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现代禅’的理念和实践(一)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邢东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现代禅’的理念和实践

  邢东风

  (编者按)邢东风教授,1959年生于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哲学博士,曾任人民大学哲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目前旅日第三次担任日本爱媛大学法文学部教授。
  本篇论文原发表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佛学研究》年刊,2001年10月号;唯,现代禅网站所刊登的本文,乃邢教授原始之完整文稿。邢教授惠赐本文之际,表示希望将温金柯先生两处无关申论主题的资讯误失给予补上,以示负责。兹附于本论文之末。
  现代禅李老师阅读了邢教授本篇论文后,随即敬覆邢教授一封信,除略表阅读心得,并就文中有关对印顺导师的若干评论,提出澄清与个人的意见,以就教于邢教授。本网站兹一并刊登李老师〈敬覆邢东风教授的一封信〉,并特别感谢邢教授慷慨惠赐文稿,特申谢忱!


  【内容提要】 李元松的‘现代禅’是台湾当代新兴佛教中较有特色和影响的一派,考察这一宗教现象,对于把握现代佛教的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李元松的学佛经历、‘现代禅’教团的发展过程、‘现代禅’的新型佛教理念以及它与传统佛教的争论和思想分歧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指出李元松‘现代禅’理念的形成受到诸多人物与思想的影响,‘现代禅’在新型在家佛教团体的管理体制和‘现代都市丛林’的模式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意的尝试,‘九项学风’集中体现了‘现代禅’的新型佛教理念特征,其实质在于对理性主义和世俗价值的认同,‘现代禅’与传统佛教之间的争论和意见分歧使佛教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所遇到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现代禅’所提出的问题有其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性。

  【关键词】李元松 现代禅 经验主义 禅悟 传统佛教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各样的新兴宗教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台湾社会,其中相当一批属于佛教信仰系统的新兴教派,他们不仅在理念信仰、修行方式、组织系统、管理体制以及宗教生活等方面作出新的理解和尝试,而且与传统佛教展开积极的对话,并向台湾以外地区进行传播和交流,成为当代汉语佛教世界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李元松的‘现代禅’即是其中之一。‘现代禅’个性鲜明,在台湾佛教界已引起相当大的反响(不管人们对它赞成还是反对),在大陆亦有一定的知名度。对这一新兴宗教现象加以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现代佛教发展的最新脉动,而且对于探索佛教在现代条件下的发展出路亦不无启发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在此对‘现代禅’作一简要的介绍和评析。

  关于包括‘现代禅’在内的台湾新兴佛教研究,台湾学者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尽管海峡两岸的佛教以及佛教学术交流已经相当频繁,然而此类研究在大陆学界尚未引起足够关注。本文只是一个抛砖性的尝试,意在唤起大陆学者对此类问题的充分注意,以便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一、李元松的学佛经历

  李元松,1957年生于台北县。父亲原为矿工,兄弟姐妹八人,其中一弟长期重病,他童年时代的家庭可谓贫病交加。十岁时随家迁居台北。因家境贫困,小学毕业后便自动辍学,每天随父母照料水果摊的生意。因受母亲影响,十三岁时加入一贯道。由于他的积极聪慧而很快得到道内长辈的爱护和赏识,入道以后十七天便担任了小讲师。为了讲道的需要,每天阅读和背诵一贯道中传习的各类经典,如《道德经》、《金刚经》、《坛经》、《四书》等,当同龄人接受普通的学校教育之时,他却以自学方式阅读了大量古书,受到传统的儒、道、佛思想的熏陶。十七岁时到煤气公司作搬运工,在公司老板读大学的子女的影响下,开始自己阅读严肃的现代学术著作,其中主要包括心理分析、逻辑学、语意学以及中国哲学思想史方面的书籍。后来结识了一位比他年长的‘张大哥’(张重阳,以后成为职业画家),二人经常彻夜长谈,成为心心相印的知己。张也是辍学自修的青年,嗜烟好酒,多才多艺,喜欢体验人生百态,不是佛教徒却以菩萨行者自居,其‘笑傲不经、狂怪矫桀’的人生态度给李元松的人生观带来深刻影响 [1]。二十岁参军服役,服役期间经常进行人性的观察与自我反省。1979年退役,靠搬家工的重体力劳动维持生计。此时他已不再满足一贯道的粗浅教义,于是退出一贯道的活动而转向佛教寻求真理。从80年代初开始与台湾佛教界人士结缘,先后皈依悟光上师、得到过圆一法师和宏印法师的教化指引以及黄国达居士的帮助。悟光系密教真言宗系统的僧人,李元松并没有跟随他修学密法,但是领略了高僧大德的风范;圆一系从美国归来的僧尼,她对世俗责任义务的重视,对理性主义和人道精神的推崇,以及对七情六欲的肯定,都给李元松后来构筑‘现代禅’的基本精神提供了直接启发。宏印系印顺法师的弟子,在他的指引下李元松得以了解印顺的佛学著作,从而走上深入理解佛教义理的道路。李元松自1980年开始阅读印顺的《妙云集》,深受吸引,在以后五年半的时间里差不多一直沉潜其中,并根据其中的线索旁涉其他佛教经论。在印顺的著作中,他阅读得最多的是《中观今论》、《佛法概论》和《成佛之道》,通过这些著作,使他确信‘缘起无我’才是佛教的根本精神。印顺的著作可以说是李元松学习佛教理论的精神导师。佛教经典中给他后来的‘现代禅’思想带来深刻影响的主要是《思益梵天所问经》和《维摩经》。从1986年起,他开始感到自己的思想与心境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怀疑自己浑浊的心灵所理解的佛法是不是真正的佛法,可是无论怎样阅读《妙云集》也不能使自己掌握的佛教理论内化为身心的体验,然而被印顺所轻视的禅、密典籍却给他带来一线光明,启发他朝着修炼禅定的方向进取。于是他每天在工作之余打坐八小时以上,并坚持写修行日记,记录自己的修行体验及心境变化,先后持续达三年之久,据说其间经历了大小开悟数十百次,终于在1988年2月末的某一天彻底打破心中疑团。这次大悟,标志着他对佛法的彻底验证及其思想上的成熟 [2]。

  1988年3月起,李元松在‘文殊文化中心’和黄国达居士家中举办短期禅训班,进行禅修的讲习和指导。是为他传教活动的开始。正是在这里结识的一部分人,后来成了和他一起创建‘现代禅’教团的同道。‘文殊文化中心’的活动,奠定了‘现代禅’组织准备的基础。后来他又将禅训班上的讲义编写成《与现代人论现代禅》一书出版,引起广泛反响。本书的出版,实际上标志着‘现代禅’理论准备的完成。

  从李元松的经历可以看出,他出身于下层劳苦大众,学历不高而好学深思,具有良好的悟性、强烈的真理欲求、深刻反省的智慧以及丰富的禅修体验,在‘现代禅’教团成立之前,他的佛教理论修养和修行实践经验都已达到相当高水准,如果用在家佛教徒的标准衡量,已经够得上当时台湾佛教界中的优秀分子。这些个人品质,构成了他后来成为新兴佛教团体‘现代禅’领导人物的基本素质。而他接触过的各种人物、思想和典籍,则为‘现代禅’教团的创立提供了组织和思想上的资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