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汉传观音信仰之形成及其对唐宋佛教妇女生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吕和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汉传观音信仰之形成及其对唐宋佛教妇女生活的影响
  〔 作者:吕和美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玄奘人文社会学院宗教学系硕士班,2004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汉传观音信仰之形成及其对唐宋佛教妇女生活的影响
  【文章作者】吕和美
  【指导教师】黄运喜
  【文章页数】154页
  --------------------------------------------------------------------------------
  【中文关键词】观音信仰|女像观音|佛教妇女生活
  【中文摘要】探寻源于印度大乘佛教菩萨信仰的观音信仰,为何只在东传汉地后,其造像发生了由男转女的变化,是催生本论文的主因。面对着观音形象的转变,个人有着一连串的疑问,诸如:观音的崇拜,能为生存在父权阴影下的妇女,提供哪些实质的保护?又对妇女的生活态度起着怎样的典范与影响等。是这些问题引发笔者的兴味与好奇,故以之为题,希望从文献中探求一、二,以解心中疑惑。
  其次,对学界一直以来,忽略了探讨宗教活动中真实存在的主体——信仰者本身,尤其是女性信徒在宗教中的地位问题,深以为憾。故想尝试探讨观音信仰对唐、宋佛教妇女生活的影响,希望藉此能拼凑出一幅唐、宋女性信仰观音的新图像,重新遇见那些无法发声,被隐没在历史洪流之中的女性教徒。会锁定唐、宋两代为范围,乃因唐代是观音信仰的盛世,亦是观音变身的契机期;而宋代则不仅观音信仰更深入民间,且发展出具地域特色的观音信仰,也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变形观音。写作过程中,个人发现女性观音对妇女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观音信仰中最著名的传说——妙善公主的拒婚,可能给女性起了典范作用,让更多的妇女更有勇气拒绝婚姻,或争取她们宗教修行的自主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观音信仰能在中国广受欢迎,历久不衰,与其形象的转变没有绝对的关联,反而是源于观音的特质;也就是说不管观音在改变形象以前或以后,观音的全面救济神职对信仰者一直没有任何性别、身分、阶级、或善恶的限制,且人们对他的信仰也未因时空移转影响。甚而,近代观音信仰,还有倾向将观音菩萨,当成女性权化信仰崇拜的思想潮流。
  相应于广泛流传的观音信仰,似乎有必要注意信仰的正确态度,故而在论文中提出信仰观音应有态度的建议——在消极面求得宗教的安心感,但在积极的一面,则要养成知行合一的、救济众生的,慈悲的伦理,并视一切众生都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而不是一昧的祈求。
  因着本论文的研讨,也赫然发现在建构唐、宋佛教妇女宗教生活时,须藉助男性观点的资料。故在文中提出对佛教的建言,即是不只要正视男女渐趋平等的社会事实;也应与其它宗教同步采重新评估女信徒的境况和需要,甚至重新定位两性关系;不再让女教徒作为一种缺席的存在,否则,佛教受社会讥嫌的恐怕不只是男女平等观,而是性别歧视了。
  --------------------------------------------------------------------------------
  【文章目次】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1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章节安排 2 第三节 文献回顾 3
  一、有关《汉传观音信仰》的文献3
  二、有关《观音信仰对唐宋佛教妇女生活影响》的文献7
  第二章 观音信仰探源11
  第一节 观音信仰的起源与在印度的流传 11
  一、观音信仰的起源 11
  (一)从思想渊源溯求观音信仰之根源11
  (二)从文学、艺术及译经史直探观音信仰之起源15
  (三)以大乘经典寻查观音信仰源头17
  (四)在佛教之外探求观音信仰的起源19
  二、观音信仰在印度本土的流传情形 21
  第二节 观音的身世、地位与特质24
  一、大乘经典中所记载的观音身世 25
  二、观音的地位 26
  (一)观音菩萨与阿弥陀佛的关系26
  (二)观音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关系27
  (三)观音是过去佛、未来佛28
  三 、观音的特质29
  (一)称念名号,化身救助30
  (二)接引信众,往生极乐32
  (三)观照般若,无碍无畏32
  第三节 观音思想体系及其信仰的理论基础33
  第四节 小结35
  第三章 汉传观音信仰 37
  第一节 观音信仰入汉地37
  一、观音信仰的传入与流布因缘 37
  (一)何时传入汉地37
  (二)流布的因缘38
  二、《观音菩萨》的各种汉译称名、异名与语义探讨 42
  三、弘传的方式 47
  四、汉传观音信仰的系统 48
  第二节 汉传观音信仰的经典 49
  一、汉译经典 49
  二、汉地所出的经典——所谓疑伪经 51
  第三节 汉传观音信仰的修持法门55
  一、《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 55
  二、《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法门 56
  三、《法华经.普门品》的持名法门 57
  四、《大悲心陀罗尼经》的大悲咒修持法 57
  五、六字大明咒修持法 58
  六、白衣大士神咒修持法 58
  七、《延命十句观音经》修持法 59
  八、观音忏法 60
  第四节 汉传观音信仰感应故事简论60
  一、释《感应》 61
  二、《观音感应》之意涵 61
  三、有关《观音感应》的书籍 62
  四、观音感应故事撰述的动机与背景 63
  第五节 小结65
  第四章 观音信仰在汉地的变化69
  第一节 观音菩萨的转男成女69
  第二节 观音信仰的本土化 78
  一、观音信仰的本土化与其后《观音信念》的改变 78
  二、本土化的指标——中国的观音道场 80
  第三节 观音信仰的俗神化83
  一、观音俗神化 83
  二、中土民间创造的变形观音 84
  (一)水月观音 86
