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六十六课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2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六十六课

 

  《大圆满前行》正在讲“十不善业之果”。昨天已讲了杀生、不与取的感受等流果,今天接着讲邪淫的感受等流果。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将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仇人一样经常吵架,势不两立。佛陀在《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

  现在世间上大多数夫妻,还没有结婚之前,一天不见对方,就如隔三秋、相思入骨,好像失去了如意宝般身心不安。但结了婚以后,过不了多久就像不共戴天的怨敌,整天无休止地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一方只要不在眼前出现,另一方就如释重负,感觉非常轻松舒服。他们认为夫妻不和的原因,往往在于对方性格恶劣,人品不贤善,对自己没有良心,对家庭不负责任……却不知这完全是各自前世邪淫的等流果所致。

  尤其是现代人,不像古人一样零散而居,大多数都是住高楼大厦,夫妻间只要半夜三更开始吵架,就会搅得四邻不安,周围的人一直听到哭闹声、喊救命、砸东西,想睡也睡不着。之所以发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如今人们缺乏伦理道德、家庭观念,以至于常以种种原因导致家庭不和,给双方带来极大的痛苦;另一方面,也是他们缺乏佛教的因果观念,总认为凡事都是对方的错,把责任统统推到别人身上,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

  我认识汉地一个特别出名的明星,她演的很多电影,大家都非常喜欢。她曾告诉我:“通过学习佛法,尤其是看了《前行》后,我心态有了很大转变。过去始终觉得工作中、家庭中发生的好多事,都对自己不公平,现在才明白并不一定都是别人的问题,也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现在,我的生活态度有了一种新的改变。”可见,很多人只是没有学过佛罢了,如果真的学了,佛法会给心灵带来许多有意义的东西。但如果不懂这一点,想完全依赖外在的物质满足自己,或者拼命从他人身上寻找快乐,简直是难如登天。

  其实,夫妻之间发生争执,理当认识到这是自己往昔造恶业的果报,尽可能地忍气吞声,不要心生嗔恨、大动肝火。在这个世间上,家庭和合很重要,一个人若能与家人和睦相处,他的心情肯定快乐,所做的事情也会有意义。否则,比如一个学校的校长天天和妻子吵架,那他心情不好的话,跟老师开会、接触时,除了有特殊境界的人以外,通常都会把气撒在老师头上。各个老师的心情受到影响之后,这种情绪也会直接带到教室里,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同样,其他团体、部门的人也是如此,即便自己不是领导,只是普普通通一个人,但跟家人吵架心情很差的话,也会直接或间接波及四周的很多人。因此,夫妻之间在相处时,最好能如帕单巴尊者所言:“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切莫恶言争吵当热瓦。[12]”

  现在许多男女刚在一起时,喜欢发誓要同生共死、不离不弃,可这种誓言往往只是一时热情,甚至有人今天发誓了,明天就分手了。其实作为在家人,理应珍惜彼此的缘分,不要动不动就吵得面红耳赤,否则,你们两个大吵大闹的话,下面的孩子在哭,上面的老人也在哭,但他们再怎么哭也没用,你的嗔心没有消失之前,别人怎样劝都无济于事。

  实际上好多夫妻吵架,只是源于一点区区小事,他们不可能为国家大事而吵,也不可能因为“你发了阿罗汉的心、我发了大乘菩提心”,为了各自发心不一致而吵。对很多在家人来讲,吵架似乎成了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不久,学院一位法师去我家乡传法时,就问当地老百姓:“谁能保证以后跟家人不吵架的,请举手!”结果只有一人举手,但旁边的人都悄悄议论:“他家天天在吵,不可能的……”后来这位法师实在没办法,只好又问:“你们以后肯定会跟家人吵架的,请举手!”此时,大家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由此可见,“当热瓦”的教言真正实行起来,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但即便如此,了知这些道理也很重要。现在有些人学了《入行论》、《前行》后,不信佛的家人常对我表示感谢,说从此之后两人吵架少了,虽不能做到彻底杜绝,但至少能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了。其实这个很重要!作为佛教徒,不一定人人都要离婚出家,故你们在家时,与家人和睦相处相当关键,毕竟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位,只有家庭和谐了,社会才会真正安宁。

