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印尼佛教>>正文内容

印尼华人的佛教信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印尼华人的佛教信仰
  印尼是全世界伊斯兰教徒最多的国家。在2亿多人口中,穆斯林占90%左右。不过,印尼又是宗教相对宽容的国家。居民可以选择信仰六种宗教之一种: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孔教(孔教在苏哈托政府执政后不被承认为宗教)。但必须在身份证上予以注明。
  印尼华侨华人(以下简称“华人)约有800万(一说超过1000万),是全球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95%以上已经加入印尼国籍。
  在六大宗教中,佛教是华人信仰的主要宗教之一。本文主要论述华人信仰佛教的历程和现状。
  早期印尼佛教与华人
  佛教曾在印尼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公元2世纪前后,一批印度人定居印尼,带来了印度文化,佛教也从印度传入,从公元2世纪至15世纪,史称印尼的印度化时期。
  公元414年,晋代法显法师(约337年~约422年)曾到印尼耶婆提国(今爪哇或苏门答腊)居住5个月,研习佛经。著有《佛国记》(又名《法显传》),详细介绍了古代印尼的情况。5世纪至9世纪,中爪哇的柯陵王国信仰佛教。唐朝会宁法师于公元664年到此国居住达3年之久,他和当地僧人若那跋陀罗(Djnabhadra)共译佛经《阿笈摩经》,曾令小僧运期将其带回中国,向唐高宗汇报印尼情况,并请皇帝将佛经印发给人民。会宁曾在爪哇和巨港居住,并终老于印尼。他是早期定居印尼的华侨高僧。公元5世纪苏门答腊岛的柯罗单国(又译“柯罗国”)信仰佛教。7世纪至14世纪,位于苏门答腊岛南部巨港的三佛齐(又译“室利佛逝”)也是佛教王国,是东南亚的佛教中心。唐朝高僧义净(635年~713年)于公元671年至695年期间,为宣传和研究佛教往返于中国和印度,先后三次在三佛齐居住达10年之久(671~672年,683~689年,689~695年)。著有《南海寄归传》(四卷)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两卷)。《高僧传》一书记载了印度王子那跋摩(Gunawarman)于公元420年左右到中爪哇游说该国国王改宗小乘佛教的经过,使该国成为中爪哇最早印度化的佛教国家;又说:公元7世纪前后,印尼诸岛多流行小乘佛教(主要是说一切有部,另有少数正量部),而三佛齐信仰大乘佛教①。公元750年至860年,中爪哇的夏连特拉王国也是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信奉大乘佛教和印度教结合起来的密教)。13世纪东爪哇的新柯沙里王国,以及同时期兴起的东爪哇麻喏巴歇(又译“满者伯夷”)王国(1293年创建。它相继征服了苏门达腊和加里曼丹诸岛的一些小国,国力强盛,1478年灭亡)也信仰佛教。
  与义净、会宁和运期同期到印尼爪哇和苏门答腊宣扬佛教的中国高僧约有20人。运期和怀业后来都定居于三佛齐,成为早期印尼的华侨高僧。他们为促进中国和印尼的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11世纪初,西藏佛学改革家阿,帝娑(Atisa)也曾在三佛齐研习佛经。
  在佛教兴盛时期,建立了不少佛教庙宇和建筑。如著名的中爪哇婆罗浮屠(Borobudur)佛塔至今仍为印尼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中爪哇梭罗附近的卡拉珊陵庙、马吉冷附近的巴宛陵庙、门突陵庙,苏门答腊岛巴东市拉瓦斯的陵庙群等等都是有名的佛教建筑群。
  14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印尼,佛教王国相继被消灭。从此佛教日趋式微,但是,佛教却成为华人信仰的主要宗教。印尼佛教直至20世纪30年代才逐渐复兴。
  佛教、三教会和印尼华人
  中国人从汉代开始就已定居印尼,不过人数不多。到唐宋时期大量增加。由于很多中国人信仰佛教,他们移居国外后仍坚持原来的信仰。宋代不少印尼华人信仰佛教。他们普遍供奉观音菩萨,称之为“飞来佛”。在巨港和中爪哇一些地方,每逢佛教盛大节日,都有很多华人前往参加礼佛仪式。
