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修心养性>>正文内容

直面焦虑——生活在当下(二)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7日
来源:心理月刊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抓住每一天

  爱克哈特·托勒也教人们区分“钟表时间”和“心理时间”。前者是在进行一桩事情时的实际行动中所要遵守的时间,如筹备旅行时给旅行社打电话,或上网查找旅馆的地址;而后者,“心理时间”则随时对现实构成威胁:如果脑子完全被这次旅行吸引,我们就无法欣赏身边事物的美妙。

  只要抓住每一天每一刻,就可以更好地筹划未来。做到这一点,只须把精力拉回到现在,并扪心自问:“今天我能为实现这个计划做些什么?”,从而避免无用的预期,不为将来的事情担忧焦虑。美国作家吉姆·哈里森向禅师泰森·德西马鲁抱怨自己的写作毫无进展,禅师教给了他如下的“秘诀”:“每一天都完全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就像头发上着火一样。”

全心全意地生活

  抓住每天的24小时,是能量的源泉,也是非常有效的治疗工具。这种方法在俗称“十二步骤”的戒毒团体里经常应用。这些依照着“无名酒徒”的模式建立的团体,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吸毒者、贪吃者、烟民和其他依赖症的人摆脱依赖,方法只不过是告诉瘾君子们“每次就戒一天”。圣女泰莱丝曾在上帝面前唱道:“我愿经受考验,忍受痛苦,但只在今天!”其中的意思非常明了:不能终生忍受的事情今天可以忍受。如果说在这个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上,“当下”是我们的避难所、参照物,它也是我们生命力的源泉。它使得我们开放自己的心灵,首先对自我,其次对他人,对世界。“今天人们越来越难做回自己了。”心理治疗学家马尔台说,“人们像换电视频道一样从一种情感跳到另一种,这只能算是勉强地活着。而活在当下的哲学鼓励他们全身心地感受自己的情绪。”

倾听自己的情绪

  学会接受自己的情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心理治疗学家佩里索尔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己说:这种情绪是要让我明白一件对我很重要的事,那么一切就从此改变了。”她建议人们“注意倾听自己的情绪,好像拿着手电筒仔细观看它们。”她认为,焦虑像愤怒和抑郁一样,反映了我们一些被忽视的基本需要。她教导人们做自我的“观察者”,就像一场有趣的探险,现时现刻是一条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道路。

这种哲学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拥有生命,拥有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这正符合我们时代的需要。畅销小说《第一口啤酒》中,“微小的愉悦”都是发生在“现实”这个背景下的。停下匆匆脚步,让自己休息一下,花上几秒钟的时间体味生活中那些令人惊奇的事情:比如在黑暗中走路,闭着眼睛洗澡。

  品尝、感觉、触摸,这些摆脱焦虑的方法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吗?放一点心思在这些事情上,你就会发现,“当下”是那么生动丰富,令人喜悦,存在的感觉是那样清晰。

  蔑视死亡带来的焦虑,用新的视角给生活增添色彩,这也就是“当下”所具有的崭新意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