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人类有护生之德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吃素网   作者:瑜伽红尘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人类之文明记载,是对人类与万物众生之生存,所含藏之过程中来记录生活习性与背景。即是把人类与万物的演化过程,在人世间中以文字的记载,流传于后代子孙,才能明了前人所作所为,才能了知其在先前或是远古的历史,所含包的一切过程,因而即由人世间的演化,配合着万物众生的生存过程。又人类在凡尘中,以万物之灵长来驾驭其它物种的众生。然而人类的珍贵处,即在于此。因人类是以万物在生存中,所供给的衣食住行里。给予人类不只是温饱而已,甚且更提供了人类在润生的过程中。解决人类所难以转变的困境,与不良心性。因在天地、山川河岳之中,正是串连着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粮。否则若以人类生存的过程中,常会遭逢了诸多的祸殃,如此即形成了心性变异的过程。又变异是会把人类纯善的本质来影响,而众生无法回归主要原因即在于此!

图片来源:野性中国工作室

  人类在世间,作有情世界的护生动作,是不可杀、不能害、不能侵、不能掠,加诸于其它种种的万物众生。尤以对弱小动物更是如此。更因‘上天有好生之德’‘ 大地有养生之德’,而‘人类有护生(放生)之德’。亦所谓三不杀:‘不可为我杀’‘不可见杀’‘闻其声不忍见其死’之德性。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即是佛家之慈悲,更是道家之好生也。由儒家思想作中心观念,又以佛家来发扬,然道家亦有恻隐之心!虽不鼓励斋口,亦是不忍杀生之见杀行为,及至当今时代,皆已背离了如此的观念,虽然宗教提倡素食清(斋)口,乃在于为天地众生来请命,如此人类是不可贪图食欲的念头,应是只要能养身润体,让自己能温饱,不求华食美筵,减少杀生造业。必可减少业障牵缠。可以让有情世界其它的众生,减少受到刀刈之苦也,因在人世间又以人类为万物之灵长是不错!但在于众生皆有生存的权利。因此人类不可倚强势,而杀害其它有情的动物,亦不可贪图食欲的享受。来残杀其它有情的众生,因在上天是一体如是的看待有情世界的种种众生,不论有情与非情中皆是如此!

  人类之强势加诸于万物众生之残杀中,绝无法脱离因果牵缠,因而必要大大减少杀业之残害,才能减少因果之报应。然在有情世界的人类,若能学习‘天地之大德来护荫其它的众生’。必可在人类中增加福禄寿,先决条件是由人类来行使、来作为。如此由人类的博爱平等的一视同仁,一视平等。不可倚强势、不可倚强权,加害其它弱小,及其它有情世界的众生,必可减少祸殃。

  在于天地之泽润于苍生,是宇宙演化中的博爱精神,更是慈悲的展现在天地间。作好生、养生、护生、放生的善举,尤其在天地是对人类的教有中,教化有情的众生,应以个己之所作所为设身处地,反观自己,若也是出生在其它有情世界的众生之时(非人类)。若遭逢人类来残害时与杀害侵略之行为,其它能甘愿否?其它能平静否?皆可由人为中,细细体会其心境的起伏,必可了知‘天地’对人世间,是如何护荫有情世界的其它众生。

  人类的好处在于能把其它的众生,作保护的动作,不可为贪图口欲的享受,来残害其它有情的众生,如此必可彰显天地之大德。亦在人类的大德中来成就,并转换业因业果的共业成因。由其业的侵害人类众生,有时会让人类难以转圜之困境。因此必须要了知在人世中,把人类的大爱来成就于其它的众生。才是慈悲博爱的显现,亦由慈悲中来成就‘护生与放生’之善举,盼了知人世间只是其它众生相互转辗出生的物种而已。若个己遭逢其相同之境地时,不知心中如何感受,如何了知刀刈所难以忍受的残害否?细思则可明白‘天地间有其不变的真理’乃是博爱大公无私之慈悲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