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二十唯识论疏(2)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王恩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110页
  此证不成,颂曰﹕现觉如梦等,已起现觉时,见及境已无,
  宁许有现量。论曰﹕如梦等时,虽无外境,而亦得有如是现
  觉,余时现觉,应知亦尔。故彼引此为证不成。
  自下论主破之,颂有二义,论亦分二。初举梦喻现觉无
  外境,次以理显现量觉无现量。此初也。云梦等者,等取眩
  翳不于此等时,虽无所缘真实外境,而亦自觉我今现见色声
  等,觉时亦尔起现觉,然彼现所见者实非外境。量云﹕「现
  觉相缘识外实境,许识所缘唯识变故,如梦时现觉。故彼现
  觉为证不成。」
  又若汝时有此现觉,我今现证如是色等﹔尔时于境能见已无
  。要在意识能分别故,时眼等识,必已谢故。剎那论者,有
  此觉时,色等现境,亦皆已灭﹔如何此时,许有现量。
  次破现觉有现量。现前证境,名为现量。觉我有此现证
  之事,名为现觉。正量部说﹕心心所法,灯焰铃声,唯灭相
  灭,念念生灭。色等法灭,亦待外缘,即随此事长短期,后
  方有灭。故先破言,又若汝时有此现量,我今现证如是色等
  ,尔时于境能见已无。此说尔时能见色等五识已无。要在意
  识能分别者,唯有意识具随念、计度、自性三种分别,故能
  分别前现见事,及能分别我今现见色等外境,若在五识,彼
  不能作此分别故,彼时无此觉,正起此觉时,眼识等已谢,
  尔时何能复有现量﹖记立量云﹕「起此觉时,必非现量。是
  散心位能见已无故。 (应你于境能见识已无,恐滥意识之觉
  无能见故。) 如散心位缘于过去百千劫事。」又萨婆多剎
  111页
  那论者,彼说色等皆剎那灭。故有此觉时,色等现境亦皆已
  灭。如何更有色等现量﹖记立量云﹕「起此觉时,必非现量
  。是散心位境已无故。如散心位缘过去世百千劫事。」今立
  量云﹕现证外境觉必非现量。现证心境时俱灭故。如觉过去
  久远现证事觉。
  要曾现受意识能忆,是故决定有曾受境,见此境者许为现量
  ,由斯外境实有义成。
  下破忆持识,先由彼救,纵许现觉非即现量,但属忆持
  。然此忆持识缘曾受境,若不曾受后不忆故。是故要有曾现
  受境。见此境者,五识所缘,彼此共许为现量境。由斯外境
  实有义成。
  如是要由先受后忆,证有外境理亦不成。何以故﹖颂曰﹕如
  说似境识,从此生忆念。
  论曰﹕如前所说虽无外境,而眼识等似外境现,从此后位与
  念相应,分别意识似前境现。即说此为忆曾所受。故以后忆
  证先所见实有外境为理不成。
  此破也。破中先受后忆,我亦共成。然即由此证有外境
  ,则为非理。所以者何﹖以先受非外境故,如前已说内识生
  时似外境现,如有眩翳见发蝇等,此中都无少实义。又如梦
  中已见男女宫室山川树林,鬼见脓河,地狱所见狱卒狗鸟。
  前所广辩,非实外境。但由眼识等似外境现。此等后位与念
  相应分别意识,似前境现。即说此为忆曾所受,既识现境,
  后得忆持。诸所忆持,非实外境。如何得以后时忆持,证先
  现受为外境耶﹖成唯识论作是说言﹕现量证时,不执为外。
  后意分别,妄生外想。故现量是有,外境实无。以诸外境,
  唯识变故。现量不
  112页
  缘外境生故﹔亦不分别内外相故。故尔外境唯计所执。唯识
  之理决定得成。
  导论云﹕如离于境得有其见,忆念同然。为其能立不共成故
  ,宗及于喻欲晓悟他,于境领受全无力用。又云﹕从此生忆
  念者,不待外境而现前故,见之自性方始得生。虽无实义念
  与意俱由现见识,所有功能安置力故,随其次第假藉余缘为
  能牵引觉想方生,当尔之时名为忆念。
  自下大段第二有半颂,释小乘外道难,以梦例觉时,应知境
  无失,先叙外难,后举颂破。
  若如梦中虽无实境,而识得起,觉时亦然。如世自知梦境非
  有,觉时既尔,何不自知﹖既不自知觉境非有,宁知梦识实
  境皆无﹖
  若如唯识论者所说,梦无实境觉时亦然。则应觉时,知
  境非有。所以者何﹖一切梦境,人皆自知,非有境故。而今
  世人,知梦境无,知觉境有,所知既异,境应不同。一切无
  境斯为大失。此以恒人之执,难胜义非有。
  此亦非证。颂曰﹕未觉不能知,梦所见非有。论曰﹕如未觉
  位,不知梦境,非外实有,觉时乃知。如是世间,虚妄分别
  ,串习惛热,如在梦中,诸有所见皆非实有。未得真觉,不
  能自知。若时得彼出世对治无分别智即名真觉。此后所得世
  间净智,现在前位,如实了知,彼境非实,其义平等。
  113页
  次论主破。汝云世人共知梦境非有故非有者,然后正知
  ,要待觉已,方乃正知。若在梦中,岂能知耶﹖世俗既有梦
  觉不同,胜义复有梦觉差别。如此世间诸有情类,日夜奔驰
  ,寻名逐利,好色作乱,一切一切,执为实有,自谓觉者,
