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身心智慧>>正文内容

玄奘大师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陈素出家为僧,住在东都净土寺,这就是后来的长捷法师。长捷法师讲解佛教经义,与当时的名僧并驾齐驱。因为家庭遭遇贫穷和灾难,长捷法师便将弟弟玄奘带在身边,每天都向他传授佛教义理,还教给他辩论的技巧。玄奘十一岁时,诵读《维摩诘经》、《法华经》剃度后,更是胸怀大志,不与寺中的朋辈为伍,念诵、阅读佛经,没有一点儿空闲。

武德五年(622),玄奘二十岁,就为许多学问高深的僧人讲解《阿毗昙心论》。他不看经文,而他的解释就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当时人们将玄奘看作神人一般,认为如果他不是神人,又怎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立志西行取经

仆射宋国公萧星,敬重玄奘的卓越智慧,便上奏请玄奘住在庄严寺。然而,这并不是玄奘的志向。玄奘心想:“我周游吴、蜀,接着又到赵、魏,最后来到关中,只要有讲经的法会,我几乎都听遍了,总感到美中不足。如果不能深刻理解传入中国的佛教义理,就无法悟解、阐释经文的深刻含义。我只有不惜舍身殉命,前往佛教圣地,才能看到全部佛经,一睹佛法妙理,穷究佛典真经,然后返回中华,弘扬佛法。”当时玄奘只有二十九岁,他毅然独自向朝廷上奏,但是有关部门却拒绝呈递他的奏章。玄奘只好暂时停留在京城,到那些外国人居住的地方,广泛学习外国的语言文字,等待出国的机会。

贞观三年(629),因为遭遇到特大霜灾,庄稼欠收、减产,朝廷下诏允许僧人和老百姓到丰收地区寻求食物。有了这个机遇,玄奘来到姑臧,又到达敦煌。路经天山要塞时,只见满目黄沙,杳无人迹。玄奘只好任凭命运的摆布,艰难跋涉在沙漠之中。

求法那烂陀

那烂陀是印度最著名的寺院之一,由五个国王共同建造,物品供给非常丰厚,故又有施无厌之称。寺里有很多圣迹,精舍最高的有二十多丈,佛陀曾在此说法四个月。

玄奘游历印度各国,声名远扬,将要到达那烂陀寺时,有四十位高僧到农庄迎接他在此住宿,该农庄就是目连出生的地方。第二天吃过饭后,又有二百多僧徒,一千多百姓,抬着乘舆,手擎幢幡、华盖和香花将玄奘引入寺中。

玄奘与僧众们互致问候,迎接仪式结束后,玄奘住在寺中,与寺中僧人享受同等待遇。寺中又派遣二十人将玄奘领到正法藏的住处——戒贤论师处。戒贤论师当时已一百○六岁,为僧众所敬仰,所以称他为正法藏。他学问上博闻强识,对于佛教与其他教派、佛教中大、小乘的一切经书,没有不精通的。

戒贤论师接受玄奘的礼拜赞颂后,让他坐下来,问他来自何处。玄奘回答说:“我从中国来,想学习《瑜伽师地论》等论著。”戒贤论师听后流泪哭泣起来,让弟子觉贤向玄奘叙说自己的往事。

觉贤告诉玄奘,和尚在三年前患上疾病,身上如同刀刺一般疼痛难忍,他因此想绝食而死。一天夜里梦见一位金色神人对他说:“你不该厌弃自己的身命。你的前生是国王,残害了许多生灵,应当忏悔自责,怎么能自尽了事呢?有一位支那国的僧人来此地学习,已经上路了,三年后就到这里。到时你将佛法传授给他,他再去传扬,你的罪业自然就消失了。我是文殊菩萨,因此特来相劝。”现在,和尚的病情基本好转了。

戒贤又问玄奘:“你在路上走了多久?”玄奘回答说三年多。玄奘求法的经历果然与戒贤梦中相同,戒贤不由得悲喜交集。

那烂陀寺立有寺规,精通经律论三藏的人,设有十个名额,但一直缺少一位。因玄奘很有名望,便推举他补上这个位置,而且每天供给他上等的食物二十盘,大人米一斗,还有槟榔、豆蔻、龙脑、酥蜜等食物,以及四个奴仆和一个婆罗门。他行走时乘坐象舆,有三十个随从。大人米像黑豆那么大,做出的饭香传百步,这种米只有国王和精通佛法的人才能享用。

玄奘请戒贤论师讲解《瑜伽师地论》,听讲的有数千人,十五个月才讲了一遍。戒贤论师又用了九个月向玄奘讲授第二遍。除此以外,《顺正理论》、《显扬圣教论》、《对法论》等经论,玄奘都可以向戒贤论师请教、听受。玄奘对《瑜伽师地论》专门研究,夜以继日,花费了五年的时间才感到满足。

