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马祖道一禅师公案略析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道 坚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马祖道一禅师公案略析
  道 坚
  内容提要:公案是禅宗祖师在接引学人时所说的富有启迪性的话语,马祖在说法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公案流传于禅林。本文选取了马祖的八则著名公案,即“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马祖展足”、“藏头白,海头黑”、“日面佛,月面佛”、“马大师野鸭子”、“马祖盐醋”、“六耳不同谋”,通过对这些公案的分析,可以看出马祖灵活的传法方式,以及马祖在当时禅宗中的地位和后世影响。
  关键词:马祖道一 禅宗 公案
  作者简介:道坚,1968年生,中国佛学院禅宗史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任中国佛学院教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现为重庆佛学院副院长、重庆华岩寺方丈。
  六祖慧能以后,南岳怀让一马祖道一的禅系和青原行思一石头希迁的禅系在湖南和江西迅速崛起,标志着南宗禅的真正兴盛。《景德传灯录》卷六注中记载了江西马祖道一和湖南石头希迁大树法幢,德声享誉四方的情形:“让之一,犹思之迁也,同源而异派,故禅法之盛始于二师。刘轲云: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头,往来憧憧,不见二大士,为无知矣。”①正因为当时学禅者纷纷到江西马祖和湖南石头二禅师处参学,后世禅门中遂有走江湖之说。
  参禅者在云游行脚的过程中,未悟者要寻访善知识指示悟入,已悟人者则要求明心见性的禅师给予印证。在这一勘验或禅师开示的过程中,便有大量的禅门公案流传下来。公案,原指官府用以处理公事的文书、成例及狱讼判定的案牍,后来禅宗借用这一用语,把“佛祖机缘”称为公案,就是禅宗祖师在接引学人时所说的富有启迪性的话语称为公案,用以作为判定迷悟之准绳。《碧岩录》九十八则评唱说: “古人事不获已,对机垂示。后人唤作公案因缘。”南宗禅兴盛以后,主张不立文字,后世禅宗中,公案起到了类似佛教经典的作用。例如在禅宗中的“上堂”、 “小参”,乃至“拈古”、“颂古”、“评唱”中,所举的几乎都是公案。唐五代时期,伴随着南宗禅的兴盛,公案也大量出现,在《景德传灯录》、《指月录》、《人天眼目》、《碧岩录》、《从容录》、《无门关》、《正法眼藏》、《禅苑蒙求瑶林》等著作中都有记载。马祖在说法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公案流传于禅林。本文选取了马祖的八则公案略作分析,由此可以看出马祖灵活的传法方式,并且更好地理解马祖在当时禅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后世禅宗中的巨大影响。
  1.“即心即佛”
  “即心即佛”,又称“即心是佛”。从禅宗史考察,“即心即佛”说有一个逐渐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由于马祖经常以此用以接引和启发弟子,并且又增加了不少新意,所以后世禅宗一般将其看做是马祖独有的命题。例如,延寿《宗镜录》即把“马祖即心是佛”作为其禅法宗旨。
  《景德传灯录》卷七“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载:“(法常)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是佛。’.师即大悟。”这是禅宗通常讲的“即心即佛”公案的来源。该书卷六“江西道一禅师”也有马祖开示弟子:“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无门关》第三十则:“若能直下领略得去,着佛衣吃佛饭,说佛话行佛行,即是佛也。”