  对一个学佛的人而言,家人或许是你前世不共戴天的仇人,今生也成为修行的恶缘;或许是你生生世世共同发愿的道友,今生成为修行的善缘。但不管怎么样,你们既然集聚在一起了,就是一种因缘,最好能够彼此理解,这样一来,对自己的修行也会有帮助。然而,如今很多夫妻不懂这个道理,经常只盯着眼前矛盾不放,认为都是对方的错,从来不去观察自己,以至于家中经常硝烟不断、战火纷飞,这是非常遗憾的!

  妄语:前世爱说妄语的人,今生将感得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华严经》中也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有些人常被别人欺骗,甚至去商店买个东西,也会买到假货,而且平时总无缘无故蒙受不白之冤、妄遭诽谤,其实这不能怪别人不好,而要明白这是自己前世说妄语的果报。如《正法念处经》云:“若人妄语说,彼人速轻贱,为善人舍离,天则不摄护。”爱说妄语的人,名声、地位、财产始终会遭受不顺,善良的人都会舍弃他,天人和护法也会不管他、远离他。

  因此,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们受到欺骗、诽谤时,对他人不要恨之入骨、以牙还牙,而要尽可能地观想:“依靠这场风波,可以净除我前世对他人造谣、诽谤、说妄语的累累恶业,令我的修行得以增上。这样看来,他对我的恩德实在不薄。”尤其是修行比较好的人,当遭到别人毁谤时,根本不当作一回事,不像有些人,小小的误会就受不了:“天哪!我从来没有偷过东西,他竟说我偷东西了,我真想把他狠狠揍一顿,呜呜呜……”

  持明无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讲过:“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通过对怨恨的敌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还有开悟的可能。同时,你明明没有过失,别人却无中生有地诬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觉得轮回没什么可靠的,自然会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种逆境和违缘,是毁坏我们对世间贪执最好的善知识,与根本上师没什么差别,其恩德实在无法回报。作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诋毁、非议时,会很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并能将其转为道用。

  当然,即便毁谤可转为道用,但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断除妄语。佛经亦云:“实为第一善,妄语第一恶,舍过取功德,是人人中胜。”不然,你骗了人家一次的话,他就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永远都不相信你所说的话,始终认为你在骗他。因此,语言真实特别重要,《二规教言论》也讲了“正直”的许多功德,若能具备这一点,对自己的生活也好、解脱也好,都有非常大的利益。

  离间语:前世爱说离间语的人,今生将感得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比如说,有些上师的弟子、官员的随从、公司的下属、家里的佣人等内部之间相互不和,经常吵架、打架,上师或主人再怎样费尽口舌,也始终没办法平息,他们不但不听从,反而还强词夺理,进行辩驳。我就看到有些寺院和集体中,当住持或领导特别苦恼,因为下面的人根本不听,这样你当了也没什么用,就算说一百遍,他们也不会听,甚至闹得更厉害。这种集体还不如早点散了好,但却一直散也散不了,合又合不了,成天吵吵闹闹的,特别痛苦。

  还有些家庭里的雇佣,主人指派做一件简单的小事,但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这些人才慢吞吞地开始行动,极不情愿地勉勉强强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结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贯恶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因为此种恶业所感,自己所生之处,环境非常不好,周围始终不和合。如《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生处常凡鄙,在于恶处生。”

  我们不管是学院、还是外面的学会,由于法王如意宝的加持,从大的方面来看,四众道友还是比较团结。当然,这里并不是极乐世界,每个人也不都是一地以上的菩萨,因此一些小的冲突也在所难免。但总体来讲,这么多年来,我们解决不了的大矛盾,从来也没有碰到过。

  所以,在座很多法师和居士,今后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与人和睦相处很重要。作为学习大乘佛法的人,若连跟人沟通的能力都没有,那么修安忍恐怕只是句空话了。在这个社会上,宽容和谅解非常需要,假如我们能摆脱自私自利,经常体谅别人、理解别人,即便别人做错了也能原谅他,那这样的大乘理念,就会给当今社会带来一种新气象。

