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唯识要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杨白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唯识要义

杨白衣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唯识宗在佛教的地位..................一

  第二章  唯识宗的传译........................二

  第三章  唯识宗名及宗旨......................五

  第四章  所依的经论..........................六

  第五章  三时教判............................九

第二篇  万有论   第一章  万有的分类..........................十三

    第一节  五位百法..........................十三

    第二节  蕴、处、界........................一七

  第二章  万有的细释..........................二三

    第一节  心王..............................二三

    第二节  心所..............................二七

    第三节  色................................四二

    第四节  不相应行..........................四七

    第五节  无为..............................五十

第三篇  缘起论

  第一章  耶赖缘起论..........................五二

  第二章  缘起的情形..........................五四

    第一节  诸识的作用........................五四

    第二节  诸识的所依........................五七

    第三节  二种识变..........................五九

    第四节  境的分类..........................六一

    第五节  诸法生起的缘由....................六四

  第三章  种子论................................六六

    第一节  种子的意义........................六六

    第二节  种子的分类........................六八

    第三节  种子和第八识的关系................七二

    第四节  种子和七识的关系..................七五

    第五节  种子的关系及熏习的状况............七六

  第四章  识体论................................八十

    第一节  阿赖耶识..........................八十

    第二节  未那识............................八六

    第三节  前六识............................九十

第四篇  转生论

  第一章  惑、业、苦............................九三

  第二章  二执二障..............................九四

  第三章  业的分类..............................九六

  第四章  总别二报..............................一00

  第五章  十二因缘..............................一0一

第五篇  中道论

  第一章  三性..................................一0七

  第二章  三无性................................一一0

  第三章  中道..................................一一一

  第四章  我法二空..............................一一三

第六篇  修道论

  第一章  唯识的观法............................一一六

  第二章  机类的分别............................一二一

    第一节  五性名别..........................一二一

    第二节  大乘三种性与顿渐二机..............一二二

  第三章  断惑的方法............................一二五

  第四章  修道的阶位............................一二八

  第五章  断证得果..............................一三四

    第一节  资粮位............................一三四

    第二节  加行位............................一四二

    第三节  通达位............................一四四

    第四节  修习位............................一五一

    第五节  究竟位............................一六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