慧可到弘忍只字不提。
  从参考书目和复印资料来看,关于禅宗创立,大致有如下五种说法:一、摩诃迦叶开创
  根据是“拈花微笑”的公案,以及《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中以 纫段踝娴乃捣ǎ衷谝话阋 其不入大藏经在印度?经中无考而不取。(参见补充参考资料㈠:苏渊雷《中国禅学史·早期禅法》的第二章“禅路历程”的第三节“拈花宗旨”)二、菩提达摩开创
  根据是菩提达摩被奉作“东土初祖”,现在一般认为他只是将印度禅法传入中国,并未创立宗派。(参见补充参考资料㈡:方立天《心性论--禅宗的理论要旨》附注(1))三、慧可开创
  王晖的《大祖禅师慧可考--兼论慧可在禅宗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就是持慧可说的代表文章。他提出慧可在禅宗历史上起了三次“决定性作用”:
  一、继承衣钵,盛开秘苑创立中国禅宗;
  二、护经南下,于司空山开辟禅宗法门;
  三、传衣付法,使禅宗在南方弘扬广大,流传四海。
  然而就其一,作者虽引证《续高僧传》等文献的记载,但是显然过于简略,难以证明其开创的功绩;其二,慧可护经南下是史实,于司空山开辟禅宗法门的论断却史实引证不清;其三,传衣付法勉强也可算作巨大作用,然而弘扬广大、流传四海显然不是他的功劳。
  作者认定慧可为禅宗初祖,主要依据菩提达摩“一花五叶”的偈语和唐 伦诖挖帧按 祖禅师”,但是对于慧可的禅学思想,并无新内容可以证明有令印度禅到中国禅转变的创见。此外其文后的“慧可年谱”尚需考订①。四、初创于道信,完成于弘忍,即把东山法门作为禅宗创立的标志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洪修平等的《东山法门与禅宗初创》是持这种意见的。
  作者首先总结了从达摩到僧璨的禅法,认为虽然有所演进,但由于各种原因,都无创立禅宗的条件。
  而到了道信,天下一统,依靠寺院经济,整个佛教得到空前发展;加上禅法传到了综合北方重行与南方谈玄的黄梅,道信时代的禅法在发展规模与思想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禅法思想上,在楞枷心性说之上,道信又融入了般若实相说的“一行三昧”,提出“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为惠能禅的出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而弘忍则确立了农禅并作的修禅生活,从而确立了中国禅宗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生活态度。在禅法上,他强调“守心”,完成了从达摩的“万法一如”到“万法唯心”的发展变化,超出了达摩“籍教悟宗”而开了“籍师悟心”的先声。他还提出了自性迷悟的问题,最终导致后世顿与渐的南北宗核心问题。作者最后进一步从思想、门风、活动范围、世系和判教以及南北争夺法统等方面,论证禅宗在东山法门时期已然创立。五、以惠能为禅宗创始人
  这种观点十分流行,一般认为是惠能首先摆脱了“籍教悟宗”的习惯(然而从坛经来看,惠能讲法中旁征博引,引用了许多经书),创立“见性成佛”,并且有这样的说法:“惠能之前,中国是没有禅宗而只有禅观数法之学;惠能之后……恐怕只有禅教的盛行了。”②
  铃木大拙认为惠能之为禅宗真正创始人的观念可概括为:一、禅达到自觉始于惠能;二、顿悟;三、强调见性,贬斥默想;四、印证方法不是抽象的专门术语或神秘主义,而是直接、明白、具体和高度实用的,总之是中国式的而不是印度式的。③
  基本上除了“宜处深山,未可行化”而不太有名的僧璨外,似乎谁都有可能成为禅宗的创始人。我在这里也无意要做出论断,只是想说明一点,禅宗源流,总是既有传承又有发展,究竟谁人起到了从印度佛教到中国禅宗的转变的决定性影响,固然可以通过研究个人禅学思想对前人的发展和对后世的影响来确定,但由于史料、方法甚至对宗派建立标准的不同见解(比如洪修平教授就认为应从理论体系、宗教仪轨、势力范围等多方面来判断宗派的形成),而有不同的看法。事实上,后世如来禅到祖师禅的发展,也印证了这点--究竟祖师禅开端何处?
