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上山摘“心静神闲果”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黑熊能入定吗?》   作者:陈章波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秋日来临,很多朋友相聚登山赏秋,自是一番欢乐。如何在亲近自然之时,享有一份自然的心境?如何让自然质朴的气息涌现心中,从而能够更加从容而简单地面对未来的人生呢?


不要跟山对立

  入山最重要的心境是不要跟山水对立。一般人的一生中,常常会自己跟自己对立、跟别人对立,也跟大自然对立。在朝山或访山的过程中,可以试着用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初入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要先把自己放得一片空白,让大自然在心胸中挥洒着色。走路走的轻松自在或满头大汗或脚酸腿麻都不去理它,听着溪流淙淙水声、风声、鸟声和虫声都不加以抗拒也不随缘声探寻,让大自然的气息在你的身边涌现,让它添加在你的身心上,让你整个人沉浸里头,这就有了人与天地合而的为一的体验。当我们出了这个大自然景,来到人跟人的处境,我们就可以自在的处理人跟人的问题,自己当然也就不再跟自己对立了。这正应了《你侬我侬》那首歌,把泥跟水混在一起,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

  在禅修不对立的融合过程中,要心静神闲。达成这个境界之前,还是要用方便法门来处理,要先把心给定住,摄心是也,把意念稍微地集中,行为也略加约束,这种心态与行为的建构就有赖仪轨。山上有很多的石头、雕像和巨树,走到它前面,都要诚心地跟它问好、交谈、说声对不起,来打扰您了,或要跟它说谢谢您、祝福您天长地久,或是请它多多保佑我们。这些仪轨随时要在心里复诵来落实,这样心和行为就有所约束。

跟山做朋友

  当你看到山上这样的美好,要与别人分享,就要维护山川的自然,保持山川的清净。来山上做志工参加出坡禅,学着跟山作朋友。作志工也要用禅修的办法,诚心诚意,一心一意的投入,没有其他杂念,心静神闲。在清理打扫的作业过程中,也把自己的身心扫空,让大自然停留在你心中,你也就成了自然的一部分。常言道:“忙时,山看我;闲时,我看山。”其实有闲才得以悟空,悟了空的人就是非等闲之辈:能心静神闲为众生服务,就如圣严法师的《四众佛子共勉语》所云:“忙人时间最多。”

  法鼓山美景无数,或天然、或人造。从开山观音处,向金山远眺,可以望到海。这种一望无际的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尤其是清晨,海面反射出阳光,如同海上明珠。中国人早就体会到望的美学,望的结果,让人心旷神怡,很快乐,有“旺”的心力。蔡元培曾经倡导用美育取代宗教,其实美只是宗教情怀的必备条件,有了宗教之心,更能感受到美;美育只有美的享受,并没有宗教安抚人心的功能。

  法鼓山是观音道场,从淡水河观音山北岸的农禅寺、到金山的双面观音、坐落山腰的开山观音,到许许多多的观音像,可说是处处观音、处处说法。上山是为了偷得半日闲,不是得闲才上山。常来法鼓山就能习得观音“他可以观察众生的需要而自在地到任一处所应现”的理念跟作为。

  人人发心,成就观音菩萨的慈悲。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