  (二)延州妇女、马郎妇(鱼篮观音) 87
  (三)白衣观音、送子观音 92
  (四)南海观音 95
  三、地域性观音——妙善传说 97
  第四节 小结 101
  第五章 观音信仰对唐、宋佛教妇女生活的影响109
  第一节、观音信仰与唐代的佛教妇女生活 109
  一、唐代的女性观109
  (一) 教育机会 109
  (二) 婚姻观 111
  (三) 贞节观 117
  (四) 财;权 117
  二、唐代的观音信仰120
  三、唐代的观音信仰对佛教妇女生活的影响121
  (一) 参予造像 121
  (二) 乞求子嗣 123
  (三) 从事各种宗教活动 125
  第二节 观音信仰与宋代的佛教妇女生活 131
  一、宋代的女性观131
  (一) 教育机会 131
  (二) 婚姻观 133
  (三) 贞节观 136
  (四) 财;权 138
  二、宋代的观音信仰139
  三、宋代的观音信仰对佛教妇女生活的影响140
  (一) 乞求子嗣 140
  (二) 从事各种宗教活动 141
  第三节 小结 143
  第六章 结论149
  参考书目155
  表 次
  表三-1 “AvalokiteZvara”汉文译名43
  表三-2 六朝所译与观音有关的经典 51
  表四-1 妙善故事发展三阶段100
  --------------------------------------------------------------------------------
  【参考文献】
  壹、中文参考书目:(除经典依册数排列,余则按作者与书名笔划顺序)
  一、佛教藏经典籍
  (一) 大正藏(T表大正藏册数,No表经号)
  1、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佛说长阿含经》,T1,No1。
  2、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悲华经》,T3,No 157。
  3、圣勇菩萨等造,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菩萨本生鬘论》,T3,No160。
  4、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T5,No220。
  5、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波罗蜜》,T8,No227。
  6、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T9,No262。
  7、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正法华经》,T9,No 263。
  8、昙摩伽陀耶舍译,《无量义经》T9,No276。
  9、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称《旧译华严》或称《六十华严》),T9,No278。
  10、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称《新译华严》或称《八十华严》),T10,No279。
  11、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离垢施女经》,T12,No338。       
  12、吴?月支居士吴谦译,《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佛说阿弥陀经)》, T12,No362。
  13、宋?西域三藏麻良耶舍译,《观无量寿经》,T12,No365。
  14、宋?黄龙国沙门昙无竭译,《观音菩萨授记经》,T12,No371。
  15、北凉?昙无谶译,《大方等无想经》,T12,No387。
  16、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 (一名不可思议解脱), T14,No 475。
  17、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T15,No625。
  18、东汉?天竺三藏支曜译,《成具光明定意经》,T15,No630。
  19、北凉?三藏法师昙无谶译,《金光明经》,T16,No663。
  20、唐?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T16,No665。
  21、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大日经》,T18,No848。
  22、唐?天竺沙门般剌蜜帝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T19,No945。
  23、不空译,《密教经典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T19,No1003。
  24、唐?西天竺沙门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T20,No1060。
  25、唐?圣行沙门三昧苏瞀罗译,《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T20,No 1065。
  26、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十一面神咒心经》,T20,No1071。
  27、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不空绢索神咒心经》,T20,No1094。
  28、善无畏译,《大圣欢喜双身大自在天毘那夜迦王归依念诵法》,T21,No1270。
  29、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T24,No1451。
  30、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大智度论》,T25,No1509。
  31、无著菩萨造,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大乘庄严经论》,T31,No1604。
  32、隋?胡吉藏(吉藏)撰,《法华义疏》,T34,No1721。
  33、宗密,《盂兰盆经疏》,T39,No1792。
  34、唐?玄觉撰,《永嘉证道歌》,T48,No2014。
  35、《缁门警训》,T48,No2023。
  36、隋?费长房撰,《历代三宝纪》T49,No2034。
  37、赵宋?四明志盘撰,《佛祖统纪》,T49,No2035。
