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傣族佛寺中的“昆永”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群生活在西双版纳傣族佛寺中的孩子,在缅寺中修行,依寻于传统傣族文化对他们的传承要求,同时他们又是标准的学生,接受著傣族佛教文化的熏陶教养,在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猛海县的这片佛陀净土中逐渐长大成人。
  随著时代的变迁和周边生存环境的改变,傣族的年轻一代越来越不安于延续传统,他们进入缅寺的时间在缩短,傣族乡土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在和尚生身上具体而微地呈现。最令他们迷茫的是,如何在和尚和学生两种身份中取得协调?选择的权力要交给他们自己。
  南传上座佛教于西元前一世纪左右就由缅甸通过大猛龙传入西双版纳。傣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男孩到九岁都要经过当“昆永”(预备和尚)然后出家为僧,到佛寺当和尚。“升和尚”的仪式非常隆重,没有当过和尚的男子被认为是“生人”,没有取得做人的资格,被人看不起,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因此,不论贵族或平民百姓的男孩都要送去为僧。不入寺的男子只是极其个别的。
  升和尚的时间多在傣历四月或八月,到那个时候,在佛寺内当预备和尚的男童,到自己聘请的教父“卧波”家赴宴,由“卧父”赠与出家修行必需物品。祝男孩出家修行,然后送入佛寺,在佛祖塑像前诵经受戒,起僧名,升为小和尚,正式在佛寺内过出家修行的生活。为僧以后,脱离家庭,除每天早晚随佛爷诵经外,要清扫佛寺,轮流到寨子里去化缘(傣语叫公豪,即向各家各户收取斋饭)。再则是服侍佛爷,为佛爷做事,看马、割马草。佛寺不做饭菜,吃化缘来的冷糯米饭、盐巴、辣椒、南迷(傣族做的菜酱,如番茄、花生、青菜、鱼等均为原料)等。一年四季披一件黄袈裟,寒暑皆是如此。随著年龄的增长,小和尚成为大和尚。如果到了二十周岁还不还俗就当佛爷,和尚与佛爷的界限是年龄,还俗后能蓄发娶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