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华岩弘大道 心是金刚剑——吴言生教授重庆华岩寺讲座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22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重庆华岩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国佛网讯)2008年9月21日上午,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禅学专家吴言生教授于重庆华岩寺弘法楼三层禅修中心作禅学讲座。重庆华岩寺方丈道坚法师就佛教在中国的现状,寺院的定位做了发言。重庆佛学院师生与四众弟子共聚一堂,大家聆听当代佛学转换者大师的教诲。吴教授讲座风趣幽默,禅宗公案顺手拈来,所到之处,受人欢迎!给人深刻的生活启迪!指出迷妄皆由心,悟境也由心生。幽默风趣受妇孺儿童的欢迎!引经据典,法度森严,受老革命的欢迎!洒脱灵活,佛言祖语,信手拈来,皆成妙语,受青年人的欢迎!所到之处,步步莲花生,欢愉,自在,智慧!

吴言生
教授简介:
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禅学主编,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著作有禅学三书(《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主编有《中国禅学》;创办有佛学研究网www.wuys.com)。曾做客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主讲禅宗哲学象征;做客中央电视台名家讲谈,主讲禅宗智慧与现代管理


附:吴言生教授讲座录音稿

今天到华岩寺看了常住,法师,以及在道坚法师的领导下,华岩寺在修行,弘法,教理的部分机构。心中非常感叹:重庆佛教界是非常有希望,非常幸运的。可以想象,佛教在重庆佛教界是幸运的,在全国也是。

中国佛教有八大宗派,除禅宗,天台宗外,都在西安。西安是佛教第二故乡。西安佛教资源丰厚,但惭愧,西安做得还远远不够,比较滞后。通过华岩寺,可以看出:有思路就有出路,有佛法就有希望。有了思想就能有出路,正如《论语》的两句话:“非道弘人,人能弘道”。不是道能够把人抬起来,只要弘法的法师有智慧,那么走到哪里就形成哪个地方的中心,现在验证了,也是非常欢喜的。

我个人本身是文学学士,后来在北京的人民大学做了哲学博士后,后又亲近上净下慧老和尚。这几年常在北大,清华,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开设的各种各样的佛学班讲课。佛学班内有一版块讲禅宗智慧的,他们的禅宗智慧的课程这一块由我讲授。学员素质都非常高。除了这些学校之外,在民间也开办了一个最高端的华商书院,华商书院开办了一个商界事务佛学班,是由全国非常出名的商界领袖组办的。商界事务佛学班的一个同学在永川办了一个温泉,取名“香海”,犹如须弥山八重香水海。这些事例说明这些优秀人士,他在接触佛教文化后,感觉佛教对其身心非常受用,领导员工,造福人类。我本人在中央电视台,在上海的东方卫视,凤凰卫视都在讲座。在法师里面,我个人认为,道坚法师做事是最细致,最勤快的。现代国内学者中研究佛法学者有影响者不过百人,然而能将佛教禅的文化应用在现实中的人却寥寥。这里面也涉及到禅宗文化如何转换成现代人喜欢听,喜欢做的问题!从书架上转换到生活中的问题!一般学者容易钻进书中就出不来,有的学者在名相上过于执着,不能转化。道坚大和尚的行为我一直在关注。我觉得道坚大和尚能转化,所以我也在转化中分享。希望得到大家指导和加持。“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我个人将之理解为四句话:

一、 迷悟皆由心
二、 心为苦乐门
三、 智慧转万物
四、 步步莲花生
现在我把这四句话的体验与大家分享:

一、 迷悟皆由心

佛祖悟道:“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说明在因地上,众生都是佛,我们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但因为有妄想执着,所以不能证得。禅宗慧能说:一念悟众生即佛,一念迷即凡夫。那么我们可以继续追问:“谁在迷?谁在悟?”禅宗历史上流传着三祖僧璨为四祖道信解缚的“公案”:佛教典籍记载,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沙弥道信来到皖公山山谷寺,礼谒三祖僧璨,求曰:“愿和尚慈悲,为我解缚。”三祖问:“是谁将你缚住了?”道信答:“无人缚我。”三祖僧璨大师又问:“既无人缚你,那你又求何解缚?”道信闻言大悟,后又随三祖修学九载,接法是为禅宗四祖。此公案说明:“解铃还需系铃人。”

禅宗公案二:生活中,有秀才到寺院见老和尚,在路上见一水牛被栓在路上,不能够吃草。“什么团团转?”秀才想考验老和尚。老和尚脱口而出:“只因绳未断。”秀才惊呼,没有打坐您怎么知道?老和尚笑答:你是具体的事上之问,我是从理上回答。人生就是因为有绳拴住我们的心。为何有人喜欢金钱,一辈子被金钱拖着走,金钱即绳;学者喜欢写书,一辈子为虚名而写,浮名即绳;房产到处有,结果还是拼命挣钱。房即拴住你的那根绳。正所谓:作茧自缚。禅、佛智慧就是给心里的绳解缚。迷悟皆由心。