  圣人视彼皆在梦中。所以者何﹖虚妄分别,串习惛热,习非
  成是,执无为有,如昏如醉,诸有所见,皆非实故。未得真
  觉不能自知彼境非实,若时得彼出世对治,无分别智,即名
  真觉。云出世者,成唯识论云﹕「二取随眠,为世间本。智
  能断彼名出世间。」远离世间一切虚妄不实分别,贪爱欲取
  ,我执法执,超然无系,无取无得,证法实性,名出世间。
  能断彼智,说名对治。此智以离我法熏习妄分别故,名无分
  别。证法实性,故名为智,是即菩萨见道以往根本无分别智
  。此时此智,即名真觉。觉诸迷惘出惛梦故。此后所得世间
  净智现在前位,如实了知彼境非实。根本智后之所生故,名
  后得智。此智行于一切世间有分别相,故名世间,体是无漏
  ,离诸垢染不实分别,虽行分别皆正知故,无执取故,复名
  净智。此智现前,便能了知先来生死虚妄执境一切皆空。凡
  所有相一切不离自心幻起。由斯便了三界唯识外境非有。根
  本智中,无所得故,诸相并泯,一法不取,虽证识性,而无
  三界心境分别,要后得智乃观识变。亦如人从梦觉,于正觉
  时,但离昏睡离诸梦想。于既觉已,乃复回观梦中境事,虚
  妄非实,哑然失笑,慨喟唯心,二智所缘不同如是。夜梦不
  知境假,觉时乃见其非。生死梦中,不证唯识,真觉乃知识
  114页
  变。二义平等,何用疑惑。故尔不应以大梦中人所不了义,
  非难唯识。
  记云﹕「生死之识不称实理说为虚妄,无始已来数数熏发,
  名为串习,盖缠覆蔽,称之为惛毒火所煎,号之为热,或复
  串习无明称惛,圣者不生名之为热,犹如世间数习闇昧惛睡
  之识,名之为梦,生死亦尔,如经所说生死长夜。生死妄梦
  异真智生,故此所缘皆非实有,颠倒虚妄所显现故。量云﹕
  生死梦识所缘之境皆非实有,许梦境摄故,如极成梦境。无
  始时来串习虚妄未植善根,真智不生,如何得知生死梦境,
  不实显现。如梦境无,此答前难,量云﹕生死之识不能称理
  知自境无,许梦境摄故,如极成梦境。不虚妄故名真,如实
  了故称觉。此离诸缚,超诸粗重,得此名入诸明流,故名真
  觉,简异世觉,立真觉名。」记自下大文第四段,复释外难
  二识成决定外境非无失。
  若诸有情,由自相续转变差别,似境识起,不由外境为所缘
  生,彼诸有情近善恶友,闻正邪法,二识决定。既无友教,
  此云何成﹖
  此外难也。若如汝唯识家言﹕一切有情但由自相续转变
  差别,似境识起,不由外境为所缘生。云自相续,简非友教
  。友教即是异相续故。转变差别者,谓由自识种子熏习不同
  ,随诸缘合,转变生起多差别相,即善或恶色声等相。似境
  识起,谓似彼外境善恶等相,差别识起。而实不由外境色声
  邪正等法为所缘生。是则云何彼诸有情,亲近善友,听闻正
  法,故有正性
  115页
  生。亲近恶友,听闻法邪,故有邪性生。善恶二识,随于他
  教而得决定。非是但由自识转变,自作主宰,而得生起。由
  是故知,外境实有。若实唯识,非有外境,善恶友教二识决
  定,如何得成,许无外境,唯有识故。如梦等境。如是便有
  世间相违之失。
  非不得成,颂曰﹕展转增上力,二识成决定。
  论曰﹕以诸有情自他相续诸识展转为增上缘,随其所应二识
  决定,谓余相续识差别故,令余相续差别识生,各成决定,
  不由外境。
  此破执已,论言﹕以诸有情自他相续诸识展转为增上缘
  者,此有二义﹕一者唯识不云唯我,自相续外无余有情。许
  有无量有情界故。成唯识论作如是言﹕「奇哉固执,触处生
  疑,岂唯识教但说一识。不尔如何﹖汝应谛听,若唯一识,
  宁有十方凡圣尊卑,因果等别﹖谁为谁说,何法何求﹖故唯
  识言,有深意趣。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六位心所,
  所变相见 (色等) 分位差别, (不相应行) 及彼空理所显真
  如。 (无为) 识自相故,识相应故,二所变故,三分位故,
  四实性故。如是诸法,皆不离识,总立识名。唯言但遮愚夫
  所执定离诸识实有色等。若如是知唯识教意,便能无倒,善
  备资粮,速入法空,证无上觉。救拔含识,生死轮回。非全
  拨无恶取空者,违背教理,能成斯事。故定应信一切唯识。
  」由是可知,言唯识者,但说各各有情所缘境界,皆自识变
  。不说唯有自识,余诸有情皆如梦中所见男女。又如
  116页
  地狱所见狱卒。由此故说,以诸有情自他相续诸识展转为增
  上缘,是故友教而得成就。此一义也。又复当知﹕云唯识者
  ,非谓自识而外,全无外境。他识所变,对自亦名外。然说
  诸识缘彼境时,不能直接亲取彼境。亲所缘者,唯识变故,
  余识所变但于自识作增上缘。展转令他识自变耳。诸佛说法
  ,善友恶友,所有言教,音声差别,但于余识作疏所缘缘。
  余识仗之另变相分,为亲所缘缘。故诸有情虽受友教,彼亲
  所受,仍自识变,以是之义,说名唯识非谓他识所变境界,
  一切都无。云何得知识缘友教不亲缘彼﹖随诸有情慧根浅深
  ,信愿大小,其所得者各不同故。谓诸有情同从一师共闻教
