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文化>> 说法教化>>正文内容

百年树人,百年志业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30日
来源:《大喜大舍·第七讲》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万物平等,同心感恩

  前几天,我到了西部,我觉得那是个充满爱的世界,充满了彼此感恩的人们。尽管这些天,不是阴天就是下雨,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处,却是一片祥和、明朗与温暖。

  像我到高雄参加一场演讲,中国炼钢厂的礼堂能够容纳一千多人,但是布置场地的中钢同仁很用心,他们知道会有很多护持慈济的人来,于是在外边搭设大银幕,排了五千多张的椅子。即使我在里面讲话,坐在外面的四、五千人也可以同时看得到、听得到。  还好那天没有下雨,天气凉爽,虽然微冷,但每个人的心却是温热的。让我更感恩的是,台北的委员、会员不惜路远,专程将大银幕和摄影机载到南部。

  三月十二日,我从台北赶回花莲,参加植树节,今年(八十一年)的植树节庆典,由花莲县政府举办,计划将树苗种在慈济护专,及其他机关学校。我匆忙地赶到护专,仪式随即展开。

  县长说:“花莲要以菩提树为‘县树’,以莲花为‘县花’。

  因为慈济在花莲,而菩提树跟佛教有密切的关系,莲花则出污泥而不染,深具佛教的精神。”他对慈济的肯定与赞扬,也让我非常感动。

  二千多株小树苗,有的分给爱树的民众拿回家种,这些小树苗要经过多少年才能长成大树?种树就像培育人材一样啊!


  尊重生命,老树搬家


  在新竹我们也移植了一棵大树,因为当地人士要辟建停车场,所以要将预定地上的一棵二百年老树移开。

  老树荫下,原本有许多阿公、阿婆在乘凉、运动,是个很好的休闲场所。所以,这棵树是要移走还是砍掉?引起了地方人士的热烈关心,讨论结果是要将这棵树移植。但是,移植老树需要保险费五十万元,移植费八十万元,还要保证这棵树移开后一定会活下来。这件工作谁来做呢?后来金车文教基金会认为,如果没有移开这棵二百年的老树,让它白白地被砍掉,实在很可惜。如果把它移植,却因为水土不合而使得老树活不下来,更是浪费很多人力与金钱。

  所以金车文教基金会自愿出资来移植大树,他们邀请慈济参与,希望藉着人多福旺,让这棵二百年的大树能够欣欣向荣。那天慈济的委员及金车文教基金会两个单位,浩’ 浩荡荡地到达新竹;当地也有几个单位来配合,包括交通大队、电力公司,及电话通信等单位。

  开始挖土移树时,我们的委员带动地方人士,同声唱颂“祝福您!无量寿!”大家声音和谐,唱颂祝福这棵树无量寿,场面非常壮观、温馨感人,大家都很虔诚地祝福它。这棵树挖起来之后,用两辆六十吨的大卡车合力吊上车。

  不仅如此,还实施了五个小时的交通管制,凡是这棵树经过的地方,有电线和电话线阻碍通行的,都暂时剪断。从原地到新的移植地点,才两公里的路程,就足足走了五个多小时。

  为了让一棵老树继续存活,就需要众人付出无限爱心,所以,我内心探探感受到,种树就像在培育年轻的学生;而爱护大树,就像敬爱老人般。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怀着同样的爱心,对年轻人要爱护栽培;对待老人更要以尊重、敬爱之心,来保护老人。

  对人如此,对树如此,对一切的生物也是如此,都要有同样的——爱护及感恩之心。


  排除贪、瞋、痴、慢、疑


  外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远处传来朝山的念佛声,这种境界一片祥和。这群虔诚的佛教徒,是跨越海空、来自新加坡的慈济人,怀着寻根的心情,来台湾了解慧济的精神。

  他们朝山念佛的声音,和大殿念佛的声音融合为一。佛号是普天下人所共诵与共爱的,和谐的念佛声,形成一片祥和、清净的世界。

  他们抱着相同的“佛心”,回来寻根,莫非是想知道,要发什么愿?立什么志?用什么动力去推展四大志业?这里所说的“动力”也就是身体力行。要身体力行,必须先心理建设;心理要建设好,必定要先排除贪、嗔、痴、慢、疑,如此才能立志——身体力行于正道中。

  贪、嗔、痴、慢、疑是人心里最恶劣的“心魔”。心魔一起,即使立志已坚、决心已久,也会让人前功尽弃。若贪欲一起,就有许多私情爱欲,人生有了私欲及贪爱,就会丧失大爱,断了慈悲的心念。

