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印度佛教>>正文内容

印度瑜伽与少林武功续(三)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印度瑜伽与少林武功续(三)
  关于佛教大小乘禅法传入我国的经过,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学者从事这方面研究,并已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共识,但对印度瑜伽在我国的传播,仍然是一段不明的历史,至今还没有理出个头绪。笔者认为,印度古典瑜伽大致与佛教大小乘禅法同时传入我国的,当时,有很多人不易分辨两者的不同。因此,把印度古典瑜伽的某些实践看作是佛教的。例如我国早期翻译的佛教小乘禅法经典如《大安般守意经》、《中阿含?念处经》都述说与瑜伽类似的三昧修行法。
  佛教的禅法最早传入我国始于公元148年来华的安世高所译出的《大安般守意经》。这部经传播了小乘“四静虑”和“数息观”等禅法。最早介绍印度古典瑜伽的部分内容可能是在后魏472吉迦夜所译出的《方便心论》。北魏太和十九年 495 孝文帝敕建少林寺,请印度僧人跋陀任主持,跋陀与勒那摩提共同译出了《十地经论》,这是我国较早出现宣传分阶段修禅的著作,其中无疑地也杂有瑜伽的内容。其后,菩提达摩来少林寺修禅,在中国建立了禅宗。达摩宣传“理入”和“行入”的思想和实践。有人把少林寺的武术归初于达摩也是有根据的。相传达摩传《洗髓经》和《易筋经》,《洗髓经》已被禅宗二祖慧可487—593 遗失。关于《洗髓经》的内容历史上只提到名字,后人无从臆测。但根据印度教《湿婆本集》解释:禅那 dhānana 是一种精神集中的作用,这种作用由人的脑髓所管理,位于骶骨部分、自依处轮 已舍轮 位于前列腺区;满宝珠轮 圣居轮 位于腹部;无触轮 不打轮 位于心脏;清净轮 除杂轮 位于喉部;神命轮 受令轮 位于顶穴区,每重脉轮都有若干脉鬘,联贯周身大小诸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类似我国道教所主张任、督两脉在躯体中所起的功能。因此,在瑜伽看来,修习禅定,也就是要使脑髓或灵体通过一定的路径进行活动,打开脉结,获得智慧和成就。少林气功也重视脑髓的“清洗”或活动。从佚经的名称,我们可以猜度这是一本受到瑜伽影响,讲修持禅定的著作。
  《易筋经》一直在民间流传,但所传内容并非一致,或则繁杂而寡要,或则简略而失真。这可能与师传有关,也可能与我国流传的各种气功理论相混杂有关。《易筋经》传授的功法,大致可分别为外壮、内壮、动功、静功、炼形、炼气、炼意等等,这与印度古典瑜伽提出的“八支行法”即内修、外修坐法炼形 、调息 炼气 、炼意 禅定 大体相似。《易筋经》阐述的十二势与达摩所创立的十八罗汉手明显地受到印度瑜伽,特别是唐时传入的、阐述瑜伽实践的天竺按摩法和宋时传入的婆罗门引导法的影响,这将在后节中要详加叙述。明徐东鮎所著《古今医统》是一部总结我国气功实践的论著,它不仅总结了老子导引十二法,赤松子导引十八法,钟离导引十八法,胡见素五脏导引十二法,也总结了婆罗门导引十二法。徐东鮎解说的十六法,其中涉及的十种坐法,明显地引进了瑜伽的内容。
  少林“禅武归一”或“禅武双修”的思想和实践,虽然是由跋陀、达摩等人所倡导,承袭了印度佛教禅定的传统,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明显地摄收和总结了中国道、儒、医、民间武术等宗教实践和锻炼身心的经验,也受到了印度瑜伽的影响,这种影响荦荦大者可简述如下:
