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金地藏与九华山的净土信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郑龙发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金地藏与九华山的净土信仰
  作者:郑龙发
  摘要:中国北方净土信仰传播到新罗后,在圣德王时代的朝鲜半岛流行开来。青年金地藏受到弥陀信仰和弥勒信仰的熏陶,入唐求法至九华山所开创的早期九华山佛教是净土宗。净土信仰流传至今。金地藏是东亚佛教文化互动传播的重要人物,在中韩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佛教最早传入朝鲜大约在高句丽时期小林兽王2年(372年)。前秦王符坚遣使者及僧人送去佛经及佛像。新罗佛教一般认为是衲祗王时期(417-418年)从高句丽传入的。新罗时代到中国来的著名高僧有玄光、明观、无相、圆光、智明、慈藏等。对于其中慈藏在中韩佛教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中韩佛教史研究论者大都比较关注其对于新罗佛教改革、律学的传播和“新罗佛教根本本土论”的提出上,实际上慈藏对于新罗传统佛教衰落后时代的净土信仰流行也做了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理论准备。他对于净土经典的注疏《阿弥陀经疏》和《阿弥陀经义记》具有开创意义。其后大批的学僧们也参与了注疏工作。较有代表性的有:
  圆测:《无量寿经疏》《阿弥陀经疏》
  元晓:《两卷无量寿经宗要》《无量寿经宗要》《阿弥陀经义疏》《游心安乐道》《般舟三味经疏》《般舟三昧经略记》《弥勒上生经宗要》
  法位:《无量寿经疏》《无量寿经义疏》《观无量寿经疏》
  义湘:《阿弥陀经义记》
  憬兴:《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阿弥陀经略记》《观无量寿经疏》《三弥勒经述赞》《弥勒经逐义述文》《弥勒上生经疏》《弥勒经述赞》《三弥勒经疏》
  遁伦:《阿弥陀经疏》
  义寂:《无量寿经疏》《无量寿经述义记》《观无量寿经纲要》《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疏》《弥勒上生经料简》。
  玄一:《无量寿经记》《观无量寿经记》《阿弥陀经疏》《随愿往生记》
  大贤:《无量寿经古迹记》《观无量寿经古迹记》《阿弥陀经古迹记》《称赞净土经古迹记》《弥勒上生经古迹记》《弥勒成佛经古迹记》《弥勒下生经古迹记》。
  从以上著作来看,新罗的净土信仰包括弥勒信仰和弥陀信
  仰。①文献资料又表明,新罗佛教中的弥陀净土信仰流行开来是在善德王(632-646年)圣德王(702-737年)、孝成王(737-742年)、景德王(742-765年)、慧恭王(765-780年)时期。善德王时,宰相金良图信仰佛教后,曾在兴轮寺塑阿弥陀相。景德王时,布川山有五比丘尼念阿弥陀佛名号长达数十年而成正果。几乎在同时,南山东麓避里村有异僧人,常念弥陀名号,全城360坊17万户皆闻其声,莫不敬之。②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名为《白月山两圣成道记》重要文献,它表明圣德王时代是新罗净土信仰最为流行的时期。新罗白月山南仙川村的努月兮夫得与怛怛、朴朴二人在无等谷分别结庵修道,努月兮夫得勤修弥勒,怛怛、朴朴礼念弥陀。到圣德王八年(709年),努月兮夫经受了观音菩萨的种种考验,最先得道。怛怛、朴朴虽有曲折,但在努月兮夫得的帮助下,也继而成圣。景德王即位之第二年(756年)为之建白月山南寺,次年塑弥勒、弥陀二尊像分别奉供,赐额“现身成道弥勒之殿”和“现身成道无量寿殿”。这一记载在新罗流传甚广。③一直到元圣王(785-799年)之后,弥勒信仰和弥陀信仰仍然很流行,这从《三国遗事》等文献中也可窥见。