  “即心即佛”是要求树立信心,自悟自觉,认识自己的清净本心,即众生都具有与佛相同的清净佛性。《宗镜录》卷二十五讲: “即心即佛是其表诠,直表示其事,令证自心,了了见性。”也就是说,此则公案侧重于对禅者正面的开示,强调不假外求,回归自心,寻求自家的内在宝藏。
  2.“非心非佛”
  “非心非佛”是与“即心即佛”相对的另一则公案,《无门关》列之为第三十三则。《景德传灯录》记载:“僧问:‘和尚为甚么说即心即佛?’师云:‘为止小儿啼。’僧云:‘啼止时如何?’师云: ‘非心非佛。”’由此可见, “即心即佛”是为了引导禅者生起自信,如佛经中的“止小儿啼”的比喻,是应机设教的方便说法。一切佛法,一切公案,一切语录,都是引导众生明心见性的方便,如果有所执着,良药反成毒药。“即心即佛”说亦是如此,故《无门关》在评析“即心即佛”时说:“然虽如是,大梅引多少人,错认定盘星。争知道说个佛字三日漱口,若是个汉,见说即心是佛,掩耳便走。”这也就是说,对于“即心即佛”,不可执为一成不变的修行方式, “非心非佛”就是破除学人对“即心即佛”的执着。《宗镜录》卷二十五说:“若非心非佛,是其遮诠,即护过遮非,去疑破执。”即“即心即佛”这则公案是从正面的“表诠”, “非心非佛”则是从反面的“遮诠”。破除疑惑执着,才是“啼止时”,也就是禅宗中的明心见性。《无门关》曰: “若向者里见得,参学事毕。颂曰:路逢剑客须呈,不遇诗人莫献。逢人且说三分,未可全施一片。”
  3.“马祖展足”
  “马祖展足”,又称“隐峰推车”,见于《景德传灯录》卷六、《五灯会元》卷三、《禅苑蒙求瑶林》卷中、《葛藤集》卷下等多种禅宗灯录和公案集中。《景德传灯录》“隐峰传”记载:“师一日推土车次,马大师展脚在路上坐。师云:‘请师收足。’大师云:‘已展不收。’师云:‘已进不退。’乃推车碾过。大师脚损,归法堂,执斧子云: ‘适来碾损老僧脚底,出来!’师便出,于大师前引颈,大师乃置斧。”
  “马祖展足”公案显示马祖化导弟子的灵活方便,以及隐峰禅师过人之气概。隐峰禅师,福建邵武人,俗姓邓,世称邓隐峰。初参谒马祖道一,没有开悟,又两度从学于石头希迁,最后于马祖道一门下开悟,成为其法嗣。在此则公案中,隐峰禅师有超师越祖之作略,正如马祖门下百丈怀海禅师称赞弟子黄檗希运时所说: “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4.“藏头白,海头黑”
  “藏头白,海头黑”, 《碧岩录》列为第七十三则, 《从容录》又称“马祖黑白”,《禅苑蒙求瑶林》则称为“马祖劳倦”。这是马祖道一与其弟子西堂智藏、百丈怀海之间的一则公案。藏指西堂智藏,海指百丈怀海。
  《从容录》第六则载:“僧问马大师:‘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某甲西来意。’大师云: ‘我今日劳倦,不能为汝说,问取智藏去!’僧问藏,藏云:‘何不问和尚?’僧云: ‘和尚教来问。’藏云: ‘我今日头痛,不能为汝说,问取海兄去!’僧问海,海云:‘我到这里却不会。’僧举似大师,大师云:‘藏头白,海头黑。”
  所谓白与黑,指白帽与黑帽,本系典故。据吴经熊《禅学的黄金时代》第五章“踏破天下的神驹——马祖道一”的研究,传说有二盗,一戴白帽,一戴黑帽,黑帽强盗施诡计抢去白帽强盗夺得之物,故黑帽强盗较白帽强盗更显无情而透彻。此则公案中,僧问“祖师西来意”,是问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自西方之印度来到中国传弘禅法的祖师西来意,此问是禅宗开悟的机语,丛林之中经常运用。然此问非言语所能表达,所以马祖推诿不答,西堂智藏亦推说头痛。相比而言,百丈以‘我到这里却不会’断然拒绝回答,所以马祖谓: “藏头白,海头黑。”就是说百丈怀海见地较西堂智藏更为透彻。
  5.“日面佛,月面佛”