二、 心为苦乐门

心是快乐之门,也是痛苦之门。快乐之门(圆满佛性)。《大乘起信论》中“一心开二门。”一为真如之门,一为身业之门。生活中心的起灭,诱惑中的千疮百孔。心是光明和黑暗之门,也是解脱和痛苦之门;是天堂之门,也是地狱之门。日本有为佛教大师,一位武士问:有天堂、地狱吗?在哪里?大师观其问话,知其毛病,讲再多也没用。于是大师瞪眼喝道:“你是哪家武士?”武士一听气得不行。大师继续问道:“你拿着那破铜烂铁做什么?”武士感到受了侮辱,拿着剑直冲过去。刚冲到大师面前,大师镇静地说:“地狱之门由此打开!”武士一怔,把剑扔下,悔恨交加,请求忏悔,大师微笑:“天堂之门由此打开!”慈悲,包容通往天堂。所以地狱,天堂存在于当下一念中,分分秒秒之间中一会儿去天堂,一会儿去地狱,修行就是看住心,让其往天堂走。《佛说十法界图》十法界四圣六凡。四圣六凡:四圣指声闻、缘觉、菩萨、佛;六凡指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中间是心字。我们佛子对此认识都非常深刻,这些都是由心灵产生的。同样,此世界的阴暗、丑恶也是心产生的,是由于心的功能。犹如一首诗:三点如星布,横沟似月斜。披毛由此起,作圣也由它。修心,修行即修心,把心修好。行为即是善的,导致你的行为往圣,往天堂走,经光明。

三、 智慧转万物

用智慧转万物,《宗镜录》里有:迷时境转心,悟时心转境。佛教:只有打坐才能改变世界。很多人不知此话所蕴含的哲理。外界大环境不是我们能改变的,把心调好,自在随缘。因为人的心理是有非常强大的作用的。负面例子,有心理学家曾经做了个实验:把一个人关在一个屋子里,隔壁,将一个人双手绑上,然后另一个人用红红的感觉烙铁似的东西去烙其胳膊。(这些全是假象)。最后进入关的这个人房间,用很红的温度很低的东西去接近其胳膊。这个人在还未接近其胳膊时便十分恐惧,大叫,最后靠近其胳膊时,他竟晕了过去。后来医生检验竟有三度烧伤的疤痕,而实验中的东西只是微热。说明三度疤痕是其绝望的意念,负面的东西把其强化了。正面例子,此讲有根基的。《楞严经》月光童子修水观。入定时认为自己是清水。有一次出定时心理隐隐作痛。后来查找原因,侍者在其入定时进门,看见清水,扔了一片瓦进去了。所以打坐时可以达到天人合一。东方的东西很神秘,美国人不相信,相信机器检测的结果。后来用仪器检测人打坐时的状况,检测仪显示慢慢接近水平线。人的意念可以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

另外举一个转换的例子:一个农夫赶集,驴子掉进井里,无法出来。农夫也认为其老了,想:干脆把它活埋算了。于是让人一筐筐向内倒土。快倒入井边时,大家都认为驴子一定被埋掉了。此时驴子却突然钻出来跑掉了。原来它把土踩在脚下,以此逃生出来。我们人生感情的失意等态度决定你的出路,如果能摆脱它的折磨,你反而能够出来。

再一个转换的例子:文革时,很多教授被拉去干粗活。有教授认为是下里巴人的事情,自己上吊死了。另外有一个音乐教授,却长得身体结实。他回答人家时说:“我用的是四分之四的节拍扫地。” 四分之四的节拍的音乐是非常轻快的。他把此看成是劳动锻炼的机会。本来是打击你的事情,但是你可以改变心态。你改变不了环境,但是你可以改变心态;你改变不了过去,但是你可以改变现在;你改变不了别人,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

新浪网上颁布,每年七月,高校大学生跳楼!为何?压力太大了。校长焦头烂额。这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北京心理医院去年年初中国调查报告:全世界每30秒有人跳楼自杀。中国是平均两分钟就有人跳楼自杀。自杀是什么缘故:自己这道坎不能过。智慧转万物啊!诸位福报大,有这么清幽的环境接触佛法。很多高薪白领同事间无交流,成天忙于挣钱,百分之八十感觉不幸福。老板也不幸福,中国的老板承受压力最大。

四、步步莲花生

觉悟的状况:心净则国土净,一切都好。心不净则国土不净。印光大师说:别人都是菩萨,只有我一人是凡夫俗子。佛印和苏东坡打坐。佛印说见苏东坡是一尊佛,苏东坡说见佛印是一滩屎。苏东坡还得意以为赢了佛印禅师。结果被妹妹苏小妹点破:心中有佛,见佛则为佛。所以以此处事,自己和别人都受用。这也是和谐社会理想的生活状态。

最后祝大家吉祥、快乐、自在,日日是好日,步步是清风!


道坚法师发言录音稿:

感谢吴教授!指出迷妄皆由心,悟境也由心生。吴教授讲座风趣幽默,禅宗公案顺手拈来,所到之处,受人欢迎!幽默风趣受妇孺儿童的欢迎!引经据典,法度森严,受老革命的欢迎!洒脱灵活,佛言祖语,信手拈来,皆成妙语,受青年人的欢迎!所到之处,步步莲花生,欢愉,自在,智慧!今天与重庆佛学院师生共聚一堂,大家聆听当代佛学转换者大师的教诲,给人深刻的生活启迪!