  法,稽其所闻各识不同。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华严会上诸大声闻,
  如盲如聋,不解一字。是则耳识所闻,纵复相似,意识所会
  各不同矣。盖友教授受,由能说者以其意识缘名色境,发动
  语具,出其声音。从俗所同,因成语表。由此自识所变声音
  为增上缘,余受教者八识所变他根依处所成语具,亦自变生
  彼类音声为疏所缘缘,闻者耳识乃复仗托,起亲相分,同类
  音声,为自耳识亲所缘缘,俱时意识变相亦尔。次有意识,
  于此语表悟解其义,取意言境,起了决心。如彼教者与受教
  者思想学问,素不相远,意所缘境,互不相违,则彼所解即
  甚相近,或时更能告往知来,启发其师。若能教与受教,彼
  此智相远,则教者意境非彼所知,如是所言,便成废话。如
  异地人不习异地语,闻异地语时,耳识虽有音声屈曲,意识
  上
  117页
  无义理是非,便同风声水声,松涛等音,都无有义。要自意
  识先能了义,然后于他语起分别。又诸有情善根厚薄,于受
  教时所得亦异。能教之人虽具大德,彼受教者根器太浅,则
  其习染,更转甚难。若夫大贤之资,忠信成性,则闻言感激
  ,奋然思齐,骐骥追风,一日千里矣。亲近恶友,亦复如是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不移
  之人,则虽近恶友,而善性不失,虽近善友,而顽固不化者
  也。其余中人,则随缘化导,而善恶增减矣。要其所以增减
  者,以其自识上种待缘而有行与不行,非谓友教便能直接增
  减之也。是则友教于人但作增上缘,不作亲因缘。故尧舜不
  得于子,舜禹不得于父,兄弟师生贤愚善恶不能强同,而诸
  佛如来,亦不能强度有情,根未熟者,性不具者,终不能如
  之何也已。友教既不作因缘,识所缘者又唯识变,以是之故
  ,唯识之义卓然安立。故颂说言﹕展转增上力,二识成决定
  。此展转言,显不亲缘。增上力言,显不作因缘。论中余相
  续识差别故者,显能教者于自识上变差别相。今余相续差别
  识生者,显受教者,因于友教于自识上差别相生。各唯自识
  变别无识外境。由此损益,各成决定,而唯识义成。
  记自下半颂,大文第五,又释外难,梦觉心无异无造行果差
  失。初外人难,后论主释。
  若如梦中境虽无实,而识得起,觉时亦然。何缘梦觉,造善
  恶行,爱非爱果,当受不同﹖
  外人难意,觉时增界不同梦中,皆唯识变,以所造业受
  果别故。梦时造业缘自识境起,是以
  118页
  虽行杀业,当来不受杀生之报。现不受治罚,后不堕地狱。
  觉时造业,缘实境起,故行杀等,现受治罚,当堕地狱。行
  布施善果,受可爱果,或不受果,其异亦尔。由彼造业受果
  不同,故知觉时是实有境。否则如何造业是同,而彼梦中所
  作不受果耶﹖
  颂曰﹕心由睡眼坏,梦觉果不同。
  论曰﹕在梦位心,由睡眠坏,势力羸劣,觉心不尔,故所造
  行,当受异熟胜劣不同,非由外境。
  论主答也。记云﹕「不定四中,睡眠心所,能令有情身
  分沉重,心分惛昧。在寐梦心,为此所坏,令心昧故,虑不
  分明,势力羸劣。其觉时心,既无眠坏,缘境明了,势力增
  强,不同梦位(其狂醉等为缘坏心,羸劣亦尔,如梦位心。)
  故此二位所造善恶当受异熟,非梦果胜,梦果乃劣。非曰外
  境,其果不同。」此中义者,造业受果,悉由自心,心力强
  弱不同,故造业势力亦异。由业力盛故能感果,业力羸劣则
  不感果,由彼无能摄植当来异熟种故。是故业力由心,不系
  乎境,譬如世人造业,同一杀生,一由误杀,一由敌杀,一
  由处心积虑狠毒而杀。一为主杀,一为使杀,一为被人逼迫
  一得已而杀,如是杀业也同,害人之生命也同,而按世间刑
  律,其定罪亦各差殊。盖有心者成罪,无心者不成罪。心意
  轻重不同,则为罪又别大小。罪业如是,善业亦然。同一布
  施,一由慈善,一由好名,一由逼迫不得已而为之,施心不
  同,得福亦异,同一持戒,一求菩提,一求解脱,一求福报
  ,一为衣食逼迫赖佛逃生而受
  119页
  此戒。仪式不殊,心愿则异,此其受果亦自有分。虽执人间
  赏罚,还当定功罪于心情,不得执事实为究竟。故知受报异
  同,在心不在境矣。梦中造业,不受果者,心羸劣故。梦损
  坏故。如狂乱人,所作善恶,不由无境,乃无报也。觉时得
  报亦但由心。此就异熟果说。若夫增上业报,略有不同,然
  依有情,由各识展转增上力故,成施等事,还由内心,不由
  外境。记自下二颂,大文第六,又释外难,无境杀无罪,返
  诘他宗失。初叙外二难,次一颂解,后一颂诘。
  若唯有识,无身语等,羊等云何为他所杀﹖
  记﹕此即初难,若唯有识,色等境无,由此便无身语业
  等。彼羊等云何为他人所杀,心外法故。方今世人,此难多
  生,达此论文,应休劣意。
  若羊等死不由他害,屠者云何得杀生罪﹖
  记﹕此第二难。心外羊等,若其死位不由他人之所害者
  ,世间杀羊鱼等屠者,云何可得杀生之罪。若许罪是有,即