这时,戒贤论师告诫玄奘说:“你舍身求法,历经十年才到今天这种地步,我不辞老朽,尽力向你传授。佛法贵在流传,你应该再去参学其他部派的学说。人的生命如同早晨的露珠,朝夕之间就会消失。如果你现在不去,会失掉学习的机缘的。”

玄奘听从戒贤论师的话,离开那烂陀寺,准备到印度各国游历寻访各种圣迹,博采众家之说。

弘法印度诸国

博采众长后,玄奘想到各处去弘传佛法,戒贤论师支持他的主张,鼓励他去弘扬佛教正法。玄奘便前往东印度的迦摩缕多国。这个国家的国王事奉天神,敬重各种教义,只要听说是有智慧的人,不管是邪是正,都一律供奉礼敬,因此国内异教徒有数万人之多。佛法虽然在印度弘传了很久,但是却没有传到这里。

童子王听说玄奘的名声后,非常希望玄奘能来他的国度,派遣使者前来迎请了好几次,玄奘才前往。一见到玄奘,国王就对他高雅的风度、清远的神思赞叹不已。他们两人就像老友重逢般谈论起佛理,一谈就是一个月。这时,佛教以外的各种道术云集在一起,向国王请求与玄奘辩论,一决胜负。玄奘同他们辩论,不过几个回合,这些邪教徒就一败涂地了。

童子王对玄奘更加尊崇,开始信仰佛教。他问玄奘诸佛有哪些功德,玄奘称赞佛用法身、化身、报身这三种身来利益众生,因此撰写了有三百首颂的《三身论》赠给国王。国王对玄奘更是顶礼膜拜,诚心皈依。

摩竭陀国的大臣听说了玄奘的名望,就对戒日王说:“东部蕃国童子王那里有支那国的大乘天,道德高尚弘大,很受童子王的尊重,请大王派人前往迎他来我国传法。”

戒日王说:“我已多次邀请,他都推辞不来。他怎么会在那里?”

戒日王当即派人告诉拘摩罗王,要他将支那国的法师送来,共同在祗罗国相会。童子王命令象军二万、船三万只,送玄奘逆恒河而上,奔赴戒日王的约会。戒子王率朝中百官及百姓一百多万人,则顺恒河东下,一同集中在祗罗国。

初次相会,戒日王便向玄奘顶礼膜拜,叩足敬礼。欢迎仪式结束后,戒日王问:“弟子先前邀请你,为什么不来?”玄奘说因自己听讲佛法没有结束,所以延缓了诏命。戒日王又问:“支那国有首《秦王破阵乐》歌舞曲。秦王是什么人,能够受到这样的歌唱赞咏?”

玄奘告诉戒日王,秦王是当今国家的天子,是位大圣人,他的恩泽普被天下,所以有这样的歌咏。玄奘还向戒日王讲述了自己的《制恶见论》一书,书中共有一千六百个颂,是征对乌荼国小乘论师尊奉的《破大乘论》而写的,可以说穷尽了天下劲敌的理论。

戒日王听后说:“此论虽好,但是没有广泛传播。我想在曲女城大会上,命五印度的能辩之士都集中一起,当面向他们宣示此论,使邪教外道归从正法,使小乘教徒归依大乘教法。”

当日,戒日王就发出敕令,向全印度宣告,让沙门、婆罗门以及一切教派全都集中起来,到曲女城聚会。戒日王一行从冬初就逆流而上,到腊月才到达曲女城。这时,从四面八方聚集来一万多人,能够参加辩论的有数千人,每个人都宣称自己擅长雄辩,能够克敌致胜。在此前修建的行殿,能容纳一千人,里面放置佛像,陈列着各种供品及香花。戒日王请玄奘升座,宣扬《制恶见论》的宗旨,命令众人提出驳难。结果玄奘升座十八天,没有人敢提出疑问。戒日王对玄奘大加赞赏,宣布玄奘法师辩论获胜。这时,僧人们都高兴地说:“连支那国那样遥远国度的人都有如此智慧,都是佛法重新振兴的结果。”

不久,玄奘向戒日王辞行,要返回祖国。戒日王、拘摩罗王等十八个大国国王,流着热泪,前来送别。他们命令部属将玄奘送出国境,并施舍青象及钱财无数。玄奘退回了金钱,乘坐着大象,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向北挺进。

归国译经

贞观十九年(645)正月二十日,玄奘到达京城西郊。京城的僧人和百姓奔走相告,前往观看,人们如同遇到弥勒降世那样激动。玄奘准备进入京都,但是人们喧呼拥挤,根本无法前进。这时禁兵维持秩序,让观众都站在道路的两旁。在从旧城西南到朱雀街都亭驿二十多里的路上,人们自动排列起长队,向玄奘大师礼拜参谒。玄奘在人群中无法转身、走动。