  不过,中国人具有多重信仰的特点,他们也将此习俗带到印尼。华人新闻工作者、佛教徒郭德怀认为,印尼华人信仰多种宗教,只信奉一种宗教的不多。1900年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成立的中华会馆领导人李金福在1903年写的《华人的宗教》(刊于1903年2月14日的《理报》)也说,华人多信仰三教(佛教、道教和孔教)。1934年5月,郭德怀创立了三教会,其宗旨是:“统一、弘扬和信奉孔教、佛教和道教,即将三教合一,把孔教的虔诚、佛教的超凡以及道教的养性分别或结合起来加以倡导。”②1955年三教会共有30多个分会。三教会中佛教势力最大,会员以华人为主体。但是,这种想将不同宗教糅合在一起的设想脱离了实际,教徒们貌合神离,因而三教会进展缓慢。继任的该会领袖郑满安(Bhikku Ashin Jinarakkhita,通称阿信)也是佛教徒,后来离开了三教会,领导20世纪30年代的复兴佛教运动。
  华人努力宣扬佛教,对后来佛教的复兴功不可没。郑满安的几个印尼族裔弟子和朋友(如俄卡及苏曼德里等)后来成为印尼宗教部门的负责人。上世纪30年代,望加锡华人李凉泉第一次将一套佛教教义翻译成马来文,汤玉霞(女)又将其译为望加锡文,共印发数千份,主要给通晓望加锡文的华人妇女阅读。20世纪80年代,华人出版了一些有关佛教的书籍。
  由于印尼族裔中也有一些佛教徒,因此华人佛教团体没有专门冠以“华人佛教协会”的名称。1957年2月,郑满安在三宝垄创立印尼佛教会,其会员主要是华人。10年内共有50多个分会。1970年该会和其他佛教团体合并成为印尼佛教协会。此外,60多个华人居士林团体于上世纪60年代联合为佛教咨询会。
  华人庙宇
  各地华人建立了庙宇。它们一般可分为两种:
  一、反映华人多重信仰特点的庙宇。例如1650年建于巴达维亚的金德院,17世纪建的大伯公庙,18世纪建的大史庙,三宝垄的三保庙和大觉寺,望加锡的大伯公庙以及各地的妈祖庙等等。这些庙宇供奉释迦牟尼、观音、地藏王、郑和、孔子、关公、赵公明、妈祖、玉皇大帝、吴本和十八罗汉等神祗。前新加坡驻印尼大使李炯才说:三宝(保)垄的“三宝庙具有三种宗教合一的特质,佛教的外观表现在寺庙的形式,道教是表现在古锭遗迹的神秘气象,孔教的景观是呈现在孔子的肖像以及纪念成百名水手的遗迹,代表着孔教提倡祖先崇拜的教旨。”③建于1885年的万隆协天宫主要供奉关公,但为适应佛教徒需要,左右两侧建有海会堂和灵山寺,后来又建观音学校大楼,招收400多名学生,主要是华人子女④。
  从1650年至1975年间,雅加达华人建的72座庙宇中,供奉115位神祗。其中属于佛教的有释迦牟尼、观音、地藏王等神像16座⑤。
  二、华人佛教徒专门建有佛教寺院。比较著名的有雅加达的观音寺,万隆的协天宫,井里汶的潮觉寺,西爪哇当克郎市的雷藏寺和文德庙,苏门答腊岛棉兰市的水月宫、崇圣宫和清音禅寺,苏门答腊岛楠榜省班达市的大兴庙和福德庙等。一些有条件的华人在家里建佛堂。
  研究东南亚华人碑铭的著名德国学者傅吾康教授在《苏北棉兰辖属浮罗把烟清音禅寺碑记》一书中指出:“是以都邑市镇,山陬僻处,遍建庙宇,供奉三世尊佛,观音大士,而百姓之家,虔奉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故国人分播海外,足迹所经,必倡建,祀佛以沐宏庥。”⑥这些话语生动地说明了华人建立佛教寺院的社会和宗教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印尼有佛寺600多座⑦。90年代,华人佛教徒在雅加达建大丛山西禅寺、法海寺、弥勒天真佛院、达摩输济寺和佛教大厦等等。这些建筑设备相当现代化,有的设有电脑资讯中心,与互联网接轨;有的设有诊所。
  1953年印尼政府将纪念释迦牟尼逝世的日子涅节定为全国性节日,宗教部长亲临1981年的涅节,足见政府对佛教的重视。
  在众多华人庙宇中,金德院、三保庙、大觉寺和大兴庙等都是较为著名者,而且成为旅游胜地,笔者都曾前往参观。
  金德院具有悠久历史,几经重修。主庙供奉观音菩萨,两侧有对联:“德性满虚空化遍十方众生,金莲浮水上香供三世诸佛。”正殿上方有一写于1892年的匾额:“一味慈悲”。此外还有反应佛教教义的对联:“金鼎结祥云遍开法界,德门呈瑞气广布人间”、“南海非遥转念慈航即渡,西方自在遐观法界皆春”等等⑧。金德院记有佛诞录,设有为穷人看病的义务诊所。