  杀心外之羊。心外羊无,屠者云何得罪。返覆二责,无所逃
  刑。
  颂曰﹕由他识转变,有杀害事业,如鬼等意力,令他失念等。
  记﹕由能杀者,为增上缘,起杀害识,转变力故,今所
  杀者,有杀害己断命事成,故能杀者得杀生罪。如由鬼等意
  念等故,令他有情有失念等。
  120页
  论曰﹕如由鬼等意念势力,令他有情失念得梦。或着魅等,
  变异事成。
  记﹕先释下半颂能成喻也。如世间鬼恼乱有情,内意念
  力,令他有情失本正念,心发狂等。或鬼意爱彼令他得异梦
  。如鬼等者,瞿波解云﹕等取天神龙神犍达缚夜叉神仙人等
  。及如胎中子,由母爱恼,子心变异,或生或死。或子起欲
  乐,母随子欲。或由猫鬼等意念势力令他着魅,变异事成。
  既彼亲能令他作此,但由意念增上缘故,此事便成,杀羊等
  亦尔。虽无外身语,杀事亦成。上解失念。下解得梦有二事。
  具神通者意念势力,令他梦中见种种事,如大迦多衍那意愿
  势力,令娑婆刺拏王等,梦见异事。
  记云﹕旧中阿含经说﹕娑婆罗那王,是眉稀罗主,容貌
  端正,自谓无变,求觅好人,欲自方比,显已殊胜。时有人
  曰﹕王舍城内有大迦旃延,形容甚好,世中无比,王遣迎之
  ,迦旃延至,王出宫迎,王不及彼,人睹迦旃,无有看王者
  ,王问所以﹖众曰﹕迦延容貌胜王。王问大德,今果宿因。
  迦延答曰﹕我昔出家,王作乞儿,我扫寺地,王来乞食,我
  扫地竟,令王除粪,除粪既讫,方与王食。以此业因,生人
  天中,得报端正。王闻此已,寻请出家,为迦延弟子。后共
  迦延往阿盘地国中山中修道,别处坐禅。阿盘地王,名钵树
  多,时将诸宫人,入山游戏。宫人见王形貌端正,围绕看之
  。钵树多王,见娑婆罗那王,疑有欲意,问娑婆罗那曰﹕汝
  是阿罗汉耶﹖王答言非。次第二问余三果,王皆答言非。又
  问汝离欲不﹖又答言
  121页
  非。钵树多嗔曰﹕若尔,汝何故入我彩女中,看着我彩女﹖
  遂鞭身破,闷绝而死,至夜方醒。从本处起至迦延所,迦延
  见已,心生悲悯。其诸同学,同为疗治。娑婆罗那王语迦延
  曰﹕我从师乞,暂还本国,集军破彼阿盘地国,杀钵树多王
  ,事竟当还,从师修道。迦延从请,语王欲去且停一宿。迦
  延安置好处家令眠,引生感梦。梦见集军,征阿盘国,自军
  破败,身为他获,坚缚手足,赤花插头,严鼓欲杀。王于梦
  中,恐怖大叫,呼失声云﹕我今无归,愿师济拔,作归依处
  ,得寿命长。迦延以神力,手指出火,唤之令悟。问言何故
  ﹖其犹未醒,尚言灾事。迦延以火照而问之,此是何处汝可
  自看,王心方悟。迦延语言﹕汝若征彼,必当破败,如梦所
  见。王言愿师,为除毒意。迦延为说一切诸法,譬如国土,
  假名无实,离舍屋等无别国土,离柱木等无别舍屋,乃至广
  说,至于极微亦非实事,无彼无此,无怨无亲。王闻此法,
  得预流果。后渐获得阿罗汉果。故知依自意,他梦事亦成。
  又如阿练若仙人意愤势力,令吠摩质咀利王梦见异事。
  记云﹕阿练若此云闲寂,旷野处也。此中仙人名阿练若
  仙人。中阿含经云﹕有七百仙人住阿练若,时天帝释,严身
  入中于下风坐,诸仙皆来恭敬帝释。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见
  帝是事,亦忽变为天,着好严具破其篱坦,入仙人处,在上
  风坐。仙快是事,皆不敬之。甚生愤恨云﹕汝等何故但敬帝
  释,而轻蔑我,故苦诸仙﹖诸仙忏谢,其恨不已,不受仙悔
  ,诸仙心
  122页
  念,令返衰恼,应时毗摩质多罗王,即大困苦,遂生悔心,
  惭谢仙等。仙等心念,放赦其僭失,即还如本。今此论说阿
  修罗得梦,经说觉时遭苦,然理大同。此前所说皆增上缘,
  令他事起,非亲为缘令有此事。
  如是由他识转变故,令他违害命根事起。应知死者谓众同分
  ,由识变异相续断灭。
  返释上半颂,由他识起,杀害转变意业故﹔此有势力,
  令所杀者,命根违害事起。云命根者,谓由业力大小,于现
  生中决定第八异熟识,相续流注,住寿长短,有其定限。即
  依此八识住时定限立为命根。此根未尽得暂相续,然若被杀
  害,遂至中夭,即此名为命根违害。云众同分者,记云﹕「
  成唯识论说,依有情身心相似分位差别而假建立。此众同分
  随何生趣,若未舍时,阿赖耶识即此趣生相续一类。前之与
  后趣等皆同。若遇他识增上违缘,舍众同分,阿赖耶识即便
  变异,异旧趣生。此趣生者,旧时相续,今便断灭,余识亦
  尔。旧续今断,名之为死。」应知此中命根既被害,众同分
  即灭,众同分断灭,命根即被害。两事齐等,合名为死。此
  趣死已,更由余业余趣相续,生彼趣命根同分复起。既他识
  增上转变势力,令他有情死。故知不由外境,杀害事等亦成。
  复次颂曰﹕禅宅迦等空,云何由仙忿,意罚为大罪,此复云
  何成﹖
  论曰﹕若不许有他识转变增上力故,他有情死,云何世尊为
  成意罚是大罪故,返问长者邬波离
  123页
  言﹖汝颇曾闻何因缘故,禅宅迦林末蹬伽林羯陵伽林,皆空
