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不立文字”并非轻视文字般若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0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刘永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不立文字”并非轻视文字般若

  刘永

  文字般若是指佛经和一切讲解般若义理的佛法论著和说教言论。佛经是佛教精神实质的所在,无经不能启信导行,故称佛经为法宝。文字般若如地图和地理知识,如果我们不掌握地理知识,没有地图,怎么确定方向、距离、路线?怎能保证不入歧途而顺畅到达目的地呢?所以我们要学经明理,才不致迷失方向而误入邪道。文字般若和言教自然不是真般若智慧,但文字般若和言教是开发、培育真智慧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我们往往要以文字般若为方便。

  诚然,“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但是在乘筏渡苦海的过程中,在筏靠岸之前,我们这些凡夫能舍弃筏去跳海吗?轻视或放弃文字般若,就像想去大海彼岸的人轻视船筏一样的愚痴。

  禅宗的“不立文字”是指不执著于文字、言语这种“随宜方便”,这传承了佛陀制订的“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和“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等“四依四不依”的精神。对于佛经,我们不能咬文嚼字求皮毛,我们不要停留在表面文字、言论上,而应透过文字、言语去深究其内含真理,去领会“第一义”。并非凡是佛所说,就都是不可更改的真理,我们就得生搬硬套、完全接受。伟人也难免有他的个人局限性,佛陀讲经说法的地点主要是在印度恒河两岸,时间距今已有两千四五百多年了,可见,佛经中的个别内容和思想,也难免有些时代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对于佛经的内容和思想,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与时俱进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代科学的最高发展领域对佛陀的超前智慧奏出一曲曲美妙的赞歌,我们“三宝”弟子更是体会到佛经作为智慧的载体,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和思想自然都是超越了时空限制的精华,只是“了义”和“不了义”的问题。但是,难道佛经中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歧视女性等个别错误的传统思想,我们作为智信分子现在还要不加辨别地接受吗?“活生生”的佛法自然不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智慧的明灯,佛教总是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调适和适应中与时俱进的,这也是时代的呼唤。

  学佛,必须从拜师求法,学习佛教经论和教理入手。《六祖法宝坛经》解说事理契合中观,慧能大师在给身旁的大众传授“自性五分法身香”中的第五“解脱知见香”时指出:“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六祖法宝坛经?忏悔品第六》)。难道约两万字(敦煌本约一万两千字)的《六祖法宝坛经》不是文字吗?难道其中讲的不是经教吗?可见,后世个别狂禅妄扫经论,这是对正宗禅门教理的严重歪曲。

  所以,“不立”,并非不分具体情况地都不要,只是不固执、不执著、不即不离。如我们根据所掌握的地理知识看清地图,确定了方向、距离和路线后,就应立即着手行动,赶紧上路,在实践之中修心行,直至达到目的(显现本净佛心),要行起解绝,总不能整天捧着地理书和地图停留在原地看而不起步上路吧!

  总之,“不立文字”并非轻视文字般若。中国的禅宗走上偏禅的道路,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轻视经教、舍本逐末、舍近求远。我们不能将汉传佛教殊胜的禅法这一智信中的智信泛化、庸俗化。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