  慈济志工努力推动四大志业,到处奔波,为的是要济贫教富,净化人心;回到慈济医院,走人每一个病房为病人服务、带给病人欢乐,就是大爱、慈悲、无私、无贪的心念。若能够去除贪念,那么我们的大爱,必会普施于天下。

  除了心中有大爱,还必须谨慎“嗔”字,嗔是发怒生气。

  有人说:“有爱即温和,有爱即和祥,有爱就有宽谅。”既然有宽凉、和祥,又怎会发脾气呢?因为人还是凡夫,遇到逆境时,会生起一念嗔心,嗔心一起,我们的心态、声色、动作,就会展露出嗔怒的形态,而和祥的气氛和宽谅的温柔,即刻遁形无踪。

  所以,学佛就是要将这份清净大爱展现出来,对于瞋恨心要谨慎预防,一念嗔心起,就会破坏自己的形象。

  大爱还必须无痴,因为慈悲必须以智慧来推动。慈悲若欠缺智慧,就容易偏差。具有智慧才能够分辨清楚,什么事应该专心致力去做,什么事要预防不去犯错。

  智慧是纯柔的力量。恒顺众生、布施救济,都是出自清净大爱;但是若不会以智慧分辨选择,就会变成滥爱。滥爱的心念产生,则愚痴、烦恼、无明随之而至。所以慈悲、智慧心定要配合无间、丝毫不离;更要时时刻刻记得,智是“分别智”,慧即是“平等慧”。


  用智慧宽谅众生


  人与人之间,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坏是由“分别智”来判断,若能融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观念,则是平等慧,智与慧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大慈悲。慈悲之行,须以智慧来推动,才能精确无偏。

  除了慈悲、大爱,更需要有信心,不可以有疑惑。人若有疑虑,则心志不坚,会时常犹豫:“做利益众生的事,是不是在人群中攀缘?是否只修福没有修慧?是不是能够解脱六道轮回呢?”既然本着大爱投人人群,若还有这些疑虑,心就无法坚定,而且在人群之中难免烦杂,就会想找一处清净的地方,久而久之即慢慢脱离人群。一旦脱离人群,想要发挥这份大爱,就没有机会了。菩萨必须在人群之中行六度万行,若不在人群之中,如何引导众生发菩提心?又如何救拔众生苦难,给与众生快乐?菩萨安住于发心道处。我们学佛,就要一心一志,不要起疑惑,一有疑惑烦恼,绝对无法精进;对人起疑心,对道起疑心,做人就不会成功。总而言之,我们必定要有信心,才能够精进于菩萨道上,才能够完成正确的大爱。

  我们既然有了这份爱,就不能够有“我慢”。慢心会使众生远离我们,而我们也无法投入人群,傲慢是大爱之敌;若有傲慢的形态,就无法亲近众生,发挥度化众生的功能。

  所以,发愿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贪、嗔、痴、慢、疑.这是立志、立愿、立行的大敌。心魔起时,众道减损,所谓“魔起道不存、道起魔消灭”,若想成道,就要先灭除这五种心魔,使它无法与道并存。学佛不离生活,生活不离学佛,在日常生活中,要力行菩萨道,不可灭失了道心,不要生起这五种心魔。


  种树、教育,异曲同工


  上个月都是阴雨的天气,精神症状的患者,忽然增加了很多,听说是受天气的影响所致。雨水对土地及生物都有很大的帮助,但过量也会造成大害。一切都应配合时机、季节,该下雨时,有雨水;该晴天时,有阳光,即所谓的“风调雨顺”。

  前面说过,三月十二日植树节,花莲县政府到慈济护专植树,很多地方的首长都来参与盛会。主办单位准备了二千株树田,让爱树的县民带回去种。另外还移植多株已经有五年树龄的菩提树到护专。  当天台北还下着毛毛雨,我从台北搭车赶回花莲,到达护专时,却是阳光普照,大家都在大太阳下进行活动,我当时有点担心,这些树苗是否会被晒枯萎。

  所以昨天我到护专,第一件事就是赶紧看看那些刚种下去的树苗,看看树叶是否还青翠?结果有些树叶萎黄了。当时心想:若能再下几天小雨,对这些树苗该有多好啊!果然昨晚下了雨,我真替那些树苗庆幸欢喜,这场雨帮助那些树苗复生。

