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经论讲记>> 般若心经>>正文内容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㈢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10日
来源:录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校对2遍)   作者:宣化上人讲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行道修身莫外寻 自性般若深密因 白浪冲霄黑波止 涅槃彼岸任运登

时兮时兮勿错过 慎之慎之取天真 杳杳冥冥通消息 恍恍惚惚见本尊


行就是修行。深就是对浅而言深。般若是智慧。波罗蜜多是到彼岸。时就是这个时候。

这是说观自在菩萨修行深般若,不是修行浅般若。什么叫深般若?就是妙智慧。什么叫浅般若?就是小乘四谛十二因缘。这个妙智慧才能真正到达彼岸,你要是没有真正的妙智慧,就不会到达彼岸。那么谁能到达彼岸呢?观自在菩萨。这里释迦矣尼佛举出观自在菩萨,这一位大菩萨就是修行深般若的,就是已经到达彼岸的,所以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二乘的人,只修浅般若而不知道深般若。什么叫浅般若?就是修析空法。析就是分析,细细的分析。分析什么呢?分析色法、心法。什么叫色法?色法就是有形有相的,可以看得见的。什么叫心法?心法是看不见的。有形的就是色法,无形的就是心法。什么叫有形?就是一切有相、一切有为叫有形。心法是无形无相的,只有知觉。有知觉无形相叫心法,有形相无知觉叫色法。

五蕴中的色就是色法,受、想、行、识就是心法。受、想、行、识是无形相的。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他把五蕴都空了,他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想行识和这个色法一样的,也是空的。

讲到空上,般若就是谈空。本来空有很多很多种的,在这里简单的讲只有五种。

第一就是顽虚空。顽就是很顽皮的,言其这个虚空是无知无识的,没有知觉性的存在,就是一般人所知道的虚空,一般人所见着的虚空。眼睛所看见的,可是没有知觉性,这叫顽虚空。凡夫所执着的就是这个顽虚空。什么叫虚空?就是什么也没有,可是这是真空吗?不是的,这是顽虚空,凡夫所执着的这个虚空。

第二叫断灭空。这是什么呢?这是外道所执着的,外道不知道空的意思,说人死了就没有了,断灭了,也就空了,所以他有一个断灭空。

第三叫析法空观。二乘人修析法空观。析法就是分析这色就是色,心就是心,他不知道这些都是空的,所以就没有得到这种真空妙理,没有证得真空的妙理,所以在化城上停留,不向菩萨地位迈进,化城是虚妄的地方,就站在那个地方,他修这种析法空观,这就叫浅般若。浅的般若,不是深的般若。

他们修行的般若,分段生死了了,可是变易生死没了。什么叫分段生死呢?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身体,你有你一分,我有我一分,各有各的一分,由生到死有一个段落叫段。这有一分有一段,叫分段生死。分段也可以说是每一个人的形段,你五尺高,他六尺高,那一个人或者七尺高,各有各的一段。初果、二果、三果到四果的圣人了分段生死而没有了变易生死。

什么叫变易生死呢?变就是变化的变,就是容易的易,就是变化,就是交易、贸易。变易生死就是分段生死的根本。怎么说变易生死是分段生死的根本呢?变易生死就是种种的妄想。这妄想迁流,前念灭,后念生,后念灭,后后念又生。这种生了又灭,灭了又生,就叫变易生死。一念灭,就死了,一念生,就又生了,也就是我们这个妄想。四果阿罗汉还没有断尽,必须要到大乘的菩萨才能断尽。这个变易生死也就是我们生死的一个根本,我们为什么有生死?就因为有妄想。这个妄想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妄想来源就是从无明那儿来的,因为有无明,所以就发生种种的妄想。

第四叫体法空观。缘觉修体法空观。

第五叫妙有空观。菩萨修妙有空观,妙有的真空。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他照见五蕴皆空,就是他修行深般若所得到的成绩,得到的功能。现在依照我做的偈颂略略的讲一讲。

行道修身莫外寻。你想修道、修身。莫外寻,不要向外去找,要在你自性里来找。

自性般若深密因。在自性般若里边有一个深密的种子。

白浪冲霄黑波止。在你修道的时候,这个白浪就是智慧,好像水流的这种白色的波浪。黑波就是烦恼,黑波止了,你智慧就高,深也就是高。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怎么见出深呢?就因为他由高的那个地方往下看不见,所以是深般若。黑波止就是烦恼已经停止了。

涅槃彼岸任运登。你有了智慧,自然就会到达涅槃的彼岸。任运登就是很容易的,很自然的就到达彼岸了,一点都不需要费

时兮时兮勿错过。我们修道,光阴是最宝贵的。不要轻易的把时光空过了。。所以说时兮时兮勿错过,什么时候呢?就是要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这个时候。这个时候你不要把它空过去了。

