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声明>> 文学>>正文内容

关于:《魏故昭玄沙门大统墓志铭》录文校补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关于:《魏故昭玄沙门大统墓志铭》录文校补

  2006年12月号下旬刊

  摘要:《魏故昭玄沙门大统墓志铭》是一方新近发现的墓志, 赵立春先生曾撰文予以研究。本文依据图版对赵先生的录文进行校补。

  关键词:《魏故昭玄沙门大统墓志铭》录文校补《魏故昭玄沙门大统墓志铭》是一方新近发现的墓志, 对于研究北朝晚期著名佛教领袖慧光法师的生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赵立春先生《邺城地区新发现的慧光法师资料》( 见《中原文物》2006年第1期) 一文首次披露此墓志的拓片图版, 对该墓志做了简单录文, 并结合传世文献对慧光法师的行迹进行了详细的考辩。美中不足的是赵先生的录文( 以下简称“赵录”)没有施加标点, 且录文中偶有失误。本文旨在对赵录进行一些补正, 不妥之处请赵先生及方家教正。为方便讨论, 先列出笔者的录文, 然后以注脚的方式对赵

  录进行校补。“/”表示墓志的行款,“[ ]”内为笔者意补的阙文。

  魏故昭玄沙门大统墓志铭

  法师字慧光, 俗姓杨氏, 中山卢奴人。道性[1]出自天然, 悟玄彰于[2]/龀岁。童龄践法, 栖心妙境。奉禁持律, 犹护[3]明珠; 戒行冰洁, 若兹水/玉。而每岩栖谷隐, 禅诵颐性。栖林漱沼, 味道为业。幽衿与妙理双明, /悟玄共冲旨俱远。十二幽宗, 靡不苞究; 三藏秘义, 罔[4]不该揽。内外/敷演, 法音满世。凡在轮下, 咸

  成正首。是使寰中义士, 望玄风而云/驰; 日下缁英, 寻[5]妙响而影萃。德音随年而弥高, 声价与运而俞[6]美。/德标缁林之中,望盖[宿][7]儒之上。故能仰简帝心, 请为戒师。纲纪/缁徒, 动成物轨。清直之操, 金石未足[志][8]其坚; 秉理弗亏, 威形莫能/易其志。是使慧水浊而更清, 道纲翳而复显。虽安肇业盛秦乡,

  生/观名播宋域, 准德方仁岂云加也。且延遐算, 永兹法猷。而迁变理/恒, 终同生灭。春秋七十, 寝疾不救, 以元象元年岁次戊午三月庚/申朔十四日癸酉, 在于邺京大觉寺□□□世。灵山丧宝, 法宇摧/梁。门徒崩号, 痛结罗[树][9]。终日悲恋, 泣等熙□。于是天子哀至德/之长沦, 悼灵音之不永。乃遣黄门侍郎贾思同宣旨弔慰, 赐赠/斋施墓夫, 悉踰恒式, 所谓善始令终,存亡佩宠者也。十七日丙子, /道俗虔[10]送, 迁窆于豹祠之西南,四部望高坟而殒涕, 学徒抚幽泉/而长悲, 徘徊顾慕, 莫之能返。乃相与刊之玄石, 永兹泉堂。庶灵音/妙趣, 千载而弗朽。其辞曰: /寥寥玄门, 寔诞伊彦。高排世网[11], 超升物先。赞幽扣微,无藉不练。体/明三空, 神鉴七见。光诠[12]渊猷, 敷阐[13]冲则。群盲启悟, 迷徒晓或( 通“惑”) 。元名/其能, 焉测其德。化备当世,声周远国。道懋曩哲, 德踰时贤。高步紫/阁[14], 谈幽语玄, 纲纪缁[15]众, 芳响流传。皇衿降眷, 朝仕祗虔。业也难/留, 迁光掩辉。缁林摧柯, 法网禘[16]维。玄素同泣, 匠徒齐悲。敬刊玄石, /勒铭题徽。

  [1]: 赵录作“姓”, 检图版作“性”。“道性”指道德品性。《宋书·刘义恭传》:“江夏王道性渊深, 睿鉴通远, 树声列藩, 宣风铉德。”[1][P.165《1] 魏故比丘尼统慈庆墓志铭》:“道性虽寂, 淳气未离, 冲凝异揆, 缁素同规。”[2]P.137图版239]即其例。作“道姓”不词。

