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般若会上佛陀彻底地讲一切法无生,建立无所得的概念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04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般若会上佛陀彻底地讲一切法无生,建立无所得的概念
 
净界法师
 
  那么业力处理完以后,问题就好很多了,就剩下思想问题了,就是执着问题了。
 
  当然作为一个阿罗汉,作为我们凡夫也是了,比如说净土宗,你和他讲成佛之道,他也听不进去了,因为他心里面只想到往生嘛,我们现在净土宗的思想跟二乘思想是一个样子。
 
  同样的时间,去念一句佛号,你也可以往生,也可以成佛,你何乐而不为?他就不要。
 
  阿罗汉也是一样,佛陀说大家现在修无我观,就是三界里面起火了,外面有你们最喜欢骑的小娃娃车。哇!我有娃娃车可以骑多好呀!修四谛十二因缘,从三界火宅跑出去到草坪上休息,就跟他爸爸说:哎!你不是说有娃娃车吗?佛陀说,没有娃娃车了,是我骗你的了,都是大白牛车了!反正你娃娃车有的功能我全部都有,我这个功能比你这个娃娃车还要更好!那你可以说佛陀妄语吗?当然你不能说妄语,先以欲勾牵,再令入佛智。
 
  就是说,佛陀先假设一个涅槃,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确,进入涅槃是寂灭的,但是这也是一个假象。
 
  诸位,生死是一个假象,涅槃也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象。所以说苦集灭道四谛两重因果嘛,生死的假象是杂染的因缘创造出来的,涅槃的寂静假象是清净的因缘创造出来的,如果你讲《般若经》的时候,从一切法无生的角度来看,广为一切法入摩诃衍。
 
  你看《般若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也不灭,不垢也不净,不增也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没有色受想行识,这个可以理解,空性里面,凡夫的苦恼的五蕴身心是不存在的;无苦集灭道,这件事就严重了,四圣谛法门佛陀曾几何时在《阿含经》说,太阳可以冷,月亮可以热,佛说四谛不可令异。到了般若会上说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阿罗汉所成就的涅槃在般若会上说到生死涅槃等空华。当然这个时候,佛陀并没有辜负他,也就是说,佛陀说我会给你更好的东西,你就只是一个寂静,我可以给你无量的功德庄严嘛,是吧?
 
  所以在这个般若会上这个时候,佛陀消除了二乘的法执,就是说刚开始,你烦恼很重,业障很深,我讲的很高深的东西你不见得会喜欢,反正你要的就是一个寂静,你当初的心态只要不受生死业障干扰,你就心满意足了,所以佛陀丢了一个涅槃给你;但是你现在已经不一样了,你烦恼也调伏了,生死业障也消灭了,你应该有更广大的心量,来接受佛陀的功德庄严,而不是追求涅槃的寂静而已了。
 
  所以到般若会上的时候呢,阿罗汉对涅槃那个深入的执取完全消灭了,阿罗汉的心态从厌恶生死欣求涅槃,最后到一切法毕竟空,无我无我所,进入带到一种无生的境界。所以说譬如禹中,就是快要接近中午,大概九点到十一点,快要接近中午。
 
  那么在般若会上有两种情况:顿根明共般若,利根悟不共般若。就是过去根机比较钝的人,就是这种人过去生《楞严经》《法华经》《金刚经》听的比较少,他可能只听到一切法毕竟空;如果利根人,这个人曾经学过楞严、法华的时候啊,到了般若会上,他能够知道大乘的一心三观,他不但是证得空性,他还能够悟到现前的一念心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他还能悟到不空的这种真理,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真空妙有的大乘的不二法门。
 
  所以这个《般若经》,天台宗给它判教为通前通后是对的。
 
  所以佛陀等于是三阶段的来处理众生的障碍:第一个处理生死业障;第二个佛陀用功德来引导阿罗汉,让他觉得他还有进步空间;到了般若会上,彻底的讲一切法无生,建立无所得的概念。
 
  那么讲了这么多,当然就是为《法华经》做布局,因为人生不能只是消极的破除障碍,你要开显你内心的功德。
 
——净界法师 《法华经》讲记10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xinwen@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