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禅文化的智慧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禅文化的智慧
  一、拈花微笑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注:“世尊”即是释迦牟尼佛祖,所拈的“花”是金色波罗花。
  世尊传位,轻以拈花为法,似不足为信,即其事属实,又见佛宗相传,草率成事。而迦叶尊者微笑以对,便得佛座,此所谓“会心一笑”,然而对于世尊拈花的本意,能够理解吗?我们当然很不明白,甚至莫明其妙。
  至于世尊为什么会传位给迦叶尊者,我们也觉得有些奇妙,所以我们会想:世尊传位给迦叶尊者,是不是因为众人都不出声,而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与众不同的缘故呢?
  值得注意的是,世尊所说的“实相无相”、“不立文字”两句,诚然是至理佛法。现在,我们谈说这则故事的时候,最主要的当然不是“拈花”、“微笑”的机锋,而是要体味这两句佛法至理,才不会本末倒置。
  二、安心之法
  神光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达摩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光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师曰:“将心来,与汝安。”
  光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安心竟。”
  注:“神光”即是禅宗二祖慧可,“匪从人得”意思是人不可得,“安心竟”意思是心已安。
  心未宁(心不安)而寻心之所出,心既不可得,即以为安心。这样问答,对于做学问,穷物究源,是明智的,如果对待人情世事也这样,未免有悖于现实。然而寻源穷物的道理,学术、人情是相似的,或许世间的一切学术,也是就是产生的吧。
  三、解脱法门
  有沙弥道信,年始十四,礼师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
  师曰:“谁缚汝?”
  曰:“无人缚。”师曰:“何更求解脱乎?”
  注:“道信”即是禅宗四祖,“师”即是三祖僧璨。
  这篇的要妙与“安心之法”一篇大同小异,足见禅宗机锋,善用寻源穷物的方法,禅宗所以洞达情物、超脱世俗,也许原因也在这里。然而这些机锋,在禅宗都是毛道,都不能令人拍案称奇。
  四、佛性唯空
  一日,道信往黄梅县,路逢一小儿,骨相奇秀,异乎常童。
  师问曰:“子何姓?” 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
  师曰:“是何姓?”  答曰:“是佛性。”
  师曰:“汝无性耶?” 答曰:“性空故。”
  注:“小儿”即是后来的五祖弘忍。
  此篇五祖以“性”为“姓”,说“佛性本有”、“佛性不持”、“佛性唯空”,这些都是佛法的大义。区区小儿,善于辩论不奇怪,奇怪的是能以性为姓,参透佛理。由此可知,五祖小时就是能言善辩的,然而五祖的善辩,还远远比不上六祖慧能的“见心顿悟”。
  五、非关文字
  慧能听人颂经,心有所悟,问而知是《金刚经》,乃湖北黄梅县东禅寺弘忍所授,决意求法。路韶关曹溪,与刘志略友善。刘姑母为比丘尼,一日,问字慧能。
  慧能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曰:“字尚不识,曷能会义?”
  慧能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禅宗顿悟的大义,至此则昭明了。
  老子摒弃文字,使民无知寡欲,无求不争,人们以为“非”;六祖顿悟,以佛性奥妙,不关文字,人们则以为“是”。世人于出世、入世的看法通常是:儒学入世,释道出世。由此看来,佛家的出世,则是接近俗世的;道家的出世,似乎不近人情了。佛教风靡世界各国,信徒最多,而道家只能在我国流传,究其原因,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六、佛无南北
  慧能至黄梅县,参见弘忍。
  弘忍问:“汝何方人?来此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
  答曰:“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不求余物,唯求作佛。”
  大师遂责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獠,若为堪作佛?”
  慧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何差别!”
  注:两广之地,昔称南蛮,“?獠”即指南蛮,“若为堪作佛”意思是“不能成佛”。
  此篇慧能以佛性不分地域、不分种族立论,实际与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的本意是相同的。现实社会是不平等,在不平等的社会中追求平等,这是受压迫的人群、受苦累的群众一种迫切的意愿。这也是佛法的本旨,更是佛法为什么能风靡世界的根本原因。然而岂只“佛性”一种如此,世间的一切,如学术、世情、人权,不也都需要这样吗?
  七、菩提无树
  五祖聚门人作偈,以便付法传衣钵。神秀为教授师,众僧知衣钵所传者,故皆不作偈。神秀因作偈,有夺六祖之意,不作偈,又恐五祖不知根基,举意不定。后于走廊题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指拭,莫使有尘埃。
  慧能闻后,作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此事,最为人们常谈;慧能此偈,历来为人们称赞。窃以为不然。神秀所作的偈子,固然是 “性执”,而慧能所作的偈子,意则在“反执”。“执”与“反执”,都是“有执”,与佛理的“破执”、“无执”,都是相悖的。
  如果说神秀的参禅只到门外,慧能也未见得进入了门槛。然而人们极力称赞慧能,也许是佛理玄妙,慧能自瞒而瞒人罢了。
  八、仁者心动
  慧能承五祖衣钵私授,隐遁山林。后至广州法性寺,适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其时风吹幡动,众僧或执以风动,或辩以幡动,法师不能断。
  慧能曰:“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 
  “仁者心动”,一语而穿心、一语而靡世!南宗顿悟,至此则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宋代陆九渊曾经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以为“心即是理”,开创“心学”一派,明朝王阳明继其后,以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陆、王心学,与南宗此篇有尽相通之处。
  释儒相近,文化相通,本是学术的常理。有的人强加这些都是唯心主义者,视为异流,极力排斥,原因是什么?动机是什么?则不得而知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