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印顺:善财南参 (上)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法音》   作者:印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善财与福城

“华严法门”中,以善财童子访问善知识为因缘,阐明菩萨行,一生精进而入普贤地的,是〈入法界品〉。西秦圣坚所译的《罗摩伽经》,仅是一小部分。唐般若所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是〈入法界品〉的别译。般若所译的内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经后记说:“《大方广佛华严经》百千偈中,所说善财童子亲近承事佛剎极微尘数善知识行中,五十五圣者善知识,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大智度论》所说的《不思议解脱经》;也就是入法界”〈普贤行愿品〉是这一品的品名,但一般流通的〈普贤行愿品〉,专指末后一卷,是“晋译本”、“唐译本”所没有的。末卷的〈普贤行愿品〉,留到下一节去研究。

善财童子,在部派佛教的传说中,是释尊的“本生”。《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释尊自说往昔生中的菩萨大行,说到了善财童子。善财是般遮罗国北界,那布罗城(或义译龙阁城,或象阁城)的王子。猎师以不空罥(juàn 索,捉到了一位美貌的紧那罗女悦意,奉献给王子,受到王子非常的染爱。由于婆罗门的播弄,善财王子受命,出去征伐叛逆。国王要伤害紧那罗女悦意,悦意就逃了回去。善财平定了叛逆回来,不见了悦意,知道事情经过后,就决心出城向北去寻访悦意。善财童子向月亮、鹿、蜜蜂、蟒蛇、百舌鸟、无忧树,心里迷乱的,见到什么,就问:“见我悦意耶?”善财的到处寻访,经历了种种山、种种河流,可畏的蛇、鸟、夜叉;以无比的勇气,克服险难,终于到了紧那罗王城,会见了悦意,与悦意同回那布罗城。依世俗的观点,善财寻悦意的故事,是真挚纯洁的爱,不惜一切的追求,终于达到了目的。《律》中说:当时是“发精进波罗蜜”;“我为悦意故,精勤威力第一超越”。善财的到处寻访,精勤威力第一超越”不是与〈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的到处参访,非常类似的吗?善财童子的到处参访,是为了从菩萨行中,达成清净的佛道,不是访问紧那罗女悦意可比。然而访问悦意的善财童子,正是“贤劫菩萨”。寻访悦意的是“染欲”,参访善知识的是“正法欲”。经上说:“诸法欲为根本。”有欲才能引发精进,有精进才能成就一切事业。以愿欲而引发无限的精进,是善财童子故事的精髓!

〈入法界品〉的主体人物,是善财童子。〈入法界品〉说:文殊师利到南方去弘化,首先“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往昔诸佛曾所止住,教化众生大塔庙处”。文殊在这里说法,善财也从福城来,听法后发心,开始一生参学的历程。福城是善财参学的出发处,应该有实际的意义。福城,晋译作觉城;“四十卷本”作福城,福生城。现存的梵本,原语为Dhanyqkaranagara;这一梵语,晋译怎么会译作觉城呢?怕是后代有过变化了。考《大品》的〈药犍度〉,有Bhaddiyanagara(幸福城),受大福报长者旻荼的供养。《十诵律》作修摩国的婆提城,婆提与Bhaddiya音相合。《根本说一切有部律》,作Bhadra/kara,与或译为跋提城相合。我以为,这就是善财所住的福城,原语Bhaddiya,晋译所以会译作觉城。婆提城,巴利本以为在央伽境内,这是佛世摩竭陀以东的通称。《十诵律》与《四分律》,是修摩(或译苏弥)的一城。据B3hatsa/hitq说:修摩在央伽与羯陵伽之间。《十诵律》说:“从婆提城,持衣钵,向频阇山游行。”频阇山是横亘于南印度与中印度间的山脉。依律本所见,Bhaddiya或Bhadra/kara的所在地,可以想见。现在奥里萨的Jqjapur市东北,约二十里处,有地名Bhadraka的,与跋提——福城的语音及方位,都完全相合。所以,推定奥里萨的Bhadraka,就是佛世的跋提城,传为善财所住的福城。在传说的故事中,也有符合处。跋提城的旻荼长者,福报非常大,如有神通威力的那样。谷子从虚空落下,谷仓永远是充满的;锅里的饮食,囊中的金子,都是用之不尽的。福城的善财童子,诞生以后,财富也自然而来。七宝楼阁下,有七伏藏;“说不完的宝器而外,又雨众宝及诸财物,一切库藏悉令充满”。这是《律》中跋提城,《华严经》福城所有的共同性——财富无量,大福报者的住处。这应该与此地的濒临大海,商人的往来海外有关。奥里萨的Bhadraka,传说为善财所住的福城;这里的确是与《华严经》〈入法界品〉有关的。