  前面我也提过,新竹地区也移植了一棵二百年的大树,当天活动在雨中进行。为了移植这棵树,大家举行非常隆重的仪式,除了政府官员外,还有金车文教基金会及地方人士,台北区的慈济委员,则每一组摊派代表到新竹和当地委员会合,总共有数十位慈济人,穿着整齐的旗袍参加仪式,他们围绕着这棵树,在雨中虔诚地为它唱颂:“祝福您,无量寿!”而当地民众,每天都在树下乘凉,对这棵树有着深厚的感情,也纷纷前来围观,看大树“搬家”。

  这棵树历经二百年的风霜岁月,和当地人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他们从小孩时期,在这棵树下荡秋千,再从小学、中学、大学,直到成家立业,然后老年……一代一代传续,这棵树庇荫了许多人,它已承载着时间累积的深厚情谊。地方固然要开发建设,而这古树国宝也是不可损害;所以选择将它移植。听说当时用起重机及怪手,吊起这棵大树,足足花费了两个多小时。而且在这之前,他们已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将大树截根。

  载着它上路后,所有的交通都受到管制;所经之路,若有电线阻碍就剪断电线;有电话线阻挡,就剪电话线,所有相关单位都来配合,除去障碍物,可见大家多么重视啊。为什么要如此劳师动众?为什么不好好保留在原地呢?当我回来花莲,种下小树苗时,深探觉得:小树需要种,大树更应该要保留。

  在大环境中,自然生长

  种树可以绿化环境、提升空气品质,做好水土保持,土壤就不会因雨水冲刷而流失。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资料显示,一棵树能够供应二百人所需的氧气;若有这些常识,必然会很喜欢种树,不只在每年植树节,才象征性地种几棵树。  种树好像在培育人才,一棵高大茂盛的树木,至少需要二十年以上的时间栽培。 —个人的学业成就也是这样:从小学、国中、高中、大学,再加两年硕士班,甚至再修博士学位,也需要二十多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这些教育,发挥学术功能。

  培育人才需要长久的时间,种树也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希望人人成为种树的“园丁”:对人,我们要加以培育;对树,我们要爱护。培养好人,能够使社会祥和;种植好树,则会改善生活环境。

  回想当天在新竹移植大树时是阴雨天,很多人说:“啊!下雨天移植树木,存活率会更大。”虽然大家很辛苦地迁移,全身都淋湿了;但是这棵树存活的希望很高,也就值得了。

  而在花莲植树那一天,虽然是晴空万里,但若不用心、以适当的水分去灌溉、照顾,就很难让每一棵树都顺利长大!气候的变化也和我们人生的前途一样,坎坷的际遇,有时可以成就一个人;而顺利的环境,不定会造就人才。

  总之,不管是面对坎坷或顺境,我们都要常常自我警惕。好比地上大大小小的树,不管是晴天或雨天都必须承受,并且在日晒雨淋中努力挣扎、成长,这些环境对它们都有益处。

  人也是如此,应该在大环境中自然生长,才能够成为真正坚强的人生。


  清净心地,即是道场


  天地宇宙间,万物共处,天空宽阔,小鸟可以白山飞行,飞机也一样能自在飞行,处在这种自由的环境里,我们无权要求飞机不要飞,汽车不要跑……

  所以我们要反观白性、修养自己,使心地自静。“静”即是心地最佳的风光,离心之外,无静境呀!一切的静与动完全依心的趋向而定。人生有多长?生死起落之间到底有多少时间与距离?没有人知道,所以人应该要及时行善。

  现今的社会,给人浮动的感觉,由犯罪年龄降低可知,现在的年轻人,血气方刚,脾气非常暴躁。两天前,某个学校一位小学生,只为了同学不肯把玩具借给他,一气之下,拿起水果刀,向同学刺了好几刀。这孩子才十岁,一生气竟然造下这种滔天的大罪!受伤同学住进医院加护病房,到底能不能脱离险境,还不知道。

  像这种心理偏激的犯罪案例,年龄层逐渐降低了。问题出在那里呢?因为心理随着外境浮动,道德观念也跟着杂乱了,人生之所以造业就是由此而起。

  米老大的故事

  修行即要时时保持这份“静”的境界,不管什么境界,我们都要将“心境”静下来。安定心念必须看自己修养的功夫,凡事不计较,则凡事不觉得吃亏;喜欢计较的人,无法心平气和,反而常常吃大亏。