  闲寂﹖长者白佛言,乔答摩,我闻佛言﹕意愤恚故。
  若不许我唯识论义,但由能杀者余识转变增上力故﹔今
  被杀者他有情死,定由身语乃成杀业﹔则应三业之中,身业
  最重,何故世尊乃说意罚为大罪耶﹖记云﹕「三业诸罪,现
  为人天之所呵责,未来当受诸恶苦报,可治罚故,可毁责故
  ,名之为罚,三业校量,意罚最大。佛为成此,返问长者邬
  波离也。邬波离者,此云近执,亲近于王,执王事也。如世
  说言,朝廷执事。如阿罗汉,持律上首,亲近太子,执事之
  人,名邬波离矣。中阿含经说﹕有尼犍子名阇提弗多罗,其
  有弟子名为长热,往至佛所。佛问长热,师教汝法,三业之
  中,何罚业重﹖答云﹕身重次口后意。长热近问,瞿昙今说
  何业最重﹖佛言意重,身语乃轻。长热还去,阇提问云﹕汝
  至彼所,瞿昙何言﹖长热具说。阇提赞叹,汝真我子,从我
  口生,善受我教,所说无异。汝可更往,破瞿昙义。提取将
  来,作我弟子,长热不从,有大富长者,名邬波离,伏事泥
  干阇提,便往破佛立义。长热报云﹕此事不可,彼瞿昙者,
  容貌辨才过人无量,兼有幻术能转人心,无量众生为其弟子
  ,宁可降伏﹖阇提不信,令长者往。长者往已,欲破佛义。
  遂立义云﹕我立三罚,身为最重,次口,后心。瞿昙云﹕何
  说心罚重﹖世尊于时,在眉絺罗国,国城五日方行一边。佛
  问长者,若人行杀,几日杀此国人得尽﹖长者答曰﹕大能七
  124页
  日,或十日,或一月。复问﹕仙人起瞋心杀,几日得尽﹖答
  曰﹕一时国人皆尽。又问一百日、二百日、三百日,行于布
  施,有人一时入八禅定,何者为胜﹖有人多时持戒,有人一
  时,入漏无观,何者为胜﹖长者答言,入禅无漏功德大胜。
  佛言长者,云何乃说身口罚重,心罚最轻﹖长者理屈,乞为
  弟子,乃至得果。自立誓言,我所住处常拟供养三宝,一切
  尼干悉不得入我家。长者得道,后还本家。阇提怪迟,遣人
  往觅。长者家人不许入舍,阇提不测,自往觅之。长者庄严
  高座自坐,别安小座以待阇提。阇提见之,法用如此,呵责
  长者。长者答云﹕今人非昔人,我今已胜汝,是佛弟子,何
  得不然﹖阇提乃云,我今汝取瞿昙作我弟子,彼既不得今复
  失汝,我今为汝说一譬喻,遂作喻云﹕譬如有人须郁婆罗根
  。取欲食之,令人入池处处求觅,求觅不得,自拔男根。不
  得郁婆罗根,又自失根。汝亦如是,求觅瞿昙不得,反更失
  汝。汝如男根。长者答言﹕我为汝喻,譬如有人,性甚愚痴
  ,取一黠妇,婚姻以后,遂便有娠,妇言儿生,应须戏具,
  语婿愿觅,时婿觅得一猕猴子,时还与妇,妇语其婿,汝须
  浣染舂,方堪为戏具,婿将雇人欲浣染舂。他谓其曰﹕乃可
  浣洗,云何染舂﹖此若是衣,可作三事。猕猴不然,其云何
  作﹖他为洗之,洗之既讫,置热汁中染其猕猴,皮肉时已烂
  坏,后取舂之,形相都失,亦复不堪为儿戏具。汝法亦尔,
  既非净物,唯有浣洗,不可受持,如不可染,不可修行,如
  不可舂,云何令我受持修学﹖阇提于是惭耻而去。此指
  125页
  于彼,故言返问。然婆沙第二十七,亦有此文。弹宅伽者,
  真谛云﹕檀陀柯,此云治罚,治罚罪人处也。今罚罪人,尚
  置其内。中阿含云﹕是王名也。有摩灯伽妇人,是婆罗门女
  ,极有容貌,婿为仙人,名摩灯伽,于山中坐,妇为其夫营
  办食送。檀陀柯王,入山游戏,逢见此妇,问是何人,有人
  答言,是仙人妇。王云仙人离欲,何用妇为﹖遂令提取将还
  宫内。仙至食时,望妇不来,心生恚恨。借问余人,余人为
  说是王将去。仙往王所,殷懃求觅。王不肯还,云汝是仙人
  ,何须蓄妇﹖仙言我食,索此妇人。王便不还。仙人意愤,
  语其妇曰﹕汝一心念我,勿暂舍我,今夜欲令此国土破坏。
  仙人夜念,时雨大石,王及国人一切皆死,俄顷成山。此妇
  心念彼仙人,唯身不死,还就山中。本是弹宅迦王国,今成
  山林,从本为名,名彼林也。人物皆尽,故名空寂。旧解云
  ﹕诸仙修定,处名空寂。末蹬伽者,旧云迦陵伽。此云憍逸
  仙人之名。旧云王石。有梵本云,钵蹬伽,此翻云蛾,即赴
  大者。昔有仙人,形甚丑陋,世间斯极,修得五通,山中坐
  禅,有一淫女,其爱于王,王亦爱之,后触忤王,王遂驱出
  ,淫女入山,见仙丑陋,谓是不祥之人,恐有不祥之事,淫
  女切念,我今被出是不吉祥,若还此不祥,我应吉祥,乃取
  粪秽洗不净汁,令婢送山浇灌仙人,仙人忍受,不生瞋恨,
  有婆罗门为仙洗浣。淫女自后,王还宠之。有一国师亦有衰
  恼,淫女语曰。以不吉祥还于仙者必还吉祥,国师依言,以
  粪汁洗,仙亦忍受。弟子婆罗门还为洗浣。其后国师还得吉
  126页
  事。事既皆验,人普知之,王后欲征,国师进谏,以不吉祥
  与仙人者,必获吉祥,王复遂语山中起屋,恒取粪汁洗灌仙
  人,征遂得胜。自后若有不称心事,辄以粪汁洗之。仙人不
  复能忍,心生恚恨,乃雨石下,王人皆死,唯事仙者得免斯
  苦,须臾之间,国成山林,此林从本名蹬伽。羯陵伽者,此
  云和雅,如彼鸟名。陵字去声呼也。旧云﹕摩登伽仙人之名
