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青海佑宁寺参访行记(一)

       

发布时间:2005年09月08日
来源:金巴丘卓   作者:宁玛资讯-云水参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第一次看到三道彩虹同时挂在天上,就在佑宁寺。住在佑宁寺的那些天,每天或多或少的都下些雨。听说我们当天晚上就要离开,佛学院的院长蒋杨仁波切决定在下午举行一个简单的荟供。前往举行荟供的密宗院时,天空还下着不小的雨;荟供结束之后,雨也停了,我们低着头在泥泞的山间小道上留心着自己的脚步,不经意的抬头一看,雨后湛蓝的天空,竟然高高悬挂着里外三道彩虹,从密宗院一直绵延到山的那一头。我们为这难得的场景震慑住了,传说竟然变为现实,活生生地在眼前出现,我们目瞪口呆的停下脚步,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由于小径只能容一人通过,后面还有喇嘛在等着,我们只好一面顾着脚下,一面欣赏着这千载难逢的画面。当我们走到稍微宽阔的地方站定了,彩虹也逐渐淡去。这时听见圆佩喇嘛从我们身边走过,口里唱着“三道彩虹,一人一条;三道彩虹,一人一条”;我们一行正是三个人。可惜,因为参加荟供没有带相机,没能把这难得一见的景象记录下来,只能深深的刻在脑海里。

佑宁寺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城东南35公里。藏语称“郭隆贤巴朗”,意为“寺沟弥勒洲”,就是盖在山沟沟里的弥勒寺庙。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是由当时的黄教领袖云丹嘉措遵照三世达赖的遗愿而修建的。为当时青海地区的主要寺院之一,曾号称湟北(即湟水北岸)诸寺之母。清代康熙年间,寺院规模宏大,包括大经堂 、僧舍等2000多个院落, 寺僧达7700多人,可与塔尔寺相媲美。

后来经过三次战火的摧残,佑宁寺逐渐凋敝。第一次毁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蒙古亲王罗卜藏丹津反清,寺院被清兵焚毁。雍正十年(1732年)清王朝拨款征工进行了重建,赐名为“佑宁寺“。清同治年间,西北回民反抗清廷,该寺再次毁于战火。文革时期,佑宁寺也遭到不少的破坏,当年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来到佑宁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尊胜佛母塔和相邻的护法殿。尊胜佛母塔所在位置形似曼达, 当地称为曼达地,而塔则位于曼达中心。该塔原在密宗院内,迦色仁波切夜梦尊胜佛母在曼达中心注视整个佑宁寺,于是让第三世松布仁波切将尊胜佛母塔迁至目前的位置,以利兴旺寺庙。

尊胜佛母塔内的清晰的尊胜佛母像

佑宁寺依山而建,沿山间小路拾级而上,便通向了山腰的各个殿堂, 有的镶嵌在陡峭的山崖上,远远望去,苍翠的松柏参天挺拔,郁郁葱葱,寺院就点缀在绿荫之中。

佑宁寺大殿

佑宁寺大殿供奉佑宁寺镇寺之宝,其一是金弥勒像,迦色仁波切建佑宁寺大殿时,在地下挖出三尊相连的金色弥勒佛像,迦色仁波切十分欢喜,将寺名定为强巴林,亦为弥勒洲;其二是一尊释迦牟尼佛铜像,按照释迦牟尼佛说法像塑成。这尊佛像最殊胜之处,是由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工匠塑造的,西藏哲蚌寺的多哇西久巴仁波切(法名格桑坦增加措)赐给弟子第一世却藏仁波切,却藏仁波切在佑宁寺坐法台时从西藏带来。每年农历四月十五,信徒可在当天顶礼这一尊释迦牟尼佛像。这尊佛像数次险些被盗,如今不对外展示。

据说,一次青海河湟地区大旱时,庄稼枯干,寺内喇嘛将释迦牟尼佛像请到后山一处泉眼,龙王亲自顶礼佛像,喇嘛诵经作法会祈雨,眼见乌云蔽日接着大雨倾盆,直到邻近地区庄稼得到充分浇灌大雨方歇。

密宗院

佑宁寺原有大小20多位活佛,其中土观仁波切、章嘉仁波切、松布仁波切、却藏仁波切、王仁波切等五大囊活佛,清代封为呼图克图,尤其章嘉活佛是青海驻京呼图克图首领,封为在国师,与达赖、班禅 和哲布丹巴并称为“黄教四圣”。

密宗院为第一世嘉木样(蒋杨)仁波切所建,仁波切当时为拉布楞寺住持,也是章嘉仁波切的弟子。当初迦色仁波切一世修建佑宁寺时, 并没有修建密宗院。 当佑宁寺最初建成后,一次喇嘛们在辩经院辩经, 迦色仁波切要弟子拿密宗的经书,弟子正巧拿了一本圆满次第, 迦色仁波切翻看经书因而发现因缘未到, 所以没有再建密宗院。

后来第一世嘉木样仁波切盖了密宗院,却在清同治时期被毁,后土观仁波切三世重修佑宁寺和密宗院。

寺中供奉密集金刚和时轮金刚、大威德金刚、金刚持、 五方佛等, 第一世嘉木样仁波切在初建密宗院时,赐给密宗院一尊小的金刚持, 现保存在天门寺。

密宗院每年作三次彩砂坛城,及大火供,每年的3月15到4月15日、 5月初一到20日、6月15到8月初一,举行祈求上师永久住世法会; 每个月还举行一次祈求世界和平大法会。

密宗院里供奉的佛像

大宝法王洞

第三世大宝法王在此地留下的脚印

在仲东巴尊者所著的经书中,记载了上有八宝下有轮王七宝的地方。第三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在安多地区传噶玛噶举教法时,看到如同经书记载的这块地方,预知迦色仁波切会在此地建寺,遂加持此地。

大宝法王并且在此修行多年,修行的场所就是图中的大宝法王洞,大宝法王还在这块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脚印。当迦色仁波切建寺时,找到大宝法王的脚印,确定就是经书记载的地方;为感谢大宝法王的加持,在迦色仁波切寝宫中,至今供奉着他留在石头上的脚印。

(未完待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