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参禅打坐者脑电波活动强烈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研究论文:参禅打坐者脑电波活动强烈

  “闭目养神”是我们在感觉疲累时常用的一种方法,而实际上,最近一些科学家通过研究也发现,像这样的静坐还增强大脑的活动能力,让你有更灵敏的反应。这一研究已发表在11月16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中,这也是这类成果首次被发表在主流科学刊物上。

  试验显示打坐增强脑电波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系威斯曼中心大脑行为学试验室曾经做过试验,试验对象是一组8位年龄在34-64岁之间的佛教徒,在过去的15-40年间,每天进行超过8个小时的打坐和冥想祷告。

  作为对照组,则是10位健康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年龄在20-22岁之间,此前从未尝试过打坐或者冥想,仅仅在一个礼拜前接受过简单的冥想训练。

  两组人员都被要求完全放松地进行关于慈悲怜悯内容的冥想,冥想者只需要产生类似的感觉,而并不需要在大脑中描绘具体事物。

  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人员通过一些脑电波测量仪器,在两组志愿者打坐冥想前、冥想过程中、冥想后进行脑部活动的检测。结果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佛教徒所在一组记录下来的大脑阿尔法波和伽马波活动十分显著,其中又以脑伽马波的震荡尤其强烈。因为人脑的伽马波是由脑部额叶和顶叶联合皮质区的活动引起的,而这些区域是负责人类情绪以及快乐相关的区域。

  事实上,在进行冥想前,两位年龄较长的僧人就被探测出了极强的伽马波活动,因此,显然脑区域活动的波动完全是由于修行时间长短引起的,而与个体差异无关。

  通过试验,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坐禅和冥想能够增强脑活动能力,并明显地影响脑部负责调节情绪和快乐相关的区域。简言之,静坐并展开想象是一种从身心两个方面都能调节人体状态的好方法。

  现代医学成果暗合古代养生之道

  事实上,对于打坐有益,在我国古代就有此说,郭沫若在自己的《静坐的功夫》一文中谈到:“静坐这项功夫,在宋、明时代,儒家是很注重的,论者多以为是从禅而来,但我觉得,当溯源于孔子的弟子颜回,因为《庄子》上有颜回坐忘(即静坐)之说。”在中医药学上,静坐养气也是为医理所提倡的,我国古代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谈到:“恬淡虚无,其气从之;精神内存,病安从来?”它是集中注意力,达到心神合一的一种途径,是一种通过冥想实现的心理暗示疗法,近年来西方包括日本等国对于静坐进行的科学理论研究,就是对这门古老的放松疗法的现代医学诠释。
静坐放松也要因人而异

  静坐虽好,但是除了一些必要的方法之外,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静坐需要注意地点时令。不要在饭前饭后半个小时内静坐,也不要在当风的地方和冷气空调房间中静坐,开始静坐之前要进行一些暖身活动,让身体的血脉充分畅通,冬季则需要保持衣着宽松和温暖。

  其次有部分人并不适合静坐。比如孕妇和一些特殊疾病病患。同时静坐时要注意一些特殊反应,如后腿脚微麻是正常现象。初次静坐者如果不能顺利入定也不要勉强,一切以自然为主,可以稍等一会放松心情再继续。当然,如果有条件,最好能够在有经验的人指点之下进行静坐练习,不要盲目,也不要过于急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