  如来禅,原指“最上乘禅”,通指从达摩到神会的禅法,惠能也把自己的禅法称作如来禅的。实际上正如前面提到的,无论对禅宗创立持怎样的观点,从达摩到惠能禅法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却是一致的看法。这种变化简而言之就是中国化。到了南宗兴盛后,却出现了“如来禅”和“祖师禅”的对立。此时,惠能禅就被作为开创“祖师禅”之人,当然惠能自己是不会料到的,因为“祖师禅”的提法最早似出自仰山慧寂。然而所谓“去年贫无立锥之地,今年贫连锥也无”是如来禅,“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为祖师禅,实在是不清不楚,让人难以领会其间的区别。
  张文良的《汉月法藏论如来禅、祖师禅》一文,详述了明代临济宗法藏禅师对两种禅法的判析。其引证的公案最早不过是仰山,看来惠能虽名义上是祖师禅的开创者,但实际上,在惠能那里是分辨不出如来禅和祖师禅的。因此太虚法师在《中国佛学特质在禅》中把达摩到惠能的禅称为“悟心成佛禅”,把惠能到五家禅宗时期的禅称作“超佛祖师禅”,把禅宗五家禅称作“越祖分灯禅”。可见禅法从达摩到五家七派一直在不断变化,实际上五家之内,同是心性论,也有诸多不同(可参见补充参考资料㈡:方立天《心性论--禅宗的理论要旨》)。换言之,佛教中国化并未到惠能为止,在惠能,虽然禅法已经与达摩禅有所不同,但仍被作为一体的如来禅;而到后世提出与如来禅对立的祖师禅,才是真正完成确立禅宗是不同于印度禅的中国禅。在这个过程中,佛教的术语和禅的思想完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并且传道悟道的方法几乎全部是中国的创造。当然“如来禅”和“祖师禅”在不同学者的手里,还有不同的含义。(参见复印资料㈢洪修平的《中国禅与如来禅》)
  因此,关于禅宗的创立问题,我以为,不必一定要统一到一个结论,大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弘忍之前早期禅法的传承,洪忍、道信东山法门的创立,惠能创立以顿悟和见性成佛为特征的南禅,与如来禅相对的祖师禅的出现等,反映了印度禅法演变到中国禅宗的不同阶段。至于到底到了那个阶段,我们可以说:这,就是禅宗,或许已不是那么重要。(2600字)
  注:
  ①王晖的《慧可年谱》称慧可终年107岁,令人怀疑,一般认为慧可死
  于577年,终年92岁。据复印资料㈣,僧璨隐化于隋开皇十二年七月,
  即公元592年,而按王晖《慧可年谱》,慧可593年圆寂,反而比徒弟
  晚死一年。另外,通常认为道信生于580年,并跟随僧璨于皖公山静修
  10年,如此看来道信2岁就随僧璨修习禅法,12岁之前就蒙僧璨授法?
  看来早期禅宗传承确实值得考证。
  ②参考书目㈡第92页
  ③参考书目㈠第205~210页
  复印资料:
  ㈠《大祖禅师慧可考--兼论慧可在禅宗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王晖,
  《法音》1994年第3期、《东南文化》1995年第二期
  ㈡《东山法门与禅宗初创》,洪修平/徐长安,《南京大学学报》
  1996年第2期
  ㈢《中国禅与如来禅》,洪修平,《中华文化论坛》1996年第4期
  ㈣《隋禅宗三祖僧璨塔铭砖》,陈浩,《文物》1985年第4期
  ㈤《汉月法藏论如来禅、祖师禅》,张文良,《法音》1995年第3期
  参考书目:
  ㈠《禅风禅骨》,铃木大拙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
  ㈡《佛学十日谈》,苏渊雷、杨同甫等编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㈢《六祖坛经注释》,东方佛教学院第二界同学,福建莆田广化寺佛
  经流通处
  ㈣《白话金刚经》,丽岸注译,三秦出版社,1992
  补充参考资料:
  ㈠《中国禅学史·早期禅法》,苏渊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1996年第2期
  ㈡《心性论--禅宗的理论要旨》,方立天,《中国文化研究》
  1995年冬
  ㈢《如来禅与中国佛教文化》,洪修平/孙亦平,《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2期
  该文第一部分“如来禅的提出及其涵义之演变”基本与复印资料㈢
  《中国禅与如来禅》雷同,增加了“如来禅的中国化特色及其与祖
  师禅的区分”和“如来禅与中国佛教文化”两部分。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