  最近我遇到了一些韩国人,其国内正在筹划举办佛教文化节,以庆祝《高丽大藏经》出版1000周年。他们很想了解《大藏经》对人类社会到底起到什么作用,于是便对我进行了采访。我由衷地告诉他们:“佛陀的《大藏经》,确实是世间上唯一的如意宝。为什么这么讲呢?你们想一想,汉传佛教极个别的经典,如《金刚经》、《阿弥陀经》、《心经》、《楞严经》,影响了多少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寥寥几部经就有这么大力量,那么《大藏经》的所有内容如果有人去研究、去领会、去修持,这个意义将是什么样的?大家可想而知。拿如今的藏地来说,不管是西方人、东方人,纷纷都来这里探求,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它在《大藏经》方面,有着完整的研究和传授,无数人从中得到了真实的利益。

  现在这个社会,各种各样的书籍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但即便如此,人类唯一的珍宝,我认为就是佛陀的语言。佛陀在2500多年前所传授的教义,尽管没有音频、也没有视频,只有文字完好无损地存留于世,但它的内容只要你懂得一点点,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团体、家庭,即会得到真实的快乐。

  我们都知道,快乐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然而它并非安立于物质上,而是心灵上的一种满足。若想得到这种快乐,几部佛经便已足够,正如《水木格言》中所言[13],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并不需要喝光所有的江河,只要喝了江河里的一部分水,就足以解渴。因此,《大藏经》对当前人类来讲特别重要!”

  总之,刚才也讲了,离间语的过失非常大,我们造过这种恶业的话,一方面应该对此生起追悔心,另一方面,以后要尽量化解自他之间的怨恨,哪怕看见两个人在吵架、关系不和,也应当尽心尽力去劝解。否则,据说现在个别学校的老师,见学生打架就非常兴奋,觉得特别好看,不但不去劝架,反而在一旁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这种行为就非常不好,将来的果报也会相当可怕,大家一定要注意!

  恶语: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生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

  在所有不善业中,恶语的罪业极为严重。藏地有句谚语说:“虽无箭尖利刃语,亦能刺入人心间。”汉地也有种说法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尤其是修行比较差的人,听你讲了100天的教言,可能一个偈颂也记不住,但若有一次批评他10分钟,他会记性特别好,永远把它记在心里:“啊!您批评的这句话,把我的心彻底伤透了……”

  特别是一些女众,心很奇怪,不注意的话,就把她们得罪了。甚至有时你根本没有批评她,她却觉得:“上师在批评我啊,完蛋了!哇——天也垮下来了,地也裂开了,整个世界一片黑暗。我没有希望了,只有离开了!”其实,天本来是无为法,不可能垮下来;地震又没有出现,地也不会无故裂开,但在她的分别念中,认为刚才这句话足以令天崩地裂、日月无光。所以,我对女众不敢随便批评,一般都是赞叹、赞叹,因为她们的心很脆弱,稍不留神,就被有些话刺伤了。

  不过,口出恶语的过失,确实可怕。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像上师、圣者、三宝等,哪怕只说一字一句,比如恶口骂人、恶语中伤,或取外号来取笑他的缺陷,也会酿成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苦果。举个例子来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记载[14]:从前,在广严城一次大节日时,五百个渔夫在众人的帮助下,费尽全力捕到了一条庞大的摩竭鱼。这条鱼形状怪异,有人头、马头、象头、牛头等[15],长着十八个头、三十六只眼睛。大家见后觉得特别稀有,辗转相告,引来了众人的围观。

  这时,佛陀也带领诸位比丘来到河边,以神通加持摩竭鱼回忆起前世,讲说人语:原来,此鱼在人寿两万岁的迦叶佛时期,名为劫比罗,其父是位外道婆罗门,学识渊博、智慧超群,除佛的声闻弟子外,再无有出其右者。劫比罗长大后,父亲临终前嘱咐他:“我去世后,你去诸大辩论场所都无须疑惧,但唯有迦叶佛的声闻弟子,因彼宗甚深难测,世论不能折服,俗智难以了知,千万不要跟他们辩论,否则难以取胜。”