  1 少林武术最重要的特点是提倡“禅武归一”,亦即内功与外功、动功与静功相结合的原则。达摩在论及这个问题时一再强调动静无分的原理,他说:“灵魂欲其静而悟,躯壳则欲其健而通,非静则无以证悟而成佛,非健则无以行血而走气,故须勤劳得中,使筋畅神怡。而后灵魂无拘?瘁弱之苦”。关于动静结合的原理缘源于印度教和佛教中的“经行” Cankrama ,印度宗教徒在修炼中由于长期坐禅,经常出现昏沉和烦恼的现象,因此,佛教和印度教都允许僧人在一定的时间和场所作些活动,但这种活动都有严格的规定,据说达摩提倡“心意拳”或“十八手”最初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后来逐渐习惯地成为禅宗的日常行事之一,甚至规定午夜还要起来“经行”。
  2 瑜伽的修行方法分为内修和外修两支。在八种行法中,前五支被称为外修,着重对道德、精神和身体的训练,它包括着禁制 不害、真实、不淫、不贪 ,劝制 清净、轻安、苦行、读诵、敬神,坐法,调整呼吸,制感等。所谓身净可以远离执着;后三支被称为内修,它包括着执持 心专注一处 、禅定、三昧。少林武功也分为内功和外功。有些流传的《易筋经》有上下两卷,分别讲述内功和外功,内功主静,外功主动。少林武术中还传有《十二势图》与《十二段锦》,《十二段锦》着重讲精神等等的训练,即内功,《十二势图》着重讲锻炼身体之用,即外功。但少林和瑜伽对内功或外功的解释也有些不同之处。在少林的某些著作中常把调整呼吸运气 、坐势 “端座势”“双盘势”“插花势”等 、站势、队势列入内功之列。少林武功很注意对僧人和俗信者道德的修持,僧人除执行佛教戒律外,还要信守少林内部的规定。这种规定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少林武术在达摩数传之后,得到广泛的传播,由于习武者人多品杂,有些不良之辈不能信守佛教的戒律和规定,把佛门慈悲救世之场变成了弄拳习棒追逐私欲之地。因此金元之际觉远上人树立了十戒。 “健体魄”戒逞私“敬师长”不得恃强凌弱“忍辱救世”“不可逞愤相较”“戒酒肉女色男风”“不可轻以技术相授”“戒恃强争胜,贪得自夸”等 。迨明末清初之际,又重订戒约十条,其内容由轨范个人的行为扩大至社稷国家的责任,如“恢复中国为志意”“如演习马步,以退后三步,再前三步,以示不忘中国之意”“恢复河山之志为我宗第一目的……如不如此者,谓之少林外家”“济危扶倾,忍辱度世”等等。瑜伽所提倡的禁制和劝制与少林戒约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少林武术为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还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要求。甚至提倡和渲染儒家的忠义思想和道家的无
  为飘逸的风尚。
  3 关于对身体的训练,印度瑜伽在后期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的派别,他们十分注意身体的坐法与势法,有些派别竟把坐法扩大到八十四种。如果把《易筋经》十二势与印度12世纪出现的《诃陀瑜伽之灯》所列的势法相比较,可以看出:在运气与身体姿势方面有些相似,少数名称也雷同,如少林“倒拽九牛尾势”与瑜伽“牛头功”,“韦驮献杵势”与“勇士功”或“金刚功”,“出爪亮翅势”与“孔雀功”等都很相似。值得注意的是,少林十二势中提到“韦驮”,“韦驮”即印度教圣典“吠陀” Veda 的异译,这部经典,一直被瑜伽派奉为他们的根本经典,少林僧人在功法中提到这个经典,也可以看出瑜伽对他们的影响。唐时道教徒、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最早记有天竺按摩法,当时密乘的著作已传入中国,但《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得很简略,只有一些姿势与印度诃陀瑜伽相类似,因此,少林武功中哪些势法受到天竺按摩法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婆罗门导引十二法最早见于宋时张君房所著《云笈七签》。