《龙树菩萨传》说:龙树Nqgqrjuna入龙宫,读到无量的大乘经,“得诸经一箱”而出。龙树从龙宫得经,传说中主要是《华严经》。如魏菩提流支说:“龙树从海宫持出《华严》。”真谛说:“龙树往龙宫,龙王即授下本《华严》并诸经一箱。”波罗颇蜜多罗说:“龙树从龙宫将经出已,遂造大不思议论。”龙树从龙宫得经(《华严》)的传说,极为普遍。还有入龙宫得塔的传说,如《法苑珠林》卷38(《大正》53·589上)引《西域志》说:“波斯匿王都城东百里大海边,有大塔,塔中有小塔,高一丈二尺,装众宝饰之。夜中每有光曜,如大火聚。云:佛般泥洹五百岁后,龙树菩萨入大海化龙王,龙王以此宝塔奉献龙树。龙树受已,将施此国王,便起大塔以覆其上。自昔以来,有人求愿者,皆叩头烧香,献华盖,其华盖从地自起,徘徊渐上,当塔直上,乃止空中。”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10(《大正》51·928中─下)说:“乌荼……国西南境大山中,有补涩波祇厘僧伽蓝。其石窣堵波,极多灵异。或至斋日,时烛光明,故诸净信远近咸会,持妙花盖,竞修供养。承露盘下,覆钵势上,以花盖笴,置之便住,若磁石之吸针也。此西北山伽蓝中,有窣堵波,所异同前。此二窣堵波者,神鬼所建,灵奇若斯!”

玄奘所传乌荼,即现在奥里萨的灵塔,与《西域志》所传的龙树塔,显然是同一事实的不同传说。《西域志》说:龙树塔在大海边;乌荼的确是濒临大海的。灵塔都有放光的传说。《西域志》说:供塔的华盖,在塔上空,不会落下来,《西域记》也这样说,这是同一事实的明证。《西域志》说:塔在波斯匿王都东百里大海边;波斯匿王都是舍卫城,离大海极远,所以波斯匿王是不可信的,这是乌荼的大塔。

龙树从龙宫得塔,或说入龙宫得经,是同一事实。灵塔的所在地——补涩波祇厘,确与龙王有关。补涩波祗厘,意义是“华山”,这是印度有名的神山。在《吠陀》、《摩诃婆罗多》、《往世书》中,都说到婆楼那经常来往“华山”。在婆罗门教中,婆楼那本为天界的大神,由于主管降雨流水,所以《阿闼婆吠陀》与《摩诃婆罗多》,说婆楼那是水神。在佛教中,就是有名的婆楼那龙王;龙是主管降雨流水的,所以密典中称之为水天。如《大集经》,〈须弥藏分〉婆楼那是五类龙王中的鱼龙王。婆楼那是龙王,经常往来的补涩波山,恰好就是传说龙树入龙宫、得经得塔的地方。龙王经常往来的,龙树得经得塔处,到底在乌荼的什么地方?依《西域记》,补涩波山在国西南大山中,还有西北僧伽蓝,都有灵奇的塔。依《西域志》,塔在大海边。近代学者对补涩波山的研考,或以为:Puri洲的Kandgiri与Udayagiri——二山,推定为与《西域记》的补涩波祇厘,西北山伽蓝,两处有同样的灵塔。现有耆那教的遗迹,可能为佛教的圣迹,被破坏而改造成的。或以为:Cuttack洲的Jqjapur,Subdivision的Assia山脉中,也就是Udayagiri山脉的极东处,山中有佛教的遗迹。〈入法界品〉福城大塔庙处的地位,与Assia山极东处相近。Udayagiri山脉,一直延展到西南,与玄奘所传的灵塔处相连。我以为:传说,特别是宗教的传说,大抵是这样的——同一事件,会扩展到附近,甚至很远的地方。所以龙树得经得塔处,指为福城,Udayagiri山一带,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Udayagiri——优陀延山,优陀延是日出或出光的意思。《翻梵语》说:“优陀延山,日出处也。”还有,乌荼也有作优特伽罗Uttkala的。梵语Udaka(郁特)《一切经音义》说:“东天竺呼水名也。”乌荼面临大海,被称为乌荼,可能与水有关。这里,是大海边,是日出处,是水国,是婆楼那经常来往的地方。传说龙树入龙宫,见龙王,得塔,得经,也正是这个地方。