  后来,国王有一次举行大型辩论赛,劫比罗技压群雄、大获全胜,保住了国王先前赐封给父亲的封邑。母亲因顾虑佛的声闻弟子会辩败劫比罗,现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就要劫比罗不顾其父亲的遗嘱,去与比丘们辩论。劫比罗前去试探,结果发现无力折服比丘。母亲便让他出家,待学完三藏佛法后,再与比丘们辩论。

  劫比罗遵母命出家后,广学三藏,成了大法师,辩才无碍。这时母亲催促他摧伏佛的声闻弟子,劫比罗说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证圣果,而其余比丘教证俱通,势必难以摧伏。但母亲仍再三坚持,劫比罗无奈只好登上法座,初说正法,后说邪法,结果遭到诸比丘呵责。母亲见后心生一计,让劫比罗再次说邪法,被比丘们呵责时,口出恶言咒骂比丘,比丘们听到咒骂必定默然不答,这时围观的人便会以为比丘辩败而无法作答。

  劫比罗天性孝顺,因而再次辩论时,按照母亲的要求,在理屈词穷时,咒骂比丘们为马口、骆驼口、狮子口等,这时部分比丘果真闭口不言,大家就以为他辩赢了。(一般来讲,脾气特别不好的人骂人时,智者谁都不会搭腔。)事后母亲大喜,让劫比罗还俗回家。但劫比罗因在僧团中呆了很长时间,对佛法已生起信心,故不愿回家,并发愿在生死轮回中,再莫遭遇如此恶知识母亲。然而,因他恶口詈骂僧众,命终后堕为摩竭大鱼,感受了无量的痛苦。

  这个公案,法王如意宝经常都会讲,还有法王的上师托嘎如意宝也常提起,并要求所有眷属和弟子不能给人取绰号。在我们学院,以前法王如意宝讲《百业经》时,特别希望听受的人越多越好,但不少法师认为《百业经》只是故事,没有什么不懂的,当时就以各种借口出去了,上师显得很不高兴。其实恶语的果报相当可怕,如果不懂这一点,没有这种因果基础,那密法听得再多也没用。所以,大家以后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

  还有,过去一位比丘尼,称呼其他比丘尼为“母狗”,结果自己五百世生为母狗。这个故事出自《百业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中有一条母狗,它前世是迦叶佛时期的比丘尼,讲经说法非常厉害,得到的供养也特别多。后来,她发心将所得的财物供养僧尼二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僧众帮忙,但大家诵经很忙,不能舍离善法去帮她。于是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逊道:“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简直像母狗一样!”由于她恶口谩骂僧众,最终五百世中都转为母狗。诸如此类的实例多之又多。

  所以,我讲《极乐愿文》时也说了,平时不管在居士团体还是出家僧团中,都不要骂别人是什么动物,或以“瞎子”、“胖子”等名称取笑他人。我学校里就有个孩子,眼睛不好,别人常取外号嘲笑他,致使他在人群中特别自卑,好像活在人间没有意义,人生过得非常可怜。所以,我们看见身体有残缺的人时,千万不能说难听的话去伤害他。

  甚至说些让人不欢喜的话语,也要尽量制止。有些人见病人身体憔悴,脸上皱纹比较多,就大惊小怪道:“啊!你那么难看,头发都白了,皱纹这么多。哎哟,完了完了,你现在没有希望了……”本来别人有许多美德,也有一些庄严的部分,但他却视而不见、避而不谈,非要把人家的缺陷拿出来放大。这样的话,如果对方特别执著这些,就会痛苦万分:“呜呜,所有人都觉得我老了!”因此,我们作为大乘修行人,护持别人的心很重要,与此同时,口里也不要说恶语,如果能这样,《受十善戒经》中云:“若能不恶口,是名大丈夫,人中端正者,一切皆乐见。”

