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佛化生活>> 情绪管理>>正文内容

生西法师答:怎样不嗔恨对方?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3日
来源:   作者:生西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生西法师答:怎样不嗔恨对方?

 

  生西法师:棍棒伤人,过不在棍棒而在驱使者;驱使者驱使棍棒伤人,过也不在驱使者,而在于驱使他这么去做的嗔恨心。假如我们内心中还有疑惑:这样分析也是对的,但这个烦恼是谁的呢?是张三的烦恼,所以还是张三的责任,因为他有烦恼才伤害我的。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其实并不需要这样连接,但这和后面的内容有关,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去思维:不错,这是张三的烦恼,但这么强烈的烦恼也不是今生中一下形成的,是在多生累世中慢慢慢慢形成的,到了这一世当中爆发出来,然后在这个时间段中成为加害众生的一个因素,做了伤害众生的事情。

  其实张三并不是这一世就具有这么强大的烦恼,而是通过多生累积下来的,在其中某一世或者很多世可能他还曾经作过我的亲友等等,在做我朋友和亲人的时候,他对我很好,我在那一世当中并没有把他作为一个真正的怨敌来对待。这样轮转下来,到了这一世,张三的烦恼之所以能伤害我,也是很多世累积的,并不是一世能够形成。所以从这方面分析观察的时候,张三的烦恼只是一个假立的相续,真正去找没有办法找到一个真正的主导者,它既不是第一世就已经形成,也不是最后一世才形成,它是多生累世的累积才形成的。所以从这方面观察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够把所有的问题放在今世的张三上面,这个方面也是一种观察的方式。

  我们再观察,这个烦恼的确是张三的烦恼,但是即便是张三的烦恼,我们就能够理直气壮地对张三产生嗔心吗?即便是张三的烦恼,前面我们分析观察过这个理论,即便说这个烦恼它是张三的烦恼,他对我作了伤害,我还是应该嗔恨他,即便如此,但我们还是要进一步观察,其实在张三打我这个受害案当中,除了张三给我打击、伤害的因缘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因缘?假如我们分析观察整个受害案,就会发现,除了张三被烦恼驱使对我作伤害的这个因缘之外,还有其他的重大因缘,就是这个科判当中要讲的,观察受害者自己的过失。

  这个因缘我们不能够忽略,前面分析安忍的因缘是从其他方面分析的,现在这个科判就要把观察受害者自己的因缘摆到桌面上,真正去认认真真地分析观察了。在这个受害案当中,我们说自己是受害者,好像很委屈,我们是受害者,所有的过失都在张三一方,但其实真正分析的时候并不尽然,受害者——我们自己也有过失。

  在世间通过经验,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问题,比如在一起争论或斗殴案当中,双方打架打得很厉害,或者对方把自己打了,最后警察来处理问题,他开始询问谁是主要责任,怎么怎么样。假如我们没有一点责任,通过种种分析观察全都是对方的问题,说话的底气就很强。如果在这个案件中我们也有过失,也有错误,在说话的时候就会心虚不少,底气就没那么足。一般世间的问题,只要自己有一部分的责任,知道这个事情我有一部分责任,或者说主要责任在我这儿,那么我们就不太容易产生强烈的嗔心。

  当然世间人有一种通病:在这个事件当中自己虽然有过失,但是往往是把自己的过失弱化掉,然后强化、放大对方的过失,减弱自己的过失,把自己描述成一种受害者,过失全在对方。这种事情不管是在打官司的时候也好,还是在其他事件认证的过程当中也好,还是我们在和别人发生口角、发生纷争的时候也好,这个众生的通病非常容易暴露。

  包括我们自己在处理一个事情的时候,因为遇到事情,我想方设法要推脱责任,推脱责任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过失推到对方,然后自己好像是一个纯粹的受害者,当然事实怎么去发展是另外一回事,在我们的心理当中我们认为如果这样做的话自己就比较安全。所以如果我们认为自己真正有过失或者自己的过失很明显,就不太容易有生嗔心的理由。

  同样的道理,在被张三打骂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发现自己也有很大的过失,就比较不容易去嗔恨对方了。尤其是现在我们在学习菩萨道,学习菩提心,如果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加以强化,知道其实在我被张三打骂的过程中,我还是一部分的因缘,而且这个因缘观察下来可能还比较重要,这样的话,可能更加有利于帮助我们修习安忍。观察受害者自己的过失在《入行论》当中,在修习安忍的过程当中,其实是一个很有力的因缘,如果我们掌握、使用这个因缘的话,在修安忍的时候力量就会大很多。

---------------------------------------------------------

更多生西法师问答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