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法相辞典弁言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法相辞典弁言
欲究佛典,须研法相。今辨其义有三最胜:一方便最胜、二真实最胜、三施设最胜。
此复云何?《显扬颂》云:诸佛说妙法,正依于二谛,一者名世俗,二者名胜义。如是二谛摄一切有为无为法尽,是名为法。此一切法略有自相、共相、因相、果相乃至广说有无量门种种差别。诸佛于此施设无倒善巧宣说是名法相,诸佛弟子以此为依,无有违逆乃能于诸佛典言善通利、意善寻思、见善通达。《瑜伽》、《显扬》谓至教量略有三种:一圣言所摄、二对治杂染、三不违法相,即谓此也。
云何名为不违法相?彼《论》又云:谓翻违法相当知是名不违法相。何等名为违法相耶?谓于无相增为有相,如执有我、有情、命者、生者等,或断、或常、有色、无色如是等类;或于有相减为无相;或于决定立为不定,如一切行皆是无常、一切有漏皆性是苦、一切诸法皆是无我,而妄建立一分是常、一分无常,一分是苦、一分非苦,一分有我、一分无我,如是于佛所立不可记法,一向记别;又复推求,谓应立记。或于不定建立为定,如执一切乐受贪所随眠,一切苦受嗔所随眠,一切不苦不乐受痴所随眠。又执一切苦乐皆是有漏,思已造业唯受苦报。如是广说一切法中无差别相建立差别,有差别相立为无别;又不如理立因果相;又复颠倒立染净相,或假实相,如是等类名违法相,翻此违相名不违相,是为至教。
今佛世尊久灭度已,更无法住随转补特伽罗,谁正说法?谁正教授?谁正教诫?唯俗正法犹住未灭,诸聪慧者依此法相善自寻思、善自觉了乃能无倒善持三藏,遇有补特伽罗为说法时,彼所说法于素怛缆若顺不顺,唯依法相可资检验;于毗奈耶若现不现,唯依法相可资显照;于诸法性若违不违,唯依法相可资观察。所以者何?以此法相于三藏中名摩怛理伽藏,于十二分教中名论议分,谓能无倒分别诸法体相,依此善释诸经义故。《瑜伽•八十五》云:为欲抉择如来所说,如来所称、所讚、所美先圣契经,譬如无本母字义不明了;如是本母所不摄经其义隐昧、义不明了.与此相违义即明了,是故说名摩怛理迦。由此道理,故知法相为胜方便、有胜作用,应善寻求、应善抉了是名方便最胜.
复次当知一切法相,皆待自心施设而有.若离自心无别法相,是故法相即是心相.心有染故;染相可得. 心有净故;净相可得。如是心有二十种.谓有贪心、离贪心、有嗔心、离嗔心、有痴心、离痴心,乃至广说善解脱心,不善解脱心.如应当知.如是诸心,或染或净,要由心法相应差别而成.心法染故;令心成染.心法净故;令心成净.如是心法,亦二十种.谓若贪、贪毗奈耶法;若嗔、嗔毗奈耶法,若痴、痴毗奈耶法,乃至广说若善解脱、不善解脱法。如应当知。
如是心及心法云何知耶?《瑜伽•五十一》云:谓心清净行苾刍,三种相遍知自心。一、杂染爱乐相;二、杂染过患相;三、杂染还灭方便善巧相。谓彼苾刍,作如是念:今我此心、于诸杂染,长夜爱乐。自知此已;便从贪等杂染性出;于离贪等诸清净性安止其心。然于尔时,其心于清净性,不能安住;亦不爱乐。更无异缘,唯有速疾还来趣入流散驰骋杂染性中。是谓遍知自心杂染爱乐相。如是知已;复能遍知自心杂染过患相。谓作是念:今我此有贪等诸杂染心,能为自害;能为他害;能为俱害。能生现法罪,能生后法罪;能生现法后法罪。又能为缘生彼所生身心忧苦。由有如是诸过患故;复更有疫、有横、有灾、有恼。是谓遍知自心杂染过患相。此既知已;复能遍知自心杂染还灭方便善巧相。谓我今不应随自杂染有诸过患有疫有横有灾有恼心自在转。必令自心随我势力自在而转。如是知已;数数思择,令有染心舍杂染性。于净性中安住爱乐;又复于彼见胜功德。尔时其心不由思择,于常勤修习诸善法中,自然安住爱乐;于前杂染爱乐性中,深生厌责。由是因缘,心清净行苾刍,速能证得无上心清净性。所谓诸漏永尽。由此道理,故知法相,是谛是实;如说修行,自义不失。应善通达;应善证入。是名真实最胜。