  38、唐?彦琮撰,《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T50,No2051。
  39、梁?慧皎撰,《高僧传》T50,No2059。
  40、唐?道宣撰,《续高僧传》,T50,No2060。
  41、宋?赞宁等撰,《宋高僧传》T50,No2061。
  42、唐?惠详撰,《弘赞法华传》,T51,No2067。
  43、唐?僧详撰,《法华传记》,T51,No2068。
  44、唐?唐临撰,《冥报记》,T51,No2082。
  45、宋?非浊集,《三宝感应要略》, T51,No2084。
  46、东晋?沙门释法显自记游天竺事,《高僧法显传》, T51,No2085。
  47、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大总持寺沙门辩机撰,《大唐西域记》,T51,No2087。
  48、元朝丘兹?盛熙明,《补陀洛迦传》,T51,No2101。
  49、梁?僧佑撰,《弘明集》,T52,No2102。
  50、唐?道宣撰,《广弘明集》,T52,No2103。
  51、唐?道宣撰,《集神州三宝感通录》,T52,No2106。
  52、唐?法琳撰,《辩正论》,T52, No 2110。
  53、唐?释道世撰,《法苑珠林》,T53,No2122。
  54、唐?道宣编,《大唐内典录》,T55,No2149。
  55、唐?释智升撰,《开元释教录》,T55,No2154。
  56、《大悲启请》,T85,No2843。
  (二)其它藏经:
  1、宋?宗晓著,《金光明经照解》,《卍续藏》3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65年12月。
  2、宋?无准师范撰,宗会、智折等编,《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卍续藏》12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65年12月。
  3、《楚石梵琦禅师语录》,《卍续藏》124册,台北: 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72年1月。
  4、宋?宗鉴,《释门正统》,《卍续藏》册130,台北:新文丰出版社,民国65年12月。
  5、清?周克复撰,《观世音持验记》,《卍续藏》13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65年12月。
  6、东晋?竺道生著,《妙法莲花经疏》,《卍续藏》15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65年12月。
  7、明?一如等奉敕集注,《三藏法数》,《卍正藏》69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69年6月。
  8、《弥兰王问经》,《汉译南传大藏经》,高雄:元亨妙林出版社,民国86年11月。
  二、古籍
  1、《八琼室金石补正》,《续修四库全书896册,史部?金石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王汝涛编校,《全唐小说》,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年3月。
  3、王溥撰,《唐会要》,北京市:中华书局,1985。
  4、王辟之撰,《渑水燕谈录》,《百部丛书集成》29辑,《知不足斋丛书》第22函,板桥:艺文印书馆,民国55年。
  5、《毛诗郑笺》,台北:中华书局,民国55年3月台一版。
  6、不著撰人,《宣和画谱》,《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813册,子部118?艺术类》,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72年。
  7、玄奘、辩机原著,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民国76年6月。
  8、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台北:商务印书馆,民国72年。
  9、司马光,《家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696册?子部2?儒家类》,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72年。
  10、司马光,《书仪》收于清?秦蕙田编,《五礼通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136?礼类》第14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72年。
  11、《白虎通˙嫁娶篇》,北京:中华书局,1994。
  12、《全唐诗》,《中国学术名著》,台南:平平出版社,民国63年12月。
  13、朱熹等撰,《名公书判清明集》,《四部丛刊广编》19册,台北:商务印书馆,民国72年。
  14、《朱文公文集》,台北:中华书局,民国55年3月台一版。
  15、朱弁撰,《曲洧旧闻》,《丛书集成初编》2768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6、李延寿,《北史》,台北:台湾中华书局出版,民国55年。
  17、李百药,《北齐书》,《景印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108,史部22,正史类》,台北:世界书局,民国77年。
  18、李昉撰,《太平广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043册、1044册,子部349小说家类》,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72年。
  19、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台北市:台湾商务,民国57年。
  20、李白撰,清?王琦集注,《李太白诗集》第3册,卷28,《四部备要?集部》台北:台湾中华书局,民国55年3月台一版。
  21、李商隐,《义山杂纂》,王汝涛编校《全唐小说》,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年3月。