  ,昔有一人语此仙曰﹕汝若有子,当为国师,摩登伽是旃陀
  罗种,既闻此语,求女于王,王甚诃责,汝非好种,何故求
  我为婚。仙人,深为可重,我情欲适。王决定不许。女盗往
  彼,为仙人妻,遂生一子。王既失女,处处寻求,求知仙处
  ,遣旃荼罗缚仙及女相着,掷着恒河水中。仙语恒河神曰﹕
  汝莫令我没,若我没者须臾之间,令水涸渴﹗河神于是割绳
  放令仙还去既数求不得,女意欲适仙处,令母白王,彼虽恶
  种,犹是仙,仙瞋作念,须臾雨石,王人皆死,国变山林,
  从本为名,名摩登伽也,此三旧国,今变成林,佛问波离,
  汝知何缘此林空寂﹖乔答摩者,先云瞿昙,此云甘蔗种,或
  日炙种,或牛粪种等,如旧所释,佛是此种,号乔答摩。长
  者答佛,我虽不见,曾闻仙人由如上事意愤恚故,国变成林
  ,所以空寂。由此所说,仙人意瞋,杀此三国,诸有情类,
  国变成林,故知由他诸识转变增上力故,他有情死,非以身
  语亲能杀之。准经但总问仙人意杀,今论乃别言仙杀三国。
  若执鬼神敬重仙人,知嫌为杀彼有情类,不但由仙意愤恚者
  ,云何引彼成立意罚为大罪性过于身
  127页
  语﹖由此应知但有仙忿,彼有情死,理善成立。
  记,彼宗意说,唯意业不能成杀业道令有情死。仙人起
  欲,鬼神敬重,见仙意瞋,遂为仙杀彼有情类。不唯由仙意
  嗔力故,有情死也。此下释下半颂,诘意罚为大罪也。若鬼
  神为杀,云何世尊引彼林事,返问长者成立意罚为大罪性过
  于身语。由于此杀在身语故,非意业罪大。如俱舍说三罚业
  中,自比较者,意罚为大。五无间中破僧为大。于五偏见邪
  见最大,故知意杀无量众生,过破僧罪。破僧罪是虚诳语故
  。若尔,论说破僧能感无间一劫恶异熟果,此中意杀感果如
  何﹖大乘中说,感无量劫受无间果过于破僧。从初为名,皆
  名生报。说色业道立五无间。于中重者谓是破僧。破僧不能
  重过意罚,故说意罚为大罪性。俱舍又说或依大果说破僧重
  ,害多有情说意罚大,断诸善根说邪见重。依彼宗说即其罪
  大。后感果时,虽但一劫,倍于破僧受无间等。皆生报故,
  不可多生感无间果,不同大乘。由此佛说意罚大故,汝应当
  知,但由仙忿,三国众生皆被杀死,今变成林,理善成立,
  意罚为重,非由鬼神敬重仙人知嫌为杀。又解亦即返显自识
  转变增上缘力,他有情死,唯识义成﹔非是要由识外境,亲
  能杀彼,彼方说死。
  总观此论此段释外难者,意愿但由意业杀业已成,不必更由
  身语方成杀业,如仙人等举国为空,是故当知但唯有识转变
  增上令他身死。虽于意杀唯识义成,然于屠人杀牛羊等,手
  执钢
  128页
  刀亲断彼命。又如今世海陆空军飞机战舰,一切一切,倾覆
  人国,杀人盈野,说唯是识,此云何成﹖为答斯难犹应显释
  。忆昔民国十年,洋初至南京内院,亲事本师,欧阳先生修
  学唯识,诵习之余,继以思择,晨午饭后,辄兴辩诘。师既
  诲我不倦,洋亦疑无不问,穷思深究,弗明弗错。以故数月
  所得,胜学十年,洋于杀生一事,数事请问,最后明白,乃
  通其理。盖山河大地,共业所感,赖耶识变,各一宇宙,光
  光相网。有情根身,亦互变其依处。是以余之根身,即是余
  之器界一分所摄。故文所为身语,亦互变之,以是为缘,自
  他相续,乃得互作增上缘,互为损益受用也。自他相杀,所
  以唯识者,盖他有情手足等,自亦变之,他所执刀自亦变之
  ,如是他起恶意,动手足时,我于他处所变手足随彼势力亦
  起动作,他持刀时自所变手亦持自所变刀。同时自之根身处
  ,他亦变有根身依处。故彼乃得以其所变手及刀等,持向彼
  所变余之根依处而杀断之。自识所变刀亦自向自身行其杀害
  ,因而根身破坏,八识乃舍,而为死也。是故此时杀业,彼
  能杀者,乃其自识所变身手,持自所变刀向自所变他根依处
  而行杀害,故能杀之。其受杀者,乃其自识所变他身处身手
  ,持自所变刀,向自识变自根依处而行杀害,故尔受杀。二
  者皆不越各自识变相分色等自行杀害,由是说名自识转变增
  上力故,令他有情死耳。唯识之义是以安立。以此意陈诉于
  师,师为印可。中心踊跃,得无穷乐,此难既通,余尽迎刃
  解矣。或云若尔,能杀者既自杀身,云何不自感苦﹖曰﹕自
  129页
  不变他根识,他身自不执受。但同器界一分损坏,故自不受
  彼苦。既被杀者还同自杀,云何自杀而不自知,如受暗杀者
  。曰﹕他身于己同器界摄,识不生于彼,故不自知。不自知
  如是不自主亦尔。若尔,能杀者所杀者皆同自杀,如何建立
  彼为杀者,此为受杀者,杀业之罪复云何成﹖曰﹕杀业之成
  成于意乐,此怀毒心起杀害,彼由是因故而便命终,是以杀
  者被杀两皆得成,罪业成就。亦如此有势力,由狠毒故,逼
  令他死。虽他之死,投井、悬梁、服药、剖腹,皆悉自动手
  ,自杀自害﹔而能杀者,属他非自。罪业之成,亦属于彼。
  君王赐死,臣下自尽,即说君己诛臣。人臣逼君,君自饿死
  ,亦名臣下弒君。两军交战,逼令赴河,彼军之死,亦由此
  军杀之。世事如此,多不胜言。杀害之罪,唯在自心自识负
