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茶禅一味」茶味禅都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6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松林明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饮茶粤海未能忘
  索字韶州正小阳
  开朗心胸天示瑞
  和谐社会地呈祥
  千年卓立禅风永
  一代复熏淳味长
  好把人生轻点缀
  江山漫步度平康

  平生从未发表过任何章句文字,是因为名家大作太好太多,勿须狗尾续貂。如果自以为是而独抒己见甚而标新立异,就难免争论而生烦恼,甚或口起诽谤而得罪他人。所以,虽偶有言语汩汩而终不敢发为篇章。这回却怪,须发皆白了却驾不住黑头小子的勒逼,居然不但舞文,竟然还先来上那么一段七言八句。实在说,这都是由禅味的中平之和与茶味的清淳之和所引致。
  早若干年,旅呀旅的旅了数十春秋,都是羁于人情事故或美之曰理想抱负而东奔西逐;近若干年,旅呀旅的又旅了十数寒暑,拼命想找到心的窝窝,好歇一歇;这若干年,旅呀旅的又是几十个月,天上地下水中都曾借助交通工具而身染之。事后,静静一想,又找不出一丁点脉络或痕迹。就好像这些日子于川湘沪粤诸地咂红绿甘苦之茶,当时历历分明,过后只有淡淡的恬静,一丝丝,似有似无。恐怕这就是禅门大师所说的禅境或禅味吧。
  早若干年的旅,是奔波之旅,看似目标明确,其实心中茫然,总是觉得很累。近若干年的旅,是行寻之旅,老想抓住一些不可捉摸的东西,身体依然要吃苦头,还要有病痛,可心却不那么累了,但时不时会有陡然失重、无依无着的恐慌。这若干年的旅,是意游之旅,思想里自得其乐地以为进入了一种无可凭借的清宁之境。这些日子的诸地咂茶,就有点身与心、自与他皆溶融和合的味道了。知道有味道,不是真知道。如果有一天,当我能面对一盅或一碗、一壶、一杯、一盏、一瓶茶时,不问来处(只要不偷不抢),不论是冲、泡、沏、烹、煎、煮,不管他表、黄、红、绿、浓、淡,从观色、嗅香、啜声、含暖直到滑涩入腹然后回味苦甘。于此一期,不知天高地厚,人我皆忘,将一切都融入水中,发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心态,任其自流以润物。这恐怕就是中国人以为喻智的寓意吧。到那时候,也许真就有点知道入道的味道了。可是我至今不能,但并不遗憾。因为有那么多的品茶专家,那么多的禅修大师,更有那么多的旅游爱好者,作为那么多的有益示范。我定能因了他们的有益示范而渐趋上善(老子云,上善若水)。
  怡情之游,悠悠的,可不要累着,感到了逍遥自在,方可叫做真旅游;气定神闲、轻咂一口,细细地、自味其甘苦,图到了清闲自在,即可雅称品茗了;不论语默动静,于行住坐臣中所遇到一一切,都有以善良心认真地去对待或助在怆们而不心计较其成败得失,如此,即是通达了随缘自在,便是裨上的坐禅,是知禅味者,这也训是《坛经》所说的“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旅游、品茗和禅定,是检验人们生活质量的三项标准,在物阜民康的时代,更加能够展显其功能。其中以品茶最具代表性,因为旅游是需要资财和闲暇时光的;禅定则需要对身心进行一定基础的专门训练,然后持之以恒,以达不即不离,绵绵不绝的境地。而品茶却是非常地随意,它即可是旅游中的小憩,又可是禅修的阶前模拟。
  在佛教中,禅宗最具中国特色。六祖的禅法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难行的禅法。因为他要我们放下一切,并且连“放下”都要放下。“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这是六祖出家前的偈语。在韶州城中说法时,六祖双明确指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就是告诉我们,要认认真真地过好社会生活,只有通过人类的社会活动,才能可能觉悟到宇宙的真理。谁要是想离开社会去寻求什么“觉悟”,恰就像要找到长角的免子一样不可能。
  六祖在韶关,就在南华寺。静静地,看完了唐朝,又看完了宋元明清;看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又看完了文化大革命;看到了改革开放,又看到了正步入和谐的现今……一千三百多年,依然是静静地,就在南华寺,在韶关。一字不识的惠能,居然能以最直白的方法揭示了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正如惠能所说的:“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鲁迅也曾说过:“名人的话未必是名言,更多的名言倒是出自田夫野老之口。”
  “出其言善,则千里应之”,大师的禅法及其精神,已传到世界五洲。
  敬礼六祖,伟大的思想家。
  衷心祝福韶关人民,祝愿韶关人民以六祖为荣,建好禅都!衷心祝愿旅游者们逍遥自在!衷心祝愿茶与禅的爱好者二味合一,清闲而又能随缘自在!
  祝愿一切生命,健康、和谐、悠然、自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茶与禅的情缘
下一篇:饮茶与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