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仁爱助学保定行侧记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   作者: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4月3日凌晨5点,凤凰岭的上空还是满天星斗,由仁爱基金会的二十余名志愿者组成的助学队伍就已经出发了。今天,由保定市妇联、保定市教育局、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保定市千名学生资助项目启动仪式”将正式拉开序幕。会场选在保定市的市十七中,届时,保定市市政府领导、教育局、妇联有关领导都将亲临会场;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林启泰,心理学专家鲁杰也将到会;此外还有顺平、清苑、易县的老师及受助学生四十余人,十七中师生四百余人。因为场面很宏大,所以出发前由专职人员对大家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大家除了统一着装外,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行议。基金会从市里雇了一辆中巴,司机也是个有心人,在车里放上了仁爱的歌曲,使大家一上来就觉得特别亲切。伴随着一路的歌声,在暖融融的春风中,满载着浓浓爱意的车子驶向了保定。


前往保定的途中,带队志愿者欢喜地教大家《仁爱之歌》

会前热身

大约八点半,车子到达了保定市十七中学, 会场设在十七中的阶梯教室,部分受助同学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陆续进场,十七中的同学们也依次就座。由于离预定九点开会尚有一段时间,基金会的老师便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和大家进行沟通。由于受助学生和十七中的学生不认识,基金会和十七中的师生也没见过面,所以大家难免有些放不开。但基金会的志愿者很会调动大家的情绪,一位活泼开朗的志愿者问同学们:“坐在前面的同学则是分别来自顺平、清苑、易县等地的朋友,我们是从北京来的客人,大家是十七中的同学,是这里的主人,那你们怎么欢迎我们啊?”整个会场马上响起热烈的掌声,善巧的沟通一下子使得大家没有了陌生感,气氛瞬间被调动起来了。基金会的五位志愿者在台前为大家示范教唱手语歌《仁爱》,大家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不一会便学得有模有样了。然后志愿者又问孩子们会不会唱《北京欢迎您》,同学们齐声回答“会”,志愿者便教大家把这首歌临时改编成《十七中欢迎您》,整个大会尚未开始,便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奉献你的一份爱,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有三个孩子高兴地跑向了鲁老师,原来这些是鲁老师以前走访过的孩子。她们亲切地围住了鲁老师,鲁老师也像妈妈一样拥抱了每个学生,并和孩子拉起了家常,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问孩子们的生活情况,问爷爷奶奶的身体,甚至问道了家里的黄牛是否还能犁地。能看出孩子们和鲁老师在一起特别开心。一个叫小梅的孩子说,这生最幸福的就是认识了鲁老师。从孩子天真的眼神看得出这是孩子内心深处的感受。当鲁老师问她是不是喜欢打扮,喜欢穿新衣服时。她说,当然喜欢穿新衣服,但是不想给奶奶增加太多的负担,所以从不张口和奶奶要新衣服穿。鲁老师说,那你真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小梅笑笑说:“什么的孩子早当家嘛。”听得出来,她是有意避开了“穷人”两个字。

林老师的故事

在会后的座谈交流会上,基金会秘书长林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他成长的故事。他说,自己是福建人,出生在很贫穷的山区,农忙的时候,三点钟就要起来,吃过饭五点钟出发翻山越岭去割稻子,要七点多才能走到自家的田里,然后挑着一百多斤的稻子再翻山越岭往回走,每天回到家里都要八点多钟,每天都累得跟要虚脱了一样,这样的活要连续干一个多月。但这样的生活也使自己从小就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的性格,这种性格也一直在影响着自己。林老师介绍说他做过企业,并且做得很大,有一千多员工,公司也上市了。靠的就是这种不服输的性格,还有就是为一生做了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当问到有没有同学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得很清楚时,台下有位同学举手发言:“我高中想上三中,大学想去北京上,毕业后想去当兵,最后去做慈善。”这位同学的回答引来了大家的热烈的掌声和开心的笑声。为了说明立志的重要性,林老师又给大家讲了一个哈佛大学的研究例证,研究机构选了1000个家庭背景等各方面都很相近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有60%的人对自己的的人生没有规划,25%的人有模糊规划,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对自己的一生有清晰的目标。25年后回访,结果发现60%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并且波动性很大,大家都有很多抱怨,25%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层,10%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3%的人是社会的精英人物。虽然具体的人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但这个比列却是惊人的相似。那么这能说明什么呢?有的同学回答:说明人生有理想是很重要的。

