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浅谈舞蹈在藏传佛教仪式活动中的功能与作用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30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婧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浅谈舞蹈在藏传佛教仪式活动中的功能与作用

  李婧莎

  西藏的舞蹈和西藏一样古老,神秘。神秘之处就在于它所独有的宗教舞蹈。印度佛教的传人,同时也将它的仪式舞蹈传人了藏区,并与藏区的民风民俗融合。舞蹈在作为祭祀、祭神等仪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时,也影响了藏区人民的生活情趣。它在藏传佛教仪式中,甚至藏族人的生命中都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居住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藏族人民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风格,而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就是他们个个能歌善舞。“会说话的会唱歌,会走路的会跳舞”,从这句话就能看出藏族人民热爱歌舞,是天生的艺术家的不争事实。

  歌舞在藏族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不管在劳动、节日,还是祭祀,他们都会用歌声,用舞姿来表达内心情感。如“勒谢”是藏族的一种劳动歌舞,在劳动的同时,口中的歌与手中的工具及腿脚有节奏的动作相配合,使劳动成为边歌边舞的形式。在进行铲土、打夯、垛麦等强体力劳动时,口中的歌有很强的劳动号子味道;再如藏族男女在谈恋爱时要进行对歌,藏语叫“次加”,意为“歌的争斗”。这是他们谈恋爱,认识熟悉彼此的主要方式。

  任何社会文化形态不仅是社会的产物,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舞蹈作为文化范畴中的子文化之一,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将藏族特有的文化、审美情趣传承至今,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藏族舞蹈丰富多彩,舞种繁多,特别是抒情优美的“弦子”,其连绵不断的“颤膝”舞步及舒展悠长的“长袖”,给人以美的享受,不仅以抒情优美见长,更多的则是表现一种粗犷奔放的风格特点。艺术源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藏族舞蹈艺术真实地再现了生活的一面,而源自于生活的舞蹈艺术,必然体现了这一民族对美的追求。

  舞蹈作为社会的产物,人类抒发内心情感的载体之一,它自然而然地承担了历史文化传承的功能。我们可以通过它,来了解更为久远的时代所发生的事情。如西藏早期的宗教乐舞,起源于原始的“傩”。“傩”是原始宗教中驱赶妖魔、敬畏神灵、逐祸纳福的祭祀仪式。它不仅是青藏高原远古文化的遗存,而且融入了多元宗教文化和其他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藏族先民常常是通过宗教祭祀、节日庆典等活动,将各方面的知识用舞蹈的形式传播给青年一代,使之受教育。这种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古老育人方式,迄今仍保留在各种民俗活动当中。例如:在甘南博裕藏族一年一度的“调牛节”上,每当春季务农的耕地仪式上,就是通过歌舞的方式,进行务农知识的传授和生产技能教习,体现了古老的农耕文化传统习俗。“调牛节”的歌舞活动充满着诙谐幽默的气氛。舞蹈生动而活泼,歌词对白既生活而又道理深刻,在轻松而祥和的气氛中,起到了教育育人的功能。

  在藏传佛教之前,西藏地区盛行的是本教巫舞。公元8世纪后,印度佛教为了更好地传人藏区,扩大佛教影响,更好教化民众,在吸收了一部分本教巫舞的同时,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宗教舞蹈——羌姆。泛指藏传佛教寺院舞蹈,它不仅是顺乎民意的教派舞蹈,而且也让其为宗教服务,达到了僧人们传播宗教教义的目的。

  随着历史的进展,藏传佛教逐渐在除西藏之外的所有藏区,以及内蒙等地多个民族中逐渐流传开来。而羌姆,也因地域与民族的不同,产生出多种称谓。如蒙族称其为“查玛”,满族称其为“跳布扎”,青海等地又称作“跳欠”等。

