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稻米文化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凤凰网   作者:凤凰网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国稻文化堪称博大精深。自从稻谷被古代中国人发现并栽培种植以来,就孕育了多种文化成果,从物质上的生产工具,到精神上的神话传说、宗教、生产习俗、生活方式、生产技术乃至饮食文化等,无所不包。

中国人大都很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这个“炎”指的就是炎帝。炎帝又被称为“神农氏”,大约生活在距今5500年前,他发明了耒耜(一种种田工具),教人们耕种五谷,遍尝百草,发明医药等,与轩辕黄帝同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稻米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作用还体现在文字上。古代皇帝每年都要祭“社稷”,社的本意是“土神”,稷的本意是“谷神”。可见稻谷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影响。在我国,由稻米组成的词语还有很多。“精”和“粹”的实意就是精选的米。

在农耕习俗和宗教信仰上,稻谷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北京先农坛还保存着一块完整的稻田,杭州玉皇山下也保存着一块南宋时期的“八卦田”,这都是古代皇帝用于祭祀的场所。几千年来,这种风俗和信仰已深深烙在中国每个民族的文化习俗中。在畲族,每年在稻谷黄而未熟时,要用少量的新米做成米饭,置于神龛上,插上香火请神仙和祖先“尝新米”。

当然,在饮食等方面,稻米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如长江流域的居民,大多以稻米为主食,他们用稻米为原料,发明了粽子、元宵、米粉、年糕、清明团子、发糕等大量的食物品种,并赋予了不同的内涵。

稻谷之路比丝绸之路意义更大

“丝绸之路”早已为世人熟知,另一个对人类生存起到了更大贡献作用的“稻谷之路”却不为人所知。

中国的水稻栽培技术于6000多年前发明后,就源源不断地向世界传播了:公元前15世纪,印度从中国获得了水稻栽培技术;公元2世纪,尼罗河平原开始用上中国的水稻栽培技术。世界三大文明古国用中国的水稻栽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粮食短缺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几大文明古国开始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可以说,水稻的栽培和传播对于人类大众的生存和繁衍,其意义远远高于丝绸之路。因为,丝绸之路交流的都是当时生活文化的高级物品,跟老百姓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它是一条‘贵族之路’,而‘稻谷之路’则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条‘生命之路’!

大稻谷之路的传播下,稻米这种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食物,变得人人唾手可得。现在,稻米已成为全球30多个国家的主食,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仅在亚洲,就有20亿人从大米及大米产品中摄取60%--70%的热量和20%的蛋白质。

而伴随着“稻谷之路”的,是中国悄悄传播开来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今天,日本学术界均把稻文化看作是其文化发展的基础。“除了日本,深受中国稻谷文化”影响的还包括亚洲许多地方。

稷神的传说(汉族)

远古的时候,一个名叫稷的青年人,望着面黄肌瘦的父老兄弟,心里非常难受。他想把漫山遍野的东西都尝一遍,看什么能吃,好为大伙寻找些食物。树上结的,地上长的,他都放在嘴里尝一尝,品一品,就这样给大伙找着了水果和蔬菜。稷下了决心,要走遍九州,尝尽天下所有的草木果籽,为大伙找些能做主食的粮种。

稷把他的打算对女娲圣母说了。女娲听了稷的打算,非常高兴,还让她的五个儿子给稷作侍从。女娲的五个儿子名叫稻、黍、麦、菽、麻。临行时,女娲拿出五条颜色不同的袋子,把白袋子给了稻,把黄袋子给了黍,把红袋子给了麦,把绿袋子给了菽,把黑袋子给了麻。女娲圣母对她的五个儿子说:“稷立志要走遍天下为大伙寻找粮种,你们跟着他去找吧!”

稷领着稻、黍、麦、菽、麻出发了。稷不管见到什么草籽,都要捋下来放在嘴里嚼一嚼,品品味,特别是对那些长得饱满的草籽,嚼得更碎,品得更细。他觉得好吃的,就让稻、黍、麦、菽、麻去采集,按颜色品种分别装在五条袋子里。

就这样,他们周游四方,选采草籽,慢慢把五条袋子也都装满了。这天,他们站在山顶上,四下瞻望,天地无边,群山起伏,连绵不断;俯视山下,只见有五条山谷,山泉涌流,土肥草绿,真是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稷望了望那五条山谷,又望了望那五条装满各样草籽的五包袋子,对他的五个侍从说:“要使人们永远不挨饿,单靠采集野粮是不行的。你们跟着我走了这么多路,知道了什么草籽可当粮食,必须学会耕种。现在这架山有五条谷,土肥水足,你们每人可选一条谷,把你们袋子里的种籽种下,精心管理,细心观察,摸索出种庄稼的经验。然后我们大家都照着那样种植,这样我们才会永远不挨饿。”

稷说完,他的五个侍从各选一条山谷,在临水的地方砍草开荒,下种子,干了起来。他一面管理自己种的庄稼,一面指导稻、黍、麦、菽、麻的耕作。就这样,他们在山上住了三年,摸准了各种作物生长的习性,总结出一套耕作经验,然后教人耕种。

后来,人们把稷种的庄稼叫稷,把稻种的庄稼叫稻,把黍种的庄稼叫黍,把麦种的庄稼叫麦,把菽种的庄稼叫菽,把麻种的庄稼叫麻。因它们是在五条山谷里种成的,就把粮食总称为五谷。稷死后人们怀念他,为了不忘他尝百草,分五谷,开创农业的功组,称他为神农氏。他试种粮食的那架山是砍倒树木搭架上去的,就叫那山为神农架。

五谷的来历

远古的时候,食物很少,人们饥一顿饱一顿,身体很虚弱。有一个名叫稷的青年决心去尝尽天下草木果实,为大家找到能做主粮的粮种。他把他的决心告诉了女娲,女娲很支持他,还让她的五个儿子稻、黍、麦、菽、麻着白、黄、红、绿、黑五只不同颜色的袋子,做稷的侍从,跟着稷一起去找。

他们渐渐地找满了五袋子的粮种。一天,他们看见一座山上有一种高杆红穗的东西,就爬了上去。到了山顶,向下一看,发现下面有五条山谷,山泉涌流,肥草绿。于是,稷让他的五个侍从各选一条山谷,播下种子,耕种起来。他自己则在山顶开了一片荒地,种下了那种高杆红穗的东西。后来,人们就以他们的名字给那几种粮食命名,又因它们是在五条山谷种成的,就把粮食总称为五谷。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