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佛教基础>> 佛教常识>>正文内容

如本法师答:修行人一生念佛,若临终往生,是往生自性净土?或往生他方净土呢?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29日
来源:佛学问答   作者:如本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如本法师答:净土宗往生净土通常是指往生他方诸佛净土而言,不以往生自性净土来说,往生自性净土是宋朝之后融合禅净双修之论调,在当初佛陀演说净土法门之时,单单纯纯的就是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详见净土三经,或往生东方琉璃净土,或弥勒净土,乃至十方无量净土而言,这是往生他方净土的实例。

  后期的大乘佛教经论亦有谈及心净则国土净之说,再加上真常唯心论(禅宗)之介入,就慢慢演变有自性净土,自性弥陀,自性极乐,乃至不必求生西方极乐之论调,只要自性具足净土,自性弥陀即可,这种执理废事,执事废理的两极化是不当的,要知理与事是无碍的,因理显事,因事证理,离事无理,离理无事,事理是一体两面的,难道自性内无弥陀吗?弥陀内无自性吗?这是值得省思之处。

  清朝彻悟大师云:“能念心外无别所念之佛,所念佛外无别能念之心,能所两忘,心佛一如。”

  清朝彻悟大师云:“西方依正庄严,皆一切众生性所本具,特藉弥陀大愿为增上缘因。西方有者,乃自性本具真善妙有之有。”

  清朝彻悟大师云:“全大火聚是清凉池,非离火聚别有凉池,全清凉池是大火聚,非离凉池别有火聚。”在在说明自性弥陀,自性极乐,自性净土的写照,宋朝之后逐渐倡导禅净之说,唐朝前即以他方净土之说为多为广。今引录求生他方净土之偈颂供给诸君研读。

  “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观音甘露洒吾头,势至金台安我足,一刹那中离五浊,屈身臂顷到莲池,莲华开后见慈尊,亲听法音可了了,闻已即悟无生忍,不违安养入娑婆(梵语saha),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我愿如斯佛自知,毕竟当来得成就。”

  现在再引用宋朝永明延寿禅师,亦是净土宗第六祖所作之四料简,永明寿禅师是在禅宗开悟证果之后,导归净土法门,一生专志净土法门,一日念佛十万句佛号,一日行百种善行,是一位了不起的开悟圣僧。供给诸位同参其研。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标签:佛学问答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