  藏传佛教舞蹈羌姆以乐舞为主要表现形式,其内容以驱鬼镇邪为主,给人一种宗教的神秘感。总体来说,羌姆中的舞蹈多由“拟兽舞”和“法器舞”混杂而成,表演时,没有歌唱,气氛庄严、肃穆,具有很大的威慑力。羌姆有专门的乐队为祭祀舞蹈配乐,音乐形式随着舞蹈的内容而变换,大致可概括为合奏与独奏两种类型。

  服饰与面具可以说是藏传佛教舞蹈最显著的特点:它所有的舞蹈都通过服饰与面具的夸张造型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宗教神秘感。教派的“护法神舞”的服饰豪华,多数服装都是绸缎蟒袍,款式独特,袖口呈喇叭状。道具很别致,刀、斧、剑、戟等兵器都在一尺左右长,似像非像,这些道具的设计,制作都很精巧。

  铃木大拙曾说过:“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艺术生命,往往脱胎于宗教形式中,有时,宗教借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使美学由艺术走向宗教;有时,艺术借助宗教形式走向美学。”舞蹈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而藏族舞蹈在西藏地区扮演的就是宗教艺术的角色。在藏传佛教早期,不管哪一宗派,舞蹈一直是僧人们传播宗教的有利媒介,如羌姆、藏戏等。舞蹈由于其具体、形象与生动的特点,通过艺术性的渲染使宗教特有的神圣、肃穆等性质表现出来,让民众乐于接受,从而起到了传教、授教的作用。

  《说文解字》解释“巫”字的原型,就是模拟一个人两袖作舞的样子,意思就是以舞蹈沟通人神的人。巫舞一体,由来如此。随着人类宗教意识的成熟,原始巫术逐步衍化为有较固定仪轨的原始宗教,舞蹈就成为宗教仪轨的组成因素。如藏传佛教仪式中的羌姆,就是典型的以舞蹈作为媒介,来演绎各类神灵。表演者所戴的各种面具代表着不同的神灵,并用衣服和法器装饰起来。

  虽说藏传佛教舞蹈是宗教舞蹈,与宗教相依相随,但它依然是社会的载体,社会的产物。宗教舞蹈在发展过程中也同当地的民风民俗相融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藏区宗教舞蹈艺术。如萨迦派羌姆,在舞蹈表演当中还会穿插些当地的孔雀舞、三羊四牛舞等。这些变化也组成了每个派别羌姆的各自风格,但无一例外地,它们都将宗教乐舞艺术、藏文化精髓传承至今。每一种羌姆都是一部关于藏传佛教的长篇史书,是关于藏文化的活化石。

  藏传佛教舞蹈不仅丰富了宗教,更丰富了雪域高原的文化生活,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藏区人民的生活情趣与审美情趣。无论是哪个宗派的舞蹈仪式表演,演员都要求穿上五颜六色、甚至华丽的服装来扮演各种神灵,特别是他们所佩戴的头饰、手饰、腰饰等都是十分考究的。还有表演者的舞蹈动作,乃至技巧、队列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民众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舞蹈的众多起源学说里,很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宗教起源说,讨论其正确与否,似乎意义并不大,但我们可以肯定和值得探究的是,舞蹈在原始先民时期,甚至在更长的历史长河中,都是在宗教这棵树上茁壮成长的。由于舞蹈可以将其形象化、情节化,往往成为传教的首选方式。无论是作为“人”与“神”沟通的中介,还是作为人们心中的一种信仰,一切情感的抒发绝大部分是靠舞蹈呈现出来的。

  正因如此,它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艺术于一身,不仅有着深奥的宗教内涵,并对人们的教化,对文化的传承都一一在藏传佛教舞蹈仪式中得到展现。所以,在现代观念冲击下的今天,保护好藏族的舞蹈艺术,就是维护好了一部关于宗教的历史和艺术,也为我们掀开雪域高原神秘的面纱提供了又一可考资料。

  出自: 《飞天 》 2010年2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