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宗派法门>> 禅宗>>正文内容

五台隐峰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1日
来源:禅宗灯录译解   作者:礼山等主编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只懂那个

  五台山的禅师邓隐峰的故事,在讲马祖时,讲过一些。那次两番去参石头禅师,都栽在石头面前,应了马祖“石头路滑”的话。之后,隐峰便又回到马祖门下。隐峰小的时候很笨,父母见儿子傻乎乎的,不像有大出息的样子,便由他去出家当和尚。俗话说:小儿胖,不算胖。小时候笨也不算笨。隐峰后来出息成有名的禅师,是他的父母始料未及的。隐峰在性格上很犟,有一股执拗劲儿。两次参石头可以显出这股犟劲,等他在马祖门下开悟,又第三次去拜访石头,其倔犟劲真称得上不屈不挠。这正是笨的长处。不过这次参拜石头,还是被“滑倒”了。

  隐峰问石头:“怎样才能合道?”

  石头说:“我本不合道。”

  “那你又怎么样呢?总得有你的本事吧。”隐峰追根问底。

  石头斥责说:“你这人被这些鬼念头盖住得多长时间才能出来呢?”石头这是对隐峰总用求知心问道的方法进行批评。

  石头禅师和僧人们一起铲草,隐峰便在石头的左侧,叉手而立。石头飞起铲子,把隐峰面前的一棵草铲了。隐峰见了,阴阳怪气地高侃石头:“和尚铲了这个,就铲不了那个。”言下之意,你大和尚这么有道性,铲地下的草也得一个一个地铲,也得有分别地对待。

  石头一听隐峰的话,便提起铲子杵给隐峰,隐峰接过,作了个铲草的运作。石头说:“你只铲得那个,却不懂铲得这个。”隐峰无言以对,又“栽”了一跤。  

  石头说隐峰“不懂得铲这个”,“这个”指与草相对的念头。隐峰的话犯了一个错误,他说石头铲草有所分别,是他混淆了主观与客观的本质区别。草就是一棵一棵地长着的,就得一下子一下子地锄。这是客观存在。隐峰以此讥讽石头有“这个”与“那个”的区别,是不着边际。因为这个与那个的区别不是指草的实际存在,而是指人心中的观念。或者说,佛教、禅宗所要消除的只是分别心,是主观性的认识,而不是客观存在。隐峰这样攻击对方,反而显露出自己不达此理,有分别妄念的马脚,因此被石头抓住了辫子。石头说他不懂“铲这个”,正是他的心识妄念。“那个”自然就是指客观对象的草。由此看来,隐峰离真正的开悟还差一些。

 

  已进不退

  但隐峰的执着、精进,终于使他成为一名道性很高的禅师。

  这可以从下面的故事中看出。

  有一次隐峰和马祖一起干活。隐峰推车,马祖便把脚伸在路上坐着。隐峰推车过来,对师傅说:“请师傅收脚。”

  马祖说:“已展不缩。”

  “已进不退。”隐峰针锋相对,那股犟劲又表现了出来。

  结果,车子就从马祖脚上碾了过去。

  那年头,依样画葫户、猫充老虎的和尚也不少,因此回了禅堂后,马祖想确实一下,隐峰刚才的举动是否出于真正的悟证,便抄起一把斧子,威声说道:“刚才碾老僧脚的,给我站出来!”

  隐峰便站出来,伸长了脖子给马祖。马祖见状,把斧子扔在了地上。

  达摩祖师曾用面壁止观,修证得心如墙壁。隐峰禅师的“已进不退”,同样展示出的心凝如一。“一”是什么?“一”就是“已进不退”的“进”。守住一“进”,九牛不回,无可阻遏,这就是“任心”。

  如果隐峰心中仍有一丝的师生之念,他会“已进不退”吗?不会。

  他有任何世俗之念都会犹豫。成语有“患得患失”一句,心中无得”无“失”还有“患”吗?因此人世间一切矛盾,一切犹豫、缴绕、懦弱、痛苦等等,无不生于得失、有无之心。而得失、有无之心对人的缠绕束缚,又起因于人对万法唯心、一切皆空的真话的盲昧。面对马祖“已展不缩”,隐峰的“已进不退”正是他摆脱俗累的绝对一心所生起的猛毅果敢。

  更须提及的是在这则故事中所显示的禅师们的献身精神。

  马祖为验证弟子的悟境,甘冒断脚之险,而马祖再次试验弟子推车碾师是否出于真正的悟证时,隐峰又不惜断头,引颈受斧,以证明自己的见地。为了证道,不惜一切,这正是真正禅师大德们的本色处。

 

  水浇南泉

  隐峰有一次去访问南泉禅师。当时有不少僧人正参拜南泉。

  南泉指着铜瓶对僧人们说:“铜瓶是诸法的一境,瓶中有水,你们把水给我拿过来,但不要动这一境。”

  众僧人们面面相觑,无计可施。隐峰禅师见状,走上前去,拎其铜瓶,走到南泉跟前,冲着南泉没头没脑地就浇。南泉连忙叫停。

  南泉让僧人们拿水过来却不让动瓶子,这是禅师们惯用的矛盾法。让人去做不可能的事情,意在试验对方在颠倒错乱的情境卞,能否守住自心。解决这样的矛盾,禅师们有多种多样的办法,隐峰的只是一种。也有的禅僧面对类似的问题,干脆把铜瓶一脚踢翻。不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必须向设问者表示出自己不受矛盾的束缚。先秦时期中国哲学家惠子曾说过:解除首尾相连的连环的最简捷的办法,就是随意在任何一处砸断它。隐蜂解决南泉的问题,与此类似。

 

  倒立而化

  唐宪宗元和年间,隐峰荐登五台山,路途中经过淮西。当时正值蕃镇割据,内战频仍,淮西正有兵乱。隐蜂途经此地,自不能不闻不问。禅师对人说:“我去解除这场患难吧。”说完将手中的锡杖向空中一扔,又飞身升空。据说两军将士在头几天的晚上作过一个梦,说将有神异之人来解兵息斗。今天禅师在两军阵前显示神异,与梦兆相符,顿时斗心平息。

  战事虽平息了,但禅师却生起了心事。他怕自己的神异或被人视作妖异,而惑乱大众。佛家修禅习定必然会获得某些神异功能,但这不是目的,也从不以此炫人、自居。这样会偏离普度众生的宗旨。隐峰禅师有了这种顾虑,就赶紧离开淮西,在五台山的金刚佛窟前示灭。灭前对人说:“高僧大德们迁化时,有坐着去的,有卧着去的,这些我都见过。有站着迁化的吗?”人说:“有。”

  禅师又问:“那有倒立着的吗?”

  “没见过。”人答。

  “我就叫你们看看倒立迁化的。”

  言罢,隐蜂便脚冲天、头朝地地迁化了。更奇的是,衣服没有因倒立披落下来,依然紧紧地贴着禅师的身体。

  和尚们死了,一般是火化的,这叫“茶毗”,又叫“阇维”。众僧商量着把隐峰禅师“荼毗”了。但去搬尸体时,尸体却屹然不动,引得远近不少人前来观看,惊叹不已。隐峰禅师真是既犟又怪。

  在淮西时显神异,为此还顾虑过,圆寂了还要使个神通,逗弄活人。

  隐峰有个殊妹,也出家为尼。隐峰灭度时也在场。见哥哥迁化后仍在发犟调皮,便走上前去,抚着隐峰的尸体说:“老兄,先前你就爱使个牛性,不循戒律,死了就别再惑弄众人了!”说着便推了一把,隐峰这才偾然仆地。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假相
下一篇:摄心在法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