  22、宋濂撰,《宋学士文集》,《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集部)》卷51,即《芝园后集》卷1,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56年。
  23、长孙无忌等撰,《唐律疏议》,《四部丛刊广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
  24、吴自牧撰,《孟梁录》,《中国近代小说史料续编》,台北:广文书局,民国75年5月出版。
  25、周孚撰,《蠹斋铅刀编》,王云五主编,《四库全书珍本第二集》269册,台北:商务印书馆民国60年。
  26、周紫芝撰,《太仓稊米集》,王云五主编,《四库全书珍本第二集》,台北:商务印书馆,民国60年。
  27、周应宾(明朝)撰,《重修普陀山志》,收于杜洁祥主编,《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第9册,台北:明文书局,民国69年。
  28、洪迈撰,《夷坚志补》,《笔记小说大观》8辑,台北:新兴书局,民国64年。
  29、俞正燮撰,《癸已类稿》,《丛书集成续篇》,台北:新文丰出版,民国80年台一版。
  30、胡应麟撰,《新校少室山房笔丛十二种》,收于《中国学术名著?第6辑?读书札记丛刊?第2集》,台北:世界书局,民国52年。
  31、胡宿撰,《文恭集》,王云五主编,《四库全书珍本别辑》252册,台北:商务印书馆,民国64年。
  32、孙光宪撰,《北梦琐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036册,子部342?小说家类》,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72年。
  33、徐倬编,《钦定全唐诗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1月。
  34、袁采撰,《世范》,《笔记小说大观》第4编,第4册,台北:新兴书局,民国63年。
  35、《唐文续拾》,《续修四库全书1652册,集部?总集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36、徐陵撰,《徐孝穆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荟要》,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54年。
  37、范摅撰,《云溪友议》,《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38、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宋弘传》,《二十四史》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11月。
  39、陈宏谋撰,《五种遗规》,收于《四部备要?子部》第46册,台北:中华书局,民国55年。
  40、陈邈妻郑氏撰,《女孝经》,《百部丛书集成初编》第22辑,《津逮秘书》第2函,板桥:艺文印书馆,民国55年。
  41、陶宗仪编,《说郛》,台北市:台湾商务,民国72年。
  42、傅亮撰,《灵应录》,《笔记小说大观》30编,10册,台北:新兴书局,民国68年。
  43、程颐、程颢《二程集》遗书22下,台北:中华书局,民国51年3月台一版。
  44、曾丰撰,《缘督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56册,集部95?别集类》,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72年。
  45、黄修复撰,《益州名画录》,《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812册,子部118? 艺术类》,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72年。
  46、慈觉大师圆仁著,李鼎霞许德楠校,周一良审阅,《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年9月。
  47、赵彦卫撰,《云麓漫钞》,《丛书集成初编》297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48、赵翼撰,《陔余丛考》,《续修四库全书1152,子部,杂家类》,上海: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49、叶廷珪编,《海录碎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921,子部227,类书类》,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72年。
  50、刘义庆撰,《幽明录》,《笔记小说大观》31编,7册,台北:新兴书局,民国69年。
  51、刘餗撰,《隋唐嘉话》,《百部丛书集成初编?第三辑?阳山顾氏文房》第一函,板桥:艺文印书馆,民国55年。
  52、刘肃撰,《大唐新语》,《笔记小说大观》28编,台北:新兴书局,民国68年。
  53、刘朡撰,《旧唐书》,《二十四史》,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11月。
  54、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7,《小学篇》,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国75年11月。
  55、葛胜仲撰,《丹阳集》,王云五主编,《四库全书珍本别辑》,台北:商务印书馆,民国64年。
  56、董浩等编,《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57、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二十四史》第12册,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11月。
  58、颜之推,《颜氏家训》,《续修四库全书1121册,子部?杂家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59、魏收撰,《魏书》,台北:台湾中华书局出版,民国60年。
  60、窦仪等撰,《宋刑统》,永和:文海书局,民国63年。
  三、现代专书
  1、丁敏等著,李志夫主编,《佛学与文学》,台北: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2月出版。
