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与自然>> 地球母亲>>正文内容

地球得病都是人贪惹的祸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11日
来源:自然网   作者:自然网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人类每年的消耗量已经超出地球产出量的20%,当今平均每个人使用了2.2公顷的土地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实际上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限度是每个人1.8公顷———新报告检验了149个国家的自然及资源状况。

你是不是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物质已经特别丰富了?我们现在不但衣食无忧,而且许多物品还可以用的时候就被我们当作垃圾丢弃了。早在2004年就发布的《地球生态报告》指出:人类每年的消耗量已经超出地球产出量的20%,我们已经在大大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了。


  《地球生态报告》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生态报告”系列出版品,这一系列的报告主要目的是探索人类对地球的冲击,检验了149个国家的自然及资源状况。这份新报告指出,地球的健康状况正在急剧地衰退,起因是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量日益增加,北美洲的发达国家对资源的浪费尤其严重。这一报告警告说,随着这些区域的发展及消耗更多的资源,对于地球资源的压力将会不断增加。“我们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比大自然更新的速度要快”,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马丁说:“除非各国政府重新恢复我们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地球再生能力间的平衡,否则我们将无法偿还这些生态债务。”

  新报告的评估结果主要依据两项指标:“地球生态指数”和“生态足迹”。所谓“地球生态指数”,是指地球上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新报告显示,人类近年来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已超过地球所能生产的20%。所谓“生态足迹”,是指人们从事农、林、牧、渔业和纤维生产、维持能源消耗和容纳基础设施的全部陆地和海洋面积,也就是人类开发自然的面积,这其中还包括自然为了处理人类的排泄物、污染物所需要的面积。比如说,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生态足迹”不断扩大的状况在工业化国家尤其严重。

  新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态足迹”从1961年以来已增长了2.5倍。当今人类平均的生态足迹为:平均每个人使用了2.2公顷的土地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这是将地球的113亿公顷富有生命力的土地和海洋区域除以全球61亿人口计算得出的;然而,实际上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限度是每个人1.8公顷,人均生态赤字达0.4公顷。“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就越严重。由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导致湿地、草原、森林、海洋等良性生态区域的面积减少,或者遭到了不可逆的破坏。

  “生态足迹”不断扩大的状况在工业化国家尤其严重,西方人正在以难以维持地球可持续发展的极端水平消耗资源。北美人均资源消费水平不仅是欧洲的2倍,甚至是亚洲或者非洲人均资源消费的7倍。德国人均“生态足迹”达到4.8公顷,北美国家甚至达到9.2公顷。在所有国家中,阿联酋以其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近乎疯狂的石油开采“荣登榜首”——人均生态足迹达9.9公顷,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5倍;美国、科威特紧随其后,以人均生态足迹9.5公顷位居第二。贫困的阿富汗则以人均0.3公顷生态足迹位居最后。而中国排名第75位,中国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仅为1.5公顷,虽然低于全球平均值,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太多,我国国土所能提供人均资源限度仅为0.8公顷,人均生态赤字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新报告的数据显示,全球年人均新的水资源开采量为650立方米,中国年人均新的水资源开采量为430立方米;全球年人均水资源消耗量为8870立方米,中国年人均水资源消耗量为2240立方米。可见,水资源的开采速度远远跟不上人们的用水量,全球的大河如尼罗河、黄河和科罗拉多河存在着过度使用水源的情况,通常在旱季难以流至海洋。因此,全球湿地和内陆水系逐渐干涸。

  在对所有自然资源的消耗中尤其严重的是人类对能源的消耗量,其中对化石燃料如煤、天然气和石油的使用量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在1961年以来人类资源消耗增长最快的指数。世界自然基金会指出,对能源的过度使用正在使人类遭受气候变化的威胁,政府、工业界和公众应该及时转向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技术、节能建筑和节能交通系统。

  “可持续的生活和高质量的生活有时有些矛盾。”《地球生态报告》的作者之一琼纳桑·拉赫说,“然而我们还是需要停止对自然资源的浪费,重新恢复在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平衡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绿色的地球上,而不是充满垃圾和废气的地球上。”


标签:环保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