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化生活>> 人际交往>>正文内容

远离恶友,并非舍弃恶友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8日
来源:七宝藏 2020年6月7日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现在社会,人们大多信奉的是“以善行来对待善人,以恶行来对待恶人”,别人对我好,我就对他好,如果有些人特别恶劣,我们就要尽量远离、不能亲近,否则,就会使自己遭殃。《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也谈到过恶人:“交往恶人增三毒,失坏闻思修事业,令成无有慈悲者,远离恶友佛子行。”颂词意思是说:与恶人交往会增长我们内心的贪嗔痴,逐渐损坏并失去我们的闻思修事业,使我们变成没有慈悲心的人,因此远离恶友是佛子的行为。这里说的恶友,不仅仅包括敌人或品行不端的人,也包括我们至亲至爱的人,总之只要跟他们在一起会造成我们内心的贪、嗔、痴不断增长、无法生起正知正念、对闻思修行制造违缘障碍等后果的人,都属于恶友。

 

  远离恶友,并非舍弃恶友

  那么,面对这些恶友,我们要如何“远离”呢?

  佛陀教育我们,修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平等地慈悲所有众生,无论是善人还是恶人,只要是有情众生,都应该是我们慈悲的对境。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因为心力和能力还十分有限,面对恶友暂时回避应该是更明智的选择。然而,远离不代表厌恶和抛弃,只是为保护自己稚嫩的发心免受外界恶劣环境的影响和伤害。例如,对于品行极端恶劣的人,由于我们暂时还没能力转化或者帮助他们,如若继续交往可能会受到他们影响,为了保全自己的善根应该暂时地远离,不与他们接触;但是我们不能鄙视、嗔恨他们,而应以慈心、悲悯心观待他们:这些人也是由于往昔恶业和等流习气而今生身不由己造作恶行,如今虽然我暂时没有能力帮助他们而暂时远离,但我愿意将无始以来所有善根回向给他们,希望他们能早日远离恶行、回心向善,他日我有能力之时,必定前往救助。

  无法远离时,给自己一片净土

  然而,是否所有的恶友都能够真正做到远离呢?答案是否定的。生活中在我们身边有太多的“恶友”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例如与我们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亲朋好友。因此,我们要明白“远离”更加深刻的内涵:要真正远离的,并不是外在的恶友,而是深植我们内心的我执和贪嗔痴三毒!

  外在的恶友千千万万,实际上都是我们自身业力成熟的显现,若不从自心下功夫,恶友永远都无法消除。因此,首先,我们自己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起正确的知见,明确该做与不该做,从思想和认知上“远离”不善业和不如法的行为,对于身边的不如法行为无法阻止或纠正时,自己起码要做到不跟随、不随波逐流。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身边“恶友”给我们创造的困境,思维人身难得、因果不虚等道理,修持转为道用,将困境转化为逆增上缘,在智慧的转化过程中“远离”。

  当我们随着修行的深入,逐渐理解缘起性空的含义,真实体会到一切显现都是如梦如幻的因缘和合,所谓的一切恶友,也就自然不复存在了。

  真正的恶友,源于二执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们之所以会受到恶友的影响,是因为我们有我执、法执和贪嗔痴三毒,以及业力因缘和合成熟所导致。因此,根植于自心我执和法执的贪嗔痴才是我们真正最大的恶友。

  当我们通过修持消除内心的贪嗔痴时,熄灭了内在的恶友,外在的恶友也就烟消云散了。就像佛菩萨度化众生的时候,众生虽然充满贪嗔痴,但他们内心绝不会受到丝毫影响,可以自由自在帮助众生。而在至臻圆满的佛陀眼里,哪里还有不清净的众生呢?

  所以,远离外在的恶友,是不舍慈悲的暂时远离;真正需要远离的恶友,是我们自身的贪嗔痴和我法二执!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