  其责任。固不以余识相分转变差别故,便谓自身不杀彼也。
  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佛法重因,因善果善,因恶
  果苦。故唯识之义成,杀生之罪立。两义不违,宁有乖失。
  若夫羊等实有不证现实。此间友教,义不重申。又或问言﹕
  身业之杀,识变相分,大种造色,故成相违。意业之杀如仙
  忿等既不假于手足,云何令彼国土为空﹖曰﹕即由意业,转
  变外风,起石飞沙,令成杀害。或现幻境,伤恼彼心,成极
  怖畏,因而致死。或即由意断彼命根,神力境界,匪夷所思
  。然即符咒催眠,疗治疾病,亦随意愿令彼事成,取证不虚
  ,不劳外境也。
  记﹕自下大文第七一颂。解释外难不照他心智识不成失,于
  中有八﹕一问、二诘、三难、四
  130页
  释、五征、六解、七逐、八答。
  若唯有识,诸他心智,知他心不。 (外人问也) 设尔何失﹖
  (论主返诘) 若不能知。何谓他心智﹖若能知者,唯识应不
  成。 (外人难也)
  上来已遣外境非有,但有诸识。又说诸识展转,互作增
  上缘,成友教等。但以相分相似非亲缘彼,然而未遣他心智
  境。云他心智者,谓依于定发起神通他心智通,能分他心意
  乐胜劣烦恼多少等。此他心智既缘他心,而彼他心非自识相
  。如是即应取心外境,以他心于自识即成外境故。故此难言
  ,诸他心智知他心不﹖如云不何名他心智﹖若能知者唯识应
  不成也。
  虽知他心,然不如实。
  记云﹕下论主释。由知他心,名他心智。不如实故,可
  说唯识。论主且约菩萨已下他心智答。所以者何﹖此他心智
  ,虽缘他心,不能如实称知彼心。以他心为质,大分是同。
  不亲缘着,与彼少异,名不如实。
  颂曰﹕他心智云何,知境不如实, (征) 如知自心智, (解
  伏逐) 不知如佛境。 (答)
  记﹕此颂文意有征有解有逐有答。所以者何﹖他心智云
  何﹖知境不如实,此外人征。如无自心智,此论主解。伏意
  亦有自心智,云何知境不如实,外人复逐。第四句颂,不知
  二字,论主复答。不知者,无知也。由无知,故不能自知。
  总言不知如佛境者,显成二智不如实知。
  131页
  然依梵本,颂不知字,应言无知不知。无知答逐,不知筹显
  二不如实。今此文略,合言不知,义亦含二,至下当知。
  论曰﹕诸他心智云何。于境不如实知。
  记﹕此外人征,释上半颂。汝前所说,若凡若圣,诸他
  心智,既缘他心,云何于境不实知。
  如自心暗
  记﹕此论主解,释第三句颂。以他心心为质而自变缘,
  名他心智,非能亲取,他心等故名他心智。如缘自心诸所有
  智,亦不亲取,但变而缘,与本质异,名不如实。此自心智
  ,说见分者,前后许自变相缘故。能自证等名自心智,彼如
  实知无异解故。导论云﹕他心智云何知境不如实者,意取极
  深所证会处。彼曰﹕他心若有,许识便伤。他智如无,诚违
  自教。 (答) 若他心智缘于外境,如观心外有境为缘,斯难
  避咎。了境非实,固无愆尤。 (外问) 如何知境不称其实而
  得名作他心智耶﹖此中意言如所证事,前境不虚,由此方名
  是他心智,尔者知于前境既不如实,于此岂得名曰他心﹖
  (答) 理不如是,未闲本意。虽于他心不缘为境,似彼相状
  识土现耶﹖是故离心无境可得,生似彼相,然不如境,斯成
  本意,立作他心。此中但是领彼似相,由此名为不如实性,
  虽不同彼,似彼相生。离心无境,已共成故。能知之者,随
  境相生。如知自心智者。二心同时不共聚故,固非现在。决
  定应许已灭未生,但可得一而为
  132页
  其境,体复是无。但唯自识还缘过现诸心聚法彰显相,领纳
  自心。于此事中世咸共许。了他心事,理亦应知。
  此自心智云何于境不如实知。
  记﹕此外人逐。
  由无知故,二智于境各由无知所覆蔽故,不知如佛净智所行
  不可言境。此二于境不如实知实,由似外境虚妄显现故,所
  取能取分别未断故。
  记﹕此论主答,由菩萨等无始以来法执所蔽,有此无知
  , (即无明) 覆其心境,令知自心亦不如实,故他心智由法
  势力,如知自心亦不如实。如此二智或现行法执俱,无明所
  覆。或法执种子俱,无明所蔽。故言无知所覆蔽也。覆障所
  知离言法性,隐蔽自心不称实故。如来净智断法执政,所行
  真俗谛,依他圆成二种诸境,体性离言,超思议道,名有为
  等皆假强名。故佛他心智,缘他心时,既称彼境如实离言,
  名如实知,菩萨不尔。此二于境不如实知,由有法执,似境
  外相,虚妄现故。由自身中法执能取所取,分别种子,犹未
  断故。以此二因二智于境,不如实知。
  上来随文别释已竟,今复总略显其义者,诸他心智,非实能
  取他心。以但假于他识诸相,自识展转变相知故。此如瑜伽
  师地论声闻地中,说修他心差别智通。意云﹕诸得定者,欲
  知他
  133页
  心差别,应依于定,常加观察彼彼有情,于喜乐时作何相貌
  ,于悲戚时作何相貌。于有贪时作何相貌,于有嗔时作何相
  貌,乃至一切,数数观察,常加审决,视其容色音声差别,
