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与自然>> 地球母亲>>正文内容

四年后,北京垃圾该往何处扔?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2日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董子凡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共13个填埋场,已经有两个大型填埋场处于封场状态,其他几个也都面临着逐步封场的局面。”近日,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设施处副处长魏攀明作客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时表示了对此的担忧。

  由于城市垃圾增长快,新建垃圾处理设施又面临各种压力,垃圾填埋场已是超负荷在运转。这些“吞掉”了整个北京市九成垃圾的填埋场,正面临着被迅速填满的压力,它们一旦被填满,垃圾还能放到哪里?垃圾处理出路何在?


  垃圾增长,填埋场“吃不下”

  有关数据显示,北京生活垃圾产量近年来一直以每年约8%的速度持续增长,2008年全市产生生活垃圾672万吨,平均每人“贡献”约400公斤。



  魏攀明坦言,与目前每天高达1.8万吨的垃圾产生量相比,北京的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而现有设施普遍都在超负荷运行,“部分设施的超负荷程度甚至达到了200%。”

  据介绍,直到上世纪80年代,北京、上海等城市仍有大量生活垃圾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十分严重。此后逐渐引入垃圾填埋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但由于垃圾填埋场一般只有十几年到20年左右的设计使用期限,而十几年来城市规模的扩大、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垃圾分类收集、减量处理等工作的欠缺,使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垃圾填埋场不得不每天“吃得太饱”,面临“寿终正寝”的困境。

  更令市政管理部门头疼的是,垃圾填埋场的超负荷运转,又导致臭气、渗滤液和工作噪音等设计时原本能够控制的污染经常超标,极大地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


  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环保部、质检总局发布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距周边人畜居栖点500米以外,不得建在居民密集居住区、地下水补给区、洪泛区、淤泥区等。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中城市周边符合条件的地点越来越少,加之地价增高等因素,新建填埋场的选址困难重重。

  焚烧堆肥,前景有喜有忧

  面对填埋场的日趋紧张,北京市也有应对之策:加大对垃圾进行焚烧、生化处理的比重,为填埋场分担压力。按照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有关计划,2012 年北京的垃圾处理能力将达到1.7万吨/日,垃圾填埋比例从90%下降到50%左右,到2015年将进一步降至30%,其余部分的垃圾将采用更加环保的焚烧和生化处理。

  清华大学固体废物控制研究所的刘建国副研究员介绍说,焚烧发电是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最彻底的处理方式,已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尤其对经济发达但土地资源紧缺的大城市而言,如能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严格控制烟气污染物排放,并加强设施运营监管,对大部分垃圾采取焚烧处理是可行的。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缺乏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等,我国目前采用焚烧处理的垃圾仅占总量的3.7%左右,垃圾焚烧厂的建设也遇到一定阻力。如北京曾计划建设的六里屯垃圾焚烧厂,由于周边居民早已不堪填埋场的污染,加之担忧焚烧排放二噁英、施工运行可能缺乏监管等问题,已于2007年暂停建设。

  “其实垃圾处理从来都是‘权宜之计’,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劳永逸,只能结合各地具体条件,采取可行性高且负面影响尽量小的方案。”刘建国表示,垃圾处理毕竟是有代价的,不可能完全无害,但焚烧厂这样的项目需要在论证中充分考虑对周边居民、生态环境的影响。

  与焚烧相比,有机废弃物的“变废为肥”前景更加难称乐观。据统计,城市生活垃圾中有60%是餐厨垃圾,有机物含量高,曾被认为适宜经生化处理后用于生产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然而,由于我国垃圾普遍采用混合收集模式,垃圾堆肥生产成本高,品质又不易保证,此前已“上马”的项目往往效益欠佳。

  刘建国也指出,产生垃圾较多的大城市,周边的农业生产逐年萎缩,加之肥料需求的强季节性,垃圾堆肥的市场空间有限。“不过,堆肥过程可以减少垃圾的水分和有机物含量,提高垃圾热值,适合作为焚烧、填埋前的一项预处理环节。”

  矿化增值,填埋后也能“再生”

  刘建国介绍说,国外填埋场在填满封场后常被改造为公园、绿地、高尔夫球场等,然而在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由于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和水分含量高,分解较快,更易产生沼气和地面沉降,开发难度较大。不过,埋入地下的垃圾,也并非无法再为社会造福。

  相关研究显示,在填埋场中垃圾被填埋数年后(长江流域8—10年左右,北方地区10—15年以上),其中的易降解物质基本被完全降解,几乎不再产生渗滤液和气体,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垃圾被称为“矿化垃圾”,经筛分、晾晒后可从中得到50%—60%的有机细料,20%—30%的金属、玻璃、塑料和化学纤维等,资源利用率可高达80%,其中的有机细料可直接充当土壤改良剂或肥料,生产成本大大低于堆肥方式。

  据介绍,每开采10000吨矿化垃圾,所腾出的空间可以回填7000—8000吨新鲜生活垃圾,这将大幅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寿命,节约土地资源并减少新建垃圾场的投资。

  此外,矿化垃圾虽然称不上“脱胎换骨”,却也能“掉转枪口”,用于处理其他垃圾的渗滤液和有机废水。矿化垃圾中含有的大量微生物,其中许多能够降解诸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多糖和木质素等难降解的有机物,比普通土壤的净化能力强得多。留一部分在填埋场里,就是一座功能强大的“生物滤床”,能为管理人员省去不少麻烦。

  “如果采用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开采利用填埋场的矿化垃圾,就有可能实现填埋空间的循环使用,解决当下填埋场土地利用效率低、二次污染重的突出问题。”刘建国认为,虽然目前国内这种“可持续填埋”技术尚处于尝试阶段,但却代表了今后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的发展趋势。

标签:环保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