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天钟山:江边的隐士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风景名胜》   作者:赵洪容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天钟山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宗教名山, 清宝山举人蒋毅复曾在《游天钟山记》中称“天钟山高峰插云, 深涧夹雪, 巨石摩空, 寒瀑奔腾, 白石清泉, 山花红然” 。可见当时就已经藏秀于山、名声在外了。只不过到了民国以后, 因为种种原因, 山寺坍塌, 旧址荒凉, 才变得寂寥无闻。如今, 经过修建之后的天钟山又恢复了当年的气度, 它虽不像富春江那般温婉秀丽, 也不像龙门古镇名声在外,但却是一个寻幽揽胜的好去处。

天钟山又名小天竺, 位于富阳市区西南六公里处的富春江畔, 因其山形遥观如钟, 得名天钟山。

沿溪而上, 一路上的快乐邂逅

去的时候, 已是此次富阳之行的最后一天, 大伙都累得有点人仰马翻的意味, 怎么也提不起劲来。本以为这是趟苦旅, 倒是天公作美, 临行时下起了零星小雨, 为我们驱赶走盛夏的酷热。

穿过九曲桥, 便是山的正门。微雨后的天钟山, 空气清新得让人难以适应, 仿佛要洗净你的肺, 深吸一口气, 整个人都觉得心旷神怡起来。或许, 每一个进山朝拜的人, 都要接受这么一次洗礼吧。

还未上山, 先听到哗哗的水声, 一乱清泉从山谷中跌跌撞撞地流出。溪边芳草萎萎, 野花独自开放着。溪水清澈无比, 水底的游鱼、卵石皆清晰可见。导游说, 这里的溪水没有受过任何污染, 当地人是直接饮用的。于是, 我们也忍不住弯下腰来,掬上一捧, 果真是清凉甘甜, 直沁人心脾。

沿着潺潺的小溪一路上行, 路上偶遇一只小松鼠, 像是从电影《冰河世纪》中跑出来的, 拖着个毛绒绒的长尾巴, 蹦蹦跳跳地过山道。我们几个不速之客不由地放慢了脚步, 生怕打扰了它。谁知道到后面, 这样的惊喜不断, 不管是水中悠游的小白蛇, 还是四处觅食的麻雀⋯ ⋯这些深谷中的小精灵, 仿佛在用泰然的姿态向我们宣誓, 它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导小姐告诉我们, 天钟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 野生动物繁多,幸运的话, 还能见到野猪、兔子出没的身影, 不过不用怕, 大部分野生动物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

抬头上看, 对面不远处的山峰上巨石擎天, 那就是著名的岩山。古时, 山农不堪官府地主的压迫剥削, 高举义旗在山头上立寨造反。据说, 山顶上还有一澎永不干涸的泉水及城堡遗址。远远望去, 屹立山头的那几棵墨黑的树木, 仿佛就是向天呐喊的古代英雄不屈的英姿。

山谷远眺, 绵延的富春江……

天钟山的山势并不陡峭, 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 没有攀爬的艰辛, 有的是观景的乐趣。

没走多久, 便到了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谷。缭绕的水雾在谷中弥漫着, 不知名的野花落了一地, 让人犹入仙境。回头远望, 是连绵不绝的青山, 山脚下, 富春江在静静地流淌。此等入画的美景, 让我不禁在原地呆立半晌, 久久才回过神来, 仿佛刚刚真的羽化成仙, 与这充满灵气的山水神谈了一番。

穿过一条约三十米长的人工索桥, 便到了“转马亭” 。传说这里是观音菩萨助朱元璋脱险的地方。当年朱元璋兵败逃到天钟山仓皇中行至转马潭边, 眼看追兵将至, 急得仰天长叹。天钟院的观音菩萨在莲花台上作法, 潭水边的岩石顿时化成豆腐似的软石。追兵的马蹄深深陷入软石中, 慌忙勒转马头, 退下山去, 朱元璋成功逃脱。我们在导游的指引下俯身看去, 潭底的石块上, 果真有一个碗口大的石窝, 呈倒“U”字形, 酷似马蹄印。

