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真正佛法的目的是妙有,成就万德庄严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06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真正佛法的目的是妙有,成就万德庄严
 
净界法师
 
  好,我们看最后的总结:
 
  凡此诸经,皆是逗会他意,令他得益,不谈佛意意趣何之!当知此经,唯论设教大纲,不委微细纲目,譬如算者,初下后除,纪定大数,不存斗斛。祇为深论佛教妙说圣心,近会圆因,远申本果。所以疑请不已,若能精知教相,则识如来权实二智也。
 
  这段是蕅益大师讲完五时的判教以后,他老人家做出三段的总结。
 
  第一个:凡此诸经,皆是逗会他意,令他得益。
 
  这个诸经指的是前面的四个。《华严经》,当然是为了满足法身菩萨;《阿含经》、方等、般若,为了满足业障凡夫。所以这个都不是佛陀出世的本怀,就是说佛陀你老人家对这个人说这样子,对那个人说那样子,到底你老人家心底,咱们先不谈众生法界,你老人家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站在你的角度,你想告诉我们什么?这就是《法华经》,畅佛本怀!以前所有的经典都不是佛陀要说的,叫作逗会他意,为了满足众生的需求,你有这个需求,我就告诉你怎么样迈过这个坎。
 
  所以《法华经》的特点就是把佛陀的智慧、佛陀的功德,本地风光全部讲出来。
 
  当知此经,唯论设教大纲。讲到佛陀当初为什么为实施权,最后开权显实,已经不再谈一些修行的枝末,怎么样破障呀,怎么样调伏烦恼,已经不谈这个了。就好像一个精算师,先用小小的数目,慢慢加起来,等到成就一个大数以后,这个小数目就不需要了。我们当然是站在大数的角度,看待大格局的角度,来看成佛之道了,不可能再回到你以前那种小胸量的格局了。
 
  所以本经就是站在佛的角度来调伏烦恼,站在佛的角度,我们应该怎么往生,所以祇为深论佛教妙说圣心,近会圆因,远申本果。
 
  就是我们深入的探讨佛陀的核心思想,你说空性是佛陀的核心思想吗?应该不是吧!如果佛法的核心思想只有空,你那么辛苦成就万德庄严干什么呢?那真空妙有就没有意义了!
 
  按照《法华经》的思想,空是方便,以无所得为方便。凡夫执着生命的现象是不对的,这个我们承认。但是你完全否定生命现象也不对!如果生命的目的是把生命消失掉,那么,佛陀的法身报身是干什么用的呢?
 
  生命的目的是提升、是转化,而不是把它断灭!
 
  就是说我们凡夫出了差错,要反省的是我们的执着,生命本身没有问题了,所以佛陀讲空观是不得已了,因为你这个执着太重了,佛陀先用空观让你暂时休息一下,真正佛法的目的是妙有,成就万德庄严!
 
  所以,佛陀你讲了那么多,到底是要我们怎么做,我们的目标在哪里?使令我们近会圆因,远申本果。就算我们今天学了《法华经》,我们不能马上成佛,但是诸位,我们的善根力,我们的莲子已经成就了,所以今生成就佛种,来生,《法华经》后面会说,说你学了《法华经》,只要你成就一念的信解,你未来就很容易跟佛陀相遇,你就生长在有佛陀的国度里。
 
  你看有些人他往生以后他就生长在没有佛陀的国度,所以因缘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你看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多好,本来是外道,遇到佛陀以后,佛陀先让他们成就阿罗汉果,晚年之前再讲《法华经》,那这个回小向大。就是哪有那么好的事,都被舍利弗给碰到了?因为他前生跟佛陀结的缘深。
 
  诸位,那么跟佛陀结缘有两种情况:
 
  第一个忆念他的佛号,但是这个毕竟是外缘。你要找到和佛陀相同的平台,就是佛陀是站在什么角度去看人生的,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那个时候是真的佛旨嘛,大家能够思想一致嘛,以佛心为己心,以佛智为己智嘛。
 
  所以你学《法华经》,就是说佛陀的功德我一点都做不到,但是我先掌握佛陀的思想,佛陀是怎么想的,那么这个时候呢,你跟佛陀是同一个鼻孔出气,你未来的进步,你未来生命的改变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大白牛车的看法。
 
  所以疑请不已,若能精知教相,则识如来权实二智也。
 
  所以佛陀在舍利弗三请以后,当然佛陀主要是让那些不适合听《法华经》的人先离开,五千比丘退席,佛陀说这些人听了以后,不但不会赞叹还会毁谤,请他们先离开,离开以后佛陀正式开始讲《法华经》。
 
  讲完《法华经》以后,就是说,你以前该干嘛还干嘛,反正我一天念佛三千声,照样念,多一个理观的智慧,把《法华经》的思想放进去;你以前拜八十八佛照样拜,把《法华经》的思想放进去;结果就是日劫相倍,你修一天的时间,你的成长叫作一劫,这个就是《法华经》。就是除了你未来的法力不可思议,你多了一个自性功德力,你是两种力量的修学,多了一个理观。就是你不是只有花,你还有莲子。
 
  就是说《法华经》的修学,有务实的面对我们的烦恼业力,也同时理想化的为未来的成佛做布局,所以它有务实面,叫作权法,方便法门;那么它也有理想面,内心的善根力,里外兼修的,这就是一个《法华经》的思想。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虽然有很多的业力很多的烦恼,但是我们可以提早为成佛之道布局,是这个概念。
 
——净界法师 《法华经》讲记13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xinwen@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