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禅者的风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立处即真」、「当下即是」

法界是一个整体,在空间上是一个没有圆周的圆,禅者所立之处,即为此圆的中心,在时间上是没有始终的流,禅者所住之点,即是此流的永恒。

佛陀在菩提下觉悟时,发觉到人类的语文及一切的表达工具,无法完整而透彻的描绘他觉悟的一切,只是部份的说明;而人类的思考方式也只能局部的明白此觉悟的真理。

人类除非本身也觉悟真理,否则他最多或以人类而言是最完整的明白真理,也只能依著局部的理解,然后按部就班的,用一种系统的表达方式来加以说明。

佛陀还是说法了,因为他知道纵使人类有所局限,但透过局限的思惟以及正确的途径,人仍然可以突破此局限而澈见真理的。

深澈实用的人生智慧

因此佛陀依著人类的现实问题作为观察的起点,并深入剖析了此问题的所在及起因,再进而提出问题解决的境界及所必经的途径、方法,因为这是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至于觉悟后的境界,只要达到觉悟便能明白,故不需多加描述。于是佛陀建立了一套简单其实却深澈而实用的人生智慧:缘起及四圣谛的学说。

佛陀说四圣谛无非是为解脱人类现实而根本的问题:苦。因此佛法毋宁是「解脱的学说」,但在印度浓厚的宗教文化气息下,佛法形成了一种宗教,为了更以完整的系统表达法的道理,便依哲学的形式及论点成立了佛教的哲学系统。这也许不是佛陀本意,但却应该是佛陀可以预见的,也是人类现实需要的必然性趋向及发展。

于是法经过佛陀初期精简扼要却切中问题的教法,到渐渐的组织,然后佛涅盘后的结集、研究,到部派佛教的学术化、繁琐化,而至于初期大乘佛教的开拓新意境,并扩大内容、形式,提高视野及心境,佛教便不再受限制于印度人的时空及思惟方式而向印度以外的时空与心灵去发展,并成为人类共有的智慧,乃至超越了人类而到一切的有情及圣者;也从地球的空间而到十方国土、他方净土;从人类的历史而超越了到整个宇宙的时间,无始无终的流转。

高超圆融自力行持的禅法

无限时空的观念及人人必将成佛的理念已成为佛教哲学中的重要知见,甚至已决定了佛教思想的建立及佛教修持法门的教导及修持果报的安立。

中国人的心灵是高超的、圆融的。于是已经开展成为大乘的佛法进入了中国人的心灵,而中国人将这一切结合而成就了中国的大乘佛教。天台、华严、禅、净等属于中国人开创的佛教宗派,终于出现了。这是印度文明中的最高智慧,通过中国人的高超、圆融的心灵而完成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标示了人类最高的睿智。这其中,「禅」是最能表现的。在思想上禅没有庞大系统的哲学,但却有著圆融无碍的思想,这是佛教发展后的成就。在修持上没有精密严守秩序的教学,却有著简要并依自力的行持,这是原始佛教的风格。

的确,禅者表现的正是大乘佛教的思想的高度超越性及原始佛教行持的现实可行性,无以名之,可谓是「超越的现实主义」。将大乘佛教中的思想,直接落实在当前的生活中,使其超越,不再是遥不可及、或仅限于冥想中,却直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举一动表现出来。禅者不必建立庞大的哲学体系,只依著缘起法则,人人具佛性的观念,依佛心而生活。佛心是出世间而不厌离、远离,入世间而不染著、追求。此观念是建立在法界具足一切的理念上。法界指的即是无边中无始终的宇宙。

一切皆具足,但不是「有」,而是「非空」。因为一切虽然具足,却不是现有的。须待缘起而显现。一切存在须依缘起而有,无有实体,若因缘不具则不显现,但非空无,而是「非有」。依此「非空非有」的观念,具足一切的法界便是「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来不去」。而于此法界中的一切众生同一法性,故为一体,无二无别。

身心脱落一切具足

依此法界具足一切,众生一体的完整理念,于是说明了,当我们得到更多,便意味著我们失去更多,当我们拥有更多,便等于束缚更多;而当我们彻底放下,便得到了全部,当我们一尘不染,便拥有一切。于是禅者便在修持时,身心便不断的「脱落」,要将一切尘埃抖落,而解脱自在,却依缘起法则而自然的具足一切功德。

依缘起法则则世间显现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而一些学佛者若依一般世俗角度便认为此观念显现出「消极」的一面,因此在修持时,注重苦的解脱,对世俗间的种种都以远离的方式处理。但禅者却能通过无常的法则而见到「无常即恒常」,悟到「刹那即永恒」,因为刹那的生灭皆在缘聚缘散过程,故每一刹那皆为唯一因缘具足的当下,因此珍惜并活在每一刹那中,积极的生活、乐观的处理。至于「无我」,禅者能从此法则而见到「无我即真我」,悟到「唯我独尊」,因为任何一个个体固然为缘起和合而有,并与其他个体有著互存互动的关系,这即是「无我」,但在此中,每一个有情本身却是唯一的因缘具足的个体,因此尊重此一个体的存在,并充分的发挥其功能,而奉献一切力量。

直下承担,即心成佛

于是禅者不在无常无我外去追求涅盘,而「直取无生」,也不是在生灭外去找一个无生的境界,因为生灭即是不生不灭,即是无生,故直从生灭中去体悟无生。一旦明白此理,对一切便能「直下承担」,因此禅者能「即心成佛」,甚至「超佛」、「超祖」,「唯我独尊」的悟念成为禅者绝对的信心。

在禅者简单的生活及单纯的内心,他是「立处即真」、「当下即是」。法界是一个整体,在空间上是一个没有圆周的圆,禅者所立之处,即为此圆的中心;在时间上是没有始终的流,禅者所住之点,即是此流的永恒。因此禅者不谈他方净土,不求生他方净土,因为他所立之处即是净土;禅者不谈生前死后的事,生前是过去的事,已过去了,死后的事不必谈,因为「我还没有死」。

禅者无刻无处不在悟中,随时随地都住禅中,若以《华严经》之境界为:「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那禅者会认为「唯心造」终究还是有造,毕竟还是不够圆融,于是禅者会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本具足」。这是何等的风光啊!所作。”极乐世界中的鸟,不同娑婆世界畜生道的鸟类,因为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连三恶道的名称都听不到,更不会有真实畜生的存在。此诸众鸟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愿力所成就的。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爱好美妙的音声,所以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里成就了种种胜妙音声,助长其善根与佛法!

极乐净土,对于佛教徒而言,依据圣教量自是不成问题。如果对于外人如何才能起信呢?外人也有他们不同的圣教量,比如天主教、基督教有《新旧约全书》,伊斯兰教和道教均有各自所信奉的经典流传于世。那么,我们该如何说明极乐世界的存在,使世人、外道也能生起信心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禅支与意言
下一篇:茶 与 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