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身心智慧>>正文内容

古琴艺术与儒道精神探微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安徽文学   作者:王知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儒道精神,一入世一出世,成为中国人处世哲学的两大精神支柱。亦为中国人精神生命的牵挂。音乐作为思想文化的载体,必然背负着时代的精神和气质,反映时代的生活和审美追求。古琴艺术是一种最能提升思想境界的艺术形式,古琴艺术是在高度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古琴艺术以精湛的艺术传统而独树一帜,彰显出中国两大精神思想。

一、古琴艺术与儒家精神

儒家是入世的哲学,注重人生的现实问题,儒家看待艺术强调其教化功能和伦理秩序;儒家精神体现出“知天合用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精神由孟子而发展成伟大的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儒家的艺术精神强调艺术中的善是第一位,美是第二位。强调“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礼记·乐记》中深刻的表达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从中可以看出儒家对待艺术和人生世界的态度:“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哀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以上儒家对于艺术的审美标准深刻的影响着古琴艺术的思想内容和音乐形式表达。古琴音乐从其发端就深深地表达着先秦儒家的精神追求和艺术追求。

古琴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乐器之一,亦称为琴、瑶琪、玉琴,现代则称为古琴、七弦琴。相传流传于周代,定型于汉代。古琴通常由桐木、松木做面板,用樟木作底板,合为扁长的共鸣箱,板震发声,张弦七条。古琴的音域由c---d3 其音色典雅而宽和,演奏技巧丰富多变,在中国古典乐器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古琴从它的形制上反映出儒家精神中的伦理道德和上下尊卑。《神奇秘谱》曰:“琴之为物,圣人制之。”圣人是谁呢?传说神农伏羲、尧、舜等圣人制造出了古琴,因此古琴从诞生之日起,就表达出一种统治者的造世意识,古琴成为古代文明社会的象征之物,从而宣扬人民应对当世顺从,实现儒家对人民的礼法约束。古琴有七弦,每条都有象征意义,一弦为君,二弦为臣,三弦为民,四弦为事,五弦为礼等。在中国文化中“一”往往被赋予崇高的意味。古琴中一弦为君显示出儒家的道德规范和礼法思想。

儒家思想道德行为约束着儒家的审美意识,换言之,审美意识只是道德行为的副产品。儒家审美意识中的平和、中正、庄齐、至善、温厚等善的标准,其实是善的标准在艺术审美中的表达。儒家主张雅乐,反对俗乐。古琴艺术从其音乐形式和音乐内容都实践着儒家追求雅乐的审美理想。由于古琴无半音五声音阶的运用,使其音乐善于表达温和、至善、典雅的审美风格。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被儒家称为正五音,其他以外的半音则称之为变音或偏音。儒家追求中和雅正,音乐有音正而心正的观念,古琴曲多用五音而舍弃二变音,以五声音阶为主。古琴音乐多用五声音阶立调和作为旋律的骨干音,二变音及其他偏音作为旋律的经过音和装饰音。因为无声音阶的运用,古琴音乐温柔悦耳、平和雅正。由于变音非整数、音色游弋不定,适合表现哀怨凄凉仇恨等故很少在古琴音乐中运用,更不为儒家所偏爱。

古琴音乐的曲式结构并不是按照音乐的起承转合等发展逻辑来界定的,而是按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来界定的。古琴曲的曲式分为曲、引、操、弄四大类。这四大类分别表达不同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和乐而作,命之曰畅,言达则兼济天下而美畅其道也。忧愁而作,命之曰操,言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引者进德修业,申达之名也。弄者,情性和畅,宽泰多名也。”——引自《琴论》,由此可见琴乐所反映的思想内涵正是儒家寄希望用音乐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古琴音乐的作者多是由文学修养和音乐修养集于一身的文人音乐家,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琴音乐的大部分曲目为抒情雅淡的文曲而少有激昂慷慨的武曲。

古琴的琴曲从音乐的形式到音乐的内容都表达了儒家的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中国人精神气质的象征,滋养着中华民族坚毅的性格,铸就了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广陵散》是我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至晚在汉代末已经出现。这首乐曲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的儿子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故事。《广陵散》的音乐旋律激昂、慷慨,表现出一种气贯长虹、声势夺人的气魄。音乐有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也有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和赞扬。音乐树立了一个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广陵散》是我国现存琴曲中惟一的具有杀伐战斗气息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琴曲《苏武牧羊》表现了苏武高贵的民族气节和赤胆忠义的情怀;琴曲《酒狂》是三国时代著名的文人音乐家阮籍的著名琴曲。阮籍是一位音乐思想家,他继承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夸大了音乐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作用。《酒狂》全曲通过五个段落的循环变化,使感情不断深化,将主人公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矛盾心理借醉酒者形象表达得淋漓尽致。《酒狂》表达了儒家追求完美人格的精神。

二、古琴艺术与道家精神

道家精神为出世的哲学,对自然生命抱着珍爱的态度,他们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由于道家的精神追求,反映在艺术审美上,强调以“自然”、“素朴”、“无为”的观点对待美和艺术,认为美和丑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道家精神重视人和自然的关系,并把人和自然的合一视为最高的美即“天人合一”。由于道家精神重自然、质朴和无为,这种精神反映在艺术观上则反对雕饰、崇尚朴素自然;努力追求一种自然恬淡、虚静纯真的美学境界。道家的精神影响到艺术作品则表现出追求一种旷达、空灵和潇洒的艺术风格。古琴艺术在琴乐实践中则体现了道家对艺术精神的追求。古琴曲目中有大量描写大自然和方外世界的音乐,其音乐风格如同中国的山水画所表现清淡自然的气氛一样,反映出中国文人士大夫对现实不满而寄托于自然,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抚慰。东汉蔡邕是文学家、书法家、古琴家、他通晓音律、天文、善词章、能绘画,是中国文人的典型代表。他所创作的《蔡氏五弄》包括《游春》、《绿水》、《幽居》、《坐愁》、《秋思》五首乐曲,寄托了他追求淡雅宁静的艺术精神。在蔡邕审美思想的引导下,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稽康的琴曲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嵇康的琴曲《长清》、《短清》、《长侧》、《短侧》成为我国琴曲的精品。嵇康生活在魏晋动乱时期,他们的“非汤武而薄周礼”和“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的理论是对集权制度的最大怀疑和否定。在压抑的政治背景下,他无法公开表露自己的心迹,只有隐没在琴曲诗文之中。“大音希声”、“大道无形”是道家的艺术精神和审美追求。嵇康的琴曲充分表达了崇尚清静的艺术境界,琴曲中对田园山水的审美观照寄托自己的忧愤和情思。古琴艺术之所以传承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国音乐中最具中国艺术精神的音乐形式,最重要的是古琴音乐最能表现中国艺术声音层面的静境。清静、无为、洒脱正是道家精神的集中表现。

古琴的琴身较长、琴弦长而震动慢、加上发音板厚导致音量微弱,不适合演奏快捷和喧闹的乐曲。中国古琴古代多用丝线,丝弦的音色温柔微弱,适合弹奏舒缓雅淡的乐曲。古琴演奏中的震音和滑音使古琴的音色具有一种空灵、虚幻、恬静之美。古琴音乐是单旋律的,不像钢琴拥有丰富的和声,他强调音与音之间的横向联系,在听觉上是一种线性运动。古琴弹奏出的音乐往往旋律若断若续、若有若无、恬淡缥缈,正符合道家“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思想。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