  依据《九华山大辞典》(黄山书社,2001年)和谢澍田先生的《地藏菩萨九华垂迹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对于金地藏生平和家世可以有三点结论。其一,金地藏是新罗王室金氏近属或支属;其二,金地藏生卒年为约696-794年;其三,金地藏涉海入唐求法的时间是约720年,时年26岁。以上观点为绝大多数九华山佛教史论者所接受,笔者也认为这一考证是合理正确的。综此,金地藏在新罗大体所处的时间是696—720年,是其青少年时期。这正是新罗净土信仰最为鼎盛的时期,新罗王室也信仰和支持净土教。可以判断,与王室关系密切青年金地藏初涉佛教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净土信仰的影响。
  唐费冠卿在元和8年(813年)所撰的《九华山化城寺记》是研究九华山佛教最可靠的文献之一。其中最早记载了金地藏卓锡九华山的经过。其中有“素愿写四部经,遂下山至南陵,有喻荡等写献焉。自此归山,迹绝人里。”,被称为“喻荡献经”。对于“四部经”未有详尽说明,于是有两种意见。其一是四部经为窥基所定的《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鼓音声陀罗尼经》等四部净土宗所持的经典。由此知其所弘之法与净土教有关。④其二认为,四部经当为禅林四大部经,即《华严经》、《宝积经》、《涅经》、《般若经》,原因是僧地藏在成都大圣慈寺被称为禅师,其所弘之法为禅宗一系。⑤笔者认为第一种意见较有说服力,金地藏“素愿写四部经”,与其在新罗的青年时期受流行的净土信仰熏陶相呼应。净土信仰发端于古印度,东汉末开始传入中国,东晋以后日见盛行。净土宗又名莲宗。初祖为东晋名僧慧远(334-416年),他于庐山与“十八贤”、“掘池植白莲”而成立白莲社。到唐初善导(613-681年)时这一教义体系已经完成,正式成立了中国的净土宗。其突出的特色是“口称念佛”。中国的净土宗与其他佛教宗派相比,在理论上没有深奥的哲理,修行方法很简易,中唐以后民间净土信仰广泛流行,后与禅宗相融合。⑥金地藏在九华山诸葛节等人的帮助下创建化城寺时,曾开凿放生池,栽培很多莲花,另在“池边建台,厝四部经,终日焚香,独味深旨”。因此,后来陈岩的《九华诗集》中有诗称:“簇簇青莲开潭间,老僧夸说旧栽培。不染花心性净安,净安原从净土来。”莲与净土信仰有密切的关联。随后梁武帝对净土宗代表人物之一的昙鸾很崇信,赐名为“肉身菩萨”。唐宋以后,人们把埋入金地藏遗体的塔院称为“肉身宝殿”,特别是明神宗也在万历中期,赐给金地藏塔“护国肉身宝塔”之名。清刘柏又有《登望华亭次韵王文成公》,其中也记载了“深山如太古,净土生瑶草”的诗句,这是九华山当时佛教净土信仰依然很流行的写照。这些都从侧面印证了自唐以来九华山净土信仰的流行。
  九华山佛教文化是儒道释文化的杂糅。今日九华山肉身宝殿前的灵官殿是便是道教神转化为佛教护法神的。而在灵官殿之上大肚弥勒殿则是九华山净土信仰的文化表征。金地藏之后的九华山受南禅在这一地域的兴盛影响,净土宗与禅宗逐渐合流而融为一体,禅净兼修才成为僧修的主要方式。
  可以认为,入唐前的青年金地藏生活在净土流行的新罗,归依佛门而入唐求法卓锡九华,其所开创的九华山早期佛教是净土宗。九华山早期僧人多为新罗学僧,所持经典为净土四部。而且早期九华山道场与外界又相对闭锁与隔绝的。学术界对于金地藏所学所持佛教宗派一直有争议,笔者认为从金地藏早年在新罗的生活学习的文化宗教背景可以找到答案,即金地藏所学所持为净土宗,九华山早期佛教也是净土宗。
  净土信仰是东亚文化圈国家普遍的文化民俗现象。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观察,中国北方净土信仰传入新罗半岛后流行开来,而后由金地藏及新罗学僧输入到九华山而流传自今,成为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色。金地藏是中韩净土信仰互动传播链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言及金地藏在中韩佛教史上的地位与贡献时,论者一般都提到金地藏是九华山佛教的开创者,是儒教文化圈国家的佛教信众中有崇高的威望的地藏菩萨。中韩佛教文化史论者也较多注意到中国佛教对韩国佛教的巨大影响,而金地藏的功绩还在于其传播净土信仰的过程典型体现了中韩文化交流的双向性特征,在中韩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应该有着突出的地位。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