慎之慎之取天真。你要很谨慎的,很谨慎的,不要在这个时候忽略了,不要把光阴空过了。在这个时候修行得到深般若,也就是天真,这种天真的道理。

杳杳冥冥通消息。这种事情是杳杳冥冥的,你说你看一看,视之不见;你听一听,闻之不见。

恍恍惚惚见本尊。在这个时候,你杳杳冥冥有一点好消息了,恍恍惚惚你看到说是真,又好像没有形相,你说是没有形相,又好像见着什么似的。见本尊,这本尊就是自己的自性。


照见五蕴皆空


三光普照透三才 一归合处复一来 见色即空受纳是 妄想迁流行业排

识乃了别五阴具 镜花水月绝尘埃 空而不空明大用 见犹未见乐快哉


三光普照透三才。三光是说日、月、星三光。普照,普遍照耀。三才就是天、地、人。在这里三光是说的文字般若光、观照般若光、实相般若光。实相的般若光也就是深般若的光。照见五蕴皆空,以这三种的光透三才,普照天地人三才,天地人都照遍了。

一归合处复一来。一归合处是说人的自性。一是说自性,合处也就是那个性的处。本来万法归一,一归合处。神光说过这么几句偈颂:“万法归一一归合,神光不明赶达摩,熊耳山前跪九载,只求一点躲阎罗。”一是什么?就是我们人的心,也可以说是这个性。一归合处,合就是相合了。和什么相合了?和佛性相合了。你和佛性相合了,然后又复一来,又生出了一种一的妙用,这种妙用就是你所成的那个佛叫复一来,就是你这个佛。

见色即空受纳是。见色即空,这个见可以见着色,但是见色本来就是空的,色就是空,怎么说色就是空?我们凡夫都执着这个色。执着什么色呢?色的总体。色法虽然有很多种,这个总体就是我们的身体,这叫色身。色身怎么是空呢?实实在在的就在这里有啊!他会穿衣服,会吃饭,又会睡觉,怎么会空呢?你明白这个色身怎么样有的,你就会空了。所以方才讲析法真空,就是这样分析的。这个身是色的总相,地、水、火、风是色的别相,我们这个身体就是地、水、火、风和合而成的,我们身上有皮肉筋骨,这就是地大。有吐沫、大小便溺、水份汗液,这是水大。我们身体的体温,这是火大。我们身体又有呼吸、运转,这属于风大。这四大和合成一个身体。四大要分张,这个身体就灭了、没有了。火归于火大,风归于风大,水归于水大,地归于地大。各有所还,都回归本位去了,这就空了。所以一般凡夫执着这个身体是我,这是错误的。那么这个身体不是我吗?身体不是我,什么是我呢?能够支配身体,能有见、闻、嗅、尝、觉、知,这知觉性才是我。那么这个身体是什么呢?身体只可以说是我的,我的身体,不能说这个身体就是我。就好像什么呢?身体就好像是一个房子似的,你住在房子里头,你不能说这个房子就是我,你要叫这房子就是你,恐怕人人都会笑你,甚至把牙齿都笑掉了。可是你说这个身体是我,没有人笑了,为什么没有人笑你呢?因为一般人都不明白这个身体是我的,都以为就是我,这就是认房子是我。在身体里面有见、闻、嗅、尝、觉、知,这就是佛性。这佛性才是你自己。至于这个身体不过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别离就分散了。所以你不能说这个身体是我,可以说是我的,我可以不要它,我可以再换一个,你有这种权利。你自己住在房子里边,外边的事情不知道,以为这个房子就是我,所以不要执着这个房子是我。

色,你把它分析开也就空了,由这个空里边又会变成色法。地、水、火、风和合而成一个身体,有人说上帝造人,用什么造?也就是用地、水、火、风造成。我们用地、水、火、风也可以造人,用点地,用点火,用点水,用点风造一个人,人人可以造,人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别离而散,所以你不能叫这身体是我;色即是空,你要是明白色即是空,就不会执着这个身体为我,是我的,归我所有,我要好好帮忙它,那你就变成心为形役,你的心就是那个觉知性。你明白这个身体是个色法,是个假的,就不要执着它。不要执着它,就把色蕴破了。色蕴破,色蕴就空了。

受纳是。受蕴也是这样的,和色蕴一样。

妄想迁流行业排。妄想就是想蕴,迁流就是行蕴。行业排,就是行蕴也是和它排在一起。

识乃了别五阴具。了别就是识蕴,分别的五阴具足,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

镜花水月绝尘埃。这个色、受、想、行、识五阴就好像镜中之花似的。镜里头的花,水里头的月。绝尘埃就是没有一点尘埃染污,这个道理也就是五蕴皆空的意思。

空而不空明大用。你可以在这五蕴里头明白它空了。在你没有明白它空的时候,有很多麻烦,很多烦恼、妄想。你要明白了,就是在里边转识成智,就是在这里边有非常大的妙用。明白这种妙用,就见犹未见乐快哉。

见犹未见乐快哉。在这个真空里边生出妙有,就有一种大用,在这个时候你看见了等于没看见一样,不为这种境界所转,这样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说乐快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