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论说中国禅宗---达摩禅与慧能禅之异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黄美琪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重视禅悟,这是如来禅和祖师禅的共同之处。但慧能禅把达摩禅的“藉教悟宗”发展为“藉师自悟”,而且,借助一定的外缘而觉悟自己的本性,这亦是慧能禅和达摩禅的共同之处,但外缘是“经”还是“师”,则表视了两者的差别。依心修禅,以禅明心是禅宗的修持方法,对“心”的不同理解(达摩禅所讲的心,是真心,是至净至静的心;慧能禅所言的心,是众生的自心。)及实践的差异导致出现不同的禅系禅脉,其区别在于藉教悟宗与教外别传、真心体用与自心显用、渐修顿悟与无修顿悟、重言说重思辨与超越文字直指人心的不同方面。

  达摩禅的要旨在于以清净本性了悟佛法,强调“渐悟”,即修行过程有步骤、有阶段性;核心理论是“壁观”,主要是比喻人心如同墙壁,因此修持方法要舍妄(抛弃现实虚妄世界)、归真(追求超世俗的真如世界)、消除一切执见。再进一步,修持实践是“二入四行”,二入之中以理入为主,行入为助。“理入”与“行入”结合起来,就是认知层面的禅法。“二入四行”是达摩禅法入道途径。即禅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理入”是对经教的理论思考,“行入”是禅的实践,可达到涅槃的终极理想境界。达摩禅的具体实践是“四行”,即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其要旨在于以清净本性了悟佛法以至觉悟之境。佛性、法性,在人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佛性、清净心存在于一切众生身中,是众生生死之所依,也是众生成佛的内在根据。四行著重在于劝人在日常生活中去掉一切爱憎情欲,严格按佛教教义苦下功夫。达摩禅法突出的特点在于“藉教悟宗”,据《楞伽师资记》载,是“深攸含生,凡圣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覆,不能显了。”为了“舍妄归真”,就“凝住壁观”而修禅,若能达到“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言教”时,就是悟道了。总之以究明佛心为参禅的最后目的。心性之有,是依心而“修”的结果,乃须凭借一定形式的禅修方便,经过观心看净,强调时间性的渐次修习。

  慧能禅在修行观上,强调“识心见性,顿悟成佛。”重视禅悟,这是慧能禅和达摩禅的共同之处。但慧能禅把达摩禅的“藉教悟宗”发展为“藉师自悟”,从日常行事中“念念自性自见”,“即俗成真”(世俗世界即真实世界)由是修持不离具体日常生活,“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慧能在《坛经》里说,智慧就是般若之智,“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人性本来就是清净无垢的(“世人性本自净”),因此,传统的学习就不太重要了。再说,当自己处于迷妾之时,去读经很可能会被文字障自本性,讲“不立文字”,语言文字最多只是用来表达一种譬喻或象征。而若得到那些有智慧的禅师针对性的指导,即能觉悟自性。这种不一定要读经的观点,与达摩禅的“藉教悟宗”表现出差异。“藉师自悟”,是当下即是的,“我有一机,瞬目视伊”,终极境界的体验和观照,应该是“自用智慧观照,不假文字”,要在“无念、无相、无住”里体验。“无念”就是不执着于自己的每一个想法;“无相”的境界是使自己不被一种形、色、声而束缚;“无住”就是在一切现象中不停留自己的意识脚步,不假任何语言文字的当下自呈心地,“以心传心”,直接用本心来领悟,即“识心见性,自成佛道”。

  达摩体悟真性,认为行住坐卧皆可为修禅的道场,简化印度佛教的修行方法如来禅对传统禅法的改造,迎合了中国人崇尚简易的心理,为中国禅宗的一大特色。此外,“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心即佛,达摩禅将“凡”“圣”的对立大大降低。慧能禅否定文字对禅的作用,自性即西方净土,在家即出家,不需要念佛修行,把中国禅宗的发展更明确表现中国人的生活理性。


  参考资料:
  1. 董群:《祖师禅》浙江人民出版社:淅江(1997)
  2. 洪修平、孙亦平《如来禅》浙江人民出版社:淅江(1997)
  3. 葛兆光:《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十讲》商务印书馆:香港(2001)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