“织筐潭”在转马亭的上方, 潭水绿如翡翠, 经过水冲刷后的卵石光滑圆润, 随意地散落在潭的四周。潭上的激流飞瀑, 丝丝缕缕地在半空中飞舞, 仿佛就是织筐中倾泻而出的雪白的棉线。

天钟山的大部分古迹, 都有一个与明皇帝朱元璋有关的传说。关于“神仙石屋”,也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传说吕洞宾游览天钟山, 避雨至崖石边暂息。谁知雨越下越大, 吕洞宾于是用力一撞, 岩石向内凹进。岩中有一线泉水泪泪外流, 但无法入口。吕洞宾怅然曰“神仙难饮石屋水。” 后朱元璋打仗到此, 口干舌燥, 急于觅水, 见神仙所题勃然大怒“神仙难饮石屋水, 我偏要饮个够。”大明天子金口一开, 岩上立即形成一个小石盆, 积满甘泉。自此后, 这汪泉水永不干涸,如遇大旱, 也够数百人饮用。

如今的“神仙石屋”,已是很多游人驻足纳凉的地方。石屋向内深深地凹进去, 呈一个半拱形的石洞。里面阴凉舒适,小小的石盆里漾满了泉水, 喝一口仙水, 清清凉凉, 还带有点甜味, 整个人仿佛都神清气爽起来了。据说喝此水还有个规矩, 只能口对泉喝, 或是口对石盆边沿喝, 千万不能用手捧水喝。当年有人不听劝, 用手捧水喝, 结果仙水竟然断流三个月以示惩罚。

继续往上走, 没过多久便会看到一个大的休息区, 里面有木头做的秋千、摇椅等。坐下来吹吹山风, 听鸟儿在林间欢叫,斑驳的光影打在身上, 感觉时光就如夭上的流云, 飞逝如梭。原来在苍茫的时空中, 我们也只是山中的几株忘忧草而已, 渺小到可以忽略。

天钟禅院, 访山中隐士

徒步上山约一个小时左右, 就可以到达被誉为“小天竺”的天钟古道场。这里群山环绕, 连绵的山峰就如八瓣莲花, 而“天钟禅院”就像是花蕊, 点缀在莲花之中。两条清溪在寺前汇合,沿左右叠嶂的山势, 曲折而下, 注入富春江中。

“天钟禅院”旧名“崇福庵”,有说是三国吴赤乌年间创建,也有说是唐贞观年间建造的。比较确切地的说法是元朝至正年间由道信和尚募捐重修, 后经清道光、咸丰两朝重修后, 规模不断地扩大。

据清康熙戈令旧志》载“天钟山, 上有天钟院, 四山迁回, 似列屏障, 俗称小天竺。每逢十月二十七日, 龙灯、狮子、竹马、瞻礼朝拜者数千人。”可见当年香火的兴旺。

从寺庙再往里走, 有几亩菜地, 旁边是一个用木栅栏围就的农家小院, 这也是山中唯一的一位住户。主人姓施, 世居天钟山。老人告诉我们, 在以前, 山里的野生动物很多, 经常能看见金钱豹、黄鹿、野猪、灌猪出没。那时候山上还有十多户人家,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山中的住户都迁了出去。过惯了山里生活的他、带着几个孩子, 在此驻守了下来。孩子们长大后, 也一个个地下山结婚成家, 最终只留下了他一个。老人平时自己种点菜, 没钱花时扎几把扫帚拿到山下卖, 再换点生活必需品回来。伴着寺院的晨钟暮鼓,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派隐士风范。

听老人讲着山里的种种奇遇, 让我们都忘却了时间。下山时已快到正午时分, 恰逢僧侣们在诵经, 虔诚的声音一阵阵地响彻在清幽的山谷之中, 余音袅袅。我们不禁放轻了脚步, 生怕扰了这些个山林隐士们。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