  否则,有些人口齿伶俐、吹毛求疵,大家都不敢接近他,一接近的话,要么说你的缺点,要么说你的过失,赞叹的词基本上没有。这种人说过失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什么词都会用,而一讲起功德就噤若寒蝉,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平时在说话时,要和和气气、温文尔雅,尽量不要说很难听的语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菩萨显现上跟凡夫一样,有病有痛苦,平时也要吃饭走路,犹如混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装得特别特别像,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萨、哪些是凡夫,因此,我们理当对一切有情都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也说:“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以前曾有一位禅师,他非常善于绘画,可是每次作画前,都坚持买者先付款,否则决不动笔,这种作风让许多人不理解,经常对他颇有微词。而且他有时为了赚钱,什么都能画,有次人们故意羞辱他,问他能否在女人的裙子上画,他说可以可以,只要多给钱就没问题。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不知他为何只要有钱就好,受到任何侮辱也无所谓。

  后来人们才发现:原来,这位禅师居住的地方常发生灾荒,富人不肯出钱救助穷人,因此他建了一座仓库,贮存稻谷以供赈济之需;此外,又因他师父生前发愿修建一座寺院,为了达成师父的遗愿,禅师付出一切代价,不惧任何骂名毁谤。当完成这两大愿望后,禅师立即抛弃画笔,退隐山林,从此不复再画。他只说了这样的话:“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这时人们才知道他很了不起,其所作所为真正是为了佛法、为了众生。

  由此可见,不能单凭外在去评论一个人好坏。有时候特别平凡的人,或许就是文殊、观音等佛菩萨的化现,单看表面,是根本看不出来的。现在汉地有些人认为,大成就者肯定是胖胖的,所以有些假活佛为了显得胖一点,就吃各种各样的东西。其实这种行为很荒谬,经典中并没有讲特别胖的才是菩萨,否则,那老猪最可能是菩萨的化现了。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然而,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无意义的罪业都应该避免!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说些有意义的话语,如佛经方面、利益众生方面的,而没有意义的语言,没必要一直讲个没完没了。《正法念处经》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绮语就像锋利的刀一样,能够伤害自他,没有什么利益,故要常讲与解脱生死有关的话,若能这样,此人便可转生于善道。否则,说绮语的果报也很严重。

  贪心:前世贪心重的人,今生会感得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欲大恶疮,若生于心中,其人贪欲故,昼夜不得乐。”什么意思呢?贪欲就像一个大恶疮,如果生在你心里,那无论是贪人还是贪财,白天晚上都不会快乐,晚上睡也睡不着,白天也会过得很痛苦。而且对贪心重的人来说,就算金银财宝、各种资具如雨般降下,他也不会感到满足。《中阿含经》云:“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所以,具有智慧的人理应了知,欲妙只能带来痛苦,绝不会有快乐可言。故我们不要每天拼命地希求钱财,而应尽量住于知足少欲的生活中。

  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佛经中也说:“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可见,怨恨、伤害别人的心,是世间上最恶的。反过来说,《大集经》言:“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安忍是世间上最好的,是最快乐的道。因此,我们要经常修持安忍。

  邪见:前世邪见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尤其是往昔造恶、没有福报之人,即生很容易就生邪见;反之,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则并非如此。在我们学院,福报不错的人,轻而易举就能生起正见,只要学了一两部论典,因果正见、空性正见马上便可产生。可是福德浅薄的人,就算学了再多经论、依止了再多上师、流了再多眼泪,自己的邪见依然根深蒂固、无法动摇。如《法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这种人每天被痛苦所逼恼,今天身体不行、明天生活不行,今天被这人欺负、明天跟那人关系不好,而且看谁都不顺眼,觉得上师讲得不对、道友讲得不对,甚至佛陀也讲得不对。以前就有个人跟我说:“如果释迦牟尼佛还在世,我很想跟他辩论辩论。”——很可笑啊,这就是邪见的感受等流果。

  总而言之,但愿我们生生世世不要有贪心、害心、邪见,这三大特别可怕的烦恼务必要断除。纵然不能从种子上根除,也应该了知它的过患,依止正见而闻思修行,尽量做到无贪、无嗔、无邪见!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