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中国面临着世界最为严峻的能源与环境的挑战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改变命运,创造新的能源格局》   作者:陈新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摘自《改变命运,创造新的能源格局》一文
我想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讲:

1.1 规模空前绝后

首先是中国在规模上的挑战。大家知道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经济角度来讲,2006年中国成为位居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外国直接投资聚集国。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物资与服务的进出口量占GDP总量的70%左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或世界工厂。从能源角度来讲,中国在很多方面“领先”其他国家:第一大煤炭生产与消费大国,第二大能源生产与消费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第二大电力市场。从环境角度来讲,中国是除了二氧化碳之外的所有污染物的最大排放国,而二氧化碳排放的排放量正在赶超美国而将在近期超过美国。2005年全球污染最为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0个席位。

除了中国的规模空前绝后外,中国的发展速度也是世界上绝无尽有的:持续几十年的高速GDP增长,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每年上千万的人爬上轮子以车代步,雨后春笋般的房地产项目。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能源系统来支撑,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2 石油安全形势严峻

其次是石油安全方面的挑战。挑战在哪里?那就是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特别是在近10年之内,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急剧增加。1995年中国还是原油净出口国,而去年(2006年)原油的进口量达到1亿4千5百万吨,石油总体依存度已达到47%。另一个方面,中国的决策者认为中国在应对石油安全挑战的能力比较薄弱。比如说战略石油储备尚未到位,缺少保护航运渠道安全的能力,近90%的石油进口靠外国的船只来运等。中国50%以上的石油进口来自于中东地区,政府有很强的意愿实现进口渠道的多样化,但缺少在近期内现实可行的渠道。

1.3 资源与环境的发展瓶颈

其三就是在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挑战。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GDP比2000年翻两番,增长率是每年7%左右。从运筹学的角度分析,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两组条件。一组叫做必要条件,另外一组叫做充分条件。我们先看必要条件。从经济学的角度,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三个必要条件: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在资本投入方面,中国有很高的储蓄率,银行系统有非常充足和便宜的资金来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

从劳动力投入的角度看,中国现在有近七亿五千万劳动力。劳动力的资源很丰富,并且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问题出在自然资源方面。自然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最后是环境容量方面的资源。在这些方面,中国都面临着严重的短缺和不可持续性。2004年我曾经有幸亲自听到温家宝总理讲,能源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充分条件很多,包括和平的国际环境,有效应对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社会不稳定。金融系统的高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充分条件。

总体来讲,中国为取得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效地应对在能源,资源和环境方面的重大挑战。

1.4 当地环境的可持续性

  第四个挑战来自当地环境污染方面。中国的当地污染已经达到不可承受的地步,下面的几组数据足以说明中国当地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目前中国3/4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2005年全球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一半;大气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占2005年全国GDP总量的3%,而世界银行预测到2020年损失会达到GDP的13%。中国40%的土地面积遭受酸雨侵蚀。中国大约3/4的河流与湖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大约有100个城市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危机。目前中国27%的土地面积遭受荒漠化,并且每年逐步从西向东扩散。种种污染情况使得人们的健康状况堪忧,仅在全国最大的11个城市当中,每年由于大气污染导致5万人死亡和40万人染病。煤炭的使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分别占飞灰排放的70%、二氧化硫排放90%、二氧化碳排放的70%和氮氧化物排放的67%。而煤矿工的安全生产条件十分恶劣。频繁不断的矿难事故每年要剥夺6000矿工的性命、每生产百万吨煤炭要牺牲3名矿工。另外中国每年有数千名矿工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由上述数字可见,中国的当地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不改善不可的地步。中国政府也在下最大的决心,解决当地环境问题。

1.5 全球气候变化

  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06》中预测,中国将会在2010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的第一大排放国。这一“质变”将会给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首先是国际方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种种苗头显示,美国政府在大选之后,对于二氧化碳减排的承诺方面会做出更大的努力,很有可能会改变他们对京都条约的态度。如果中国不提早准备好有效的应对措施,届时作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会在后京都议定书的国际谈判上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同时,中国政府,专家学者也意识到,受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极端气候事件,水灾和干旱都会给中国这样还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中国的黄河曾出现断流。那么,今后的长江会不会出现断流?如果中华民族的两大母亲河都因全球气候变暖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这将对中国的经济、老百姓的生活乃至中华文明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想这些都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减少环境排放方面有非常强烈的意愿,愿意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同时应对当地污染和全球气候方面的挑战。

上述几个方面的挑战,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严峻性上来讲,都是在世界上前所未有的。

(作者:中国欧盟商会能源工作组主席,BP中国副总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