  2、王孝廉,《水与水神》,台北:汉忠出版社,民国87年6月。
  3、玄奘、辩机原著,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台北:新文丰出版,民国83年5月。
  4、瓦邓布葛著,根瑟?马库斯译,《宗教学入门》,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4月。
  5、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81年。
  6、印顺法师,《佛法是救世之光》,新竹:正闻出版社,民国89年。
  7、平川彰著,庄昆木译,《印度佛教史》,台北:商周出版,民国91年10月初版。
  8、朱浤源主编,《撰写博硕士论文实战手册》,台北:正中书局,民国88年。
  9、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三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0、江灿腾,《台湾佛教与现代社会》,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1年3月。
  11、全佛编辑部主编,《观音宝典》,台北:全佛文化,1999。
  12、杜德桥(Glen Dudbridge)著,李文彬等译,《观音菩萨缘起考——妙善传说》,台北:巨流图书公司,民国79年。
  13、吕澄,《印度佛学思想概论》,台北:天华出版事业有限公司,民国71年。
  14、吕澄,《中国佛学思想概论》,台北: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民国71年初版。
  15、李又宁/张玉法编,《中国妇女史论文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民国77年5月。
  16、李季平,《古史探微》,济南:齐鲁书社出版,2003年9月。
  17、李玉珍,《唐代的比丘尼》,台北:学生书局,民国78年。
  18、林淑媛,《慈航普渡——观音感应故事叙事模式及其宗教义涵》,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论文,90年6月。
  19、依利亚德著,杨素娥译,《圣与俗——宗教的本质》,台北:桂冠图书公司,2000年12月。
  20、岸本裕著,刘欣如译,《佛教与女性》,台北:大展出版社,民国87年。
  21、查尔斯?埃利奥特著,李荣熙译,《印度教与佛教史纲》(下卷),高雄:佛光出版社,民国80年
  22、南怀瑾等讲述,《观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法门》,台北: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民国88年10月。
  23、南怀瑾/徐芹庭注译,《周易今注今译?恒卦?第五爻》,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修订版。
  24、侯旭东,《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以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法藏文库》第45册,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出版,民国90年初版。
  25、孙昌武,《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
  26、后藤大用著,黄佳馨译,《观世音菩萨本事》,台北:天华出版公司,1982年初版。
  27、韦伯著,刘援/王予文译,《宗教社会学》,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3年。
  28、郭兴文,《中国传统婚姻风俗》,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
  29、万均编,《观音灵异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民国72年。
  30、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1994年。
  31、陈红著,《佛教与中古小说》,《法藏文库?硕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佛教学术论典?61册》,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出版,2002年。
  32、张曼涛主编,《现代学术丛刊》第16册,《玄奘大师研究(下)》,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国66年。
  33、许止净述,王亨彦撰,《普陀洛迦新志》,收于杜洁祥主编,《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第10册,台北:明文书局,民国69年。
  34、邢莉,《观音信仰》,北京市:学苑出版社,1994年。
  35、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台北县: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民国90年。
  36、冯尔康等编,《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台北:谷风出版社,1988年。
  37、煮云法师,《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凤山佛教莲社,民国75年4月。
  38、普慧,《中国佛教传奇》,台北市:可筑书房出版,1993年。
  39、庄伯和,《佛像之美》,台北:雄狮图 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69年10月。
  40、刘涤凡,《唐前果报系统的建构与融合》,台北:学生书局,1999年8月。
  41、贤度法师编著,《观世音菩萨法门》台北:财团法人台北市华严莲社,民国86年初版。
  42、钱锺书著,《管锥篇》,台湾翻印,未载出般书局与年代。
  43、赖传鉴编著,《佛像艺术》,台北:艺术家出版社,民国75年。
  44、郑僧一著,郑振煌译,《观音——半个亚洲的信仰》,世界佛学名著译丛(77),台北县:华宇出版社,民国77年。