复次法相与大乘中,名了义教。以显了相说诸法要。易可通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法相了义言教,闻已信受;能生胜解;如理思惟;乃至能以修相发起加行;善作究竟。非如一切不了义经,以隐密相转正法轮。难可了知;难可晓悟。若有听闻如是法已;虽能恭敬供养,受持诵读;然于甚深密意所说言辞,不能通达。是故未能多生胜解;乃至未能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或复于此密义言教,未通达故;妄自寻思,妄兴诤论,有其种种意解,别异意解,变异意解可得。了义言教,则不如是。诸佛语言,第一甚奇;最为希有;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如《解深密》广说其相。
又了义教,文巧义妙。词句圆满。具四道理。摄一切义。有标有释,次第而说;无少杂乱。有遮有表,具足而说;无少缺略。又善成立,随顺无违。又善释难,随顺会通。善入众心。善顺瑜伽。由此道理,故知法相,胜善施设;易可解了;不可制伏;无有诘诤;无有疑难。应谛听闻,应善恳到。是名施设最胜。
法侣朱君芾煌研习此学,历十余载。习知法相为诸贤圣所必由;为大小乘所共具。闻思修慧,以此为因;以此为缘;以此为依处;以此为建立。舍此方便,谓能令彼生起增长;及能成办一切诸胜功德,无有是处。然其义门无量;名句繁广。称量、称理、记别匪易。爰搜集大小乘教阿毗达磨所摄贤圣语言;萃成一编。名曰法相辞典。由此为依,若于正法及毗奈耶未能如应训释名言者;能正随顺训释名言。未能如理分别诸法体相者;能正随顺分别诸法体相。由是因缘,能生三觉。一、语义觉;二、事边际觉;三如实觉。又能训释名言,寻思如是如是语,有如是如是义故;起语义觉。由能分别诸法体相,复有二种。一者自相,二者共相。分别其事及自相故;起事边际觉。分别共相故;起如实觉。一切所知唯有尔所。所谓语义,及所知事尽所有性,如所有性。尽所有性者:谓诸杂染清净法中,所有一切品别边际。即事自相。如所有性者:谓即一切染净法中,所有真如。即事共相。寻思如是事自相时,应以算数形相善巧方便,算计诸法。如五数蕴,六数内处,六数外处。如是一切,不减不增。寻思如是事共相时,应以称量行相,依正道理,观察诸法功德过失。道理有四。一、观待道理;二、作用道理;三、证成道理;四、法尔道理。广如《瑜伽•二十五》说。
诸佛语言施设虽多,然约行相,皆此二摄。今此辞典所集名句,虽依字数画数以为先后,但顺世俗,为易检查,更无意义。若为闻思作方便时,亦应以其二种行相,思惟一切,观察一切。由是因缘,能遍了知一切所知境界。所谓事边际觉,及如实觉。非唯依此训释名言,起语义觉;即为究竟。如是寻求;如是观察;功无唐捐;行无失坏。彼以法相难入易忘生怖畏者,由怖畏故,无觉了欲亦于如来所未生净信。有此方便,应可除遣。应可生信。诸有智者,当共许之。清净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