最后林老师鼓励大家,要不断地在内心勉励自己,要让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由于林老师语言一向诙谐幽默,又有着招牌式的笑容,同时又很注重和同学们的互动,所以大家听得非常欢喜,会场上不时对林老师的精彩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高中想上三中,大学想去北京上,毕业后想去当兵,最后去做慈善。”

鲁杰老师一席谈

鲁杰老师是中国家庭教育协会的理事,著名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最重要的是仁爱助学的志愿者大朋友。鲁老师的讲座题目是“面对困难的心态”。鲁老师用女性特有的温柔的声音首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只蝴蝶,在成为蝴蝶之前,在茧里边,所以要破茧成蝶。但成为蝶之前要一点一点地蠕动着往外挣扎。这时候,有一个路人看到了,看着看着就呆住了,他就变成了蝴蝶,因为他同情蝴蝶,他进入了蝴蝶内心中最软弱的地方。他的心地很善良,他就决定行动,于是便拿把剪刀,把茧剪破了。蝴蝶出来了,但再也飞不起来了,生命也随之结束了,因为蝴蝶在挣扎的过程中,要把身体内分泌出来的汁液挤压到翅膀上,全身通透了之后它才可以飞翔。由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受到的启发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就的,只有努力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所以老祖宗谈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鲁老师更懂得怎样去吸引同学们注意力,怎样去打动同学们的心。


鲁杰老师温柔又灵动的演讲,犹如母亲在爱抚和鼓励着每一个心灵

仁爱到清苑

吃过午饭,大部队返回北京。由助学专职义工带队,与鲁杰老师和文宣组小分队去刘少伟家去家访。少伟是这次仁爱基金会捐助的对象之一,今年十五岁,上初一。三四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是由奶奶一手把他拉扯大的。现在奶奶也已年近七十,平时家里的几亩地就由三个伯父轮流耕种。小少伟很内向,话很少,问一句,答一句,很拘谨的样子。这次仁爱助学发出的信件,小少伟很认真地写了回信,信写得很质朴,但很感人。

车子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少伟家。首先碰到的是他的大大,也就是伯父。一个很典型的质朴的农民,正在家里侍弄果园,看到我们来了,赶紧放下手中活招呼大家。听说我们来了的奶奶,略带小跑地把我们迎到屋里。屋子很破旧,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像样的家具就是两张床,一张大的奶奶睡,一张小的少伟睡。

少伟大奶奶是一个身体很硬朗的老人,老人的命很苦,三十多岁时就开始守寡,一个人拉扯大了四个儿子,并都给他们娶了亲,安了家。就在老人觉得要过几天轻松的日子的时候,小儿子夫妻却相继得病去世,给老人留下的是一身的债务和呀呀学语的小孙子。坚强的老人并没有被命运压垮,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照顾小孙子的责任,一直把孩子拉扯到这么大。现在奶奶也老了,毕竟是近七十的人了,有些干不动了。

鲁老师不愧是心理学专家,和小少伟一番“哥们似”的聊天,使得小少伟由开始的羞涩拘谨,也变得和大家熟络起来。记得刚上车的时候,一位志愿者对他说的那句话:“你笑起来很好看,所以一定要多笑。”他笑起来果然很阳光。

在2月份的走访中,少伟曾经告诉仁爱大姐姐,说自己没有朋友。仁爱姐姐就告诉他,可以玩出自己的游戏来,这样会吸引其他的人。少伟真的去照做,而且他设计的游戏真的吸引了很多朋友一起来玩。

小少伟自己设计的是什么游戏呢?他把大家带到了院子里,拣了五个土坷垃,并排放在了三米开外的地方,又拣来了一堆小土块堆在大家都脚下。然后开始宣布他的游戏规则:就是站在规定的地方用小土块投向前面的大土块,击中的次数多者为胜。这是我见过的最简单的游戏,用的也是最简单的道具,但却是我见过的最有意义的游戏。在小少伟的示范下,大家兴高采烈地玩着,而玩得最开心的还是少伟。


一起来玩少伟发明的游戏

要和少伟一家道别了,大家都恋恋不舍。应鲁老师的要求,少伟拥抱了现场的每位志愿者。大家也都鼓励少伟要好好学习,并代表基金会承诺,少伟上高中之后,基金会将继续给予资助,一直到少伟高中毕业。从清苑回到保定,又从保定回到北京,到家时依旧是漫天星斗,但心境却与出发时大不相同。我们脑海中满是一天的所见所感,但一直挥之不去的是小少伟和他奶奶的身影。


少伟的身影在心中挥之不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