上面说过,善财童子所住〈入法界品〉的出发处,的福城是乌荼——现在奥里萨市东北的Bhadraka。此地的补涩波祇厘大塔,应该就是〈入法界品〉所说,福城以东,庄严幢娑罗林中的“大塔庙处”。以Bhadraka为福城,从善财南参的途程来看,更可以确信无疑。一、善财从福城出发,先(西南向)到胜乐国的妙峰山,应该是现在Mahqnadi南岸的Rqmpur。二、再(东南向)到海门国Sqgaramukha,虽不能确指,依经中“观海”及以下行程,应在现在Chilika湖以南的海边。三、(西南向)到楞伽道头,这是去锡兰的海口。四、(向西南)到达里鼻荼国的自在城达里鼻荼,《西域记》作达罗毗荼,是沿Palar河两岸地方。五、向(西)南到住林聚落,这是有名的婆那婆私,阿育王曾派传教师去布教。婆那婆私的所在地,学者们议论不一。依〈入法界品〉在达里鼻荼以南,应该在现在Mysore南部。六、后来到了阎浮提畔的摩利伽罗国,这是到了印度南端,《西域记》所说的摩罗矩咤。依这一旅程来看,大致近于玄奘南下的行程。善财出发处的福城,传说与龙王有关。文殊说法时,“于大海中,有无量百千亿诸龙而来其所”。在这里特别说到龙族,是不应该看作偶然的。这里,传说龙树入龙宫,得塔得经,主要是《华严经》的传说,所以乌荼的福城以东,补涩波祇厘大塔庙,推定是〈入法界品〉集出的地方。在这里集出流通,所以经上说:文殊来福城教化,善财发心参学,从此地开始。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年),乌荼国王手写《华严经》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呈献中国皇帝,后来翻译出来,就是〈入法界品〉别译,四十卷本的《华严经》。这可见〈入法界品〉与乌荼,《大是有特别关系的!唐西域记》说:“乌荼……僧徒万余人,并皆习学大乘法教。”日照三藏说:“南天竺国,近占波城(这是佛世央伽的首府),有一僧伽蓝,名毗瑟奴(可能为补涩波的别传)。……有一大乘法师,持《华严》一帙,来至其寺。……《华严》一经,“盛于此国。”南天竺……堀忧遮,此名雁也,见彼寺诸德并受持《华严》。”在乌荼及以南一带,到公元七、八世纪,《华严经》还是盛行的经典。总之,是〈入法界品〉是在乌荼开始流行的。这里,早有塔庙的——古佛大塔庙处(可能是婆楼那塔庙)。龙树在这里,得到国王的护持重建,在小塔外加一大塔;印度大塔的修建,大都是这样的。在婆楼那龙王的塔庙中,得到大乘经(〈入法界品〉等),传说是龙树发现的。于是传说为:龙树被龙王接入龙宫中,从龙宫得经得塔了。这一传说,是有多少事实依据的,不过经过传说的神化而已。

(摘编自印顺著《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