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藏传佛法>> 道前基础>>正文内容

生西法师答:什么是菩萨道的特性?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8日
来源:   作者:生西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生西法师答:什么是菩萨道的特性?

 

  生西法师:发了菩提心之后,我们一起学习《入菩萨行论》。《入菩萨行论》教导我们:怎样打破相续中自私自利的作意、生起利他心、生起菩提心。这部论典汇集了这方面的殊胜窍诀和关要,如果认真学习,它对改变我们无始以来相续中固有的自私自利的作意有很大作用,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殊胜的助缘,能帮助我们生起与实相和究竟佛道相应的利他菩提心。

  我们学习《入菩萨行论》、观修《入菩萨行论》、观修菩提心,其实就是为了我们以后能像佛陀、文殊菩萨等一样做广大利益众生的事业而准备和积累资粮。

  我们现在学习的是《入菩萨行论》第六品——安忍品。安忍品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时间讲全部《入菩萨行论》,有些大德会专门宣讲第六品。每个众生相续中或强或弱、或多或少其实都存在嗔恨心,我们不能任嗔恨心自由发展,必须要终止它、减弱它,令它彻底消亡。嗔恨心是菩萨道的直接违品,相续中有嗔恨心,我们就无法全面发展利他的菩提心意乐。不管对谁,哪怕有一点很小的嗔恨心和不高兴意乐,我们就无法对这个有情彻底做到愿他离苦得乐——愿他获得一切快乐、离开一切痛苦、愿他获得最为圆满的佛果。这样,我们的利他心就会大打折扣,但这种情况却经常出现。所以,在修菩萨道的整个过程中,如果无法完全遣除对众生哪怕是很小的不高兴意乐,要做到无私地、纯粹地、没有条件地利益众生、利益他人是非常困难的。

  菩萨道的特性就是这样:如果我们相续中没有完全产生利他心,就无法产生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就不是菩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决定的,菩萨一定有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可以叫做菩萨,而没有菩提心不叫菩萨,就没办法修持菩萨道。现在,我们还是相合于自私自利的凡夫有情,无法真正和佛菩萨的修行轨迹相适应。因此,将我们的心调伏为一种纯粹无私的利他状态,就是现在要做之事。

  在改造自心的时候,的确会有非常大的困难,今天我们会学到这方面的内容。要改变我们的相续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通过了知嗔恨心的过患、修安忍的功德来掌握调伏烦恼的技巧。或者通过学习,我们会有一种坚信:嗔恨心通过不懈努力是完全可以被调伏的。如果把准备工作做好了,因缘都聚集了,调伏嗔恨心绝对是可以期待的;就怕我们没有学习明白,或者没有努力去实践。

  如果我们不修持安忍,不修持菩萨道,相续中的烦恼没有因缘不可能自动消失。例如:无始以来到现在为止,我们在轮回中已经流转了不可计算的漫长时间,但相续中的贪嗔心仍然非常顽固,这就说明烦恼不会自动消失,我们必须主动去寻找或修持能让它消失的因缘和修法,《入行论》就讲了这方面的教言。

---------------------------------------------------------

更多生西法师问答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