  45、镰田茂雄著,郑彭年译,《简明中国佛教史》,新店:谷风出版社,民国76年。
  46、镰田茂雄著,关世谦译,《中国佛教通史》第4册,高雄:佛光出版社,民国82年出版。
  47、颜素慧编,《观音小百科——第一本亲近观音的书》,台北:橡树林文化出版,民国90。
  48、释守培,释隆根编校,《守培全集》,新加坡:南洋佛学书局出版,1984年。
  49、释圣印,《观音救世法门》,台中:慈明杂志社出版,民国78年。
  50、释圆瑛,《圆瑛大师法汇》,第5册《圆瑛演讲录》,民国27年出版,90年3月重印。
  51、蓝吉富编,《观世音菩萨圣德新编》,台北:迦陵出版社,1997年。
  四、期刊与论文
  1、于君方著,《〈伪经〉与观音信仰》,《中华佛学学报》第8期,1995年7月出版。
  2、于君方著,《中国的观音信仰与佛教的本土化》,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编印,台北县:稻乡出版社,民国89年。
  3、于君方著,“Kuan-Yin 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f Avalokitezvara”,《香光庄严》第43期,民国84年9月。
  4、于君方著,前揭书,《香光庄严》第44期,民国84年12月。
  5、于君方著,徐雅慧/王慧莲译,前揭书,《香光庄严》第59期,民国88年9月。
  6、于君方著,前揭书,张译心译,前揭书,《香光庄严》第60期,民国88年12月。
  7、于君方著,释自衎译,前揭书,《香光庄严》第61期,民国89年3月。
  8、于君方著,释见浚译,前揭书,《香光庄严》第64期,民国89年12月。
  9、于君方著,释见浚译,前揭书,《香光庄严》第65期,民国90年3月。
  10、于君方著,释见浚译,前揭书,《香光庄严》第69期,民国91年3月。
  11、王文颜,《佛典《疑伪经录》考察》,载《佛教图书馆馆讯》第33期,民国92年3月。
  12、王月清,《中国佛教孝亲观初探》,《鹅湖》第289期,台北:鹅湖杂志社,民国88年7月。
  13、王义良,《唐人小说中之佛道思想》,高雄师范学院国文研究所论文,民国66年。
  14、王惠民,《敦煌水月观音像》,《敦煌研究》第1卷,1987。
  15、王平宇,《宋代妇女的佛教信仰?兼论士大夫观点的诠释与批评》,清大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87年6月。
  16、牛志平,《古代妇女的贞节观》,《历史月刊》第26期,民国79年3月。
  17、巴宙,《观音菩萨与亚洲佛教》,《中华佛学学报》第1期,1987年3月出版。
  18、古正美,《从佛教思想上转身论的发展看观世音菩萨?中国造像史上转男成女像的由来》,《东吴大学中国艺术史集刊》第15期,1987年。
  19、古正美著,《北凉佛教与北魏太武帝发展佛教意识形态之历程》,《中华佛学学报》第13期,2000年。
  20、田青,《历史的性别——从观音菩萨的变性谈起》,《东方双月刊》,北京:东方杂志社,第3期,1996年。
  21、朱封鳌,《观世音信仰在民间的发展演变》,刊于《香港佛教月刊》489期,2001年2月,http://hkbuddhistorg/magazine/489。
  22、李贞德,《最近中国宗教史研究中的女性问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 所编辑,《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2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6月。
  23、李利安,《观音思想的组成、架构与主要特点》,《宗教哲学》第3卷第1期,民国86年1月。
  24、李利安,《观音文化简论》,《人文杂志》1997年第1期,西安:人文杂志社,1997年1月。
  25、李利安,《中国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宗教哲学》第4卷第1期,1998年1月。
  26、李利安著,《中印佛教观音身世信仰的主要内容与区别》,《中华文化论坛》第4期,四川成都: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1966
  27、李玉珍,《佛教的女性,女性的佛教——比较近二十年来中英文的佛教妇女研究》,《人间佛教与当代对话第三届研讨会论文集》,桃园:财团法人弘誓文教基金会出版,民国91年4月。
  28、李玉歊,《慈航普渡话观音:观音特展介绍(上),《故宫文物月刊》第211期,2000年10月
  29、李玉歊,《慈航普渡话观音:观音特展介绍(下)》,《故宫文物月刊》第212期,2000年11月。
  30李玉珉,《观音院藏观音绘画特展简介》,《故宫文物月刊》第3卷3期,民国74年6月。
  31、李君琳,《从阶层身分、教育、贞节观看唐代妇女地位问题》,国立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90年。
  32、李志生,《唐代百姓通婚取向探析》,《河北学刊》第21卷第4期,2001年7月。
  33、李镇如,《唐诗中的两性意象研究》,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87年。
  34、李淑媛,《唐代妇女之法律地位》,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82年。
  35、李树桐,《唐代妇女的婚姻》,收于李又宁/张玉法编,《中国妇女史论文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民国77年5月。
  36、杜丽香,《唐代夫妻怀赠诗与悼亡诗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86年。
  37、宋道发,《清净为心皆补怛 慈悲济物即观音?? 观音感应初探》,《法音》1997年,第12期 (总第160 期)。
  38、宋光宇,《试论《无生老母》宗教信仰的一些特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2本第3分,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民国70年9月。
  39、宋东侠,《司马光的妇女观》,《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0卷第2期,2003年3月。
  40、佐伯富著,陈舜平译,《近世中国的观音信仰》,《圆光佛学学报》第3期 1999年2月。
