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卷五·七、引教证有第七识(注解)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3日
来源:   作者:韩镜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卷五·七、引教证有第七识(注解)

 

  注解

  1 《解深密经》卷一云:

  若诸菩萨于内各别,如实不见阿陀那,不见阿陀那识,不见阿赖耶,不见阿赖耶识,不见积集,不见心,不见眼、色及眼识,不见耳、声及耳识,不见鼻、香及鼻识,不见舌、味及舌识,不见身、触及身识,不见意、法及意识。

  2 唐译《楞伽》卷二云:

  心能积集业;意能广积集;了别故名识,对现境说五。

  唐译《大乘密严经》卷下云:

  藏识是名心,执我名为意;能取诸境界,以是说为识。

  采集业为心,意为遍采集;意识能遍了,五识现分别。

  心能持于身,末那著诸趣;意识能遍了,五识缘自境。

  藏识以为因,从是生余识;意、意识所缘,无间而流转。

  五识复更待,增上缘而生;同时自根事,是为增上故

  又云:

  藏识变众境,弥纶于世间;意执我我所;思量恒流转,诸识类﹝藏文作“颜色”﹞差别,各各了自境。

  又云:

  积集业名心,遍积集﹝藏文作“能了知”,即能缘积集﹞名意,了别名为识,五识取现境。

  3 如《瑜伽》卷六十三云:

  由此识能集聚一切法种子故,于一切时,缘执受境,缘不可知一类器境。

  4 《瑜伽》卷六十三云:

  于一切时执我、我所,及我慢等,思量为性。

  5 指魏译《楞伽经》。

  6 唐译《楞伽》卷六云:

  藏识说名心;思量以为意;能了诸境界,是则名为识。

  7 唐译《楞伽》云:

  心常为无记,意具二种行;现在识通具,善与不善等。

  8 作者按:此句应作“谓《入楞伽》及《 大乘密严经》中,上下无量文”。

  9 如本论卷三引《庄严论》七因为证等。

  10 《枢要》卷下云:

  《瑜伽》第十六引经云:染污意恒时,诸惑俱生灭。若解脱诸惑,非先、亦非后﹝藏文作“烦恼不解脱,此亦不解脱”﹞。彼自释云:非先者,与诸烦恒俱生故。非后者,即与彼惑俱时灭故。

  11 《瑜伽》卷五十一、卷六十三。

  12 如《摄论·无性释》:

  谓坚执著我、我所性;由此势力,而起我慢,恃我、我所而自高举。此二有故,便起我贪﹝世亲云:“于实无我,起有我贪”﹞,说名我爱。此三,皆用无明为因,言“无明”者,即是无智,明所治故。

  13 “我慢”在“我爱”后。

  14 唯此论有。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