  [2]: 赵录作“於”, 检图版作“于”。赵录繁简混杂, 与其全用繁体的录文体例不符, 如“体”、“鉴”、“声”、“远”等皆录为简体, 以下不一一指出。

  [3]: 图版作“護”, 赵录作“ ”, 显系形近而讹。“犹护明珠”之“明珠”喻指佛法,“佛法”可守护, 但不可获取。

  [4]: 赵录作“冈”, 检图版作“ ”, 即“罔”之碑俗字,《尔雅·释言》:“靡、罔, 无也。”[3][P.2581]此写法又见于《魏元绪墓志》、《魏魏灵藏造像》[4][P.58]。“罔不该揽”与“靡不苞究”同义, 均指“没有什么不包含在内的”。

  [5]: 赵录作“行”, 检图版当为“寻”。“寻妙响”与上句的“望玄风”形成对文, 意即追随着高妙的声音。《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夫当宜改之时, 留殷勤之心, 令发之日, 下之应也犹响寻声耳”[5][P.298]与此相类。

  [6]: 赵录作“愈”。按:“俞”为“愈”的通假字,《荀子·议兵》:“兼人而兵俞强”, 杨倞注曰:“俞读为愈。”又《隶释》卷九《繁阳令杨君碑》:“名问俞高。”洪适释以俞作愈。[6][P.328]根据墓志录文规范, 通假字多保留其本来面目。因此这里录为“俞”较好。

  [7]: 检图版尚可见此字上半部分为“宀”, 疑此字为“宿”。“宿儒”一词在传世文献中常见, 指修养有素的儒士。《汉书·翟方进传》:“是时, ( 中华本于此处无逗号) 宿儒有清河胡常, 与方进同经。”颜师古注曰:“宿, 久旧也。”[7][P.341《1] 后汉书·李固传》:“一日朝会, 见诸侍中并皆年少, 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

  诚可叹息。”[8][P.2081]皆其例。

  [8]: 检图版可见此字上半部分残文为“士”, 疑为“志”。“志”通“識(誌)”, 有“记述”之意。《国语·鲁语下》:“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 季氏之妇不淫矣。’”韦昭注:“志, 識也。”[9][P.208]此句意为:“清直的节操, 连金石也不足以铭记它的坚贞。”

  [9]: 图版作“树”。“罗树”一词, 不见于其它墓志, 疑为“多罗树”、“毕钵罗树”的省称。墓志行文为成骈句, 多用省称。《齐民要术》卷十《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中《椰( 三二) 》引《神异经》曰:“木高, 凡人不能得; 唯木下有多罗树, 人能缘得之。”缪启愉先生注云:“南宋释法云《翻译名义集》卷三《林

  木篇》曰:‘多罗, 旧名贝多。’贝多是梵语Pattro的音译, 也译‘贝多罗’, 这是桑科无花果属( Ficus) 的菩提树( Ficus religiosa),又名‘思维树’。”[10][P.737]又《大唐西域记》卷二之《健驮逻国》:“城外东南八九里有卑钵罗树, 高百余尺, 枝叶扶疎, 荫影蒙密。过去四佛已坐其下, 今犹现在四佛坐像, 贤劫之中九百九十六佛皆当坐焉。”季羡林等先生注释“卑钵罗树”曰:“卑钵罗, 梵文pippala音译。即菩提树, 系桑科榕树乔木, 学名Ficusreligiosa。相传因释迦牟尼在一卑钵罗树下金刚座悟道成佛。该树便被称为菩提( 梵文bodhi,义为‘觉’) 树, 佛教视为‘圣树’。”[11][P.237]由此可见, 佛教中的高僧大德多在菩提树下精心修炼, 参悟佛法。因此用“痛结罗树”来形容对一代高僧慧光法师的悼念之情十分恰当。又据墓志文例,“痛结”之后多是抽象或具象的事物。如《魏元颺墓志》:“朝英缺范, 家袖亦沦, 悲恸邦彦, 痛结宗亲。”[12][P.3《4] 魏元延明墓志》:“悲缠雅俗, 痛结民黎。”[12][P.16《3] 魏鲜于仲兒墓志》:“悲满松风, 痛结杨云, 形迹虽湮, 声德犹新。”[12][P.100]此处“痛结罗树”正合此文例。

  [10]: 赵录作“ 更”, 检图版作“ ”, 即“ 虔”的碑俗字。“虔” 有恭敬、诚心的意思,《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女贽,不过榛、栗、枣、, 以告虔也。”杜预注:“虔, 敬也, 皆取其名以示敬。”[3][P.179“7] 道俗虔送”即“不论是出家人还是尘世间的人都恭敬地为慧光法师送葬”。