  41、车锡伦,《佛教与中国宝卷》(上),《圆光佛学学报》第4期,1999年12月。
  42、沈时蓉/刘莹,《中国传统女训的当代审视——以班昭女诫为例》,《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2001年9月。
  43、牧田谛亮著,杨白衣译,《疑经研究--中国佛教中之真经与疑经》,《华冈佛学学报》第4期,1980年10月
  44、金佩玮,《从尿屎东西到非女非男---破解佛教义理学中去性别的迷思》http://wwwbemorenet/bodhi/bodhifemm_discoursehtml (2003/09/04)
  45、邱素云,《从对联谈观音信仰(下)》,《普门学报》第12期,2002年 11月出版。
  46、牧田谛亮著,杨白衣译,《疑经研究--中国佛教中之真经与疑经》,《华冈佛学学报》第4期,1980年10月。
  47、段友文,《观音信仰成因论》,《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2期,1998年4月。
  48、胡万川,《延州妇人——锁骨菩萨故事之研究》,《中外文学》15卷,第5期,台北市:中外文学月刊社,民国75年10月。
  49、柳立言,《浅谈妇女的守节与再嫁》,国立编译馆,《宋史研究集》,第25辑,民国84年11月。
  50、孙昌武,《六朝小说中的观音信仰》,载《佛学与文学—佛教文学与艺术学研讨会论文集(文学部份)》,《佛学会议论文汇编2》,1998,http://wwwchibsedutw。
  51、秦永洲,《古代婚姻风俗的特点与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52、马德程,《宋代女优的社会地位》,李又宁/张玉法编,《中国妇女史论文集》第一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70年7月初版。
  53、高明士,《唐代私学的发展》,《台大文史哲学报》20期,1971年6月。
  54、郭绍林,《论唐代的观音崇拜》,《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第3期。
  55、梅乃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看人间净土》,《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第三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论文集》,1998。
  56、曹仕邦著,(观世音菩萨的性别问题与华人的观音崇拜——1982年10月16日于新亚研究所文化讲座——),《香港佛教》275期,民国72年4月。
  57、曹仕邦,《浅论华夏世俗妇女的观音信仰---兼论这位菩萨的性别问题》,《中华佛学学报》第15期,2002年7月。
  58、曹仕邦,《太子晃与文成帝—英年早逝的天才父子政治家大力推广佛教于北魏的功勋及期政治目的》,《中华佛学学报》第9期,1996年7月。
  59、陈星桥著,《观音菩萨在中国》,《法音》1996年第12期(总第148期)。
  60、陈清香,《观音菩萨的形象研究》,《华冈佛学学报》第3期,1973年5月。
  61、陈弱水,《从《唐晅》看唐代士族生活与心态的几个方面》,《新文学》10卷2期,1999年6月。
  62、查尔斯?埃利奥特著,李荣熙译,《印度教与佛教史纲》(下卷),高雄:佛光出版社,民国80年
  63、陈美华,《个人、历史与宗教——印顺法师、《人间佛教》与其思想源流》,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五期,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2002年7月。
  64、张瑞芬,《从佛教经典到民间传说——李靖、妙善故事之变异》,《兴大中文学报》第5期,民国81年1月。
  65、张静二,《论观音与西游故事》,《国立政治大学学报》第48期,1983年2月出版。
  66、张爱伦,《宋代苏州地区的佛教》,清大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87年6月。
  67、傅永聚/马林涛,《论唐代的母训文化》,《烟台师范学院学报》第17卷第1期,2000年3月。
  68、傅乐成,《唐人的生活》,《食货月刊》复刊第四卷第一、二期,民国63年5月。
  69、游惠远,《宋代妇女地位之研究》,东海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77年。
  70、曾友志,《宝卷故事之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88年6月。
  71、舒红霞,《宋代理学贞节观及其影响》,《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2月,第30卷第一期。
  72、黄敏枝,《宋代寺庙的铜钟》,台湾大学,《第二届宋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66年。
  73、杨孝容,《中国历史上的比丘尼》一文,法藏文库硕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佛教学术论典45册,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出版2001年8月。
  74、杨珊霈,《唐代小说中妇女社会地位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89年6月。
  75、杨希义/谢翠维,《唐代婚姻礼俗述略》,《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2卷第1期,2002年2月。
  76、赵云,《随缘变现的观音》,《故宫文物月刊》245期,民国92年8月。
  77、董家遵,《从汉到宋寡妇再嫁习俗考》,李又宁/张玉法编,《中国妇女史论文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77年5月。
  78、葛婉华,《无缘大慈,观达自在》,《故宫文物月刊》第10卷4期,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81年7月。
  79、刘静贞,《宋人生子不育风俗试探——经济性理由的检讨》,国立编译馆主编,《宋文研究集》第28辑,民国87年8月。
  80、刘静贞,《从损子坏胎的报应传说看宋代妇女的生育问题》,《大陆杂志》,第90卷第1期,民国84年1月。