这时密教在印度已很盛行,诃陀瑜伽已传入汉地,少林武术也由十八手发展至七十二手,因此婆罗门导引十二法中有些名称与印度诃陀瑜伽派经典著作《格楞陀师说本集》Gheranda Sahitā 所提到的极为相似,如少林“龙引”与瑜伽“蛇功” Bhujanāgasana,我国古代把蛇常译为龙,这里指的是眼镜蛇 、“黾引”与“黾功” Kurma ,“仙人排天功”与“仙人功” “成就者功,Sidhasana 、“凤凰鼓翅功”与“孔雀功” Mayurasana 、“鹤举”与“鹳功”,“寒松提雪”与“莲花功”等,二者的名称虽然很相似,但是在功法与身体姿势方面则很多是迥异的参见《诃陀瑜伽之灯》Ⅰ—20,22—24,30,32 。在少林武功中有人常常把他们的武术概括为龙、虎、豹、蛇、鹤等五式,这与诃陀瑜伽所提到的名称和势态有很多契合的地方,这种模仿动物的行动以锻炼身体是一种可以见到实效、合乎科学的方法。我国古代就有“五禽之戏”。但彼此都强调要模仿龙、虎、蛇、鹤的活动,这可能是相互交流的影响。关于达摩的十八法,在《少林拳术秘决》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郭希汾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体育史》中在论及中国气功与印度瑜伽的关系时曾说:“予按印度婆罗门教徒,有按摩十八势、婆罗门导引法十二法。以一定之时间行之,其结果有身体强健之经验,则达摩之十八手或即按摩法、导引法之变相欤。”郭先生虽然对十八法没作具体的论说,但根据我的研究,他的推论是有科学根据和正确的。
  4 最近,澳大利亚的格?皮特森先生 G?Peterson,归宗少林后,法号释德潮 ,从海外携回少林密宗失传的拳艺,经释德水、释德潮和胡勇刚三人依据残缺不全的古拳谱,整理后发表在1995年第4期《少林与太极》杂志上。从这个《古摹谱》中我们可以看出少林禅宗也有一套自己系统的功法。这套功法主张禅武双修,动静结合,气沉丹田,周天运行。练武要仿照龙、蛇、虎、猴、鸡等动作,强调外功对内功的作用。现将《古拳谱》的要点摘录如下:
  “禅武双修为上乘,武学文化禅中藏。
  “双手绕头防贯耳,蹲马沉气丹田旺。
  “周天运行气走通,双拳下裁护我裆。
  “黑蟒出调丧敌胆,罗汉推山赛霸王。
  “盘龙扫尾把敌伤,猛虎探爪威力强。
  “进步切掌迎面锤,金丝缠腕绝无双。”
  少林禅宗的主张与佛教密宗无上瑜伽和印度教灵体瑜伽派的主张大致相似。他们都主张动功与静功、内修与外修相结合,通过“三脉五轮”或“三脉六轮”运行气息,打开脉结,周遍全身,引发潜藏的力量或灵体,获得智慧和成就。
  5 瑜伽派主张调息是外功训练的基本手段之一。他们认为,调息有吸气、呼气和止息三种作用。练功时要注意气息在身体内出入的范围 处 ,呼吸之间的间隔时,呼吸的次数,呼吸要长而细微,逐步进入禅定的境界。少林武功也认为:“养气之学乃至学之紧要关键”,“欲学技击先学数息……数息之功,即不动心之道,臻至境界而后可称上乘……盖以气息由于呼吸,呼吸由于肺部而鼻为出入之门,凡技击学步之始,先使气脉沉静,直达气海又名为丹田 ……听气之出入,抛却万念,默记其度数……此数息之法也”。从上述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两者对禅定基本手段的认识是一致的。
  瑜伽的后三支:执持、禅定、三昧 被称为总制,着重对瑜伽行者的精神训练。少林对僧众的训练也从禅机入手,从心理上入禅,这种内修或静功的训练正如《气功阐微》一书中所概括:“以入定为功夫,以参证为法门,能于此而有所悟入,而后性静心功,脱离一切挂碍,无挂碍始无恐怖矣”,这可见两者的相互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少林武功不仅追踪印度佛教禅定的理论与实践,而且也受到印度古典瑜伽的重要影响。由于少林武术是一个博大精湛的体系,有着无数的门派和路数,本文只能略窥其门径,作一初步的探索,错误和遗漏很多,望读者匡正。
  注释:
  ①②《少林宗法》,载《少林拳术秘诀》,1915年中华书局版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