  行止除作,种种不同。由是久已,便能知他容色言音,行止
  动作,种种异相,了知彼彼有情自内情识,或喜,或忧,或
  贪或嗔,或智或愚,或复贤善,或有信根,或有胜解,或有
  定慧,或复证果,或是大乘,或声闻乘,如是种种皆能了知
  。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
  焉廋哉﹗故知他心非神奇事。察言观色,常人亦能,特在贤
  圣,依止静定,心净而明,则其所知深切着明,虽在魍魉,
  不隐其形,故特说彼,知他心也。如是知他心者,端在诸识
  互变相分,展转增上,而见其意,譬如他有情喜,由心喜故
  ,彼之根身,便现笑相。以此为缘,余之有情,于彼依处,
  阿赖耶识,所变身形,亦现笑相。五识及五俱意识,以此为
  疏所缘缘,复起相分,为亲所缘缘,现笑亦尔。次有意识,
  于此计度,作是意言,诸余有情现此相时,由于心喜。今此
  有情,现此相故,其心定喜。由是说知,了他心喜。如是见
  他张目,发指,知他心嗔。见他低首甘言,知他心贪。不善
  问答,知他愚痴。举止磊落,气度轩昂,知为豪杰,言辨迅
  捷,识见过人,知为智者,温良恭俭,霭然可亲,知为仁人
  。仗他变相,自变相分,展转而知,其理亦尔。诸大菩萨,
  诸佛如来,禅定寂静,朗日当空,虽无色界众生,无色相现
  ,然彼意识自有意相。则虽不假形色,自可以意知意。以
  134页
  他意相,为疏所缘。自意识上,亲相分现。由此亦得,知他
  心相。如此名为他心智也。故知他心非取外境,故成唯识论
  作如是言﹕「外色实无,可非内识境,他心实有,宁非自所
  缘﹖谁说他心,非自识境﹖但不说彼是亲所缘。谓识生时,
  无实作用,非如手等亲执外物,日等舒光亲照外境。但如镜
  等似外境现,名了他心,非亲能了。亲所了者,谓自所变。
  故契经言﹕无有少法能取少法,但识生时似彼相现,名取彼
  物,如缘他心,色等亦尔。」基师记云﹕「即自心等,以他
  实心为增上缘,所取本质。自心别变作相分心,似他本物,
  说此见分为了他心。名他心智。」
  然此论说,二智于境各由无知所覆蔽故,不如佛净智所行不
  可言故,二于境不如实知,由似外境虚妄显现故。所取能取
  分别未断故。然则诸佛于他心便亲取耶﹖为释此难,基师述
  记历引多说,最后义言﹕「有义后得智二分俱有,说此思惟
  似真如相,不见真实真如性故,乃至广说,又若此智不变似
  境,离自体法应非所缘,缘色等智应缘声等,不缘无等﹔应
  无所缘缘,彼体非实,无缘用故。佛地论中亦作是说,后得
  智有分别故,所缘境界,或离体故,如有漏心似境相现,分
  明缘照。如是境相,同无漏心,无漏种起,虽有相似有漏法
  者,然非有漏,如有漏心似无漏相,非无漏故。成唯识中又
  作是说,现在彼聚心所法,非此聚识亲所缘缘,他聚摄故,
  知非所缘。然真如等与能缘心不异不一,非他所摄,不可为
  例。余所引证,
  135页
  如有漏中。由斯教理,若佛非佛诸后得智无漏心者,定有相
  分,亦有见分。然除佛外余无漏他心智,法执未断,有漏此
  智,虚妄现故。不知如佛净智所行,不可言境。与佛无漏他
  心智异。佛他心智虽变为境,亲似他心,名为如实。」以无
  执故,知性离言,余他心智,亦变为境,未断执故,疏似他
  心,名不如实。以有执故,不知诸法体性离言,故说有异,
  此中通说,除佛以外诸他心智说不如实,非佛此智亲能照了
  他心等故名为如实。成唯识说,虽说他心非自识境,但不说
  彼是亲所缘。故佛亦变。若说佛境亲能了者,便与上说理教
  相违,故佛之心亦名唯识。」境是解释最为当理。能通论文
  所有疑滞,余多要义,此不其引。
  上来初立论宗唯识无境,破外小七番疑执,大文已竟。以下
  结己所造,叹深推佛。
  唯识理趣,无边决择,品类差别,难度甚深。非佛谁能,具
  广决择。
  颂曰﹕我已随自能,略成唯识义,此中一切种,难思佛所行。
  论曰﹕唯识理起品类无边,我随自能已略成立。余一切种非
  所思议。超诸寻思所行境故。如是理趣,唯佛所行。诸佛世
  尊于一切境,及一切种,智无碍故。
  菩萨造论,依于正理。及诸圣言,虽已甚深,不谓尽理
  ,故仰推佛乃穷其趣,己是地前,未实证故。不思议境,唯
  佛行故。佛具一切境,一切种智故。如斯雅度,非但宏量谦
  冲,抑实真实无伪,悲哉﹗未世有情,慧浅障深,少有所学
  ,便谤圣言,增上慢生,目无往圣,自矜
  136页
  创获。实乃邪知。妄自崇高,反趋卑下。坏人眼目,增己罪
  累,理应诚哀忏悔,遵循前哲芳躅。我今已疏,二十唯识论
  竟。陈义弗善,是我孤陋。苟当正理,皆由圣教。窥基法师
  述记,是此疏所本。护法菩萨导论,此亦参寻。唯译文艰深
  。未全达旨。友人丘晞运居士,作有二十唯识顺释论略注,
  较便诵习,诸有志者,幸详参之。
  中华民国十六年七月,疏于华岩佛学院。龟山白衣王恩洋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