  [11]: 赵录作“纲”, 检图版作“ ”, 当为“网”之碑别字。此写法又见于《魏元腾暨妻程法珠墓志》及《隋宋永贵墓志》[4][P.297]。“高排世网”指慧光法师大大超出世俗的羁绊。

  [12] 赵录作“詅”, 检图版作“ ”, 是“诠”的碑别字。此写法又见于《魏元鉴墓志》、《魏元湛墓志》[4][P.265]。“光诠渊猷”与“敷阐冲则”形成对文,“诠”与“阐”皆有“解释”的意思。如《淮南子·要略》:“差择微言之眇, 诠以至理之文, 而补缝过失之阙者也。”[13][P.37《1] 文心雕龙·神思》:“至精而后阐其妙, 至变而后通其数。”[14][P.495]

  [13] 赵录作“閳”,《新修龙龛手鉴》:“ 閳,俗; 阐, 正, 昌演反, 明也, 大也, 开也。”[15][平声卷第一·门部]可见“阐”是“閳”的正字。此处应照录为“阐”。

  [14]赵录作“閤”, 检图版作“ ”, 即“阁”的碑别字, 此写法又见于《隋张轲墓志》[4][P.1651]。“紫阁”本指金碧辉煌的殿阁, 后用来指仙人或隐士居住的地方。如晋陆云《喜霁赋》:“改望舒之离毕兮, 曜六龙于紫阁。”[16][卷五十《陆云集》]

  [15]赵录作“縉”, 检图版作“ ”, 实为“缁”的碑别字。赵录前此皆正确, 惟此处“緇衆”及下文“缁林”之“缁”误。“緇衆”同“缁林”, 犹僧界、僧众。《北齐书·杜弼传》:“勑弼升师子座, 当众敷演。昭玄都僧达及僧道顺并缁林之英, 问难锋至, 往复数十番, 莫有能屈。”[17][P.350]

  [16]赵录为缺字, 检图版作“ ”, 当为“禘”。赵录“门徒崩号”之“号”, 图版作“ ”。“虎”与“帝”、“弟”在墓志中写法非常相近,常混用。“虎”与“帝”常因草写字形相近而混用,“帝”与“弟”作为声符时则常混用。《抱朴子内篇·遐览篇》:“故谚曰, 书三写, 鱼成鲁, 虚( 孙星衍校勘记:《意林》“虚”作“帝”) 成虎。”[18][P.335]说的正是这种情况。禘亦作“祶”, 是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各种大祭的总名。“法网”指弘法的僧众,“柯”、“维”均有“法度”的意思。“法网禘维”即指弘法的僧人们共同祭祀佛门的领袖。

  参考文献:

  [1][南朝梁]沈约.宋书[M].北京: 中华书局, 1974年.

  [2]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Z].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6年.

  [3][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Z].北京: 中华书局, 1980年.

  [4]秦公.碑别字新编[M].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5年.

  [5][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59年.

  [6]高亨, 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M].济南: 齐鲁书社,

  1989年.

  [7][汉]班固.汉书[M].北京: 中华书局, 1962年.

  [8][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 中华书局, 1965年.

  [9]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校点.国语[M].上海: 上

  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

  [10][北魏]贾思勰, 缪启愉校释.齐民要术校释[M].北京: 中

  国农业出版社, 1998年.

  [11][唐]玄奘, 辩机.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M].北

  京: 中华书局, 1985年.

  [12]洛阳市文物局.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Z].北京: 科学

  出版社, 2001年.

  [13][西汉]刘安.淮南子[M].北京: 中华书局, 1954年.

  [14][南朝梁]刘勰, 范文澜注.文心雕龙[M].北京: 人民文学

  出版社, 1958年.

  [15][辽]释行均.新修龙龛手镜[M].上海: 上海书店, 1985年.

  [16][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Z].扬州: 江苏广陵古籍

  刻印社, 1990年.

  [17][唐]李百药.北齐书[M].北京: 中华书局, 1972年.

  [18][晋]葛洪, 王明校释.抱朴子内篇校释[M].北京: 中华书

  局, 1985年.

  《魏故昭玄沙门大统墓志铭》录文校补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南京210097)

  赵阳阳

  ○ 文学研究

  58

  2006年12月号下旬刊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