  楠榜的大兴庙金碧辉煌,已有上百年历史。门内嵌有“大愿何求风调雨顺,兴隆共祝物阜民康”的对联。正殿供奉着三尊两米高的金身佛像,庄严肃穆。
  苏哈托·佛教·华人
  1966年苏哈托政府上台后,实行强迫同化华人的方针。原来是合法宗教的孔教会被视为华人宗教“异端”,有碍同化进程,于20世纪70年代否定了它的合法性。佛教则因为是世界性宗教,而且在印尼历史上有过辉煌地位,因此继续承认它的合法性。不过,由于华人佛教徒众多,政府担心它会妨碍同化运动的进程,因此有必要加以“改造”。这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所有宗教都必须符合国家“建国五项原则”。为了争取佛教的合法地位,郑满安于是将爪哇佛典中的“至上佛”(其实爪哇佛典并无此说)引入印尼佛教,将“至上佛”等同“上帝”,以便取得政府的承认。大乘佛教与尼泊尔佛教界予以认可,但小乘佛教却不予以认同。于是一些信众另外建立了印尼小乘佛教僧团。弥勒佛教信奉明明上帝(Tuhan Mahaesa),符合“建国五项原则”而被认可⑨。
  印尼政府宗教部领导人虽然对“至上佛”看法有分歧,但最终仍予以承认。这样,佛教就取得了合法地位。
  其次是改组佛教团体。为避免华人主持佛教团体,妨碍同化运动,1979年,由政府出面,创立印尼佛教徒信托会,由三个僧团及七个佛教理事会(印尼大乘佛教协会、印尼小乘佛教协会、印尼三教会、印尼爪哇传统密教会、印尼弥勒佛教会、印尼大乘僧伽会和印尼小乘僧伽会)联合组成。信托会又称佛教总会(Walubi),主席和秘书长都由印尼人担任。凡是具有浓厚外国色彩的佛教团体都被排除在外,包括被认为具有日本佛教色彩的日莲教团体(会员多为华人)和郑满安领导的佛教会都没有资格加入总会。
  第三是将具有华族色彩的庙宇(Klenteng)改为佛寺(Vihara)。由于华人建立的不少庙宇崇奉多元神祗,道教和孔教被印尼政府视为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点,不利于同化运动的进行,而佛教则来自印度,何况古代印尼王国曾将佛教定为国教,因此政府下令将上述华人庙宇改建为单纯的佛教寺庙。同时颁布法令,禁止华人再建新的庙宇。政府将金德院改称敬法寺。1980年5月,又下令将中爪哇玛琅弥勒佛堂中的关公和八仙神像搬走,只保留与佛教有关的神像。
  尽管如此,印尼华人佛教界仍开展了一些活动。上世纪90年代的主要活动有:
  1995年3月,雅加达大丛山西禅寺举行供佛斋僧大法会。到会的有来自中国、斯里兰卡、印度、新加坡、泰国、法国和德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长老、法师和护法居士等200多人。印尼宗教部派人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真禅长老在会上发表了讲演。
  1996年6月,大丛山西禅寺举行供僧晚会,来自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位长老、法师以及70多位比丘、比丘尼、护法居士等与会,此外还有500多位佛教徒参加。28日至30日在大雄宝殿举行梁皇宝忏大法会。
  1997年12月,新加坡举办“佛教研讨弘法文娱大会”。应邀与会的惟一印尼代表是雅加达观音寺住持、华人传雄法师(Bhiksu Dutavira),他提交了《干部化制度与素质是佛教在21世纪参与发挥作用的要领》的论文。
  学习华文和维护华族文化是华人弘扬佛教的因素之一。大乘佛教总会兴办了10余所学校,有学生10余万人⑩。文德庙于20世纪70年代创办了华文学校,设有小学至高中部。1995年还开办佛学院,设有经济、会计和外文等系,有学生1000多人,95%是华人子女11。万隆协天宫也设有华文学校。佛教法事活动讲华语或印尼语。
  印尼的华人佛教徒究竟有多少,没有统一的数字。一说20世纪90年代印尼佛教徒有500多万人,其中华人占200多万12。有的资料说华人佛教徒有100多万13。笔者曾访问过一些华人,虽然他们并不一定信仰佛教,但由于必须遵照政府的规定,他们的身份证上都注明是佛教徒。由此可见佛教在华人中深入人心。
  现状与前景展望