  我曾在书上看到一则故事——在安徽省的一个乡村,有一个人出生不久,父母即亡故,他在很贫困的环境中长大,既无法维生也无余力读书,所以他不识字,也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

  他每天为了三餐而付出劳力、努力工作,每日出外找工作,他就跟雇主说:“我只要有米吃就好了!”因此大家就给了他一个外号叫“米老大”。

  岁月不留人,他从少年渐入中年,结婚生子后,同样为了三餐的米粮而劳苦奔走;因家住山边,所以砍柴成了他换取米粮的生计来源。米老大非常老实,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计较,他砍的柴都很干燥,品质又好,所以很多人都喜欢买他的柴。

  有一天,他砍好了柴送往城市卖,途中遇到一位很有钱,却很吝啬、爱贪小利的人,他知道米老大的柴又干、品质又好,于是在半路上拦阻他进入市集,他说:“我要向你买柴。”米老大很高兴地要卖给他,贪小利的富人说:“等一下,我们先来讲价。”

  米老大不解:“要讲什么价?”有钱人问:“你这担柴要卖多少?”他说:“以前像这样的一担木柴,大家都给我三百文钱。”这个贪小便宜的人,当然不会给他那么多钱,他跟米老大说:“一百文钱啦!”米老大用手数一数,三跟一差太多,这样不够买米,富人又说:“不然两百文钱吧!”

  米老大算一算,觉得还是不够买米,就说:“我不卖了,我还是走远一点的路。”这位贪心的有钱人见不能得逞,就说:“卖给我,你就不必走那么远的路了,那二百五十文钱啦!”米老大想,再拖下去也很浪费时间,就说:“好啦!卖给你了。”富人就要求把柴担到他家里,堆好柴之后,富人才不大情愿地拿出二百五十文钱给米老大。

  有钱人问:“你叫什么名字?我们来交个朋友,你以后都把柴挑来这里卖给我。”米老大老实地说:“我没有名字。”

  悭贪的富人因讨不到便宜,心里有气,便说:“你没有名字?那多奇怪呀!我帮你取个名字吧!”米老大说:“那很好,活了这么大岁数,总算有人替我取个名字,真谢谢你。”米老大非常高兴。

  那位有钱人戏谑的帮他取个名字叫“米田共”,米老大觉得很好听,因为别人一向都叫他“米老大”,所以米成了他的姓,米跟田合在一起,就是米田共。他拿了钱,又有了新名字,高高兴兴地准备回去。  悭贪者又故意问:“米田共你有几位令尊呢?”他说:“什么叫做令尊?”有钱人欺侮他没读过书,故意整他说:“令尊就是你的孩子。”他说:“哦!我的儿子叫做令尊,我来算算看,嗯!我总共有十个令尊。”米老大也热情地反问他:“请问你有几个令尊?”富人听了,脸色一变,生气地说:“笑话,我怎么可能有‘几个’令尊?而且我的‘令尊’已经死了。”

  米老大听了很难过地安慰他:“喔!好可怜哦!你的令尊都死了,我有那么多孩子,干脆一、两个给你当令尊好了。”富人一听非常生气,他说:“岂有此理,你想占我便宜,竟然说要把孩子当我的令尊。”

  米老大看他那么的生气,觉得这个人真奇怪,就说:“我卖柴给你,你好意帮我取名字,我好意送儿子给你做令尊;你为什么生气,你真是吃定了我这个米田共!”

  米田共是什么?就是“粪”啊!富人越想越生气,拿起棍子要打米老大,米老大仍然不解,就问他:“你这个人是怎么了?没事发这么大的脾气,还拿棍子打我米田共。”最后他就不理富人,拿起扁担逍遥自在地回家去了。

  学习傻子哲学

  人生也是一门哲学,我们应该要学傻子的哲学。有时候心静不下来,正因为不够傻,若再傻一点,心境就会清静。

  就像这位米老大,他傻傻地做,傻傻地生活,心里没有一点烦恼,而能过着平静的生活;尽管必须付出劳力,才能够换到米粮维持生活,不过他也是很逍遥自在。

  而那位悭贪的富人,一天到晚只想占别人的便宜,讽刺别人,以此为乐,结果他不但得不到娱乐,心中反而招惹更多苦恼啊!

  所以说“心静就是道场”,心不定则乱境生,结果就不断造业。现在的社会充满动与乱的形态,心动则一切人事皆乱,因此造罪犯案者越来越多。

  希望人人调理心境,“静定心”即是道场,大家要好好下功夫学习。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佛像的意义
下一篇:菩萨与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