  81、刘静贞,《女无外事?——墓志碑铭中所见之北宋士大夫社会秩序理念》,《宋史研究集》第25辑,台北:国立编译馆,民国84年11月。
  82、邓淑铃,《宋代婚姻制度及其影响》,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82年。
  83、罗久蓉,《评介“Engendering China: Women,Culture,and the State”》,《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3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研究所,1995年8月。
  84、萧登福,《论佛教受中土道教的影响及佛经真伪》,《中华佛学学报》第9期,1996年7月。
  85、释圣严,《中国佛教以《法华经》为基础的修行方法》,台北:中华佛学院,《中华佛学学报》第7期,1994年7月。
  贰、外文参考书目:
  一、英文
  1、Cabezon Jose Ignacio 1992 "Mother Wisdom, Father Love Gender-Based Imagery in Mahayana Buddhist Thought" 181-199 in Buddhism, Sexuality, and Gender Edited by Jose Ignacio Cabezon Albany, NY: State of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Cantarella Eva 1987 Pabdira's Daugheters: The Role and Status of Womenin Greek and Roman Antiguity Translated by Maureen B Faltimore: Johns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3、Chang, Cornelius 1971 "A Study of Paintings of the Water-Moon Kuan-yin"
  phD diss Columbia University
  4、Ch'en Kenneth KS 1964 Buddhism in China; A Historical Surve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5、Chutiwongs, Nadana 1984 The Iconograhpy of AvalokiteZvara in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Ph D diss Rijksuniversiteit, Leiden
  6、Diana Y Paul, Woman in Buddhism:Images of the Femine in Mahayana
  Tradition, (California:Asian Humanities press, 1979)
  7、Howard, Angela F "Buddhist Sculpture of China"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of China Edited by James Peck New Haven: Yala University Press
  8、Mintum Leigh 1993 Sita's Daughters: Coming out of Purdah Oxford and New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9、Pal, Pratapaditya 1987 Icons of Piety, Images of Whimsy Asian
  Terra-cottasfromthe Walter-Grounds Collection Los Angeles: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10、Said,Edward W1978Orientalis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1、Schopen,Gregory1987“The Inscription on the Kusan Image of Amitabha 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Early Mahayana in India”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12、Stein, Rolf A 1986 "Avalokitesvara/Kouan-yin, un exemple de transformation d'un dieu en deese" Cahiers d'Extreme-Asie, 2:17-77
  13、Teiser, Stephen F 1988 The Ghost Festival in China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4、Tucci, Giuseppe 1958 Minor Buddhist Texts Part II Rome: Instituto Italiano peril Medio ed Estremo Oriente
  15、Whitfield, Roderick and Anne Farrer 1990 Caves of the Thousand Buddhas: Chinese Art from the Silk Route London: British Museum
  16、Zucher, Eric 1991 "A New Look at the Earliest Chinese Buddhist Texts In From Benares to Beijing: Essays on Buddhism and Chinese Religion in Honour of Prof Jan Yunhua,edited by Koichi Shinohara and Gregory Schopen Oakville: Mosaic Press
  17、山本荣子 1989 "The Formation of the Moon and Water Kuan-yin Image," Bijutsushi 38, 1 (March)
  二、日文(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