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奉粥”不是“舍粥” 爱心定位“都市忙人”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满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们这是‘奉粥’,而不是‘舍粥’。”最近,北京市宣武区红莲中里的一个小粥铺成了远近居民纷纷踏足的“热地”:在这里喝粥,全部是免费。尽管喝粥的以老年人居多,但该粥铺的主办单位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的相关人士表示,他们“奉粥”的服务对象,定位在“都市忙人”。

喝粥老人多

念《弟子规》维持秩序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昨天清晨6点左右,十余位老年人聚集在红莲中里小区的一间平房里,诵念着“全民德育启蒙经典”《弟子规》。这些老人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保温瓶、饭盒等器皿,他们正等待着工作人员分粥。

厨房里,60多岁的贾师傅已经熬好了两大桶共20余斤杂粮粥。家住望京的贾师傅从凌晨4点便开始工作,他介绍,粥的主料大部分是在锦绣大地等市场批发的精制杂粮,也有部分是老来喝粥的居民赠的。

7点钟,工作人员开始分粥,而前来喝粥的人也越来越多,小屋里的座位全部坐满了。“我不仅仅是为了喝粥,其实就是想到这里聊聊天,感受一下热闹。”一位老人说。

前往车站送粥

“忙人”暂难接受

一位工作人员把粥送到了附近的42路公交车总站。与粥店里的情形相比,除了司乘人员,车站上等车的乘客似乎对刚熬好的粥并不感兴趣。

“其实,我们当初开始这个活动的主要服务对象,定位是在‘都市忙人’”。工作人员说,因为都市白领经常空腹上班,而免费为他们送粥,更能体现出一种“仁爱触手可及”的理念。

“时间一长,我想人们就能够接受了”,这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不会专门宣传自己的活动,而是通过“坚持”让年轻人去接受。实际上,他们已经开始为添置三轮车和粥桶而忙碌了。

“奉粥”不是“舍粥”

“仁爱”不只是扶贫

仁爱慈善基金会的人们始终强调他们的行为是“奉粥”而不是“舍粥”。“奉粥,是奉献粥,而不是像过去那种富人给穷苦人的那种‘施舍’”。工作人员坦言,活动的目的不仅在于让人们喝粥,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理念,“爱心就在身边,人人都可以做慈善”。

据相关人员介绍,他们是从去年农历腊八开始的奉粥项目,“因为中国有腊八喝粥的传统,我们等于借助了这个风俗”。

对于奉粥,最初内部也有不同意见,工作人员说即使项目确立后,他们也在找场地上遇到了麻烦,“很多人担心活动会引来流浪人员滞留,影响附近的治安环境”。

最终在一名会员的牵线下,他们选择了现在的地址,“房东本人也是一名退休人员,而且了解慈善,思想也开放”。据他说房东只以低于市场一半的价格租给了他们房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