全国有寺院四万多所。大寺院一万多所。南方一个县多达几百座寺,北方几个省才一所寺院。形成东边佛教兴盛,北面荒漠的格局。寺院多但是百分之六七十没有出家人,百分之三十的寺院有出家人住持佛法。佛教界“三缺”:缺人才。南方寺院经济好,有衣食穿,北方还要自己种粮食,所谓的如过去处于的农民阶级阶段。很多僧人能坚持初一、十五上早晚课就是好和尚了,更不用说弘扬佛法了。以前的农禅并重,养寺安生。现在马不停蹄,责任和使命都无法发挥。过去僧人(教育工作者)有一定保障,处处皆禅。有官寺,地方,富豪,自己的农庄等。所以出家人可以安心弘法。现在这些条件都没有了,宗教只能在宗教场所活动。其实这样的限制只能限制佛教和道教,因为其他教派房地产仍然是不动产,教会所有(包括天主教,伊斯兰教,耶稣教)他们的房产都属于教会组织,限制不了,洋教现在信徒数量呈几何数倍增。佛教界的房地产属社会公有,华岩寺房地产目前受重庆市机关事务局管理房产,属国家的财产。从学者的角度,我均衡地提出俗谛:佛教,道教组织不森严。教会是跨区的,所以俗谛管只能管理佛教,道教。在政治上,佛教,道教都无优势。经济上,有挑战,也有机遇。社会现在非常需要佛教智慧,匡正人心,不能让中国失去民族精神。所以佛弟子责任重大。我们要高举法幢,必须弘扬正法,为现代社会贡献力量。现在百分之七十的寺院都在温饱线上挣扎。以重庆华岩寺为例,寺庙这么大,是国家的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需要400万,500万的资金保护国家的文物。这是给国家做事,我们非常辛苦,设法保护抢救文物,碑帖,书法等,这些需要几千万资金来保护啊!这些现在都成了和尚的事情了。

我们一直秉着赵朴初老人的人才教育理念,办学不辍,发愤图强。大家现在能够安心学习,什么样的出家学习方式呢?一是继承,古老的东西要继承,继承才能发扬。不要先革命,再看如何发扬。这涉及到转换问题。现在的寺院再如过去丛林一样形成地主庄园似的寺院不可能了,因为没有土地,经费等。商业社会,出家人也不可能去经商,因为中国是个重农轻商的国家,和尚如果去经商,大家一定认为他是个坏和尚。过去是封闭式的。不用考虑环境。现在与社会联系为一个整体,你必须为社会服务。这取决于人家的认同,人家不认同你了,就会在各方面产生相应的问题。现在完全坐在家修声闻乘不行了。必须服务社会,安身立命。华岩寺不考虑商业问题。没钱做没钱的事情,有钱做有钱的事情,行菩萨道,持戒精进。靠佛学基本功圆融,弘扬于社会,这样还是能良性发展。我们每项活动都需要钱。华岩寺水电费等依靠功德箱里面的钱刚好可以解决、80多个员工要吃饭,这是竭尽心力的问题。我转换思路,就考虑弘法利生。我的定位是:全盘思考。从基督教,天主教的弘法模式,传教模式中吸收有益的东西。佛教内部,从太虚大师,印顺法师,虚云法师,赵老等人间佛教中汲取精神,取其精华。提出“菩提心为依怙,以修持为核心,以教育为特色,以文化为契机,以弘法为本怀,以慈善为方便。”效法祖师大德。将其具体化,这是从理、事两方面来讲的。后五局是讲修持。做事只是将善门打开,不是解脱门。修持基础上,以文化教育弘扬。这是我长期的思考。这四个点是一朵莲花,菩提心是一心,成佛之因,决定未来,方向。圆融统摄一切佛法,这是佛教统一论。

华岩寺是临济宗祖庭。临济不以一宗一派论。出家在家都是佛弟子,一入三宝门,皆是法门宗眷。不论大小,显密。这些都是对比性的说法,有分别心就有问题,彼此诤论,造成内诤。要想佛法兴,除非僧赞僧。只要与三法印相合,我们就承认其僧人资格。面对天下佛教徒,我们必须要有全球战略性的眼光,常如是思维,就能在全世界行脚,弘法世界。语境转换,弘法思维就转换。吴教授的《禅学三书》提出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我们要把好的东西“拿来”。服务于社会。实现出家人的本怀。佛教不讲传教,但仍然要传。一盘散沙,互不相涉导致佛教不昌盛。大学里基督教徒特别多。基督传教采用很灵活的方式,我以前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挺有意思的,组织party开放心灵等。弘法方式我们要效法他们。现在的小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弘法不灵活,远离社会,他们更不感兴趣。任何事情都要从正反来看,从弘法利生的角度来做,很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吴教授最后送一幅对子给华岩寺,赞叹道坚法师,赞叹每位法师,每位同学之福:“华岩弘大道,心是金刚剑”。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