因为皇帝到洛阳去了,玄奘便将所带佛经、佛像留在京师,送往弘福寺。为欢迎玄奘的归来,京都的工农士商五天内停止自己的工作,信仰佛教的各色人等都皈依敬奉。后来,玄奘又来到洛阳,将西域各国的异物献给皇帝。皇帝在深宫内殿中亲自召见玄奘,听他讲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和佛教状况,从卯时一直谈到酉时,直到关闭城门的鼓声响起,才结束了谈话。

玄奘向皇帝陈请进行佛经翻译,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令梁国公房玄龄负责监护翻译工作,所需物资全由国家府库供给。玄奘希望在全国挑选有学问的僧人参加,皇帝说:“法师对于汉语、梵语都很精通,在文词和义理上通达敏捷。如果挑选其他僧人参加翻译,恐怕只会显示出他们知识狭窄浅陋,结果反而有损于佛教圣典。”

玄奘说:“以前,前秦、后秦的翻译场所,弟子就有三千人参加。即便有那样大的规模,他们还唯恐后世不知道当时的翻译状况,对他们的翻译心存怀疑,不能信奉。如果不挑选全国有学问的高僧,共同遵奉佛典翻译的规则,仅凭我一个人的能力,怎能完成朝廷的委托呢?”玄奘多次恳请,皇帝才同意了,并说:“自从法师走后,朝廷建造了弘福寺,那里地方虽小,但是禅院却非常清静,可以作为翻译场所。所需要的人员、物品和杂役,都可与房玄龄商量,务必优厚供给。”

玄奘得到诏令,便返回京师。随即召请沙门慧明、灵润等人担任证义;沙门行友、玄赜等人担任编辑;沙门智证、辩机等人担任录文;沙门玄模担任核证梵语;沙门玄应来确定字体的伪正。这一年五月开始翻译《大菩萨藏经》二十卷,同时又翻译《显扬圣教论》二十卷,接着又翻译《大乘对法论》十五卷。在翻译期间,稍微有些空隙,玄奘又写出《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沙门辩机听玄奘讲述在西域游学的经历,并按时间先后对史料进行了编排。玄奘同时又翻译《佛地经》、《六门神咒》等经,总计有八十卷左右。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汉地所翻译的佛教经典,都是先根据译师诵出的梵语,记录成梵文经典,再按照汉语的习惯翻译为汉文,这样就无法保证翻译的准确性。而如今所翻译的经典,都是根据玄奘的意旨,经文的意思由玄奘一人决断,玄奘出语成章,记录文词的人将玄奘的译语记录下来,其他人就可以阅读玩赏。因此,玄奘所译的经典就超过了孙吴汉魏所译经典的水平。

贞观二十二年(648),皇帝来到玉华宫看望玄奘,问道:“法师最近翻译什么经论?”玄奘回答说:“正在翻译《瑜伽师地论》。”

皇上又问:“此论是哪位圣人所作?讲的是什么义理?”玄奘对皇帝的提问全都回答后,皇上令将论取来,自己要亲自阅读。接着便颁下诏书,新翻译的经论要抄写九个本子,颁发给雍州、洛州等九个大州。玄奘又请皇帝为经论题序,皇上于是撰写了序文,名叫《大唐三藏圣教序》,令弘文馆学士上官仪对着君臣宣读。

后来,玄奘随皇帝来到京城,住在弘法院。皇帝又令玄奘住进为文德皇后建造的慈恩寺里,并剃度三百人为僧,同时在慈恩寺西北建造翻经院。高宗李治继位后,对玄奘更是礼遇有加。

玄奘生平以来,希望往生弥勒佛处。多次祈请,都有明显的验证。麟德元年(664),玄奘告诉译经的僧人和自己的弟子说:“我已六十五岁了,必然要死在玉华寺,你们对经论有什么疑问,赶快提出来。”说完就卧床不起。这时他不论开眼闭眼,都能看见鲜白的大莲花来到眼前,又看见很高大的佛像。玄奘知道自己要往生佛,就命僧人宣读自己所翻译的经论名目,听到共有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玄奘去世后,皇帝下敕书下葬那天允许京城的僧尼用幢盖前往送葬。于是素盖素幢飘浮在空中与白云相合,悲哀的笳声、梵呗声响彻云霄。玄奘先被葬在白鹿原,不久,皇上降旨改葬樊川。当玄奘的遗体从坟茔中取出时,面色如生。

在玄奘所游历的一百三十个国家中,不论僧徒或俗士、外道或正教,没有人不敬仰他、归依他。

标签:哲理故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达摩祖师地狱救母
下一篇:法显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