  “日面佛,月面佛”,《从容录》第三十六则称“马师不安”, 《碧岩录》第三则为“马大师不安”,是马祖在临终前为弟子开示的禅语。《碧岩录》载:“马大师不安,院主问: ‘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大师云: ‘日面佛,月面佛。”,《祖堂集》也记载:“师明晨迁化,今日晚际院主问:‘和尚四体违和,今日如何?’师曰:‘日面佛,月面佛。”’
  据《佛名经》卷七、卷八记载佛之寿量, 日面佛寿长一千八百岁,月面佛寿仅一日夜。马祖道一禅师借“日面佛,月面佛”之语,将寿长一千八百岁的日面佛与寿命仅一日夜的月面佛并称,目的是为了断绝世人对寿命长短的执着,以启发弟子契证无生灭来去的本具佛性。
  6.“马大师野鸭子”
  “马大师野鸭子”,又称“百丈野鸭子”,是马祖借空中飞过的野鸭子启发百丈怀海禅师开悟的机缘。据《碧岩录》第五十三则及其它禅宗公案集或语录记载,马祖与百丈在路上行走,见野鸭子从天空中飞过(一说闻野鸭子声),马祖问: “是什么?”百丈回答说: “野鸭子。”马祖又问:“到什么地方去了?”百丈回答: “飞过去了。”马祖便捏住百丈的鼻子,百丈作忍痛的声音。马祖说:“何曾飞去?”百丈言下有悟。
  从这则公案可以看出马祖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弟子。当马祖见野鸭子飞过,问百丈“是什么”时,实际是在勘验百丈的禅境,百丈没有体察马祖的深意,而答以“野鸭子”。马祖又问:“到什么地方去了?”百丈还是没有向自性上用心,只是依循着马祖的语意而回答道:“飞过去了”。因为禅者的心境时时都是活泼的,但又时时不被外境所牵引。百丈所答,正是随着“野鸭子”而去了。马祖捏住百丈的鼻子,问“何曾飞去”,可见其机锋峻峭,是以凌厉的手法,使百丈体悟无来去生灭的本心。
  7.“马祖盐醋”
  “马祖盐醋”公案(见《禅苑蒙求瑶林》):是马祖的老师勘验他时所做的评价。据《景德传灯录》记载: “马大师阐化于江西,师问众曰:‘道一为众说法否?’众曰: ‘已为众说法。’师曰: ‘总未见人持个消息来。’众无对,因遣一僧去,云: ‘待伊上堂时,但问作么生。伊道底言语记将来。’僧去,一如师旨。回谓师曰: ‘马师云, 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曾阙盐酱。’师然之。”
  “胡乱”为禅林用语,指苟且参究,即胡参或胡钻乱撞的意思。马祖用此是自谦的话,关于他讲的“三十年不曾阙盐酱”,有人认为是悟后起修的保任工夫。张中行《禅外说禅》则认为, “究竟马祖心的实况是什么,怀让也只能猜猜而已。”古代祖师尚且只能猜猜而已,我们今人自然也只能猜猜而已。马祖所讲的“三十年不曾阙盐酱”,有的禅宗著作中又作“三十年不曾少盐酱”,平常的生活,怎能缺少得了盐酱呢?所以这里似乎还是马祖大力倡导的“平常心是道”的意思。
  8.“六耳不同谋”
  “六耳不同谋”是马祖启发弟子法会禅师的机缘公案。《景德传灯录》记载:“洪州泐潭法会禅师问马祖: ‘如何是西来祖师意?’祖曰: ‘低声近前来。’师便近前,祖打一掴,云: ‘六耳不同谋,来日来。’师至来日,犹人法堂,云:‘请和尚道。’祖云: ‘且去,待老汉上堂时,出来与汝证明。’师乃悟,云:‘谢大众证明。’乃绕法堂一匝便去。”①“六耳不同谋”本意是指三人无法保全祖师西来意的秘密。此处强调的是要回归自性,自悟自觉,真正的明心见性不是从他人听闻而得。
  如上所述,“即心即佛”、“非心非佛”、“马祖展足”、“藏头白,海头黑”、“日面佛,月面佛”、“马大师野鸭子”、“马祖盐醋”、“六耳不同谋”这八则公案,除是“马祖盐醋”一则是马祖呈心所见,向老师怀让禅师汇报自己的悟境外,其余七则公案都是马祖启发弟子未悟者得一悟处,已悟者给予印证。从这些公案中,我们可以看出马祖灵活的传法方式。而这些公案又能在后来的禅林中广泛流传,在禅师“上堂”、 “小参”,乃至“拈古”、“颂古”、 “评唱”中,不断被引用,由此又可以看出马祖在后世禅宗中的巨大影响。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