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开愿法师答疑:要先忏悔业障,去掉业障,清净了才能修禅定,对吗?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5日
来源:   作者:开愿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开愿法师答疑:要先忏悔业障,去掉业障,清净了才能修禅定,对吗?

   同修:要先忏悔业障,去掉业障,清净了才能修禅定,对吗?

  师:其实你得到禅定以后,业障自然就没有了。忏悔业障和修禅定是一法不是二法。佛法里面没有对立面,“我先忏悔,然后再修禅定”,虽然在修行的程度上有个先后,在事实上,佛法没有先后。在忏悔的过程当中,业障消除就是得禅定。你忏悔没有得清净心,没有得禅定,业障是忏不掉的。你觉得“我忏悔得很清净、很舒服”,你只是得到一点儿甜头而已,没有除根。真正想把业障忏悔掉,你的禅定功夫现前了,就得定了。

  同修:但是如果这样讲,有的众生没有这样的根机。

  师:是以事相来引发心性,你想见性,大根器的人也是要从事相上做功夫,然后引发到心性的圆满状态,都有一个过程,但这是不可分开的:业障消除得禅定,禅定一得业障消。禅定有深度和广度的区别:有的小定,会得一些小的轻安,消除一点浅浮的业障;甚深禅定,《楞严经》里面叫“首楞严大定”,那是圆满的,大定以后,细微的业障也没有了。

  等觉菩萨是四十一品无明断尽,还有一品无明没破,那一品就是业障。那谁没有业障?唯有如来。等觉菩萨——观音、文殊、普贤是等觉菩萨,他还有一品的业障在,他到甚深禅定还有一层没有突破。真正到了“首楞严大定”(《华严经》上叫做“狮子奋迅三昧”,净宗讲是“念佛三昧”)圆满的时候,这个时候就称如来。等觉菩萨还差一个层次就成佛了,这一品无明,就是他的业障。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就有“忏悔业障”,这也是在教导众生,像普贤菩萨一样忏悔业障。

  我们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的过程,不要把忏悔业障和得禅定分家,否则这样修下去,禅定得不到,业障也消不了。应该怎么办?两者都不要去想,念佛就一心念下去,磕头就一心磕下去。用一心。一心和真心相应啊!念佛叫“一心不乱”;做事情要一心一意,切勿三心二意,这样方可成就大业。

  同修:就一心一意地去做,不是俗话讲“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一做两手准备就会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

  师:这是信心不足嘛!要默默耕耘,不问收获。佛菩萨的大愿在此,佛菩萨圆满的教化在此,我们照着去做就行了。要是想“我今年要达到一个什么程度,明年如何”,这是自己给自己设限啊!如果你忽然间有这个缘分,有可能一年就成功了。关键是“总在遇缘不同”,你能不能遇到那么好的缘分?能不能这一生搞明白了?

  当年佛在世讲经的时候,讲《楞严经》,还没有讲完,摩登伽女已经证到二地,证果了,人家成圣人了。听讲经的目的,是把我们被束缚的心给它解扣,看你能解到什么程度:能解到“须陀洹”的这个程度,你就证得“须陀洹果”;能解到“斯陀含”这个程度,就证得“斯陀含果”。你能够认识、听解到什么程度,你日用平常的心地就清净到什么程度。

  佛门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六祖惠能大师,他没有读过书,也不认识字,在黄梅八个月砍柴、舂米,干这些粗活,八个月就能够见性。五祖没有把衣钵传给他座下数千位的上座弟子,而传给了一个砍柴的樵夫,还大字不识一个,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六祖惠能大师的心境,平时已做到了甚深禅定、纯净纯善了,所以一点就透了。不在你学了多少、看了多少,而在你信心到什么程度,信心啊!他见了五祖,五祖问他:“求什么来了?”他说:“求作佛来了。”我们呢?“求消业障来了。”认识就不一样。

  我们平时认真地去修学,还是要从基础做起,因为根性是慢慢培养出来的,像六祖前世或许也是慢慢培养出来的,平时的功夫已经很深了,到将悟未悟的时候遇到了五祖给他点悟而已。在我们修行的路上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好高骛远不能成就。

  同修:法师说“闻思修”是一体的,想想确实是,闻也是思,思也是修。一忏悔业障,禅定逐渐也就跟上了,这是一不是二。听法师这一讲确实茅塞顿开。那请问是不是六度也是一起修的?比如修布施的话,般若肯定也逐渐显现了?

  师:它是连在一起的,只不过是看在哪一方面展示而已。你布施,这六度都在布施里面展现,而你圆满的般若,肯定也具备布施、忍辱、持戒……要没有这五个,你的般若从哪里来呢?

  (2010年6月13日学佛答疑)

返回目录

-----------------------------------------------------------------------------------------------------------------

更多开愿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