  1998年5月苏哈托政府垮台后,印尼华人佛教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佛教团体林立,派别众多。1998年11月6日,印尼佛教总会举行特别代表大会,由于两派分歧严重,总会宣告解散。华人邹丽英于12月30日另组印尼佛教徒代表会,简称新佛总,获得政府承认。其他教派另外成立印尼僧团大会(Kasi),包括郑满安领导的僧团及其他三个佛教团体。新政府宗教部门的领导人多为旧政权人士,在他们支持下,邹丽英当选为印尼人民协商会议的议员。她也是惟一的佛教界别的议员。
  由于苏哈托政府的干预和操纵,华人佛教徒和宗教团体至今仍存在一些不团结现象。
  印尼华人佛教徒有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日莲正宗、日莲佛教等派别,其中大乘佛教徒居多。早期华人妇女社会地位低下,无论在家庭、在社会都无权利可言,因而需要寻求精神上的慰藉。而观世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很符合她们的心理需求,因此,“女性华侨多信奉观世音”12。这种现象迄今未见有多大变化。会讲华语或中国方言的华人商人家庭多数信仰弥勒佛教,教徒有60多万人15。90年代初,一些华人信奉佛教密宗(Tantrayana)。它是美国华人吕生行创立的,后传入印尼。它具有一些现代化特点,吸引了一些华人,特别是青年华裔。
  其次,华人佛教徒的活动日益活跃。1999年10月,瓦希德政府对华人政策进行大幅度调整,实行多元文化、多元民族的方针,宗教政策比过去宽容,如重新恢复孔教的合法地位,不再强调宗教的民族性和民族色彩等。
  因此,华人和印尼族裔佛教徒开展了比过去更多的活动,加强了与全球佛教徒及团体的联系。
  吠舍祛节(在印尼译为“卫塞节”,Waisak),又称敬佛节,是南传佛教国家重要的全国性传统节日。东南亚国家通常将佛祖的诞生、成道和涅放在一起纪念,一般在公历5月的月圆日。1983年印尼政府将它定为公休日。每逢此日,佛教徒都要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1998年5月以后,随着政治气氛的宽松,纪念规模更为宏大,华人佛教徒也热情参与。例如近两年来在婆罗浮屠佛塔举办的仪式相当隆重热闹。
  2000年7月,雅加达观音寺举行观音圣像安奉于昂卡萨街柯尔登酒楼的仪式,1500多人出席,政府宗教部门派人参加,并为创作佛教歌曲的华人黄武殿先生颁发奖章。
  2000年12月,在泗水举行第四届诵经比赛。来自全国22个省的22个佛教团体的500多人参赛,分为儿童、青年和成人三组。过去的三届只限用巴利文诵经。这次,增加了日文、华文和梵文。传雄法师认为,现在可用华文诵大乘佛经是很大的突破。
  第三,新建了一些佛教寺院。较有代表性的是位于巴淡岛的天恩弥勒佛院,它共有三层楼,耗时7年才建成,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佛教寺院。共1万人参加了1999年1月23日的落成典礼16。
  第四,90年代以来,涌现了一批热心佛教事业的华人法师和居士。如上述雅加达观音寺住持传雄法师,原名黄健强,出生于雅加达,12岁在棉兰出家,1981年毕业于台中南普陀高等佛学院,现为印尼新教总僧伽联络主任、印尼大乘佛教教学及训练中心导师。曾先后担任棉兰西禅地藏寺、千佛寺以及雅加达长庆寺住持林水白,法名尤迪,1936年出生于东爪哇惹班(Mojokerto),1960年参军,获海军中校军衔,1965年获法学学士学位,1983年获荷兰莱登大学博士学位,曾荣获政府勋章。1970年结婚,有一子一女。1988年出家,雅加达华人企业家汤锡霖是一家房地产公司董事主席,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热心佛教公益事业,曾捐赠1公顷土地建佛教寺院,泰国王子亲自主持落成典礼。他还在中爪哇捐建泰美寺院,在家乡广东蕉岭捐建闽粤赣释伽文化中心。他还创办了3间佛教学校。他认为,印尼的佛教已经复兴,作为佛教徒,他感到光荣和自豪。1998年不幸病逝。楠榜福德庙领导人、居士苏汉成,土生华人,上世纪80年代曾到中国大陆和台湾进修,热心传播佛教,培训人才,使当地华人佛教徒日益增加,而且能用华文诵念佛教经典。其他知名佛教界华人不再一一列举。
  随着形势的好转,可以预期,印尼华人佛教徒今后将会持续增加,印尼佛教将继续得到发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