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与自然>> 地球母亲>>正文内容

成都将被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发布时间:2007年05月08日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6.15%,全市乡镇所在地、小集镇和自然村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0%和25%;
  建成区绿地率35.12%,绿化覆盖率36.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2平方米。
  明天,备受瞩目的第四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将在成都新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届时,成都将被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回溯一年多来的努力,成都“创森”一步一个脚印,让“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真正成为了广大老百姓切身感受的现实生活。这样一组数据无疑是对成都“创森”工作最好的诠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6.15%,全市乡镇所在地、小集镇和自然村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0%和25%;建成区绿地率35.12%,绿化覆盖率36.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2平方米。
  打造森林城市
  特色景观
  将城市与森林和园林和谐相融
  在“创森”过程中,成都将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将城市的生态需求、森林的自然功能和园林的生态、景观功能有机结合,将高大乔木的自然之美与城市建筑的现代之美、园林景观的艺术之美有机结合,演绎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的和谐之美。
  近年来,成都打造环抱城市的10大郊野森林公园,环绕组成林城相融的绿色生态屏障;绿化流经城市51条河道林荫堤岸,串联结成林水相依的滨江风光林带;修建覆盖城市的900公里绿色健康走廊,集散形成林路相伴的网状景观风韵;装饰点缀城市的1200多个园林式小区和街头游园,有机汇成林园相衬的游憩休闲活动空间。这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和谐搭配,既使得建绿系统更加协调,绿地功能更加完善,又使得自然风景与城市景观相得益彰。
  挖掘森林城市特色文化
  让古树名木记忆蓉城生命历程
  成都注重挖掘古树名木文化传承价值,对维系城市生命与记忆的9497株树木,一树一册,抢救保护,古为今用。经过不懈努力,在一批历史悠久的名胜景区、文博寺院和旧城老街,完好保存了1675株千年古树,这些见证了千年古蜀文明的活体遗产,成为追寻蓉城遗址史迹的绿色标识。
  体现川西民间风情的林盘园林,成都在一批典雅古朴的乡间古镇、自然村落、农家庭院和名人故居,整理开放了100余处,成为观赏地方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为了展示城市园林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成都在一批重新修缮的重点保护片区和改建扩建的特色文化街区、生态公园广场,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原生树木与人文绿化鳞次栉比,成为品味绿色植被繁衍生息和园林艺术进化演变的特殊窗口。
  创建森林城市特色品牌
  推出“五朵金花”等绿色旅游圈
  在“创森”过程中,成都注重开发森林城市独特比较优势,延伸森林天然肌理促进城市环保,加速推动城市植绿向立体空间发展,逐步实现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成都用好森林资源价值烘托城市美景,大力发展生态游、乡村游和山水游,创意推出花乡农居、幸福梅林、荷塘月色、东蓠菊园、江家菜地“五朵金花”。建设成都至都江堰青城山的绿色健康走廊工程景观丰富、绿地量大,推动了走廊沿线以农家乐为特色休闲旅游的产业发展。经过1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城区为第一圈、近郊为第二圈、远郊山区为第三圈的“环城乡村旅游经济圈”。
  坚持创森与富民同步原则
  木材经营加工就吸纳30万人就业
  树木是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成都始终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并举的原则,把林业园林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国家要生态、社会要效益、农民要致富为目标,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努力推进林业园林产业发展反哺生态建设。实行土地流转,发展乡村旅游。在不改变农民土地使用权性质的情况下,采取政府推动、农民入股、企业参与运作的模式,达到农民增收、企业赢利、政府减少投资、城市森林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效果。
  近年来,共实施天保工程人工造林7.5万亩,点播造林0.84万亩,封山育林59.7万亩,常年管护森林面积572.3万亩。2006年,全市木材经营加工业实现产值60亿元,吸收安置就业30万人以上。林业原料基地建设不断加强,材用竹基地面积已达42万亩。本报记者李凌翌谢明刚

标签:称号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