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一切圣众皆证悟四圣谛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Mahinda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切圣众皆证悟四圣谛

  / Mahinda

  世尊曾经说过:"若诸沙门、婆罗门于此苦圣谛不如实知,此苦集圣谛不如实知,此苦灭圣谛不如实知,于此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此非沙门之沙门,非婆罗门之婆罗门,彼亦不于沙门义、婆罗门义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若沙门、婆罗门于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如实知,此苦灭圣谛如实知,于此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沙门之沙门、婆罗门之婆罗门,于沙门义、婆罗门义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杂390;S.56.5~6,S.56.22.)

  一个不能如实知、如实见四圣谛的出家修行人,就算穷其一生都在不断地精进努力,也不可能获取出家沙门的终极目标--断除烦恼、解脱生死、证悟圣果、体证涅槃;在严格意义上,他甚至还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的出家修行者,因为他得不到出家沙门所能获得的最高利益。当然,一个对四圣谛没有正知正见的比丘,我们也可以说他只是徒有其表的比丘,而非真正的比丘,因为比丘的工作必须是致力于彻知四圣谛。(S.56.22;杂391)

  在《善男子经》中,世尊说到:"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彼一切所应当知四圣谛法。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修无间等。

  "又三结(即:有身见结、戒禁取结与疑结)尽,得须陀洹,一切当知四圣谛。

  "若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彼一切皆于四圣谛如实知故。

  "五下分结尽,生般涅槃阿那含,不还此世,彼一切知四圣谛。

  "若一切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彼一切悉知四圣谛。

  "若得辟支佛道证,彼一切知四圣谛故。

  "若得无上等正觉,彼一切知四圣谛故。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杂393;S.56.3~4)

  南传上座部佛教把菩提或觉悟分为三种,即:

  (1)正等正觉或三藐三菩提(samma-sambodhi);正等正觉者无需依靠导师,自己证悟彻知四圣谛的四种道智,以及证得能明了一切值得了解之事的一切知智(sabbabbuta-bana);正等正觉除了能够断除内心的烦恼之外,也能断除过去世的习气(vasana)。

  (2)辟支菩提(pacceka-bodhi);此菩提能无师自通地证悟彻知四圣谛的四种道智。

  (3)声闻菩提或弟子菩提(savaka- bodhi);此菩提必须依靠导师(佛陀)的帮助,听闻圣教才能证悟彻知四圣谛的四种道智。

  同时,这三种菩提又可以依据证悟知见四圣谛的道智而达到的不同程度,依次分为四个阶段,即"四沙门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极果阿罗汉。

  如实正观四圣谛不仅能够证悟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以及辟支佛,而且一切知的佛陀也是由于如实彻见了四圣谛而成为正等正觉者的。

  在《萨遮迦大经》等经中,世尊自述了他当年由获得了"三明"(ti-vijja)而觉悟成佛的过程:在觉悟的前夜,他依次进入了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于初夜时分获得了"宿命智证明",能够回忆起自己过去世的种种生存状况。于中夜时分获得了"生死智证明",能够以清净天眼了知?生依善恶之业而招感善趣、恶趣之报等种种生死相状。于后夜时分获得了"漏尽智证明",如实知见四圣谛:我如实知、如实见此是苦,此是苦之集,此是苦之灭,此是趣向苦灭之道。我如实知、如实见此是漏,此是漏之集,此是漏之灭尽,此是趣向诸漏灭尽之道。我如是知、如是见,于是心从欲有漏中获得解脱,心从有有漏中获得解脱,心从无明有漏中获得解脱;获得解脱之后,清楚地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凡作已作,不受后有。

  成就三明之后,如实地彻见了四圣谛,于是证悟了无上正等正觉(M36·萨遮迦大经,M4·怖骇经;增31-1)。

  在《正等正觉者经》中,佛陀亲口说他是由于如实知见了四圣谛,因而证悟了正等正觉:"诸比丘!由于我已如实正觉了此四圣谛,故名为如来、阿罗汉、正等正觉者。"(S.56.23~24;杂402)

  在另一部经中,世尊又如是对在座的诸比丘说:"我与汝等于四圣谛无知、无见、无随顺觉、无随顺受者,应当长夜驱驰生死。以我及汝于此苦圣谛顺知、顺入,断诸有流,尽诸生死,不受后有;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顺知、顺入,断诸有流,尽诸生死,不受后有。"(杂403;S.56.21.)

  所以,一切出世间之圣者,包括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漏尽阿罗汉、辟支佛,以及证得正等正觉的一切知佛陀,无一不是通过遍知苦、断除苦之集、证悟涅槃及开展八圣道而彻知四圣谛、证悟四圣谛的。

  然而,在后期的某些作品中却出现了这样的一些说法:观修四圣谛只能证悟声闻阿罗汉,观修十二缘起能证悟辟支佛果,而证悟无上正等正觉则须修六度万行;也有些人为了论证"大乘是佛说",于是指出四谛、十二因缘属于"小乘法",只能成为小乘阿罗汉与辟支佛,不足以证悟佛果,佛陀必定于他处另说有"小乘经"中所无的"大乘法"云云。这些歪曲正法、发挥过度的论调,只能让人啼笑皆非。

  --摘自拙著《佛陀的教法》第一品第二节

  (《嘉义新雨杂志》第36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